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景哀惠悼――因循僵化守而无功
Posted 联军
篇首语: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十七节 景哀惠悼――因循僵化守而无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第十七节 景哀惠悼――因循僵化守而无功
秦桓公死后,秦景公继位。 > 秦景公名石,也有史家说他名后伯车。景公之后有哀公、惠公、悼(dào)公三公。四公在位之际已是春秋 末期,各个诸侯国的政局都处于动荡之中,秦国自景公到悼公,虽然在这段时间里也和晋国有过好几次战斗,也取得过几次小小的胜利,但就总的趋势来说,国势仍 然处于衰落状态,在此四公之中,以悼公在位时最为衰弱。 > > 秦景公在位40年,依然采取联楚攻晋的国策,秦景公多次和楚国联合,进攻晋 国。公元前562年,秦军救郑国,在栎邑附近打败了晋国的军队。但这次小胜,给秦国带来的却是更为严重的军事危机。公元前559年,晋悼公任用荀偃为将, 率领三军之众,会同鲁、宋、齐、卫、郑、曹、莒(jǔ)、邾(zhū)、滕、薛、杞、小邾等12国大夫攻伐秦国,以报栎邑兵败之仇。面对气势汹汹的12国 联军,秦景公自料难以退敌,都城安全难以保证。怎么办呢?在无计可施之际,秦景公想出了一个很不道德的手段——派人悄悄地在泾水上游施放毒药。 > > 秦景公这一招虽然有点损,但收效却出乎意料得好。最先到达泾河边上的鲁、莒两国军队取水造饭,被毒死了很多人,后边陆陆续续到来的盟军见此情景,都心生 畏惧,推诿不前,有的还想率军退去。不过,也有不怕死的,比如郑国大夫公子和卫大夫北宫括,就不怕中毒,率领军队渡过泾水,于是,诸侯各军相继跟进,并力 夹攻秦军,一直打到林这个地方,也没有决出胜负。 > > 如果诸侯联军乘胜挺进,秦国即便能逃过亡国之劫,也难逃重创之灾。然而,也可能是 天不亡秦,就在大战将临之际,联军中因军令问题发生了争执。起因是晋国中军将领荀偃下令说:明天鸡叫时套车,填塞水井,推平灶台,跟着我的马头的方向前进 (唯余马首是瞻)。按理说担任联军总司令的荀偃命令没有错,可是时任联军下军佐的栾却跳出来反对:“什么?看着您的马头?我们晋国从没有这样的军令。我 的马首还向着东方呢!”于是带着自己的下军以及附属的新军(相当于晋军的半数)掉转方向提前回国了。荀偃看到晋国人自己整出这样一出闹剧,在天下诸侯面前 丢尽颜面,干脆委屈自己服从栾将军,下令全军撤退。就这样,秦国逃过了一劫,荀偃统帅军队回国,晋悼公对荀偃没有处罚,对栾(yǎn)、魏绛等下军一班 将佐也是姑息不惩。这场声势浩大的伐秦战争不了了之,晋国人戏称为“迁延之役”。 > > “林”之役之后,秦景公看到晋国民心稳定,人才济 济,政权稳固,于是一方面加强与楚的联合,把妹妹秦嬴嫁给楚共王,举行了隆重的归宁之礼,一方面转而结好晋国,结束怨恨。秦景公之所以与楚联姻,是因为秦 与晋的战争长期处于胶着状态,与楚联姻其目的很显然是为了获得楚国的支持。 > > 公元前579年,宋国的华元曾经约合晋楚两国结盟,规定互不侵犯,可是不久又重开战端。经数十年战争,晋楚两国都疲惫不堪,需要休整,各诸侯国更是普遍要求和平。在这样的形势下,宋国的向戎多方奔走,约合晋楚两国,并会同各诸侯召开了盛大的弭(mǐ)兵之会。 > > “弭兵”就是停止战争的意思。公元前546年,弭兵大会在宋国举行。晋、楚、齐、秦、宋、鲁、郑、卫、陈、许、曹、邾、滕、蔡等14国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决定:由晋国和楚国共为盟主,各国共订盟约,不再打仗;除齐、秦外,各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 > > 由此可以看出,弭兵之会的结果是晋楚两国平分霸权。它为争霸各国提供了喘息和备战的时机,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消除战祸。但是,弭兵之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 了比较安宁的社会环境,使中原地区进入了难得的和平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渐渐发展和繁荣起来。秦国也因此机遇而度过了一段艰难困境,社会经济得以复苏,政 权也比较稳固。 > > 秦景公死后葬于丘里南,即现在的凤翔县南指挥乡南指挥村的雍城秦公陵区,即秦公一号大墓。景公陵墓工程极为浩大,据目前发掘的情况来看,占地约5300平方米,其中有人殉140多具。由此可见,秦国此时仍然在奴隶制度的道路上蹒跚。 > > 秦景公死后,其子哀公继位。哀公又作毕公、公,在位35年。哀公在位期间,秦晋两国罢兵息战,和平共处,国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经济有所恢复。而这 时,吴国和楚国的矛盾却激化了,两国争战不已。秦哀公八年,也就是公元前529年,楚国发生了君位争夺的内乱,楚国的公子弃疾杀了楚灵王,自己做了楚王, 史称楚平王。