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天地玄黄――浮映在秦人远祖背影之后的往古景象
Posted 阶段
篇首语: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一节 天地玄黄――浮映在秦人远祖背影之后的往古景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第一节 天地玄黄――浮映在秦人远祖背影之后的往古景象
遥遥的,在山之阿,在水一方,清清的河水里浮映起一个个或俯身汲水,或握发而浴,或者撩水嬉戏的年轻女性的面影…… > 啊,她们是谁呀!她们是秦人的远祖吗?她们来自哪个氏族,她们生活在远古之时的哪一个朝代? > > 我亲爱的读者朋友,请不要着急,要我一下子说出她们来自何方,身在何处,姓甚名谁,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 > 为什么呢?因为要知道她们是谁,就必须先要知道她们生活在什么时代,她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族群里,而要知道她们生活在什么时代,生活在一个什么族群里,简 单地说吧,就是我们先要复原一下上古时期原始初民的生存影像,这样才能拂去历史之镜上的尘埃,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她们是谁了。 > > 那么,上古时期原始初民的生存影像是一幅什么情景呢? > > 正如我们大家所知道的那样,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的文明演进,都经过了一个宇宙洪荒、混沌初开的“往古之时”,这个“往古之时”,在古代儒生的眼里,那可真 是一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自然乐园。按照《白虎通义》里的描述,“往古之时”的原始初民,住的是天然的石窟洞穴,冬暖夏凉;穿的是真正的皮草——未经糅 (róu)制的兽皮,或者是树叶藤草编结的草衣;渴了就到泉水边喝上一肚子凉水,饿了就到河里抓几条鱼,剥几只扇贝吃吃,或者是爬到树上摘些“无花果”, 挖几块裸露在泥土外边的“球根类植物”填填肚皮,看见满山的黄金也不去捡,即便是珠玉在手也不知道珍惜,真可谓是“视金玉如粪土”;即便是对他们至为重要 的食物,也是饿了才去找,吃饱了就拍拍肚皮走人,剩下的食物也不知道打包回家。吃饱了,睡足了,万事大吉,什么事都不做,优哉游哉。 > > 这时的人际关系呢,也极其简单,“道德伦理”这四个字,那时的人不但不认识,而且连听也没听过,想也没想过。《淮南子·(sì)论训》中说,那时的人, 活着的时候不知道尊贵和荣辱是怎么回事,别人不给自己东西吃,决不会动手去争夺。即便是别人给了他食物吃,救了他的命,他也不会有“涌泉相报”的感恩之 心,给他食物吃的人也没有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积德行善。 > > 这时原始初民们的两性关系呢,简单得很,完全处于自然本能的需要,不受什么约 束,也没有什么奢求,对什么丰臀细腰、明眸皓齿之类,统统没有概念。根据翦伯赞先生《先秦史》中的描绘,这一时期的人们,他们的两性关系完全是基于生理的 需要,不但如《列子·汤问》篇中所记的那样“不媒不聘”,而且也毫不顾及血缘关系。父与女,母与子,兄与……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乱伦伤风的事情,在当时则 认为是最正当不过的事。因为这时的人群,根本不知道谁是他的父母,谁是他的子女。正因如此,所以当他的亲人死了的时候,他不但不哭,而且还会跟着其他人一 块看热闹;当危险来临,他的亲人被老虎吃掉,或是被鸷(zhì)鸟抓走的时候,他不但不会因之难过,而且还会为自己没有被抓而庆幸。 > > 看到这里,大概有些朋友很是羡慕,原始初民们生活得多么简单,多么自由,多么幸福啊!可实际上,原始初民的生存状况比我们所想象的要艰险困苦得不知多少 倍!据说,有巢氏时代的原始人群生存在冰雪皑皑(ái)的蒙古高原的原野之上。在那里,冬有严寒冰雪的威胁,夏有烈日酷暑的炙烤、恶蚊毒蚁的叮咬。同时, 那里还有成群结队的毒蛇猛兽,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淮南子·览冥训》中就赫然写道,这时的原始初民不但生活在 水深火热之中,而且常常为老虎狮子一类的 猛兽所追食,那些老弱病残,毫无例外,往往成为鸷鸟恶禽的爪中物,腹中食。要不是有伟大而慈爱的女娲氏及时出现,无私地施展神力补天补地,把那些乌龟王八 的腿卸下来做了撑天的柱子,那原始初民们真的是没法活了,当然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们了。 > > 然而,正是这种极为险恶的生存环境,才使得原 始人类有了最初的也是最自然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群。《吕氏春秋》里说,远古之时的人们,论手足爪牙,根本达不到保护自身不受侵害,人们的身体肌肤, 经不起严寒酷暑,人们的筋骨再结实也经不起虫咬蛇伤,再勇猛的人也抵不过猛兽的侵袭,但原始人类最终生存了下来,而且还制伏了恶禽猛兽、狡龙毒虫。