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万里如虎

Posted 兵种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气吞万里如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气吞万里如虎

2、左良玉清君侧的故事 左良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气吞万里如虎

  (六国联盟)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 >   秦始皇扫平六国,北击凶奴,南攻蛮族,一统江山,靠的什么? > >   当然离不开赢政的个人才干、将领的 运筹帷幄,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他有一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部队。 > >   让我们先从秦军的兵种说起,来揭开这支神秘军团的面纱。 > >   兵种一:矛兵 > >   特点:克制轻重骑兵冲刺,用于大规模作战和决战,形成有利的正面防线。 > >   秦军的矛兵采取方阵作战,密集程度超过马其顿方阵,只穿轻型甲胄或者不穿甲胄,同时也不使用盾牌。 > >   兵种二:重弩手(就是脚拉弓,重型弩单靠手是拉不开的,所以要放在脚上拉) > >   特点:无论是大面积使用还是小部队使用都能造成未短兵相接前就灭敌一半的恐怖效应。 > >   使用方法:秦弩兵9万横成三列,每列3万卒,前排射完,后排走前三步补射第二次,三列如此循环。 > >   顺便说一下:后朝重弩就失传了,多数原因我们丛出土的兵甬坑里一看就明白了,秦重弩构件之复杂后朝远不能比(五金件的工艺直接决定了他的精确度和射程,要知道弩本身就比弓来的稳定性好啊) > >    秦朝脚拉弓的出现比欧洲早了一千年,1000年后欧洲人才开始用脚拉弩守城堡了。 > >   兵种三:死士(最快荣华富贵的捷径) > >   特点:为了军功一切皆可失 > >   护具:秦朝死士不披肩不持甲,完全牺牲防御换取速度。 > >   武器:1.4米青铜剑(其他国家一般都是小于1米最长的铁制剑也不过1.2米,这就意味着你刺进人家身体里了0.4米了,对方的剑都没沾上你。) > >   所有士兵将领皆无头盔,代替之的是各式布制皮制的帽子,以区分其等级,身上的甲也只是向T衫那么多,下面几乎不穿。 > >   兵种四:后勤武器匠 > >   武器:采用了梯型弧度的制剑方法,能造出1.4米的青铜剑。 > >   特点:流水作业,一个工匠干同一道工艺,基本上是一辈子的事情了,不能改行。 > >   质量检查制度:实行责任承包制,个人为自己的工作负责,出了事大家一起跟着掉脑袋。一生产出的兵器都要经过工厂主刻名(在武器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表示检验合格了)工匠刻名年月日(留下名字,武器出了问题,你就等着丢小命吧)。 > >   兵种五:特种兵 > >   长平之战,秦出轻兵,断赵粮道。 > >   特点:机动性强,出奇制胜 > >   兵种六:马拉战车 > >    效果:它的杀伤力绝对没有它的碾压杀伤来的大,恐吓作用大于实际杀伤力特点:恐怖的碾压效果,恐吓作用,另敌步兵迅速退散与同一时期的欧洲战车不同,欧 洲战车基本都是单人战车,只有将军或特别场合才用4人战车,也就是说装备不精良,而秦统一的使用了三人战车,马夫,弩手,戈兵这种当时的庞然大物犹如我们 现在的坦克……打起仗来也就是几百乘。 > >   兵种七:百人丈弩 > >   因为这庞然大物没有出土过,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只能猜测了,但历史上秦的确是大量装备了这种攻城武器的! > >   特点:穿透作用极强,用于消灭敌步兵群,主帅,破城墙。 > >   秦人之所以强大,在于他的武器,还在于他不同于六国的兵役制度。 > >   制度一:职业终身制 > >   秦朝士兵就是士兵,一辈子都是士兵,主要业务就是整天练功夫。 > >   而其他六国的士兵没有战事时都是农民,有了战士才召集起来,所以秦灭六国可以说是正规军与保家卫国的农民军之间的较量,结果可想而知。 > >   制度二:秦法制 > >   秦灭六国时期的法制基本是沿袭商殃所确立的的法度,严格到了非人道的地步。 > >   当年商殃在秦国混不下去了,见势不妙,开溜。途径一客站,他给秦朝制定的法典里规定在客站留宿均需登记备案,以防犯人潜逃,于是,第二天他就就被抓了。 > >   制度三:等级制度 > >   秦军的军衔分20等级,以战时获人头数量来进级。 > >   得一人头为20级为,得2人头为19级,以此类推。最高1级相当我们现在的团长。再往上就直接是大将军或秦王。 > >   制度四:集权分工制 > >   负责全国军事行政的官吏为太尉,战时随时任命将军统兵,秦有上将军和前后、左、右诸将军。以上诸人有秦王直接统辖,对秦王负责。 > >   征调地方兵,需以皇帝“虎符”为凭。 > >   点评: > >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秦国军队简直就是一台庞大的屠杀工具。 > >   他们军种多样、分工明确,加之军队数量庞大,这样就为规模作战提供了可能。 > >   秦朝的军队制度更是很好的保证了这台杀人机器的良好运行。 > >   可是说,秦军的强大与秦国的风气也有一定关系。经过历代君主的治理整顿,但秦王 嬴政的时候,秦国已经形成一种尚武肃杀的风貌。 > >   从而,为这台杀人机器提供了使用的环境。 > >   有人认为,秦军的强悍在中国古代只有 成吉思汗的铁骑能够匹敌,其强大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军队是政治的产物,一旦政治目的实现之后,如何处理这样庞大的军队,就成了个问题。