楚国的内乱给秦楚矛盾的转化带来了新的契机,秦国决定用婚姻的形式缓和秦国和楚国的矛盾,改善两国的邦交关系。公元前526年,秦哀公把自己 的女儿伯嬴嫁给楚国的太子建为妻。 > > 秦哀公在位36年去世。太子名叫夷公,夷公死得早,君位由他的儿子继承,是为惠公。惠公在位10 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惠公死后,由他的儿子即位,是为悼公。悼公在位13年,其时已是春秋末年,其他各国都已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但秦国此时仍然处于奴 隶社会阶段,秦国统治阶级的生活极度腐朽,人民群众苦不堪言,就连一些小贵族也叫苦不迭。《诗经·秦风》里就有一首《权舆》写这种情况,其诗曰: > > 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 > > 于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 > 诗的大意是说:唉,我呀我呀!从前住深宅大院,如今吃饭无剩余。可叹啊,可叹啊,再也无法比当初!唉,我呀我呀!从前每顿四道菜,如今每顿吃不饱。啊,可叹啊,再也不比当初好! > >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毫无疑问是一首哀怨诗,描写的是一位没落贵族因为没有继承权力和兵车,如今落到每餐吃不饱的境地。尽管他还有好大的房屋深又广,但却 没有了生活来源。这说明什么?一是说明他没有土地,因而就没有租税等收入。二是说明他失去了权力和兵车之后,谁都不买他的账了。权力和兵车在 春秋战国时期 是荣耀的象征,是地位的象征,一旦失去权力,那就是一个普通百姓了。失去兵车,同时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官位。比如秦国,它在当时称为千乘之国,它的大臣们也 就是十乘之家等,如 孔子在鲁国是一乘之家的官员,如果他失去这一乘车,那么他官员的地位也就危在旦夕了。这也就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已经取消了延 续上千年的贵族继承制度,凡不称职者,取消贵族爵位和权力,但没有没收其祖传的居所。所以他们守着大而空荡的祖屋而饿着肚子,不停地哀叹。小贵族的命运如 此,比其等而下之的社会底层人民命运的悲惨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为何守而不攻
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与司马懿一共有过三次交手,但司马懿尽管手握重兵,却总体守而不攻。 对于这一三国谜案,历来有不少猜测,比如司马懿养寇自重,司马懿惧怕诸葛亮,汉中地形过于险峻不利进攻,曹魏后方不稳,东吴联合进攻让曹魏捉襟见肘等等,但到底是什么原因,缺少一个客观的说法。 那么,面对诸葛亮北伐,司马懿为何守而不攻?四川发现一座诸葛亮「 ”指挥部”遗址,或许从用兵层面上揭开了这一谜团。 1977年,在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四川省博物院王家祐发现了一座蜀国军营遗址,为我们研究诸葛亮用兵思想,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山顶上)十余座人工筑成的大土堆(高6—10公尺,径约10公尺)......是人工夯筑而成。它们既不是坟墓,也没有埋葬物。而是军事上用的瞭望台和烽火台。这些望哨台的中心的适当位置曾建筑有汉式殿堂。因知,这里是官署或军屯遗址。 最终通过考古和史料记载,王家祐确认:这个「 ”蜀汉军屯遗址”,就是诸葛亮南征时的指挥中心。 所谓诸葛亮南征,就是诸葛亮平南中战争,发生于225年,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叛变,南中豪强孟获参与其中。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关于这场战争,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七擒孟获。 诸葛亮南征的军屯遗址,毫无疑问是在南方,这与司马懿风马牛不相及呀! 根据考古发现,关于这一座诸葛亮军营,至少有四个地方令敌人头疼不已。 一,遗址位置精心挑选,位于东汉时从安上通向越雟郡的咽喉要地,而且位于海拔约在2100~2200米左右的山上,易守难攻。 二,这是一座永久性、要塞化军营,建造的非常坚固。由此可见诸葛亮长远眼光,一旦南方再有叛乱,那么这座军营就能发挥作用,可以随时威胁乱党。 三,在蜀汉军屯遗址的附近,考古专家发现了两条青石古道,道路状况非常利于转运物资、兵力调动、军情传递等,相当于当时的快速化通道。 四,从视野开阔的坡顶向下,竟然阶梯分布着三层、多达十余处的望哨台,而且互相都处于弓弩的射程之内。可见,想要悄无声息的渗透进去,几乎逃不过瞭望塔;即便渗透进去,也很难逃过交叉弓弩构成的火力。总之,从军营安全来看,诸葛亮几乎做到了当时的极致。 