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西汉转衰

Posted 汉书

篇首语:时间铭记梦想的足迹,历史镌刻奋斗的功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八章 西汉转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八章 西汉转衰

2、第八章 私人礼仪

第八章 西汉转衰

  一、稳定政局整饬吏治 >   ——昭宣时期的政治 汉武帝死后,刘弗陵继位,这就是汉昭帝。因弗陵年幼,由霍光、金日、上官桀共领尚书事,辅助幼主。但是,只过了一年多时间,金日病死,当时的朝政,实际上由霍光执掌。汉昭帝像此后六七年间,汉廷内部政见分歧,又发生争权的斗争,政局一度动荡不安。 > >   霍光是 霍去病异母弟。汉武帝时期,霍光任为郎,又迁诸曹侍中、奉车都尉等。他出入禁闼20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汉书·霍光传》),成为汉武帝心腹亲信。汉武帝临终托孤,霍光拥立幼主,成为汉家的“ 周公”。 > >    然而,霍光受诏辅政,所执掌的汉家天下,已是一个经济凋敝、流民遍野的社会。自汉武帝末年以来,“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书·昭帝纪》);至汉昭帝 继位四年,依然“比岁不登,民匮于食,流庸未尽还”(同上)。当时,贫苦农民不仅乏食,甚至连播种的种子,也得依靠官府借贷。武帝时期出现的数以百万计的 流民,经过20余年的时间,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成为汉廷面临的主要任务。针对这种情况,谏大夫杜延年曾几次提出“宜 修孝文时政,示以俭约宽和”(《汉书·杜延年传》)。霍光采纳他的建议,“举贤良,议罢酒榷盐铁”(同上)。始元六年(前81)二月,汉廷诏举郡国贤良文 学,问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酤”(《汉书·昭帝纪》),对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展开了讨论。这就是著名的“盐铁会议”。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及 贤良文学6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在讨论罢除盐铁官营等项政策时,会议形成以桑弘羊为一方,以贤良文学为另一方的对垒,双方展开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桑 弘羊在汉武帝时期,曾任治粟都尉及大司农14年,参与制定盐铁官营诸项政策。他在辩论中为汉武帝的政策进行辩护,实质上还是主张继续奉行汉武帝的朝政方 针;而贤良文学则指责这些政策的弊端,同时又提出当今之务在于安集百姓,致利除害。辩论所涉及的内容,远远超出盐铁官营的问题。除了对武帝时期的一系列政 策互相论难之外,还涉及到当前政策转变等问题,双方的争论异常激烈。由于盐铁诸项政策关系汉廷财政问题,因此只取消酒的专卖,其余各项都没有罢除。 > >    这次辩论反映汉廷内部政见分歧,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少数朝臣,在社会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原有的思想主张。这是桑弘羊一贯的政治立场。还在汉武 帝晚年,他不顾当时社会危机严重,继续主张屯垦轮台,结果遭到汉武帝拒绝。汉武帝根据当时的形势,对原来的政策作了重大的改变。但是,直到昭帝始元年间, 桑弘羊依然没有改变原来的主张,不但政见与霍光针锋相对,而且不满霍光一手操纵朝政。因此,桑弘羊与上官桀及燕王旦通谋,卷入当时朝廷内部反对霍光的争权 斗争。 > >   汉廷的争权斗争,始于燕王刘旦。汉武帝晚年,皇太子刘据、齐王刘闳先后死去。按照辈分而论,刘旦自以为应当立为太子,并上书要 求到京师宿卫。刘旦觊觎帝位,引起汉武帝的不满。汉昭帝继位之后,刘旦与宗室刘长、刘泽等人勾结,阴谋发动兵变,推翻汉昭帝。事情败露后,刘泽等人被杀, 刘旦幸免。但是,他的野心不死,又与上官桀结谋,企图剪除霍光,夺取皇位。 > >   上官桀与霍光,本是联姻亲戚,因为争权发生矛盾。上官桀及 其子上官安,因此与盖长公主、桑弘羊及刘旦合谋,告发霍光逾制擅权。当阴谋失败后,上官桀等又合谋杀霍光,迎立燕王刘旦,然后再杀刘旦,夺取皇位。但是, 上官桀的密谋终于泄漏,汉昭帝命令丞相田千秋扑灭乱党。结果,上官桀父子及桑弘羊先后被杀,盖长公主和燕王刘旦也相继自尽。这场争权斗争即告结束。 > >    霍光剪灭政敌之后,其地位越加巩固,政局也逐步趋于稳定。但是只过了6年,汉昭帝即因病死去。这位以孺子继统的帝王,在位13年少有作为,却使霍氏家族 乘机崛起,并开了汉代外戚专权之先。皇位由昌邑王刘贺继承。刘贺是个荒淫纵欲的昏君,继位不久,霍光等人即发动一场宫廷政变,将他废逐。于是,霍光迎立汉 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这就是 汉宣帝。 > >   刘询是卫太子刘据之孙。巫蛊祸起,刘询的父祖及生母,都遭杀害。刚刚出世几个月的刘询,也被关押 在狱中。原廷尉监丙吉怜其无辜,对他多加保护,并将他送交外祖母家抚养。后来,刘询被收养于后宫,直至18岁继位。宣帝继位之后,为了改变昭帝时期的政 局,采取了许多政治措施,以巩固中央集权制。主要的有如下几项: > >   首先,清除霍氏集团。自汉昭帝以来,霍氏家族的权势不断扩大,严重地 削弱了汉家皇权。霍光本人专制擅权,“政事壹决于光”(《汉书·霍光传》),以至于操纵汉家天子的废立。