第一节 沙丘之变――篡诏夺嫡埋下灭亡之根

Posted 诏书

篇首语: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一节 沙丘之变――篡诏夺嫡埋下灭亡之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一节 沙丘之变――篡诏夺嫡埋下灭亡之根

2、历史人物 沙丘之变是什么

第一节 沙丘之变――篡诏夺嫡埋下灭亡之根

  谈及秦亡于二世,史家多以具有仁爱之心的扶苏未能继承帝位为憾。如果扶苏能够继承帝位,那么扶苏就会对 秦始皇的暴政作出修正,虽然秦王朝也会发生政治 动荡,但凭扶苏的朝野威望及其政策的调整,秦王朝极有可能渡过几十年的动荡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规律的淘汰,那些被灭国的王公贵族的复国情绪都会自然 消解,秦王朝的统治将日益巩固,即便是出现些许动荡,帝国大厦也不会轰然倾覆,秦王朝统治延续三世五世也不是不可能的。 >   这是一个善良 美好的理想假设,这个假设不是没有道理,然而,历史是由不得假设的,扶苏两次被发送到北方守边,就已经决定了秦王朝倾覆的命运不可逆转。沙丘之变固然有种 种变数,比如,如果这次巡游胡亥没有跟随秦始皇而留在咸阳;如果蒙毅赶在秦始皇死亡之前回到秦始皇身边;如果秦始皇颁发的让扶苏继位的诏书,在秦始皇咽气 之前发出;还有,如果 李斯坚决不同意赵高的夺嫡阴谋,等等,只要有一条成为现实,赵高篡改诏书的阴谋就不可能得逞。但这些都只能是假设,而历史就是这样诡 谲(jué)无情,一个小小的中车府令的一个大胆冒险而又十分缜密的夺嫡计划,竟然断送了声威赫赫的大秦帝国。 > >   如前所述,秦始皇三十 七年(前210)十月,秦始皇巡行出游到会稽山,沿海北上,到达琅邪山,然后从琅邪北上到达成山,辗转来到芝罘。在芝罘,秦始皇射杀一条大鱼,这才取道临 淄西归。然而,车队到达平原津的时候,秦始皇患了重病。这时,一贯怕死、忌讳说死的秦始皇终于明白,他也是肉身凡胎,死亡已在眼前。于是,他让中车府令赵 高写诏书给公子扶苏,让他赶回咸阳,参加葬礼。然而,这封书信还没有发出,秦始皇就撒手西去了。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正式确立太 子,贸然发布皇帝去世的消息,会引起天下动荡,所以就保守秘密,把秦始皇的尸体安放在一辆既能保温又能通风凉爽的车子中,让百官还像往常一样奏事及进献饮 食。 > >   秦始皇的车驾昼夜兼程向咸阳进发,行进途中,赵高趁机发动和实施废嫡立幼的阴谋。根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胡亥和李斯最初都 没有夺嫡立幼的想法,只有赵高担心扶苏即位后蒙氏一族得势于己不利,又因为自己是胡亥的老师,胡亥即位自己必然大富大贵,所以,就扣留了秦始皇赐给扶苏的 诏书,继而怂恿公子胡亥说:“皇帝去世了,可并没有留下诏书封诸子为王,只是赐给长子扶苏一封诏书。扶苏到咸阳以后,就登位做皇帝,而你却连尺寸的封地也 没有,这怎么办呢?”这时的胡亥还比较理性,并不像后来那样昏聩,他说:“本来就如此,我听说过,圣明的君主最了解臣子,圣明的父亲最了解儿子。父亲临终 时既然未下命令分封诸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意思是说父亲认为自己不行,父亲不封自己是 天经地义的事。可是赵高却说:“事情并非如此。如今天下的大 权,无论谁的生死存亡,都在你、我和李斯手里掌握着啊!希望你好好考虑考虑。更何况驾驭群臣和向人称臣,统治别人和被人统治,难道可以同日而语吗!”胡亥 说:“废除兄长而立弟弟,这是不义;不服从父亲的诏命而惧怕死亡,这是不孝;自己才能浅薄,依靠别人的帮助而勉强登基,这是无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 的,天下人也不服从,我自身遭受祸殃,国家也会灭亡。”听听,这时的胡亥,还是很明白一些为臣为人子的道理的。 > >   然而,赵高要利用胡亥 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也找出一大堆理由,引经据典地说:“我听说过商汤、周武杀死他们的君主,天下人都称赞他们的行为符合道义,不能算是不忠。卫君杀 死他的父亲,而卫国人民称颂他的功德, 孔子记载了这件事,不能算是不孝。更何况办大事不能拘于小节,行大德也用不着再三谦让,乡间的习俗各有所宜,百官的 工作方式也各不一样。所以顾忌小事而忘了大事,日后必生祸害;关键时刻 犹豫不决,将来一定要后悔。果断而大胆地去做,连鬼神都要回避,将来一定会成功。希 望你按我说的去做。”赵高这番似乎很有道理的话,终于打动了胡亥。