后人评价诸葛亮是「 ”诸葛一生唯谨慎”,蜀汉军屯遗址将诸葛亮的「 ”谨慎”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内外布置堪称变态。或许这种安排之下,蜀军机动性会略有不足,但却几乎不会犯错,粮道、军营安全方面无懈可击,不给敌人丝毫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南方叛军往往整体战斗力比较低,而诸葛亮却还是如此谨慎,那么可想而知在面对一代牛人司马懿时,诸葛亮又该如此谨慎了。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面对诸葛亮时,往往坚守不出,哪怕诸葛亮侮辱性的送他女人衣服,也仅是一笑了之。当诸葛亮退兵时,司马懿往往也不主动进攻,而是「 ”猥琐的尾随”,以至部将嘲讽他「 ”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可能受不了部将嘲讽,亦或司马懿觉得总得试一试,司马懿于是就吃了诸葛亮的大亏。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先是在部将要求下主动应战,结果大败被俘3000人;后是诸葛亮正式回军之后,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结果却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导致大将张郃被杀。 总之,司马懿面对诸葛亮时的教训就是,守而不攻是上策,一旦进攻就可能倒霉。 面对用兵谨慎到变态的诸葛亮,相信司马懿内心一定很崩溃,进而感慨诸葛亮是「 ”真乃天下奇才也”。当然,诸葛亮过于谨慎,也让司马懿看到了诸葛亮的缺点,即司马懿评价的「 ”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权变)”。相关参考
左翼集团军在10月21日至23日,也向广福南北一线之敌发起反攻。20日下午15时,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六军团军团长罗卓英发布攻击命令,21日晚开始,各部队向敌发起攻击,当夜击毙敌人千余名,攻占多
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与司马懿一共有过三次交手,但司马懿尽管手握重兵,却总体守而不攻。对于这一三国谜案,历来有不少猜测,比如司马懿养寇自重,司马懿惧怕诸葛亮,汉中地形过于险峻不利进攻,曹魏后方不稳
九上历史复习提纲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课文艺复兴1、时间:14—17世纪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2、核心:人文主义3、主要代表人物:⑴但丁:①地位:文艺复兴先驱②代表作:《神曲》(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
公元230年冬,东吴孙权扬言要兵攻合肥,魏征东将军满宠急忙上表,奏请调动兖州、豫州兵马赴合肥防御。>> 孙权到了,看到魏国已在合肥重兵防御,便退军而去。孙权退了,朝廷诏令满宠遣各州之兵速回本州。
按常理说,燕国离秦国比较远,历史上两国交战的次数也比较少,对秦国的威胁也比较小,两个国家应该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然而,历史就是这么奇怪,秦对于燕,燕对于秦,都如同斗红了眼的公鸡,必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
在秦的历史上,继秦孝公而为秦国国君的秦惠文王也是一位有为之君。> 秦惠文王名驷,孝公之子,又称惠文君、文王、惠王,也被追称为帝。其于公元前337年即位,享国27年。>> 对于秦国的发展而言,秦
秦武公是秦宪公的大儿子,秦穆公的伯父,公元前697年至公元前678年在位。相比较而言,秦武公是秦国历史上战功卓著、政绩斐然的一位国君。> 秦武公继位后,继续执行他的父亲宪公制定的建国战略,挥兵东
1.举几个思维定势的例子1、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
前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腐败经济下滑体制僵化 苏联解体后成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的事件作为标志,为立国69年的苏联划上句号
自鸦片战争以后,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清王朝走向没落,面对动荡的社会,一批有思想的文人志士纷纷为了国家发展和前途开始就当时社会现象进行积极反思,以期打破当时中国面临的困境,谭嗣同就是这批文人志士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