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攻魏拔卫――水淹大梁魏王投降
Posted 国君
篇首语: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五节 攻魏拔卫――水淹大梁魏王投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第五节 攻魏拔卫――水淹大梁魏王投降
魏国之亡,与韩极其相似。 > 魏乃三晋故地,被山戴河,沃野千里。战国初期,魏国国势强盛,一度居于首强的地位。但是,和韩、赵覆亡之由一样,由于内政、外交、军事的失策,自魏文侯、魏武侯之后,魏国便逐渐走上下坡路,至魏昭王之时,魏国更是一蹶不振。 > > 魏国的祖先毕公高,与周同姓,周初封于毕。晋献公时期,毕万因战功晋升为大夫,封邑在魏。毕万的后裔魏桓子参与三家分晋而立国。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得晋 国北部大片土地,东越太行,占有邯郸、中牟。魏氏与韩氏地处赵氏之南,魏氏偏西,韩氏偏东。魏国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国,东边是新兴的韩 国,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省三门峡渑池、陕县和灵宝地区),魏国被紧紧地裹在晋东南一隅。魏国的核心地区是运城谷地, 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国的西部和南部。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但也容易被压迫封锁。所以,魏文侯继任国君之 后,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强、不被列强吃掉,然后是打破封锁、向外发展。 > > 大争之世,自强者胜。这个道理,战国之初的12个诸侯国国君个 个都明白,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如何做,各个国家的认识和举措是各不相同的。应该说,魏文侯是最先觉悟并且最先行动者。公元前445年,魏文侯率先变法。在 他当政的50年间,先后任用李悝、翟璜、 吴起、乐羊、西门豹、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一批政治家、军事家,坚持变法,持续时间之久,效果之显著,除秦之 外,无与之相匹敌者。 > > 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变法,开战国大规模政治改革之先河。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在政治上,冲破了旧的世卿世禄制 度,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制度。在中央设置可以任免的相、将,在郡、县设置可以任免的守、令,还制定了系统的法典《法经》。在经济上,采取“尽地 力”、“善平籴”的政策,即兴修水利,开发川泽,鼓励开荒,并以平籴法调节粮价。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军事上,建立名为“武卒”的常备军。据 说武卒能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zhòu)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驱百里。到达战场后,武卒能立即投入战斗。此外, 武卒还具备高超的格斗技能。国家对入选的武卒给予很高的物质待遇,免除武卒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税,武卒可以凭借军功获取更高的爵位,享受更好的待遇。魏国的 武卒建设非常成功,逐渐演变成为魏国的建军制度和军功贵族制度,对后来吴起在楚国变法及秦献公、秦孝公和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 > 在经济发展上,李悝推行尽地利之教的精耕细作原则,推广农副业成功经验,综合利用魏国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国耕地的单位产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为了平衡 粮价,李悝还实行了平籴法。在丰年的时候,国家根据市场情况,采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使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在灾年的时候,政府把国家粮仓储 存的粮食以适当的价格卖给市民,使市民不致买不起粮食而流离失所。