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汉朝与匈奴打交道的记录
Posted 刘邦
篇首语: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5节 汉朝与匈奴打交道的记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第5节 汉朝与匈奴打交道的记录
高祖崩,孝惠、吕太后时,汉初定,故匈奴以骄。冒顿乃为书遗高后,妄言。高后欲击之,诸将曰:“以高帝贤武,然尚困于平城。”于是高后乃止,复与匈奴和亲。 > ——《史记·匈奴列传》 > > 为什么在 汉武帝时期汉奴战争会打得那么壮烈,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汉武帝个人好大喜功,掌管政权之后,随着国家农业的恢复,经济的发展,武帝觉得有必要打击匈奴的气焰,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稳定的环境。 > > 第二点原因就是,汉朝立国以来一直对匈奴采取妥协政策,虽然也有战争但是都是在必不得已的情况下爆发的,这种妥协客观上助长了匈奴的气焰,到了汉武帝执政是对匈奴的打击就势在必行了。 > > 那么汉武帝即位之前,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 > 先从汉朝的开国皇帝 刘邦说起吧。 > > 刘邦建立大统一的汉朝后,因为国内形势还不够稳定,对于边疆的匈奴一直采取退让政策,能忍就忍。但是,一旦到了不得不打的时候,刘邦是毫不心软的。 > > 公元前201年,刘邦从战略防御方面考虑把韩王 韩信的封地从太原改迁到代地,事情如果按照刘邦设想得发展的话,韩信到了代地之后应该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 > > 但是韩信这个人,破坏了刘邦的整体战略构思。 > > 当年秋天匈奴派兵围困韩信的都城马邑,韩信看到情势危急于是一方面派使者向匈奴求和,实际上是在等待刘邦发兵救援。 > > 但是刘邦这个人疑心很大,这个时候看到韩信这么没骨气,一下子就怀疑到韩信头上来了。二话不说,派了个使臣就去责问韩信到底是怎么回事,想造反啊。 > > 韩信当时就傻了,自己只不过在实行缓兵之计却被老板当成里通外国了,这可了不得,搞不好脑袋就会丢的,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投降了匈奴。 > > 这样,匈奴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代地,稍加整顿之后,进兵太原。 > > 在这种情况下,老将出马了。 > > 公元前200年,刘邦亲自领兵前去迎击匈奴,不巧半路遇上了暴风雪,汉朝的军队中有十分之二三的士兵冻掉了手指,也就是说还没有打仗呢,就刘邦就损失了十分之二三的战斗力量,这可不是好兆头。 > > 事情的发展超乎刘邦的设想,还没有正式开战,冒顿就失败逃跑了,汉军乘胜追击。 > > 但是冒顿是个精明的主将,他把精锐军队隐藏起来,只出现了一些老弱残兵,实际上是在引诱敌军。刘邦诛不知就里,直往人家下好的套里钻,派出所有军队共三十二万人向北追击匈奴。 > > 汉军首先到达平城,主力部队步兵因为行动迟缓还未全到,冒顿趁机指挥他的四十万精锐骑兵,在白登山把高祖包围起来。 > > 这一围就是七天。 > > 七天之内,汉军内外不能相互救助军粮。 > > 匈奴的骑兵,在西方的全是白马,在东方的全是青马,在北方的全是黑马,在南方的全是赤色马。 > > 刘邦看到突围的希望很小,就派使者秘密地送给冒顿的老婆阏氏很多礼物,阏氏就对冒顿说:“两方的君王不能相互围困。如果得到汉朝的土地,单于终究是不能在那里居住的。而且汉王也有神的帮助,希望单于认真考虑这件事。” > > 因为事先安排好的韩信的军队没有及时到达,冒顿就疑心他们同汉军有预谋,于是采纳了阏氏的建议,解除了包围圈的一角。 > > 刘邦看到自己的计划得逞,于是命令战士都拉满弓,箭上弦,从冒顿解围的那个通道一直冲出来,最后同汉朝大军相会合。 > > 两朝人马各自回国,之后匈奴缔结和亲盟约。 > > 此后,韩信当上匈奴的将军,韩信这个人这时候一点也不念及旧情,多次违背汉与匈奴所订的盟约,侵扰掠夺汉朝的边疆。 > > 过了一段时间后,形势稍有稳定,刘邦疑心又起。对那些功臣杀的杀灭的灭,一部分汉军将领害怕自己有一天也惨遭毒手,于是有不少人投降匈奴。 > > 冒顿为了礼貌起见,常常往来于代地接见这些汉朝的将军,顺便对汉朝边疆进行侵扰劫夺活动。 > > 刘邦对这种形势感到很无奈,于是就派刘敬送汉朝皇族的公主去给单于当阏氏,并且表示可以每年奉送给匈奴一定数量的棉絮、缯、酒、米和食物,但是前提是匈奴必须停止骚扰活动。 > > 冒顿觉得有利可图,而且不用自己人马动手就有人送礼物上门,何乐不为呢? > > 于是,冒顿当下拍板答应。 > > 从此,北方边境的人民过了一段太平日子。 > > 孝惠帝、吕太后时期,汉王朝刚刚安定,所以匈奴显得骄傲。 > > 冒顿就写信给吕太后,胡乱说了一番。 > > 吕太后很生气,情况很严重,于是就想攻打匈奴。但是这个想法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有一位将军说:“凭着高帝的贤明和武功,尚且在平城被围困。” > > 吕太后一想觉得这话说得好,自己丈夫多么伟大的人物还没有赢了匈奴,何况自己呢?