这是什 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原始人自然自发地组成了最初的利益群体,以“群”的力量战胜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群”,才有了所谓的“君”,也 就是“头儿”,有了头儿,“群”里的人们,自然也就有了高低上下,有了大小多少,那个搅得后世大到国家民族,小到百姓小民永无安宁之日的“私”字,也就从 那时开始,慢慢地在原始人群里扎下根来了。 > > 然而,也正是因为有了“群”的出现,当时手无寸铁的原始初民才得以生存,后世才有了所谓天 皇十二头、地皇十二头、人皇九头的传说。过去, 儒家学派和阴阳家们把“三皇”看得无比地神圣和伟大,认为他们具有深不可测的神力,后世无人可及。其实,按 照翦伯赞的说法,所谓的天皇十二头、地皇十二头、人皇九头,只是暗示了原始人群的组织规模而已。所谓的一头,也就是一群,一群的数量在十八至六十人之间。 按照这种说法,似乎远古之时,中华大地上的原始人群似乎不多,最多也不过数千人而已。此外,在那种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当个什么皇,不见得就是多么值得炫 ,享福占便宜的事,大概与我们今天想象的截然相反,是个吃苦受罪落埋怨的事,要不那个叫做许由的人,一听尧要把天下让给他,他怎么避得比谁都远,逃得比 谁都快。 > > 应该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只是前氏族社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皇时代的景象。其实,就是在五帝时代,也不见得比三皇时代 “文明”进步多少,也是个穿兽皮、吃生食的时代。在以往关于远古传说的史前记述中,崇古迷古的史学家们总是不嫌劳神费力,整出一个冠冕堂皇的大同世界来, 三皇五帝,代继位传,一脉相延,不以此说,仿佛非蛮即夷,或必为羌(qiān)狄,不得中华古国文明之真传。所以,现在没有哪一个人不以自己是炎黄子孙 而自豪。对于五帝,我个人意见,不要过于认真,非要考证出个什么正宗之类的东西来,不但亵渎了先祖,也于今无益,但是,如果把五帝看成人类社会一个阶段一 个阶段的文明进程标志,倒是蛮有历史意义的。比如女娲,可以看做最初的混沌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人们与天斗,与地斗,与野兽斗,以求生存。女娲的补天补 地,断鳌足之类,实际隐指的就是人们的这个最初阶段;有巢氏,可以看做是原始人们进入了筑室而居、引火而炊的初级文明阶段;神农氏,可以看做是人们开始种 植庄稼的较为高级的农耕文明阶段;黄帝,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人伦初萌、衣冠初具的高级文明阶段……第十一节 秦人智囊――智勇兼备樗里子辅助三君
上文说到,秦武王虽然在位四年,但却耀武扬威,威镇诸侯,甚至连周天子也对他避让三分。秦武王在治国上能够取得如此政绩,是与他的丞相樗里子的全力辅佐分不开的。 > 樗里子何许人也?樗里子,名疾,是秦惠文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樗里子的母亲是韩国人,聪颖贤惠,深得秦惠文王的宠爱。樗里子继承了母亲的聪慧,待人接物非常谦和,不但能说会道,而且足智多谋,所以秦人都称他是个“智囊”。 > > 秦惠文王八年(前330)的时候,樗里子被封为右更爵位,这是秦国军爵里的第14级,不算太高。按照秦国的封赏制度,即便是秦宗室子弟,也非军功不得 “荣华”。于是,秦惠文王就设法给樗里疾以升迁的机会,派樗里疾带兵攻打魏国的曲沃。樗里疾没有辜负秦惠文王的一片苦心,他不但把曲沃地区的魏军打得落花 流水,而且还把敌人赶得远远的,占领了城邑,把曲沃周围的土地并入了秦国的版图。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前313),秦惠文王又任命樗里疾为将军攻打赵国, 樗里疾率军苦战,俘虏了赵国的将军庄豹,拿下了赵国最繁华的经济重镇蔺邑。第二年,樗里疾又协助魏章攻打楚国,把楚将屈率领的楚军打得大败,一举夺取了 楚国的汉中地区。由于樗里疾立了这么多的军功,秦惠文王就重重地赏赐了他,把他封为严君。 > > 秦惠文王死后,太子武王即位,对樗里疾更是倚重有加,在驱逐了 张仪和魏章之后,秦武王任命樗里疾和甘茂为左右丞相。秦武王派甘茂进攻韩国,一举拿下宜阳,同时派樗里疾率领百辆战车进抵 周朝都城。 > > 秦武王死后,秦昭王即位。在秦昭王时代,樗里疾的地位更是尊荣,他不但注重功勋,而且更注重自己的名声。秦昭王元年(前306),樗里疾又率领秦军去攻 打蒲城,这次他没有向往常那样只是把斩敌夺城作为第一目标,而是审时度势,尽可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为秦国赢得长远的利益。但是,正是樗里疾的“谋 略”,成就了一个并不显眼的游士。据说,当樗里疾率军攻打卫国的蒲城时,蒲城守军的官长非常害怕,就请求胡衍出主意。