然而胡亥也明白,父亲尸骨未寒,自己就背叛父亲,很不道德,而且,废长立幼这件事,如果 过不了丞相李斯这一关,也是做不到的。但是,赵高却不这么想,他一再提醒,实际上是催迫胡亥速速作出决定。赵高说:“时光啊时光,短暂得来不及谋划!我就 像携带干粮赶着快马赶路一样,唯恐耽误了时机!”而且,他自告奋勇前去做丞相李斯的思想工作。 > >   那么,赵高是用什么办法说服李斯的呢? 他用的是“威逼利诱”!赵高见到李斯,并没有拐弯抹角,而是单刀直入,直接就说你我两人决定着谁当皇帝的问题。他说:“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 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你看这 事该怎么办?”李斯虽然是一个“无特操”的人,但对秦始皇却是忠心耿耿的,所以一听赵高的话,大为吃惊,认为赵高的话是亡国的言论,作为一个臣子,是不应 该说这样的话的。可是,赵高拿准了李斯的命脉。他说:“你自己估计一下,和蒙恬相比,谁有本事?谁的功劳更高?谁更谋略深远而不失误?天下百姓更拥戴谁? 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李斯估算了一下,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如蒙括。赵高说:“我本来就是一个宦官的奴仆,进入秦宫管事20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 被秦王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而又传给下一代的,结果都是以被杀告终。皇帝有20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刚毅而且勇武,信任人而又善于激励士人,他即位之后一定 会用蒙恬担任丞相,很显然,你最终也是不能怀揣通侯之印退职还乡了。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让他学法律已经有好几年了,还没见过他有什么错误。他慈悲仁 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心里聪明但不善言辞,竭尽礼节,尊重贤士,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没人能赶得上他,可以立为继承人。你是不是认真考虑一下 再决定。” > >   赵高的这番话点中了李斯的“软肋”,最会为自己打算的李斯当然在心里把利害得失权衡了好多遍。如果扶苏继位,蒙恬得势,自 然没自己的好日子过,可废嫡立幼的事毕竟是改天换地的大事,一旦败露,自己那就得付出覆宗灭族死无葬身之地的代价。两害相较取其轻,在形势还不太明朗的时 候,李斯表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态度。他说:“你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我李斯只执行皇帝的遗诏,自己的命运听从上天的安排,有什么可考虑决定的呢?”赵 高听了不以为然,暗示说:“有些事,看起来平安却可能是危险的,看起来危险又可能是平安的。在安危面前不早做决定,又怎么能算是圣明的人呢?”李斯当然不 认同赵高的说法,他认为秦始皇对他恩重如山,自己不能做不忠不义之事。他说:“我李斯本是上蔡街巷里的平民百姓,承蒙皇帝提拔,让我担任丞相,封为通侯, 子孙都得到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所以皇帝才把国家安危存亡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又怎么能辜负了他的重托呢?忠臣不因怕死而苟且从事,孝子不因过分操劳而 损害健康,做臣子的各守各的职分而已。请您不要再说了,不要让我李斯也跟着犯罪。”对于李斯的这番话,赵高并不急于反驳,而是顺时而变,因势利导,要李斯 认清形势,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他说:“我听说圣人并不循规蹈矩,而是适应变化,顺从潮流,看到苗头就能预知根本,看到动向就能预知归宿。而 事物本来就是如此,哪里有什么一成不变的道理呢?现如今天下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里,我赵高能猜出他的心志。更何况从外部来制服内部就是逆乱,从下 面来制服上面就是反叛。所以秋霜一降花草随之凋落,冰消雪化就万物更生,这是自然界必然的结果。您怎么连这些都没看到呢?”

