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徙都平阳――秦宪公灭亳荡杜三父专权
Posted 平阳
篇首语: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六节 徙都平阳――秦宪公灭亳荡杜三父专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第六节 徙都平阳――秦宪公灭亳荡杜三父专权
前文说过,秦文公死了之后,葬在西垂。那么,秦文公去世之后,是谁接任秦文公继任秦国的国君呢? > 接任国君的不是秦文公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宪公。 > > 为什么不是他的儿子而是孙子呢? > > 因为秦文公在位时间太久了,一当就是50年,半个世纪啊!他的儿子一直等了48年,没等着,就去世了,被秦的后人追谥为公,一作静公。《史记· 秦始皇 本纪》里有“文公立,居西垂宫。五十年死,葬西垂。生静公。静公不享国而死。生宪公。宪公享国十二年,居西新邑。死,葬衙。”这样一段文字,记载的就是文 公的儿子静公没有即位,也就是没有当上秦国国君就死去了,但是,他的儿子宪公却继承了秦国国君之位。 > > 秦文公逝世后,年仅10岁的秦宪公护送文公的灵柩回到西垂。第二年(前715),秦宪公将秦的首都徙居到“渭之会”以西新筑的平阳城,所以平阳又称为“西新邑”,宪公就是在西新邑,也就是在平阳即位的。 > > 平阳城在什么地方呢? > > 根据考古发现,平阳城的故址在今宝鸡县城东边的杨家沟乡太公庙附近。虽然现在遗址已经湮然无存,但当时的秦国人以此作为其政治军事中心的时间,却长达 37年之久。秦宪公、武公、出子都曾经在这里处理政务,接见大臣,并以此为根据地向东发展,秦宪公和秦武公在这里 呕心沥血,前仆后继,历经30多年的艰苦 战争,胜利地完成了对戎族的战略进攻。 > > 秦宪公徙居平阳有什么意义呢? > > 秦宪公徙居平阳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军事上。 秦宪公把都城迁徙到平阳,标志着秦国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当时,在平阳的东边活动着一支强大的西戎部落——亳(bó音帛)戎,亳即薄姑,在商代也称之 为亳,亳的君号称为亳王,亳戎原本是商汤的后裔,和嬴秦一样,都是从东方迁徙过来的,城邑在荡杜,即汤杜,也就是今天西安市南郊雁塔区的杜城。徙居平阳的 当年,秦宪公就派出兵力对亳戎的都邑荡杜进行了一次带有侦察性质的袭击。这次袭击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对制定下一步全面进攻的作战计划很有帮助。第二年, 秦宪公再次派出大军,对亳戎发动了全面围剿,并迅速占领了亳的都城荡杜,亳王被迫率族向北撤退,逃到了今天陕西省的三原县和兴平市一带。这次战役的胜利, 沉重打击了戎狄势力,使秦人的势力向东得到了扩展。到了公元前698年,秦宪公又一次出兵,对残存的亳戎再次进行清剿,彻底征服了这一支戎人。 > > 从《史记·秦本纪》对秦宪公的简略记叙来看,这位少年即位的秦君主还是很有些政治军事才干的,但是上苍无情,天妒英才,宪公仅在位12年,也就是在他22岁时便去世了。 > > 秦宪公生有三个儿子,他的长子武公为太子,武公的弟弟德公与武公是同母兄弟;宪公的妾鲁姬生的第三个儿子叫出子。秦宪公去世后,秦国握有军事大权的大庶 长弗忌、威垒和三父相互勾结,发动宫廷政变废掉了武公的太子位,拥立年仅五岁的庶出的出子继承了秦国国君之位。虽然由于资料极度匮乏,我们无法复原历史真 相,但从出子六年(前698),出子又被三父等人派人杀害的史实推测,应当是出子渐已长大,不大听从他们的摆布,或者是迫于秦族宗亲势力的强力压迫,三父 等人在杀害了幼君出子之后,又拥立了原来的太子武公为秦君。 > > 公元前697年,秦武公即位,为秦建国以来的第四位君主。 > > 这一阶段,是秦国国家政权建设的草创时期,君主长年陷身于与戎族的攻伐征战之中,无顾及,或者很少在制度建设方面用心用力,又由于长期的与戎斗争,所 以就使得秦国政权组织形式具有了军事化的特点,军人权力地位很高,对秦国国君的废立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随时废立国君。出子之立及被废与被害, 就充分显示了秦国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 > > 不过,当秦武公继位之后,这种不正常的君臣关系就不复存在了,秦国开始迈上了政权交接的正轨,而这一切,都是从秦武公实行县制的政治体制改革开始的。春秋战国 秦宪公生平简介
秦宪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立,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
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平阳。
公元前713年,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公元前708年,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公元前704年,派兵消灭西戎小国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家族成员
祖父:秦襄公
父亲:秦静公(秦竫公)
妻子:鲁姬子,生秦武公与秦德公。
儿子:
秦武公,秦宪公长子。
秦德公,秦宪公次子。
秦出子,秦宪公三子。
人物生平
1、继承君位