这个胡衍便出面替蒲城官长对樗里疾 说:“您攻打蒲城,是为了秦国呢,还是为了魏国?如果是为了魏国,那当然好了;如果是为了秦国,那就不算有利了。因为卫国之所以成为一个国家,就是由于有 蒲城存在。现在您攻打它迫使它投入魏国怀抱,整个卫国就会屈服并依附于魏国。魏国丧失了西河之外的城邑却没有办法夺回来,原因就是兵力薄弱啊。现在攻打蒲 城使卫国并入魏国,魏国必定强大起来。魏国强大之日,也就是贵国所占城邑的危险之时。况且,秦王要察看您的此次行动,若有害于秦国而让魏国得利,秦王一定 会加罪于您。” > > 胡衍这番话,把樗里疾的心说动了,他若有所思地问胡衍:“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怎么办才好呢?”胡衍顺势便说:“您放 弃蒲城不要进攻,我就试着替您到蒲城说说这个意思,让卫国国君不忘您给予他的恩德。”樗里疾说:“好吧。”胡衍进入蒲城后,就对那个长官说:“樗里子已经 掌握蒲城困厄的处境了,他声言一定拿下蒲城。不过,我胡衍能让他放弃蒲城,不再进攻。”蒲城长官听了胡衍的话,就像是见到了救星,拜了又拜连声说:“恳求 您施恩救助。”于是献上黄金300斤,又表示说:“秦国军队真的撤退了,我一定把您的功劳报告给卫国国君,让您享受国君一样的待遇。” > > 胡衍的调停,使樗里疾退兵,蒲城得以保全,因此,两面讨好。不过,樗里疾得到的是秦国的远期利益,收的是“期货”,而胡衍收到的却是现金,他从蒲城得到许多金子,从而使自己成了卫国的显贵。 > > 秦昭王七年(前300),樗里疾积劳成疾,病死故乡,被安葬在渭水南边章台以东的地方。樗里疾临终前,给秦国人留下了一个充满希望的预言,他 说:“100年之后,这里会有天子的宫殿夹着我的坟墓。”樗里疾的家在昭王庙西边渭水之南的阴乡樗里,因此人们俗称他为樗里子。果然,到了汉朝兴起的时 候,汉王朝所建的长乐宫就在他坟墓的东边,而未央宫则在他坟墓的西边,武库正对着他的坟墓,真应了他的预言。秦国人有句谚语说:“力气大要算任鄙,智谋多 要算樗里。”神算如此,真无愧“智囊”二字啊!相关参考
上文说到,秦武王虽然在位四年,但却耀武扬威,威镇诸侯,甚至连周天子也对他避让三分。秦武王在治国上能够取得如此政绩,是与他的丞相樗里子的全力辅佐分不开的。> 樗里子何许人也?樗里子,名疾,是秦惠文
上文说过,在秦人远祖的神话传说中,秦人的始祖母女吞食了玄鸟的卵而生下了秦人的始祖大业。> 那么,这个大业是谁呢?>> 根据《史记·秦本纪正义》和《诗·秦风疏》里的说法,大业就是秦人和赵人都奉祀
清朝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的全国,但是治理天下需要的是知识分子,为了维护国运的长久,清朝政府大量起用各族人才,不仅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并且把它推向了繁荣的盛世阶段。>> 康熙的仁政,措施之一是惩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本文作者:锦帆游侠第二章序言: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晋王司马昭的世子司马炎从曹奂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82岁,廓尔喀国王拉特纳巴都尔请求停战,愿向清朝臣服。这年,十月初三日,他亲撰《御制十全记》,用满、汉、蒙、藏四种民族文字书写,刻碑建亭,用以宣扬他的武功成就,以垂久
自古以来的专制制度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当君权高度集中,统治集团内部协调一致的时候,国家就会稳定,经济就会发展。反之,君权旁落,内部党同伐异,政治就会黑暗,社会就会混乱。>> 顺治十八年(1661年
雍正十年(1732年),军机房被改为军机处,取代了清朝初年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成为清廷最高决策机构,皇权统治进一步加强。>> 清朝初年设置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地位在内阁之上,是中央的最高决
清代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到辉煌,它以超越前代的光芒照亮了18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遍地开花,经济繁荣发展。>> 我国古代的历朝历代的政府都非常重视历法的修订和颁行,在天文历法方面也曾
在古代众多的帝王中,在其生前传位的皇帝为数甚少。其中除极个别的是有意模仿古人、沽名钓誉之外,绝大多数是被迫的。乾隆皇帝是一个特例,他统治清朝60年,使社会达到极盛;85岁高龄之时,又主动举行了传位
不论从康乾盛世的历史进程,还是从有清一代全史的角度来考察,雍正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世宗没有其父长寿,更没有像其父享国如此之久,他在位只有13年。尽管时间短促,却不容忽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