这样,魏国很好地平衡了农民与市民的利益,国家储备的粮食也越来越多,国家抵抗灾害的能 力大大提高,社会稳定,国民 安居乐业。 > > 李悝还制定了一整套的法律,来规范魏人的行为。这套成文法在魏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 用,国君、贵族和官员在实行政事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国家的法律。由于魏文侯的带头遵守,李悝主持制定的这套法律得到了很好地实施。这套法律后来也被秦国献 公、孝公和商鞅所采用,并一直影响了中国两千年。 > > 李悝变法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从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全面确立了魏国的强国地位,魏国迅速发展成为七雄中的首强。 > > 魏文侯、魏武侯时期,凭借强大的实力和三晋联盟的协作,魏国四面出击,先夺取了秦国的河西地区,灭亡了中山国。然后又组织三晋联军攻破齐国长城,并且屡 次打败楚军。公元前391年,魏国占据大梁等地,继续向黄河以南发展。魏惠王时期,魏军又先后对韩、赵用兵,攻占大片土地。经过几十年的经营,魏国领土迅 速扩大,控制着大片具有战略意义的土地。公元前344年,魏国发起并主持了“逢泽(今河南省开封附近)之会”。 > > 在这次盟会上,魏国称 王,魏惠王摆出周天子的场面,试图以此提高自己的地位,并在诸侯间发号施令。但魏国的强大,引起了同盟韩国的恐惧,于是韩国和齐国在共同反对逢泽之会的条 件下亲近起来。公元前341年,齐国的军事家 孙膑利用魏军主帅庞涓轻视齐军的弱点,以逐日减灶的办法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引诱魏军追击。当魏军追到马 陵(今河北省大名东南)的险要地方时,被齐军包围,10万魏军被歼灭,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接着齐、秦、赵从三面夹攻魏国,齐国和宋国军队围攻魏国的平 阳。公元前340年,秦国又派商鞅率领大军进攻魏国,魏军大败。在这样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下,魏国的国势日益衰落。 > > 魏国的衰落,有其 深刻的政治和文化原因。和秦国相比,魏国的政治改革不彻底,有反复,这是魏国在愈演愈烈的大国竞争中衰落的主要原因。李悝和魏文侯去世后,法治传统没有得 到延续。其次,魏文侯、魏武侯尊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为“师”、为“友”。他们都是 孔子高足子夏的弟子,以宣扬“仁义”、“王道”为己任。魏惠王没有接 受公孙痤的推荐而任用商鞅为魏相,这就表明,魏国政治仍深受旧的“尊尊”、“亲亲”的传统宗法政治影响。正是这些深层次的政治文化的影响,使得魏国的精英 人才不断流失。 > > 其次,三晋联盟并不稳固,三晋之间由一致对外,到彼此争斗、厮杀,这是导致魏国衰落的重要原因。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 代,魏国的强盛必然会引起韩、赵的疑忌,公元前370年,魏武侯逝世,诸公子争夺君位,韩、赵趁机攻魏,魏国几乎灭亡。魏惠王即位后,魏与韩、赵连年争 战,虽然胜多负少,不断攻城略地,但忧患亦由此而生。 > > 再次,魏国处于“四战之地”,号称天下中枢,可以四面出击,也必然四面受敌。一旦周边强敌崛起,魏国首当其冲。齐威王革新政治,国势复兴,与魏争霸中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并挥师东进。齐、秦相继强盛,有力地遏制了魏国四面扩张的强劲势头。晋朝历史 第五节 初露锋芒
公元226年曹丕驾崩,司马懿还与曹真、曹休、陈群四人被曹丕任命为顾命大臣。这一年,司马懿47岁。> > 在曹丕看来,曹真和曹休是宗室,而司马懿和陈群是亲信,二对二,力量平衡。> > 但是,他没考虑到人的寿命和各自的能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平衡将最终被打破。> > 就在这一年(公元226年)8月,孙吴因曹丕驾崩而趁机兴兵攻击魏国的江夏、襄阳,魏明帝曹睿派遣司马懿,率军击退进攻襄阳的吴国诸葛瑾,并杀掉了吴国 将领张霸,这是司马懿第一次带兵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新皇帝面前大大地露了一回脸。同年十二月,曹睿进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至此,司马懿可以自己开府治 事,有了自己的办事机构和属于自己的军队,与此相呼应,司马懿的摇尾系统吴质等人也在洛阳大肆称赞司马懿“忠智至公”,是“社稷之臣”,于是,司马懿在洛 阳的名声鹊起。> > 第二年,公元227年,新皇帝曹睿改元为太初元年。名声日隆的司马懿受到曹真等人的猜忌,被排挤出了朝廷,被曹睿任命 为都督荆州豫州诸军事,驻军宛城(今河南南阳),负责曹魏帝国西南边境安全。