秦宪公(《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立(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立),是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秦文公四十八年(公元前718年),秦静公去世,秦文公立孙子秦宪公为继承人。
秦文公五十年(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
2、攻打亳戎
秦宪公二年(公元前714年),秦宪公从西新邑迁居平阳(今陕西省陈仓区)。同年,秦宪公派兵攻打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一说在今陕西省三原县、兴平市一带)。
秦宪公三年(公元前713年),秦军与亳戎交战,亳戎首领亳王战败逃往西戎,于是秦军消灭荡社。
3、俘虏芮伯
秦宪公七年(公元前709年),芮国国君芮伯万的母亲芮姜厌恶芮伯万的宠姬太多,于是将芮伯万赶出芮国。芮伯万便到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县北)居住。
秦宪公八年(公元前708年)秋天,秦宪公趁芮伯万在外之际,派兵攻打芮国,秦军由于轻视芮军而战败。同年冬天,周桓王派兵联合秦国军队一起包围魏城,俘虏芮伯万。
4、英年早逝
秦宪公十二年(公元前704年),秦宪公派兵攻打西戎小国荡氏,不久秦军夺取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秦宪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武公和次子秦德公是鲁姬子所生,少子秦出子是王姬所生。秦宪公死后,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黜太子秦武公,改立秦出子继位。
相关参考
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商鞅坚定不移地对现存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促进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进程,改变了国家制度,创新了新兴地主阶级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为秦国立下了万世
上一节说到伯益和他的部族因为“调训鸟兽”有功,因此获得了部落联盟首领舜“嬴”姓的赏赐。其实,除了受赐得姓之外,伯益的部族还被封之于“秦”。所谓封之于“秦”,就是在“秦”那个地方,划给伯益部族一块地
...葬于西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秦文公死后,其孙秦宁公(秦宪公)继位。人物生平父死继位秦文公,嬴姓
中国大革命史第三章大革命的高潮第六节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一、湘鄂赣三省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湘鄂赣三省的工人运动迅速高涨起来。在湖南,北伐军占领长沙后,9月1日,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改组为
已往的历史学家们谈论起秦国之所以能够战胜六国,大多数人都是偏重于对秦军战略和战术的探讨,虽然有人也注意到了秦国的外交政策在统一战争中的作用,但对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我认为,秦国一直是在两条战线上作
中国大革命史第一章大革命的酝酿第六节北京政变和国民军的成立一、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以直胜奉败告终,直系军阀从此单独控制了北京中央政权。英、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随之占了优势
贾南风(256-300),即惠贾皇后,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她是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充的女儿。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后死于赵王司马伦
大唐平阳公主是怎么死的?平阳公主最后死于何种原因,史书上没有说。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祖籍邢州尧山,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
大唐平阳公主是怎么死的?平阳公主最后死于何种原因,史书上没有说。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祖籍邢州尧山,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
平阳公主,名讳及生卒不详,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汉武帝刘彻同胞长姐。本封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曾孙平阳侯曹寿(曹时),故又称平阳公主。曹寿去世后,平阳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死后,又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