历史人物 沙丘之变是什么

  沙丘是个充满了故事的地方,在这里发生了商纣王修建沙丘,设酒池肉林;发生了太子章和赵惠文王争夺权力,兵败而死,赵惠文王将赵武灵王饿死在沙丘;更是发生了秦始皇死在沙丘,赵高和李斯假诏杀死公子扶苏的惨剧。每一个关于沙丘的故事,背后都充满了血腥。那么,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指的是什么呢?沙丘之变又是怎样发生的?

  沙丘之变一般是指战国时期,赵国的太子章和赵惠文王争夺权力的事件,而另一件有名的关于秦始皇的沙丘事件被称作“沙丘之谋”。

  赵武灵王是沙丘之变的导火索,而真正发起沙丘之变的却是赵武灵王的长子太子章。古往今来,权力都是个充满了诱惑力的东西,有的人有权力得到它,有的人没有权力创造条件也要得到它。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王,是个精明强大的王,是个重感情的王。他先是立了韩王后的儿子章为太子,韩王后死后,他遇到了美丽的吴娃,在吴娃临死前答应封吴娃之子何为太子。可是他这样做了之后又觉得对不起太子章,这手心手背都是肉,更何况自己退位以后发现十分留念权力的滋味儿呢!因为这些想法,赵武灵王就开始在继承人的身上做文章,既希望两个儿子都得到权力,自己也能得到一些军事上的权力。

  不过,不管赵武灵王想让多少人分走赵国的王权,他的初心都是为了赵国变得更好。就拿他放不下的赵国军权来说,他在军事方面建树颇多,经验丰富,更是有“胡服骑射”的壮举。赵国军队如今的强大,离不开赵武灵王的政策。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军事这个版块继续发扬光大,增强赵国的实力。

  好心的赵武灵王实在放不下心中对长子的愧疚之情,他知道,自从他娶了吴娃以后,对太子章的关心和爱护就少了很多,所以想要用权力来安抚长子。可幼子何也是自己喜欢的,怎么办呢?

  他找到小儿子,跟赵王何说了自己想要为太子章讨要几块封地,但是赵王何拒绝了赵武灵王。原本自信满满的赵武灵王感受到了赵王何的强大,他将小儿子当做一个强大的对手。太子章等人怎么约也约不到赵王何,只好请赵武灵王出手。他们计划对赵王何进行“逼宫”。赵武灵王说自己想要去沙丘选一块上好的墓地,赵王何只能答应。于是,父子三人就一起去选墓址去了。

  到了沙丘以后,太子章的谋臣田不礼建议太子章杀了赵王何,控制赵武灵王,回到朝中就以赡养赵武灵王为理由,接管朝政。太子章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牌请赵王何来主父宫议事,肥义很谨慎,没有让赵王何去,而是说自己先去试一试水。若是自己没有回来,就说明太子章谋反了,就要马上联系公子成和李兑勤王。

  肥义到了主父宫,没见到召见赵王何的主父,只看见了太子章和田不礼,他被两人杀害了。太子章决定再去请一次赵王何,如果他还不来,就发起兵变。赵王何见肥义没有回来,反而来了一个使者,逼问之下得知了肥义被杀的消息。赵王何怒杀了使者,调动自己的军队,包围了主父宫。赵王何和太子章的人马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大战。后来公子成和李兑也赶到沙丘,并加入了战斗。太子章不敌,退到主父宫里面,主父赵武灵王就在里面。他将长子放了进来,不让任何人靠近。外面的李兑等人不敢进去,但是又想到赵王何最后也一定会冲进去杀了太子章的,于是一伙人冲进去制住了赵武灵王,强行杀了太子章。他们不敢担负杀主父的罪名,只好守住主父宫,不让主父出来。