左良玉清君侧的故事 左良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左良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明末,左良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是当时的一代枭雄。左良玉原来隶属于辽东军,在和后金的作战中,功劳卓越,因此被他的上司侯恂赏识,提拔他为副官。

戏剧《桃花扇》中的左良玉

崇祯五年,他被调往河南,镇压流窜在那里的农民起义军。但是他刚刚到任不久,还没怎么打仗,农民军又进入了山西,于是朝廷又命令他去山西镇压。到了山西,左良玉驻军泽州,和曹文诏一起击败了农民军。

在随后的战争中,农民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兵力已经遍及了整个黄河流域,甚至逼近了京城。一直在各地作战的曹文诏、左良玉、陈奇瑜等人,虽奋力杀敌,但由于官军的势单力薄,无法取得全胜。冬天,明朝各路将军终于将农民起义军逼进了绝路,他们假装投降,又趁着黄河结冰,渡过黄河,进入四川一代,活动于湖北,并时常骚扰河南,令明朝不胜困扰。

随着左良玉的战功日益突出,他的骄横也逐渐显露出来。并且经常不受上司和朝廷的节制。随后,由于曹文诏在战斗中牺牲,左良玉便成为了明军对农民军作战的主力,他几次和张献忠、李自成的军队交战,并获得了许多功绩。

在左良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中,让他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他奉崇祯皇帝之命,世代镇守武昌。但是命令刚下,李自成的大军就已经攻破了北京,崇祯帝上吊自缢。随即,明朝的皇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王朝,继续和农民军和清军作战。

左良玉与马士英不和,借着清君侧的名义,出兵讨伐逆党,但在途中病逝。

左良玉清君侧

左良玉清君侧的事,发生在南明的弘光朝建立不久。当时,北京已经被大顺的农民军攻陷,清军入关后又击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在中国的北方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而南方相对于北方来说,暂时比较安定。

左良玉“清君侧”的主要对象马士英和阮大铖

为什么说这个安定是暂时的?因此满洲八旗入关后,首先要对付的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因此给南明的建立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但是随着李自成的大顺军一败涂地,满清的矛头开始指向了南明。而南明王朝在此时依旧浑然不觉,他们采取了“联虏抗贼”的政治措施,还在做着希望清军替明朝消灭李自成起义军的美梦。

