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爱民残民――野人之赦与三良之歼

Posted 黄鸟

篇首语: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十四节 爱民残民――野人之赦与三良之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十四节 爱民残民――野人之赦与三良之歼

2、二十四节气中处暑有何传统习俗

第十四节 爱民残民――野人之赦与三良之歼

  作为奴隶制国家君主的 秦穆公,在今天看来,既有仁爱的一面,也有凶残的一面。公平一点说,和其他诸侯国的国君相比,秦穆公“尚贤”、“崇仁”,很是有 些仁君之风,可以说是宅心仁厚。前面讲到的两次借粮给晋国,除了政治因素之外,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秦穆公的仁厚心性。最能体现秦穆公仁厚心性的,还是为史家 大书特书的“岐下野人”的故事。 >   穆公初年,有一天,秦穆公最喜爱的一匹骏马不见了,于是穆公的手下就到处去找,费了好大劲,终于在岐 山脚下找到了,可是马却被岐山脚下的300多个野人,也就是被在岐山脚下劳动的奴隶们分吃掉了。秦国的官吏把这300多个奴隶抓起来,准备按律治罪,将他 们杀掉。这件事被秦穆公知道了,他说:“君子不能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我听说人吃了马肉,如果不喝酒的话,会伤害人的身体。”秦穆公让官吏放掉那 300个奴隶,并且赐给他们酒喝。 > >   秦穆公此举,在当时可以说是很难以想象的,犯了罪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而且还有酒喝,奴隶们当然是感恩莫名了。不过,秦穆公此举所得的“善报”,要远远大于那几匹马的价值。 > >    公元前645年,秦国发生饥荒,派人去晋国购粮,晋惠公不但不借,而且趁机出兵攻打秦国。秦穆公非常生气,就亲自率军出征,渡过黄河与晋国作战。岐山脚 下这300个“野人”听说秦穆公要去攻打晋国,都主动跟着去了。秦穆公与晋军作战,三战三捷,晋军退到韩原一带,秦军奋勇作战,晋军败退,晋惠公的小驷马 陷在泥淖里,穆公在追赶时,被晋军包围,而且受了箭伤。就在即将被擒之际,那300个岐山“野人”高举兵器杀入重围,个个争先死战,不但把穆公救了出来, 而且还把晋惠公俘虏了过来。这次胜利,震惊了诸侯,秦穆公由此声名鹊起,威镇中原。 > >   但是,就是同一个秦穆公,在他的晚年却变得非常昏 聩(kuì)和残忍。公元前621年,他在位39年时死去。这时,用活人殉葬的制度已经逐渐被中原各诸侯国所废除,但是秦国却仍然保留着这种残酷的制度。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临死之前,强迫177个活人为他殉葬,其中包括子车氏三兄弟。这三兄弟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他们为国作战非常英勇,在秦国 人民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被人们称为子车氏三良。当三良为秦穆公殉葬之后,人们悲愤难当,就唱出《黄鸟》这首歌来哀悼三位杰出的人才,并谴责秦穆公的残 酷。《黄鸟》诗云: > >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 > >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 >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 >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 >   诗的大意是:往来飞翔的黄鸟啊,落入了荆棘丛中,是谁被逼着为穆公殉葬呢?是子车家的三兄弟。他们为国作战是多么勇敢,如今却战战兢兢地被押到了殉葬的坑穴旁边。老天爷啊,你为何把这样的好人全都杀了呢?如果能够挽回三良的生命,我们情愿替他们去死一百回! > >    由歌词大意我们可以看出,秦国人民对于人殉制度是多么的痛恨,对为国为民作出贡献的英才是多么地爱戴。事实上,秦穆公用活人殉葬的人当中,绝不止子车氏 三兄弟这样的人才,还有很多堪称为国之干城的杰出人才也被杀殉死。历史地看,秦穆公用活人殉葬,更多的是秦国礼乐制度原因,但对于这一落后而且很明显的有 损于秦国军力国力的制度的认同,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秦穆公晚年的昏聩自私。此外,正是制度的落后,所以秦国自穆公死后,其生产力发展步伐迟滞不前,也 就无力再继续东伐了,秦国的国势也逐渐地衰落了。

二十四节气中处暑有何传统习俗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诗云“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行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左河水)”,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的习俗活动

出游迎秋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泼水习俗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相关参考

二十四节气中处暑有何传统习俗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

举行隆重祭祀仪式 小暑:古时有“食新”习俗

...“食新”习俗举行隆重祭祀仪式“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它的到来,预示着

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习俗

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二十四节气当中,每个气节都有每个气节的传统习俗。而立春也有自己的食品习俗,大多数人都认为立春传统习俗是吃面条,其实,立春主要屎吃春盘、春饼、萝卜、春卷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

中国那么大,二十四节气变化哪里是最正统

原题目:中国那么大,二十四骨气转变哪里是最正统二十四骨气(The24SolarTerms)是中国阴历中透露季候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稼穑的增补历法。二十四骨气的制订是以黄河

中国那么大,二十四节气变化哪里是最正统

原题目:中国那么大,二十四骨气转变哪里是最正统二十四骨气(The24SolarTerms)是中国阴历中透露季候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稼穑的增补历法。二十四骨气的制订是以黄河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你都懂吗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二、三月份常出现绵绵春雨现象,这是因为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交会于台湾地区,由于势力相当,锋面变成滞留锋之故。1.雨水连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你都懂吗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二、三月份常出现绵绵春雨现象,这是因为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交会于台湾地区,由于势力相当,锋面变成滞留锋之故。1.雨水连

第二十四节 豕虫之孽――车裂秦王政顺天而行

  韩非未能在秦国建尺土之功就不明不白的死了,这使秦王政很是郁闷。不过,令秦王政更为郁闷的事还在后边呢!>  公元前238年,是秦王政即位以来最为郁闷的一年。>>  秦王政郁闷什么呢?因为,按照古代男

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为何被称“春雨贵如油”

时间来到了二月中旬,过完了春节,又开启了上班模式,温度似乎上升了不少。雨水节气即将到来,雨水时节适合给农作物施肥,为农作物除去杂草,正是农忙时令。那么,雨水节气是怎么来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雨水节气

每年三伏最后一天都是处暑?

大部分是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在每年的8月23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度。《历书》曰:“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