于是放弃了进攻的主张,又和匈奴和亲。 > > 这样,汉朝的百姓又过了一段太平时光。 > > 汉文帝刚刚继位时,也是大力推行和亲的政策。但是,因为国力已经强盛了,所以腰板挺得有些直了。 > > 有一次匈奴的右贤王(匈奴的最高官)进入河南地居住,侵扰掠夺在边塞小城的蛮夷,屠杀抢掠人民。 > > 于是孝文帝下令让丞相灌婴出动八万五千战车和骑兵,前往高奴,攻打右贤王。 > > 右贤王逃跑到塞外。 > > 第二年,匈奴单于送给汉朝一封信,大意是想与汉朝和亲。 > > 书信送到后,汉朝就商议攻打和和亲两种政策那种更有利。 > > 公卿们都说:“单于刚打败月氏,正处在胜利的有利时机,不能攻打他,况且得到匈奴的土地,都是低洼盐碱地,不能居住。还是和亲特别有利。” > > 于是,汉文帝答应了匈奴的请求。 > > 这以后不久,冒顿死去,他儿子稽粥当了君王,叫做老上单于。 > > 老上单于刚刚继位,汉文帝觉得应该搞好关系,于是就送了一位女公主过去给单于当老婆,为了让公主有个伴儿,他又派宦官中行说去当公主的跟班儿。第7节 令匈奴胆寒的飞将军李广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 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於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後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 ——《史记·李将军列传》 > > 李广也是汉朝的一员大将,从 汉武帝的爷爷 汉文帝时期起李广就开始打击匈奴,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以打硬仗闻名,正因为有李广在,匈奴的气焰收敛了不少。(汉武帝朝真是人才的摇篮,你看看这一批文臣武将,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 > > 李广是在讨伐匈奴的战争中兴起的另一颗汉朝的明星,不过相对于前面介绍的 卫青和 霍去病,他的运气就不那么好了。 > > 虽然匈奴很怕他,在战争处处躲着他,避免和他正面交锋,他也屡建奇功。但是这家伙点儿背,不仅到死也没象霍去病那样封侯耀祖,就是连统帅三军的机会也没争取到,可惜了他那一身本领。 > >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还是让我们重温那段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岁月,感受一代名将李广的非凡人生吧。 > > 李广家时代以打仗为业,如果没了战争他家的日子绝对不好过。 > > 大家都知道的 秦朝将军李信,就是李广家出的第一位军事名人,曾率军战败燕国的太子丹。 > > 话说李广生在这样一个军事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决心也要向祖先那样忠君效国,用自己的一身本事建立不世工业,这才对得起军事世家的称号。 > > 李家有一项绝技是别的军事家庭没得比的,那就是弓法,也就是射箭。 > > 有这样好的先天条件,李广当然不肯放过,于是从小就刻苦练习,终于练就了百步穿杨的神技。 > > 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以良家子弟从军抗击匈奴。 > > 李广的神箭法为他挣了不少面子,在战争中他充当狙击手的角色,射杀了不少匈奴人。战争结束,论功行赏时汉文帝把李广升职为郎中,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皇帝的日常安全,也就是汉文帝的个人保镖。 > > 这样一来,李广接近汉朝最高统治者的机会就多了,接下来就看的表现了。这孩子挺争气,没给李家丢人现眼。 > > 跟着汉文帝多次去打猎,神箭手的名声越来越大,又一次汉文帝赞扬他说:“可惜了你,出生的不是时候!你要是生在我爹 刘邦那时候,绝对能封你当万户侯!” > > 汉文帝去世后, 汉景帝即位,李广被升为骑郎将。 > > 转眼间,因为销藩不利,汉朝爆发吴楚七国之乱。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 周亚夫抗击吴楚叛军。 > > 在平乱战役中,李光手疾眼快,夺取了叛军的帅旗,一时间名声大振。但是李广这家伙政治眼光比较短钱,做了一件愚蠢得事情。回朝后,就没能得到封赏。 > > 什么事呢? > > 原来在战争取得胜利后,李广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给他的将军印,看来李广是想当将军想得犯傻了。 > > 诸王叛乱不费吹灰之力就被平定了,李广任上谷太守(上谷地区的军事长官)。 > > 上谷地区与匈奴领土接壤,匈奴军队就每天到李广的营帐前叫阵挑战,李广年轻气盛,哪能咽下这口恶气。 > > 于是每天都和匈奴对战,双方各有输赢。 > > 典属国公孙昆邪上书:“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 > 于是李广被调任到上郡,职位仍然是太守。 > > 一次匈奴侵略上郡,这时候和李广一起带兵的是汉景帝的一名宠信的宦官,这名宦官不知好歹,一次带了几十个骑兵出猎,结果在半路上遇见三名匈奴人骑士。 > > 他一见匈奴人这么少,不如趁机把这三名野蛮人干掉,自己回去也好夸耀夸耀。于是一场大战羧基爆发,不过人家匈奴人也不是吃干饭的,不仅射杀了所有随从的骑兵,宦官也差点儿丢了小命。 > > 李广从专业眼光看待这件事情,他认定这三个人肯定是匈奴的射雕手。趁着他们没有走远,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火速追赶。 > > 李广猜得没错,那三人正是匈奴的射雕手。他们射死了几十名汉军,知道肯定会有追兵,但是因为没有骑马,只能徒步在大漠里急行军,朝着自己大大部队迅速靠拢。 > > 人终究跑不过马,李广率领突击队追击了十几里之后,终于望见了那三人的影子。 > > 他下令左右两翼迅速包抄,自己亲自捻弓搭箭,两声箭响过后,二名匈奴射雕手当即倒地,最后一名射雕手也成了汉军的俘虏。 > > 这一仗堪称完美,不过好戏还没结束。 > > 当时,汉军刚把俘虏缚上马往回走,匈奴数千骑兵就赶了过来。 > > 远远地见到李广的军队,以为是汉军诱敌的疑兵,都大吃一惊,立刻上山摆开阵势。 > > 李广的一百名骑兵看到匈奴人多势众也十分害怕,都想掉转马头往回奔。 > > 但是这时候,李广下达了一道令所有人都吃惊的命令:继续前进,违令者斩。 > > 于是一场奇妙的场景出现了,汉军一百名轻骑兵面对数倍于己的匈奴部队不撤反进,一直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多路的地方才停了下来。 > > 李广又下令道:“皆下马解鞍!” > > 他手下的骑兵说:“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 > 李广说:“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 > 匈奴骑兵果真不敢冒攻。 > > 这时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骑上马,带十几个骑兵,射杀白马将,然后重回到他的队里,卸下了马鞍。 > > 他命士兵都放开马匹,睡卧地上。 > > 这时天色已晚,匈奴兵始终觉得他们可疑,不敢前来攻击。 > > 半夜时分,匈奴以为汉军在附近有伏兵,想乘夜袭击他们,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广安全地回到了部队,那一百名骑兵也一个不少地返回大本营。 >相关参考
其明年春,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馀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馀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得胡首虏三万馀人
匈奴人是汉族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他们逼着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逼着刘邦妥协退让,就是在汉武帝时期的漠北大战受到毁灭性打击后,他们还会卷土重来。强悍的匈奴军队,使得秦皇汉武这样有作为君主也对他们有所顾忌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
书奏天子,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於是上乃拜主父偃、徐乐、严安为郎中。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这个
(始皇)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
汉朝最强的酷吏,皇亲国戚看见他绕路走,匈奴人听到他名字就手抖
酷吏是封建王朝的特殊产物,他们以打击权贵消灭豪强来获取皇帝的信任,为自己获得升官重用的机会。在我国历史上,汉朝前期是酷吏最多的一个时期,仅仅《史记》中记载的汉代酷吏就多达十几人,其余没有记录的更是数不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不一样的人,而因为一些原因又不得不与这些人打交道,这个时候就需要摸清一些人物的性格,从而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鬼谷子的学说就是主张洞察世间万物揣摩人性,而想要看透一个人,这正
利刃/WK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这句出自明末清初抗清人士王夫之的话被认为是古人对汉朝覆灭的精辟总结之一。大汉朝存在时间长达400多年,前后经历了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不过大汉朝在开国之时饱受匈奴
公元前116~前111年这五年间,汉武帝的政治、军事、经济发展达到了顶峰。> 继大败匈奴之后,又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平定了两越、西南夷,大汉王朝开疆拓土,声威远播。>> 随着盐铁官营、统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