而此时,司马懿以后的老对手,蜀国丞相诸葛亮,也刚刚写完《前出师表》,他领 兵驻屯汉中(陕西南郑),为第一次北伐做着准备。> > 从这一年的年尾到第二年的年初,马懿又一次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而成就司马懿这一切的,都与一个人有关。> > 这个人就是孟达。> > 孟达,字子度,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孟达的父亲叫孟他,东汉灵帝时,大太监张让当权,孟他很想巴结张让,谋个一官半职,但是,孟他家境并不富裕, 以他的实力是根本巴结不上张让的,于是,孟他就动脑筋了。当时,张让公务很多,根本没时间料理家务,让家奴负责家中的迎来送往。见此情形,孟他就拿出有限 的家财,整天和张让的家奴们一起吃吃喝喝,吃喝了多日,孟他的家财也很快散尽,变得一无所有了。这叫张让的家奴们觉得很不好意思,就问他:“我们能为您做 些什么,报答您呢?”孟他说:“只要你们在大庭广众下,拜拜我就行。”> > 当时,每天求见张让的人就有几百人,车辆在张让的家门口排了很 长,等待张让的接见。一天,孟他出现在了张让家门前,在其他人面前还颐指气使的张让家奴们,一见孟他,一起恭恭敬敬地朝他下拜,并先把他让进大院。其他有 求于张让的人见到这种情况,都以为孟他和老张关系非同一般,就千方百计送礼巴结孟他,等孟他收了一大堆礼物以后,就全部送给了张让,还送给张让一斛当时十 分稀有名贵的葡萄酒。> > 接到这么多贵重礼物,张让不禁大喜,立即就拜孟他为凉州刺史(治所姑藏,今甘肃武威),因此,孟达的父亲应该叫“十斗葡萄酒刺史”。> > 孟达小的时候就入川在刘璋手下做官他与老乡法正、益州别驾(刺史的副手)张松关系很好。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璋在张松的鼓动下联络刘备,就是 派法正和孟达各率2000人马去迎接的刘备。见到刘备以后,法正建议刘备趁机占领四川,刘备先派法正回成都复命,留下孟达统领这4000人马驻扎在江陵 (今湖北荆州),帮助守备老巢。然后,刘备率军入川,并于建安十七(公元212年)年举兵反攻刘璋。经过建安十八年整整一年的围攻,终于在建安十九年(公 元213年)攻下了成都,论功行赏,刘备任命孟达为宜都(湖北宜昌市境)太守。> >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8年),为了配合关羽进攻襄 樊,牵制湖北西北部曹军的兵力,刘备命令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湖北房县),房陵太守蒯祺被孟达所杀。同时,为制约孟达,刘备又派遣自己的养子刘封,从汉中 东下作为孟达的上司,与孟达一起攻下了上庸(湖北竹山县),魏国上庸太守申耽、申仪兄弟(本为当地土豪,后被曹操任命)投降。当关羽被吴国抄了江陵的后 路,曾派人到刘封、孟达处请求救兵,但二人以山城新附,拒不发兵相救。等到关羽败亡以后,刘备对刘封和孟达十分恼火,这让孟达十分不安。另外,他与刘封也 水火不容,一次,刘封竟把孟达的仪仗都抢了过来。孟达有其父的遗传基因,其父连宦官的家奴都能巴结,他孟达还有什么人不能侍奉?在这种情况下,孟达立马率 领自己的4000官兵投降了曹魏政权。当时曹丕刚刚即位,登基伊始就有敌国之人远来归附,这对于一个沉溺于“舜舞干戚而有苗服”等伟大传说的文人曹丕来 说,简直就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孟达长相出众,温文尔雅,曹丕一见立即就喜爱异常,很快就任命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并承诺把上庸、房陵、 西城合为新城郡,任命孟达为新城太守。然后,又派夏侯尚、徐晃率军赶跑了还在上庸的刘封,申耽、申仪重新叛蜀归魏。至此,经过一年多的折腾,蜀汉失去了原 有的荆州和荆州全部的兵丁、大臣(见孟达给刘备书:“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而湖北西北的上庸等地也得而复失,大将关羽等被杀,蜀汉政权受到 了建立以来最为沉重的打击。> > 孟达的命运和曹丕相终始。> > 孟达于黄初元年曹丕即位时投降魏国,又于黄初七年曹丕去世 而内怀不安。另外,魏兴太守申仪是地头蛇,孟达是外来户,双方共事,难免会有摩擦。蜀丞相诸葛亮暗中与孟达通信,欲说服孟达背叛曹魏,但诸葛亮并非真心喜 欢孟达,而是想将孟达置于死地,他又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将孟达欲投降蜀国的事,透露给了申仪。申仪得知此事以后,赶紧密报上司司马懿。司马懿为了稳住孟 达,就给他去信,假装不相信流言,信中说,“将军昔弃刘备,托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曰。