不仅如此,霍光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皆为中郎将, 霍云之弟霍山为奉车都尉侍中,两个女婿为东西宫卫尉,连外孙也都是中朝官,形成这个家族“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汉书·霍光传》)的局面。汉家天子无 疑是个傀儡,而霍光成了左右政局的“太上皇”,并紧紧地控制着中朝的军政大权。这是从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控制中朝,到中朝权力转归朝臣把持的畸形发展。 > >    霍家“持国权柄,杀生在手中”(《汉书·霍光传》),从汉廷到地方,吏治日益败坏。廷尉李种和王平,左冯翊贾胜胡,甚至车丞相的女婿、少府徐仁等,都因 “坐逆将军(意)下狱死”(同上)。而使乐成小家子,却因得幸于霍光,官至九卿封侯。当时,朝廷官吏只听霍光的家奴冯子都、王子方等人的指挥,丞相之职有 名无实。这种现象在宣帝即位之后,大有变本加厉之势。当时,不但朝廷的事要先禀报霍光,然后上奏昭帝,而且连霍光的夫人也干预朝政。她为了让小女霍成君代 立为皇后,公然私派女医淳于衍毒死许皇后。地节二年(前68),霍光临死之前,又提出封霍山为列侯的要求。宣帝无可奈何,即日拜霍禹为右将军,接着又封霍 山为乐平侯,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继续由霍氏控制中朝。翌年,当宣帝立许皇后的儿子为太子时,霍光妻大怒,又阴谋使霍皇后毒杀太子未遂。甚至宣帝安排御史 大夫魏相入侍中朝,霍光妻也大为不满,并唆使家奴大闹魏相的府邸。霍氏专擅权柄,为所欲为,皇权再度受到挑战。 > >   针对上述情况,宣帝为 了稳定政局,进一步加强皇权,一面让霍山继续主管尚书事,一面又准许吏民奏封事,可以不通过尚书,令“群臣进见独往来”(《汉书·霍光传》),以打破霍家 把持中朝的局面,使中朝权力逐步转归自己手中。这是对汉武帝以来的中朝体制所作的重要的改变。同时,又将霍氏家族的成员调离中朝,改任其他职务,并将他们 执掌的兵权收归汉廷。这些措施引起霍禹集团的不满,他们阴谋作乱,准备发动宫廷政变,废宣帝而立霍禹为帝。地节四年(前66),霍禹集团阴谋败露,霍云、 霍山及范明友自杀;霍禹被捕后处以腰斩;霍光妻及其他亲属皆弃市;霍皇后也被废处昭台宫,霍禹集团被一网打尽。 > >   第二,整饬吏治。诛灭 霍禹集团之后,拔除了“危乱国家”的祸根,宣帝即着手整饬吏治,以便巩固中央集权制。在汉廷中央方面,宣帝时期,“上躬亲政,省尚书事”(《汉书·丙吉 传》),以密切中朝、外朝之间的关系。本来尚书这一办事机构,是武帝为了削弱相权而设的。汉宣帝亲自过问政事,减省尚书事,“五日一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 职而进”(《汉书·循吏传》)。这不仅使皇帝直接掌握朝政大权,又恢复了汉初丞相既有职又有实权的体制,从而发挥了丞相作为辅臣的作用。宣帝亲政后,丞相 魏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汉书·魏相传》)。魏相死后,丙吉、黄霸、于定国等,先后继任为相。他们“总纲纪号令”(《汉书·黄霸传》),“居位皆称 职”(《汉书·丙吉传》),既有职又有实权。宣帝时期的丞相,与武帝时期相比,境遇截然不同。他们善终其位,无一人被黜免,或者死于非命。所以班固说: “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汉书·魏相丙吉传》)。 > >   在地方吏治方面,宣帝重视地方长吏的选任。他常 说:“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汉书·循吏传》)!这是因为郡守、诸侯相等二千石官吏,对上 要执行汉廷的方针政策,对下则直接治理吏民,其政绩如何关系国家的兴衰,所以被视为“吏民之本”(同上)。对新任命的刺史、太守、国相等官员,“辄亲见 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同上)。因此在宣帝时代,先后曾出现一些政绩显著的二千石官吏。如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为了 稳定地方统治秩序,地方长吏一旦任用,一般不主张频繁调动。 > >   对地方官吏的治理情况,经常派使者巡行郡国,考察他们的政绩。如元康四年 (前62),遣太中大夫等12人巡行天下,“察吏治得失,举茂材异伦之士”(《汉书·宣帝纪》)。五凤四年(前54),又“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巡行 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同上)。对地方官吏的考察,“信赏必罚”。凡政绩优异者,汉廷通过下诏褒奖,增秩赐金,封官进爵等,对他们表示嘉 奖。如王成为胶东相,在处理流民问题上,“治有异等之效”(《汉书·王成传》),赐爵关内侯,秩中二千石。黄霸任颍川太守,“治为天下第一”(《汉书·黄 霸传》),官至御史大夫、丞相封侯。又如朱邑为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汉书·朱邑传》)。龚遂为渤海太守,因政绩显著,被擢为水衡都尉。 > >    对一些违法失职的地方长吏,汉廷则予以惩办。如严延年先后曾任涿郡、河南太守,是一位号称“屠伯”的酷吏。他因“选举不实”,受到“贬秩”的处分。后 来,又因“怨望诽谤政治”(《汉书·严延年传》),被处以弃市之刑。再如,田云中为淮阳太守,也是一位“敢诛杀”的酷吏。因“吏民守阙告之”(《汉书·田 广明传》),民愤极大,同样被处以弃市之刑。

