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颛顼之裔――秦人是以玄鸟为图腾的部族后裔
Posted 氏族
篇首语:如果终止了学习,人就结束了成长的进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二节 颛顼之裔――秦人是以玄鸟为图腾的部族后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第二节 颛顼之裔――秦人是以玄鸟为图腾的部族后裔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秦人的始祖母真的会在这群年青俊美的少女中间吗?她姓什么,叫什么呢?你怎么知道她就是秦人的始祖母呢? > 我可 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各位,秦人的始祖母真的就在这群年青俊美的少女中间,而且我还能认出她来。瞧,就是那位面容姣好、身材修条、捧着水瓶、盈盈向我们走过来 的少女!我还知道她不但血统高贵,人长得漂亮,是个心灵手巧的织布能手(当然了,不是我们现在所习见的织布,而是用骨针串接兽皮一类的物件),而且还是个 最擅长做肉脯的美食家呢! > > 也许有的读者朋友会不相信,你有什么证据呢? > > 当然有。 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开篇的第一句话中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秦之先,帝颛(zhuān)顼(xū)之苗裔孙曰女。”毫无疑问,女,就是秦人的远祖、初祖,而且,她还是五帝之一颛顼帝的孙女! > > 按照正史的记载,秦人的男性祖先大业、夏人的男性祖先鲧(ǔn)以及唐尧都出自于帝喾(kù),而颛顼与帝喾又是叔侄关系,都是黄帝的后裔,而黄帝和 炎帝又同出于少典氏,少典氏是一个母系氏族,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如果用传统的血统论来观照女的身世背景的话,她的血统应该是很高贵的,是帝之后裔! > > 那么,我们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她的体貌特征及其生存技能的高超呢? > >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她的名字,也就是这个“”字。“”,也写作“修”。“修”的古义为装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注其为“修,饰也。”而“”呢, 《说文解字》注为“,脯也。”其实,“修”和“”本为两字,但自汉隶时这两个字就已经互混,在古籍中通用,也就是说,自汉代以来,这两个字的字意和字 义是相通、相同的。根据商务印书馆所编纂(zuǎn)的大型辞书《辞源》中的解释,“”有六义,其一为:装饰,整治;其二为:长、高,引申为善、美好; 其三为:学习,遵循;其四为:著作,撰写;其五为:月在丙为;其六为:姓。 > > 汉字文化学家们认为:“产生或使用于某一时代的汉字,其 结构可能在某种意义上反映该时代的某种文化意识。”基于此,我认为“”字的字义和蕴含于其中的文化意蕴,恰好就反映了秦人女祖的体貌特征和个性品质, “”的本义是“脯”,又有“长、高;善、美好”之意,如果按照古人造字六法中的“会意法”来解析“”字,我们就会看到,“”字的结构,左为“人”, 右上为“目”,右中为“手”,右下为“肉”,合起来即为“”,即一个人很仔细地用手在制作一块肉。古人命名人物,往往有“随形赋名”的特点,即根据某 人、某物的特点命名的习惯,所以,古人以“”为秦人女性远祖的名字,应该是反映了秦人女性始祖的某一方面的特征的,所以我认为,秦人女性远祖应该是一个 身材修条,容貌姣好,而且最擅长做肉脯的年青女子。 > > 至于说到她是心灵手巧的织布能手,那更是有据可依了。《史记·秦本纪》当中,就明 确记着:“女织,玄鸟陨(yǔn)卵,女吞之,生子大业。”从这句话里,我们不但知道这个女是个编织的能手,而且还知道她是在编织的时候怀上了秦人 远祖大业,怀孕的原因呢,是因为吞吃了正在天上飞着的燕子的卵。 > > 可能有读者会问了,好,就姑且相信你,我们秦人的女性远祖是一个身材修长、容貌姣好,既会编织,又擅长制作肉脯的年青女子,但她怀孕却是在家织布的时候,吃了天上掉下来的燕子卵,这我不信。 > > 我认为你的怀疑是对的。不过,司马迁所记的“女织,玄鸟陨卵,女吞之,生子大业”这句话,只是一个远古的神话传说,既不能视为荒诞不经,又不能视为史实。我们应该站在科学的立场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审视和解读隐藏在这个神话传说后边的真实景象。 > > 那么,真实的历史景象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 > 真实的历史景象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还原。但我认为,比较接近于真实的历史景象应该是,女所在的部落远在东海之滨,具体说,女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一 位以熊罴(pí)为图腾的部落里的年青女子,或者是部族首领,或者是这个部落里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年青女子。如果按照《史记·五帝本纪》里的说法,她应该与 黄帝和大禹都有血缘关系。但彼时非此时也,黄帝亦无特权,颛顼及其后裔自然也只有服务大众的义务,而无凌驾于其部族之上的权力,所以,她也只能是部族当中 比较特殊,能够引起其他人更多关注的女性,绝没有不劳而食、不织而衣的特权。她和部族里的所有女性一样,饿了自己寻找食物,冷了自己缝制衣服。当然,她也 不能逃避与他族通婚、生儿育女的义务。 > >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在远古时代的某一个春天,女正在部族村落的草屋前,抑或是洞穴旁,也可 能是河边的桑林间,用骨针缝缀着一块兽皮的时候,一位来自以燕子为图腾的部落的年轻小伙,追赶着一头受伤的野猪,抑或是一只野羊,或者是一只野鹿,来到了 女的身边。女正在低头“织”衣,猛听得身边有野物跑过的声音,抬头看到的是一位额上画着燕子图案,手握一张竹弓,步履矫健的英俊小伙在她面前一闪而 过,顿生钦羡之心,爱慕之情;而那个来自燕子部落的小伙呢,猛一抬头,看见有位身材修长、容貌姣好的女性正在含情脉脉地望着他,于是心头一热,情不自禁地 向这位女子走去…… > > 我前面已经说过,远古时代的男女关系,真正是淳朴而又简单,完全是受个体自然爱欲的支配,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 论地位高下,不分种族,单凭自然爱欲,即可完成现代人需要若干时月,若干金钱,若干仪式才能完成的最简单不过的婚恋和婚育过程,而且,对男方而言,还不需 要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因为此时,还处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的末期,这一阶段的人们实行的都是族外婚,女子可以无夫而孕,男子可以不娶而妻。女子有 孕,所生子女,皆为本部族之“部众”和“族类”,所有的原始人们所能记忆的,只是生身的母亲,而不知其父为何方人氏,人人如此生,人人如此养,无贵无贱, 无羞无耻,无忧无虑。 > > 那么,为什么司马迁要将秦人先祖的来源记为“玄鸟陨卵,女吞而食之,生子大业”呢?我认为,这是司马迁,当然 也包括其前其后无数具有“天命”思想的人们,为了神化其种族及自身生命历史价值而虚拟起来的一个神话世界,并由此而引发出来的一个神话传说。当然了,司马 迁并不是始作俑者,但他的确是有意或者是无意地认可并相信了这类传说。直白的说,所谓“吞卵而生”,是秦之后人,或者是秦之前人,为了美化和神化其祖脉之 “纯正”和“正统”而虚拟出来的一个神话,我们万不可信以为真,以“信史”的目光去审读秦人远祖之来源。 > > 也许,有的朋友会问,在两性关系如此开放的时代,颛顼氏族部落与其他氏族部落男子交合的女子肯定不少,或者说比比皆是,个个如此,但为什么其他女性为什么就没有名字留下来呢? > > 我们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在此以前秦人氏族部落里就没有生下过男性成员,而是那时生下来的男性成员都与外族通婚,在本氏族内没有政治地位,也就无所 谓有名与无名了,即便是有谁起了个名字,也往往人死名销。而这个大业,之所以能够享名当时,流传至今,是因为当时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交替阶 段,而且后来终于取代了女性而成为嬴(yín)姓部落的首领,所以他的名字才为后人记录了下来。 > > 说到女这位伟大的女性,就不得不 多说两句。因为根据《史记》的记载,她不仅是秦人的女性远祖,而且还是赵人的女性远祖。《史纪·赵世家》开篇就说:“赵氏之先,与秦共祖。”意思是秦赵同 出一脉,共尊一祖。事实上,不仅秦、赵的男性先祖是来自以玄鸟为图腾标志的部族,而且商人与秦人和赵人的远祖关系都至为密切,商人的远祖简狄(dí)也是 食玄鸟的卵而生商人。后来的史家根据秦和商的远祖都是“卵生”的传说,推测秦、商、赵人都是来自于东方以鸟为图腾的氏族,也就是古代东夷部落中的少昊氏 族。少昊嬴姓,秦、赵的祖先也为嬴姓;少昊(hào)以鸟为图腾,秦、赵的祖先也多保有对鸟崇拜的习俗。由此可见,秦、赵的姓还是来自少昊氏族。第二节 秦亭之谜――甘肃之“秦”与山东之“秦”