  主父宫里面本就没有存粮,唯一的几个水果,吃光了就什么吃的都没有了。赵武灵王就这样被关押在主父宫,三个月后就被活活饿死了。李兑他们在赵武灵王死后才敢进去,并告知了赵王何这个消息。赵王何十分伤心,但是为了赵国的稳定,他只能这么做。赵王何哭着让人厚葬了父亲。

  在这场沙丘之变中,赵武灵王是整件事的导火索,也是他包庇了太子章,所以,最后只能被赵王何逼死。

相关参考

秦始皇死后赵高主导的沙丘之变

「”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件事,虽然被秦始皇以暴力的手段解决了。可是这就像一根刺,在始皇帝心中,久久不能挥去,始皇帝一直闷闷不乐,于是便让博士创作了《仙真人诗》,等巡视天下的时候,便传令让乐工们在所经之

详解赵武灵王沙丘之变的历史始末真相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突然宣布废太子章而传位于幼子何(即赵惠文王)。后又欲将赵国一分为二,封赵何为赵王,封赵章为代王。这一分王赵代计划,引起了赵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公元前295年,主父(赵武灵

沙丘之变,胡亥真的是矫传圣旨夺位吗

《史记.蒙恬列传》中说: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没道义只讲权术埋下灭亡祸根

 秦朝丞相李斯:没道义只讲权术埋下灭亡祸根  鲍鹏山说政客——赵高,一个玩大了的小人;李斯,一个玩小了的君子。  编辑记——鲍鹏山说,先秦诸子

沙丘的阴谋

沙丘之变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东南一带去巡视。随他一起去的,有丞相李斯、宦官赵高。他的小儿子胡亥要求一起去。秦始皇平时挺喜欢他小儿子,当然答应了。秦始皇渡过钱塘江,到了会稽郡,再向北到了琅邪(今山东

隋朝的创建,实际早已埋下灭亡的种子?贵族集团早已名存实亡!

隋朝的创建,实际早已埋下灭亡的种子?贵族集团早已名存实亡!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年581年,杨坚夺得政党宣布创建隋朝。这都是完毕自晋朝至今,将近300多年的错乱時期。故此我国迈入了比较

明朝灭亡的种子在万历一朝就已经埋下

黄仁宇大师曾有一部闻名中外的著作,即是《万历十五年》,这部书中也在几年前的一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经常出现。在这本书中,黄仁宇大师,用细腻平淡的笔触剖析了一个大王朝,由盛转衰的巨大转折。使得更多的人

只因没道义只讲权术埋下灭亡祸根

到了秦国的李斯很见机很乖巧地先投靠左右秦国实际权力的吕不韦,并取得了他的信任,被任命为郎官。这样他就有了游说秦王的机会。李斯非池中之鱼,他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借秦王的军队、财富、权势、国土及国土上的人力,

北宋灭亡,不应只怪徽钦二帝,三代短命皇帝为亡国埋下伏笔

两宋时期,是一个经济繁荣的盛世王朝。作为历史上一个版图不大,但是经济繁荣的朝代。很多人说宋朝不应该被称为盛世,但是从持续时间以及GDP上来看,宋朝被称为盛世并不为过。我们撇开偏安一隅的南宋不说,单说北

乾隆骂了纪晓岚这句话, 埋下了清朝灭亡的祸根!

清朝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王朝,乾隆更是其中备受争议的皇帝。得益于《戏说乾隆》、《铜齿铁牙纪晓岚》等电视剧,让乾隆成为了历代知名度最高的皇帝。在诸多电视剧中,乾隆和纪晓岚的关系,可谓君臣相得益彰,一个英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