第八章 私人礼仪

  如果说国家级祭祀场所的祭祀活动为的是统治,清朝的宗教保护为的是政治,那么私下的祭祀仪式为的就是作为一个家庭的宫廷。宫廷的祭礼是萨满教、道教、 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各种民间宗教的混合物,是在内廷范围内举行的。这些仪式或者是为了标明皇帝和皇室的各个重要阶段,或者是为了祭祀他们的祖先,或者是 为了象征性地把他们与臣民联系起来。作为本章主题的这些仪式和活动,不但揭示了宫廷生活中不为外人所知的一个侧面,而且说明了这些仪式创造出一个跨越其他 社会边界的稳固圈子的方式。> >   私人礼仪和公共礼仪> >   皇帝主持的大多数公共仪式都是在北京郊区和紫禁城城墙之外的国家 级祭祀场所,或紫禁城外朝的三大殿举行的(参阅第一章和图三)。虽然皇帝和其他皇室成员也在内廷的祭祀场所举办祭礼,但此类活动大部分不见之于公开的记 载。关于皇帝在农历旧年底新年初的一些活动的若干记载填补了这项空白。> >   据《大清实录》记载,十年十二月三十日(1885年2月 14日),光绪皇帝“诣保和殿宴请蒙古王公、额驸、文武大臣、朝鲜正使和副使……寅时诣太后处请安”。但是,记载同一天皇帝公开活动的一份档案列举的 礼仪活动却多达20多项,两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宫廷的家庭或私人仪式与公开仪式是多么的不同。> >   据档案记载,1885年2月14日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皇帝首先祭拜了“天和地”——不是在郊外的国家级祭坛,而是在养心殿的祭坛。这个祭坛在皇帝大婚时也发挥重要作用。在皇后入宫的第 二天,这对新人要在这个祭坛前跪拜。皇帝要在散处在宫中的各个佛堂上香礼佛。他在御花园和钦安殿的道观祭拜道家的神,他在天穹宝殿祭拜“昊天上帝”(满 语为德尔吉阿布卡汗)。他在坤宁宫的萨满教祭坛和灶君(灶神)的牌位前上香致祭。> >   灶神的祭坛位于墙角的炉灶上方。在民间宗教中,灶神 在超自然的官僚体系中是级别最低的官,被供奉在厨房里保护和观察家庭成员:这个位置特别合适,因为对汉族百姓来说,共用一个灶称之为家。在农历十二月二十 三日,汉人家家户户都要用糖果送灶神上天庭,让他在玉皇大帝那儿报告家庭成员过去一年的所作所为时尽量说好话。清廷遵循这个风俗,也在每年的那一天向灶君 献上肥羊、蔬菜、水果、点心、汤、茶和粮。宫廷中这些祭礼的和善气氛反映在关于皇帝的一项记载中:乾隆皇帝“亲自祭拜灶神,打鼓,吟唱名为《皇帝寻找 诚实官员》的民间小曲,让宫人分成两列唱歌,最后燃放爆竹送灶神上路”。在除夕和新年的第一天,内廷各个大门口和其他地点燃放大大小小的爆竹,以强调对灶 神的送别,庆祝新年的开始。> >   皇帝在正月初一要举办许多礼仪活动。除了再拜前一天祭拜过的许多祭坛之外,皇帝也到乾清宫东侧的像前 叩头。他还要到御药房的药神前叩头。用过早膳后,他到神武门外大高殿里的道家祭坛前上香。在除夕之夜和正月初一,列位先帝的画像被打开后悬挂在寿皇殿。该 殿是1749—1750年仿照太庙的样子在景山的东北角修建的。皇帝在此殿敬献特殊的祭品。