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礼贤下士”

Posted 诸侯

篇首语:生命是不能被略过的,一定有人敢选最难的那条路,一定有人把生命排在利益前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的“礼贤下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秦始皇的“礼贤下士”

2、中国历史 《礼贤下士的孟尝君》的历史故事

秦始皇的“礼贤下士”

  提起“礼贤下士”这句话,人们不大容易把它和 秦始皇这个人联系到一起。 >   可是,翻读《史记》,你不能不承认,就是这个秦始皇,在他“续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的奋斗过程之中,他还就确确实实曾经多次“礼贤下士”。 >   虚心接受臣下乃至于普通老百姓的批评,是“礼贤下士”的重要表现之一。魏国人姚贾,出身“世监门子”,其父是看管城门的监门卒,在当时社会根本没有一点地位可言。他的经历更是让人非议,乃至于 韩非后来称其为“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可是他竟然得到秦始皇的礼遇和赏识。当他奉命出使四国之时,始皇竟然“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这种待遇,有秦一代,并不多见。出使三年,大有成绩,始皇一高兴,拜为上卿,封千户。韩非却攻击他“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等于说他乱花公款,为自己谋取私利。秦始皇一听,立即召见姚贾,责问说:“吾闻子以寡人之财交于诸侯,有诸?”姚贾回答说,自己交结诸侯确实用的是国家钱财,但是这并不表示自己在谋取私利,不忠于秦国。如果不交结诸侯,就无法达到外交目的;如果不忠于秦国,四国诸侯也就不会听从自己的游说。姚贾劝谏秦始皇不要听信谗言,贬斥忠臣。他说,用人不必求全责备,不必苛求出身或名望。 周文王用姜太公、 齐桓公用 管仲、 秦穆公用百里奚、 晋文公用臼犯,他们所起用的这四个人,论个人经历都有不大光彩的一面,可是“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因此,用人的原则,应该是“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而已,“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而无咫尺之功者不赏”。实际上,姚贾这些意见,不仅在为自己开脱,而且等于在批评秦始皇没有掌握科学的用人之道。出人意料的是,秦始皇竟欣然接受了姚贾的这些批评,仍然委以外交各诸侯国的重任。这时候的秦始皇,“礼贤下士”多么真诚,胸怀又是多么宽广!而且,他的“礼贤下士”,也不仅是施之于 李斯和姚贾这两个人,像茅焦、顿弱这些敢于直言劝谏的,像尉缭、 王翦这些善于谋划霸业或者统兵打仗的人,说起秦始皇“礼贤下士”对待他们的故事,都很有内容,一个个耐人咀嚼。 >   可是秦始皇的这种“礼贤下士”的态度,到他统一天下以后就烟消云散了。《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他“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周青臣“进颂”曰“陛下神灵明圣”云云,等于是一段献忠心的颂歌。幸而有淳于越敢于犯颜直谏,说“青臣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假如秦始皇这时候还能多少保持一点清醒的头脑,当然不难区分谁是谁非。假如秦始皇这时候还能继续保持“礼贤下士”的心态,真心欢迎来自臣下的批评意见,那么,像淳于越这样的直言者当然就会继续为朝廷出谋划策,帮助秦始皇提高执政水平,而那些马屁精也许就会从此在朝廷无所立足。可惜这时候的秦始皇,已经不再具有创业初期那种从善如流的心胸和眼光了。你当面斥责周青臣拍马屁不是忠臣,不就等于批评皇帝自己喜欢别人拍马屁吗?结果也就可想而知。等到焚书坑儒之事发生,正式宣布“礼贤下士”从此结束,其实也就等于宣布,大秦王朝已经离垮台只有一步之遥了。 >   秦始皇的“礼贤下士”,说穿了,不过是为了求计,而绝不是为了求过。创业阶段,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他的确做到“礼贤下士”,广泛招揽贤才来为自己服务;一旦事业成功,以为自己功盖天下,就再也听不得一点批评,更不知道“礼贤下士”为何物。这是由他的功利主义态度决定的,只不过别人一时不容易看清楚。他的臣下,曾经受过他“礼贤下士”之恩的尉缭,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尉缭说“秦王为人”,“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因此他想逃离秦国,没有成功。他后来情况如何,史书缺少记载。这大约是古往今来对秦始皇式的“礼贤下士”最准确的评价。 >