在南明的内部,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把持了朝政,他们对于东林党的实力大肆打压。而当时的左良玉,正是属于东林党的人士。但由于左良玉的势力比较大,在武昌盘踞了八十万的大军,随时可以倾覆刚刚建立的南明。因此,马士英和阮大铖表面上与左良玉和好,实际上在金陵以西设置防线,用来防备左良玉。

左良玉部下的监军御史黄澍得罪了朝中的马士英,马士英派锦衣卫捉拿他。左良玉为了包庇黄澍,和马士英彻底翻脸。恰好此时在南京发生了“南渡太子案”,一个自称是崇祯太子的人来到南京,被弘光帝捉拿下狱。

姑且不说这个太子的真假性如何,但左良玉觉得这正是一个可以被自己利用的机会,因此假借着太子的名号,用“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大军开始朝南京进军。

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左良玉清君侧的行为,实属不明智之举,不仅消耗了南明内部的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清军有可趁之机。据说左良玉进军在一半的时候,路过扬州。当时扬州的史可法正要准备抗清,见左良玉来了不由大喜。结果左良玉不仅没有帮助他打清军,反而告知他自己要向南京进军,令史可法气得破口大骂。

最终,左良玉清君侧的行动无疾而终,他本人在进军途中去世,接替他位置的是他儿子左梦庚,还没到南京,南京已经被清军攻陷,而左梦庚也在铜陵被黄得功击败,投降了清军。

相关参考

浪花淘尽英雄,几度夕阳红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

浪花淘尽英雄,几度夕阳红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

自从曹丕代汉后都是禅让更替

自410年至417年间,刘裕两度北伐,那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威镇北中国。当时,占据山东地区的鲜卑慕容氏南燕政权乘东晋桓玄之乱之际,屡次侵扰东晋边境。义熙五年(409年)2月,慕容超大掠淮北,刘

第1节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江山如此多娇,因无数英雄竞折腰。无论是雄心勃勃的秦始皇,还是雄姿英发的汉武帝,都在对锦绣江山的开创和维护中,穷尽一生心血。遥想当年,秦王横扫天下,气吞万里如虎;汉武帝策马追疾风,又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皇帝梦凌驾于统一大业 刘裕北伐为何会失败

东晋100多年里进行过多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离胜利距离最近的一次,当属东晋末年刘裕领导的义熙北伐(公元416~418年)。宋辛弃疾的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美的就是这次北伐。然而,

谁修筑这座城池 居然屡屡改写中国历史

“潼关”,我始终无法拒绝这两个字对我的诱惑。这座城池,在中国古史上继函谷关之后又一处兵家必争之地,想当年,是何等气吞万里如虎!潼关怎么就能屡屡让西进之敌闻风丧胆、尸骸遍地,而三秦守将即便是兵临城下,仍

一生战无不胜——刘裕为什么不可能完成天下一统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在诗词中高度评价,极力称赞的这个人,就是被称为「”定乱代兴之君”、「”南朝第一帝”的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

皇帝刚驾崩,四大辅臣转身把小皇帝宰了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皇宫大内一行人面露凶光,是皇帝最信赖的四大辅政大臣,分别是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和护军将军檀道济,而那位小皇帝正是那位气吞万里如虎的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刘裕之子刘义苻

宋武帝刘裕如果坚持北伐,他能灭掉北魏、统一天下吗

原标题:宋武帝刘裕如果坚持北伐,他能灭掉北魏、统一天下吗南宋词豪辛弃疾有一首压轴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中有一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是当年宋武帝刘裕北伐时的盛况。不过,刘

究竟谁的“武功”更厉害些? 刘裕大战慕容垂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武帝刘裕从一个曾以卖鞋为生,喜好樗蒲(赌博游戏),倾尽家财的无赖子弟,成为南朝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对内他平定桓玄之乱,先后消灭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对外他致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