> >   早膳前活动共有22项,我们可以把这个长长的清单与《大清实录》中的记载再做一次比较:> >   上诣奉先殿行礼,遣官祭太庙后殿,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宁门,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庚午皆如之。御乾清宫赐近支宗藩等宴。> >    正月初一皇帝所有活动的计划表显示,公开仪式并非必须在私人仪式之前举行。在这一天,皇帝午夜过后不久即起床。1时30分至2时,他举行私人仪式;2 时,他在奉先殿祭祖。公开仪式结束后,他在养心殿、坤宁宫和乾清宫举行私人仪式;4时,他在堂子举行公开仪式。公开仪式和私人仪式继续在繁忙的早晨交替举 行:先到内廷的各个佛堂拜佛,然后公开出席太后寝宫前的庆典;先到大高殿举行私人仪式,到各个佛寺拜佛,然后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 >   皇 室女性参加仪式是宫廷的私人仪式不同于公开仪式的另外一个侧面。国家级仪式是男人的特权(由皇后主持的敬蚕神仪式除外),而私人仪式既涉及皇室的男子,又 涉及女性成员,她们由地位最高的女性(一般是太后)率领。她们祭拜的场所都在内廷。其中的大多数也列在皇帝的活动清单上。但是,太后的礼仪清单远没有皇帝 的长。> >   宫廷女性举行的仪式比皇帝举行的带有更明显的家庭祭拜的特色。我们可以拿1885年最后一天和1886年第一天宫廷女性举行的 仪式做一个比较。1885年的最后一天,慈禧太后率领一批太妃先到天穹宝殿祭拜“昊天上帝”,继而到钦安殿上香祭拜玄天上帝。接下来,她到婆婆(她丈夫的 养母)、丈夫皇帝(庙号文宗)和儿子同治皇帝(庙号穆宗)的画像前上香。她还到花园的庙里上香,太妃(慈禧不在其中)在同治的皇后和慈安太后的牌位前 上香祭拜,从而结束了全部仪式。> >   在正月初一,慈禧太后首先前往寿皇殿上香,其他的仪式与头一天的仪式完全相同。> >    种痘成功以后,太后即率领宫廷女性上香恭送天花女神。她们也举行家庭祭祖仪式。与皇帝庆祝母亲生日和纪念母亲忌日一样,先皇的遗孀也这么做。在文宗生日那 天,太后率领一些太妃在东暖阁文宗的画像前上香祭拜。在文宗的忌日,太后和太妃在寿皇殿和东暖阁上香致祭。之后,她们到储秀宫的遗念龛前上香祭拜。同治皇 帝的遗孀也在他的忌日举行类似的祭拜仪式。> >   把1854年和1885年的仪式计划表加以比较可知,每位皇帝除在养心殿、坤宁宫和乾清宫 的重要祭坛行祭礼以外,还选择一些不太重要的祭坛。在正月初一,皇室王公和宫廷大臣被派到宫里其他6个地方上香祭拜。在一年的其他日子里,在内廷的各个祭 祀场所上香是宫廷固定的私人仪式的一部分。> >   清朝最高统治者及其后妃给北京和京郊各种各样的寺院和庙宇捐钱和提供祭品,让这些寺庙在皇 帝的生日和忌日举行祭礼(参阅下文)。他们发起祈雨活动(参阅第六章)和祈福祈寿仪式。实际上每个寝宫和皇家御园都有佛堂,有的甚至有寺庙。畅春园西北角 围墙外的恩佑寺是一个佛寺,是胤为纪念他的父亲而修建的。恩佑寺旁边是恩慕寺,是1777年弘历为纪念她的母亲而修建的。为补充紫禁城和雍和宫——其部 分功能是用于祭祀皇帝的(参阅下文)——里的藏传佛教佛堂的不足,在西北郊的皇家御园中修建了延寿寺和正觉寺。雍正皇帝和他的继承者为北斗七星修建了 道家的斗坛,为雨神修建了龙王庙,还为关帝和华北民间女神——娘娘修建了关帝庙和娘娘庙。宫里的土地庙也是宗教景观的一部分。