中国历史 《礼贤下士的孟尝君》的历史故事

礼贤下士的孟尝君

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个贵族名叫田婴,他有四十多个儿子,其中有个低贱的小妾生的儿子名叫田文。田文是五月初五生的,传说这一天生的孩子克父灭家。田婴对小妾说:“不要养这个孩子。”但她还是悄悄地把田文养大了。后来田婴发现了这个秘密,大怒道:“我让你丢掉这个孩子,你为什么不听?”田文帮母亲回答道:“父亲不养五月初五生的孩子是什么原因呢?”田婴说:“这一天生的孩子如果长到和门槛一样高的话,对他父母不利。”田文说:“人命是由天决定的还是由门槛决定的?”田婴顿时语塞。田文又说:“如果由天决定的,那怕什么?如果由门槛决定,那把门槛弄高就是了,达不到那个高度不就没事了?”田婴说:“我知道了,你别说了。”

后来田文问父亲:“儿子的儿子是什么?”田婴说:“孙子呗。”“那孙子的孙子呢?”“玄孙啊。”“玄孙的孙子呢?”“不知道。”田文笑笑说:“父亲在齐国当相国,已经经历3个国王了。齐国的地盘没有扩大,而父亲累积了不少财富,门下却没有一个贤人。我听说将门出将,相门出相。现在父亲家里的奴婢都能穿好衣服,而人才却连破衣服都穿不上;仆人都能吃肉,而人才只能吃糠。父亲积累这么多财富,不知道以后留给谁,我觉得很不可思议。”田婴由此开始重视田文,让他在家里接待宾客,很快就有很多人才来投奔。诸侯们都请田婴立田文为继承人,田婴同意了。田婴死后,田文继承了爵位,就是孟尝君。

孟尝君特别喜欢招揽宾客,天下的人才都乐意到他家去。他家有3000门客,不管什么身份都能和他平起平坐。那些来投奔孟尝君的人都能得到礼遇。孟尝君接待客人的时候,屏风后面总安排有人专门记录他们的对话,尤其是客人的家庭情况。等客人回到家后,孟尝君已经派人把礼物送到了。有一天晚上孟尝君和客人吃饭,有个人背着火光,以为自己的饭不好,生气了,扔下筷子掉头就走。孟尝君赶紧起身,把自己碗里的饭菜给那人看,结果发现都是一样的。那人非常羞愧,自刎而死。

士的崛起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著名的“战国四公子”都有养士千人。

后来秦昭王请孟尝君去秦国当相国,孟尝君去了。有人对秦王说:“孟尝君是个贤人,但他是齐国人,他来秦国当相国,肯定会把齐国的利益放在秦国之上,这样秦国就危险了。”秦王就把孟尝君关了起来,准备杀了他。孟尝君叫人向秦王的宠妃求情,宠妃说:“我要孟尝君的那件白狐皮衣。”但孟尝君已经把那件皮衣送给秦王了,这事不好办。有个门客善于偷东西,当天晚上就装成狗偷偷跑到秦国的仓库里把皮衣偷了出来。宠妃得到皮衣后就替孟尝君说好话,秦王就把他放了。孟尝君一出狱就带领门客赶快逃走。不久秦王后悔了,又派人去追。孟尝君等人好不容易才逃到秦国的门户函谷关,但当时正是半夜,而法令规定鸡叫的时候才能开门。眼看追兵就快到了,这时候门客中有个善于学鸡叫的人叫了起来,于是门打开了,孟尝君才得以逃脱。当初这两个人当门客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与他们为伍很羞耻,现在才知道他们的作用,对孟尝君佩服得五体投地。