上文说到,周孝王因为非子给周王室养马,“马大蕃息”,所以就封非子为附庸国国主,让他“邑之秦,使其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秦人之所以被称为 “秦”,以后用“秦”作为族名和国名,以“秦”为朝代名者,都是因为这个缘故;并且,秦人历史的所谓实证阶段,也都缘之于此。 > 那么,周天子为什么要用“秦”作为赏赐之名,这个“秦”字里面又有着什么样的人文内涵呢? > > 坦率的说,这是一个似解未解,长期困扰秦史研究工作者的问题。 > > 关于这个问题,秦史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极力认定嬴姓秦人用“秦”这个名称自称其部族,“秦”是山东地望之名的一派认为,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多 次出现过“秦”的记录,《春秋》里面所记的鲁地中也早就有了“秦亭”之名,所以卫聚贤等人认为鲁地的“秦亭”,实际上就是嬴秦最早的发祥地。而认为非子 “邑之秦”的“秦”地望为今甘肃省天水市辖的张川县城南三公里处的瓦泉村一带的学者们则认为,“邑之秦”者,不是因为有了非子才有“秦”,而是非子得到了 “秦”地才号之为秦。他们的立论依据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关于“秦”字的解释为基准,辅之以地理实证考查。《秦早期文化的新认识》一文作者徐日辉先生 援引《说文》“秦”条称: > > “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chōn)省。一曰秦,禾名。”《说文》的解释是对的,所谓秦 为禾名者,指的是在“秦”地盛产的“禾”,也就是黍,即今天西北地区所称的糜(mí)子。从释义可以看出由黍到“秦”有一个历史过程,体现了从生长、成熟 到收割加工的过程,正因为加工是最后一道工序,所以“秦”又被称作“禾名”。它表明:非子封邑的“秦”是在非子以前就存在的产黍(shǔ)区。而这个产黍 区即1978年发现的甘肃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在大地湾一期距今7800年前的遗址中,发现黍和油菜籽的残留以及大量的农业工具。这些田野考察表明,大地 湾是中国旱作农业黍稷的起源地。由此可以认定“秦”源于黍(糜子),史书记载的“邑之秦”及“秦亭”、“秦谷”的具体内涵是非子“邑之秦”之“秦亭”,在 今甘肃省天水市辖的张川县城南三公里处的瓦泉村一带。 > > 此二说均言之有据,但均有所偏执。我认为,非子为周附庸时的“邑之秦”的地望“秦亭”,与鲁地的嬴秦的地望古“秦亭”都是嬴姓秦人的发祥之地,所不同的是,甘肃的“秦亭”,实际上是山东古“秦亭”的侨邑。我这样讲的理由有三个: > > 其一,“秦”之称号远出于非子之前是不争的史实,《春秋》中所载鲁地“秦亭”两字为地名无疑,商代甲骨文卜辞中的“秦”字,更远早于周孝王赐封非子“邑 之秦”之前,所以,山东鲁地古秦亭不会因有非子之封才铭之于史,也不会因非子之秦族而得以附名,因此,山东鲁地古“秦亭”应是嬴姓秦人得姓得族名之地望。 > > 其二,秦字的甲骨文字形为从双手、从午,象两手持杵舂禾之形,本义是舂谷。《说文》中解释“秦”字为:“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 秦,禾名。”段玉裁注:“按此字不以舂禾会意为本义,以地名为本义者,通人所传如是也。”从甲骨文的字形而断,可释地名为假借义。此注解中有两点要注意, 一是许慎明确指出,最早的“秦”是伯益的封国的国号,而不是非子之所封国。伯益得国“秦”(氏国)远在非子得国“秦”(附庸国)之先。此外,许慎只释秦为 禾名,并未确定其为何种植物,即便强解其为“糜子”,也只能说明殷商之际,东方一带开始种植糜子一类的谷物,嬴姓部族在东方时已经掌握或者擅长种植此种谷 物,用以养马。所以,单从大地湾是中国旱作农业黍稷的起源地,而有“秦亭”、“秦谷”地望之名,似乎不能令人信服。 > > 其三,非子之先祖 由东方迁徙而来。从伯益与夏启争帝失败,其“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的记载来看,远在夏初,嬴姓秦人部族就迁徙到夷狄所居的西部地区,其后商周两代,都 有嬴姓秦人部族“在西戎,保西垂”。那么,嬴姓秦人部族到来之前,甘肃天水、礼县一带叫什么呢?史书无记,只有“西垂”二字。依前所解,“西垂”有两义, 一为“西犬丘”,二为西部边地。