相关参考

道德經第八章

———————原文版———————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注音版———————上(s

第八章 私人礼仪

  如果说国家级祭祀场所的祭祀活动为的是统治,清朝的宗教保护为的是政治,那么私下的祭祀仪式为的就是作为一个家庭的宫廷。宫廷的祭礼是萨满教、道教、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各种民间宗教的混合物,是在内廷范围内

第八章 刘备借雷巧掩饰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刘备投靠曹操之后,仍有一番雄心壮志。但是刘备也防备曹操谋害,就在住处后院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羽、张飞对此

第八章 再失守,连战连败_一、牛庄失守

>  清军态势>>  自甲午平壤战役以来,以为首的淮军屡遭失败,一溃千里,清廷以淮军不可恃,批准翁同主张征集湘军的建议,决定起用藩司魏光焘、道员李光久等湘军宿将,募军北援,并于1894年11月召湘军元

第八十八章 孔明桥与落帽台、豆腐滩

  在荆州城西北的八岭山(又叫龙山)中段,有道岭叫做落帽台。离此不远处,从前有条河。河边山坡地上,有形如豆腐块的石板一片,故名豆腐滩。河上还有座砖桥,名叫孔明桥。这三处名称是怎样叫起来的呢?>>  传

第八章 再失守,连战连败_二、连败,再丢营口、田庄台

>  营口陷落>>  北路日军3月5日侵占牛庄之后,奥保巩陆军中将率领的第五师团,于当晚撤离,南下赴高坎,准备与第二军山地元治陆军中将率领的第一师团会合后,再共同进攻营口。>>  营口是东北唯一对外开

刘据之死为何是西汉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吗

汉武帝的儿子刘据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生母是卫皇后,所以也称他为卫太子。刘据出生于公元前128年,在公元前122年被立为太子,和当时刘彻被立为太子是同一个年纪。刘据是刘彻的第一个儿子,而且在刘彻即位十多年的时...

予善天

今天我們接著來聊聊《道德經》中第八章的「予善天」,這三個字。《道德經》通行本是「予善仁」,但是,帛書乙本寫的是「予善天」,這兩者是有所區別的。還有,河上本和傅奕本中又作「矛善人"。「予善仁」的意思是給

第九十八章 龙山

  龙山俗称八岭山,因由八道岭组成而得名。它位于荆州城西北,东起杨场新湾村,西至新场村邓家祠堂,北至裁缝乡安碑树,南至马跑泉,面积约40平方公里。此山名叫山,实际上是丘陵,为荆山余脉,最高海拔103.

第一百八章 庞统测字

  庞统很有才学,年轻的时候,喜欢借用测字来为人解难排纷、出谋划策,因为眼力非凡,言必有中,所以,在襄阳颇有名气。>>  刘表刚坐镇襄阳时,听到这事却不大相信。有一天,他闲得无聊,就化装成庶民模样,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