回到齐国后,孟尝君被任命为相国。当时他手下有个名叫魏子的门客替他在封地上收税,去了3次而没有拿回来一文钱。孟尝君问他是怎么回事,魏子说:“我看到有贤人就把钱给他们,所以没有拿回来。”孟尝君很生气,就把魏子辞退了。几年后,有人在齐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诬陷他要造反。不久齐王差点被刺,怀疑是孟尝君指使人干的。孟尝君无法辩解,只好偷偷逃走。魏子和受了恩惠的贤人听说这事后就上书说孟尝君不会作乱,而且发誓用自己的性命担保,上书后不久,他们就在宫门口自刎而死,以表明孟尝君是冤枉的。齐王大惊,赶紧重新调查,发现孟尝君确实没有造反,就想把他召回来。但孟尝君拒绝了,请求在自己的封地薛地养老。

孟尝君死后,他的儿子们争着要继承爵位,爆发了战争。齐国和魏国合兵平息了内乱,把他的儿子全部杀死,孟尝君就这样绝嗣了。

相关参考

礼贤下士、深谋远虑的明主

刘禅:(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禅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而且都觉得他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上都把他写成了一个昏庸的亡国之君。后来还有一句话叫:扶不起的阿

礼贤下士的刘备 为什么当上皇帝就不可一世了

刘备其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三顾茅庐”。即使没有多大的本事,就凭这种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品格,就值得尊重。孔明出山之后,刘备与这位二十几岁的年青人相敬如宾,入则促膝而谈,出则并马而行,火烧博望坡时,

礼贤下士的周文王姬昌有什么功绩为世人传颂

...朝历史上的明君,一直致力于周国的强盛,他广招贤才,礼贤下士,做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情。他的功绩为世人传颂,他的故事也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吧。周文王,姓姬,名昌是周太王的孙子...

礼贤下士的周文王姬昌有什么功绩为世人传颂

...朝历史上的明君,一直致力于周国的强盛,他广招贤才,礼贤下士,做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情。他的功绩为世人传颂,他的故事也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吧。周文王,姓姬,名昌是周太王的孙子...

对战国年代魏国出名军事家和政治家魏无忌的评价

...的地位高上而瞧不起人,可以在市井内与屠夫谈笑风生;礼贤下士,有耐心和诚心;胜不骄败不馁。魏无忌魏无忌求贤若渴,广招天下贤士。魏无忌为人宽厚,待人有礼,经常礼贤下士,很多门客都归附在他麾下。让魏无忌赢得声...

对战国年代魏国出名军事家和政治家魏无忌的评价

...的地位高上而瞧不起人,可以在市井内与屠夫谈笑风生;礼贤下士,有耐心和诚心;胜不骄败不馁。魏无忌魏无忌求贤若渴,广招天下贤士。魏无忌为人宽厚,待人有礼,经常礼贤下士,很多门客都归附在他麾下。让魏无忌赢得声...

礼贤历史

1.历史上礼贤下士,不耻下问的例子1.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一次,孔子去

逢危须弃

>孙策>  【金玉良言】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劝取其轻。很多时候,需要你牺牲小的利益以换取更大的利益。>>  【谋略故事】孙策自从父亲孙坚死后,率父旧部退居江南,礼贤下士,以图。可是,由于徐州牧陶谦深

六王毕 四海一

秦灭六国,天下一统>  ■确立皇帝名号>>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各代秦王都礼贤下士、励精图治。由此,秦国渐渐具备了统一六国的经济、政治基础。而其他六国彼此倾轧,不能一心抗秦,更加速了秦统一天下的

死后却没有被封神

西伯侯姬昌,殷商帝辛时期西岐诸侯,治理封地兢兢业业,深受当地百姓拥护爱戴,有一手好算法,礼贤下士,广招人才。其他诸侯对朝廷不满,唯一作法就是兴兵讨伐,姬昌却是安安心心治理自己的领地,他不是不忠心,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