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 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晋书·宣帝纪》)> > 孟达得信后,果然上当, 开始犹豫不决起来。而司马懿却一面上报朝廷,一面不等朝廷命令到来,即火速率军进讨。他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八天后就从南阳抵达新城(湖北房县)城下。吴、 蜀两国也派出援兵解救孟达,却被司马懿部拦阻于西城的安桥(陕西安康西南)、木兰塞(陕西旬阳东北)等地。此前,诸葛亮曾告诫孟达加紧防范,不要上当,孟 达写信给诸葛亮,认为:“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 来;诸将来,吾无患矣”(《晋书·宣帝纪》)。等到兵临城下,孟达才面如土色,惊叹司马懿进军神速。相关参考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这与秦孝公的高度信任与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秦孝公一旦信用商鞅,就把大权交给他,让他放手去进行改革,这在当时的诸侯国中是绝无仅有的。商鞅身为大良造,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秦孝公历
按照春秋战国时“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的政治惯例,从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受封为诸侯开国,到前766年秦襄公率领军队攻伐戎族,作为太子的文公,一直留守在西垂。>> 秦襄公死后,文公葬襄公于西垂,
前面说过,伯益和他的部族尽管在治水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使他的部族得到赐姓的殊荣,主要还是来自于调驯鸟兽方面。> 我们大家知道,大自然中的虫鱼鸟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飞禽走兽不但先于人
此人是秦国的丞相,秦始皇的表叔,为何却要起兵反秦?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水淹大梁,攻破了魏国的都城,魏王假出降,魏国至此灭亡。然而就在此时,秦王嬴政(即秦始皇)接到
在大梁通往长安的官道上,一队武装士兵护卫着十几辆马车缓缓前行。每一辆马车里,都坐着十数个妙龄女子——她们是韩信率军攻破魏国都城大梁后的战利品的一部分——都是魏王豹的妃子和宫女。韩信接到刘邦的命令,要将
第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魏军报复性杀人。蜀汉与曹魏对峙数十年,相互攻伐,彼此都有仇隙。蜀汉灭亡后,魏将士借机报复,屠杀蜀汉将兵降将。庞德原是曹操手下名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水淹七军时,庞德
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前期取得辉煌胜利,打的曹仁不敢出来,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生擒于禁,斩杀庞德,逼得曹操甚至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后来,关羽被孙权从背后偷袭荆州,最终兵败被杀,关羽死后,于禁投降的那
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前期取得辉煌胜利,打的曹仁不敢出来,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生擒于禁,斩杀庞德,逼得曹操甚至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后来,关羽被孙权从背后偷袭荆州,最终兵败被杀,关羽死后,于禁投降的那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历史上的大梁是哪个朝代?琅琊榜中的大梁就是南北朝时的南梁”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琅琊榜》这部电视剧相信许多人都看过,对剧中的大梁你了解多少呢,知不知道历史上的大梁是
大梁王彦章出生于公元863年,死于公元923年,终年61岁。大梁王彦章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后梁将领,大梁王彦章表字贤明,世人多称他为王贤明。大梁王彦章一生之中英勇善战,保家卫国,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是后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