那么,这三批嬴姓秦人部族到来之后,他们很可能用部族在东方的氏国之名,来命名他们新的生息之地。因而,非子“邑之秦”的 “秦亭”,很可能就是山东鲁地之“秦亭”的侨迁。 > > 我这样推测是有历史依据的。在我国行政区域变革史上,侨县、侨乡之例甚多,如汉代即 有侨邑之举,汉高祖 刘邦为了满足其父与乡邻聚乐之欲,就把沛县丰邑迁于长安近郊,其城郭形制,包括刘家左邻右舍的房屋,鸡笼猪舍的大小方位等都与沛县故乡 丰邑的毫无二致,以致其邻居迁来的小鸡小猪到了新丰地以后,都会准确无误地各归其所。西晋、东晋时侨县、侨郡之风更盛,比如关中地区渭河北岸的陕西省富平 县,原为秦频阳县、汉怀德县治地,真正的富平县在彭原界内(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西南),于西晋时徙县名于怀德县境,更怀德县为富平县。又如清同治年间进入 哈萨斯坦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的陕西渭南一带的回族,即“东干人”,为了纪念故乡,他们把在异域新建的村庄仍按原来的渭南县的村庄命名,而且村落方位都与 渭南的村庄方位一致。所以,被迁徙至西垂之地的秦人,很有可能将故乡之“秦亭”带入新迁之地,用以标记族源之所在。 > > 当然,秦部族人以“秦亭”命名商周西部边境的地名,应当远远早于非子之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周孝王对非子之族“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的奖赏,只不过是对既成事实的正式认可,只具有政治意义而已。相关参考
从这本小册子的第一章开始,诸位朋友都能看到,秦人不管是在立国之前,还是在建国之后,都始终处于与西戎各部族的争战攻伐,拓疆开土的武装斗争状态之中。戎兴秦衰,秦盛戎衰,为了族群的生存,秦国人崇尚武力,
上文说到,周孝王因为非子给周王室养马,“马大蕃息”,所以就封非子为附庸国国主,让他“邑之秦,使其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秦人之所以被称为“秦”,以后用“秦”作为族名和国名,以“秦”为朝代名者,都是
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只有他国对自己有所求,而自己则对外无任何需求。由于这种思想,清政府对外的政策都是以政治需要为先导,随政治形式的变化而变更的。>> 清初,郑成功占据台湾
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 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一个以鸟为图腾
统一六国的秦人原是牧马人的后裔,秦襄公牧马边陲勤王立国的故事
第二十五章:秦襄公牧马边陲勤王立国周初施行分封制,将王室贵族和有功大臣分封到各地为诸侯,这些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建立国家,发展势力,作为周王朝的藩篱,拱卫王室。这个设计使周王朝有效地清除了忠于商王朝的旧诸
关于商代的图腾,无论史书还是甲骨文中都有很多传说和记载,其内容大都与玄鸟生商有关。殷商时期,虽然已经建立起了牢固的奴隶制国家,但在许多方面还延续了原始社会的宗教习俗,图腾制度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形式,也
崛起:秦人如何从部落走向帝国 1.玄鸟的传说 在中国的众多历史王朝当中,秦显得非常特殊。这不仅仅由于它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有所谓“百代都行秦制”一说
上文说过,在秦人远祖的神话传说中,秦人的始祖母女吞食了玄鸟的卵而生下了秦人的始祖大业。> 那么,这个大业是谁呢?>> 根据《史记·秦本纪正义》和《诗·秦风疏》里的说法,大业就是秦人和赵人都奉祀
秦国的始祖是秦非子,有人说秦非子乃是东夷人和戎人的后裔,善于养马,因此才被周孝王分封秦地,成为秦国的始祖。有些史籍也模模糊糊的,比如说《史记》中记载周孝王想分封秦非子为附庸专门养马,征求申候的意见。申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的简称,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全部是秦始皇焚书以前的写本书籍,关键内容还顶级。除了《尚书》和类似《系年》的编年体史书之外,近2500枚清华简中还有类似《国语》的国别体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