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我们后世有没有影响呢

Posted 经学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我们后世有没有影响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我们后世有没有影响呢

2、坑的到底是不是儒?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我们后世有没有影响呢

秦始皇焚书坑儒最主要动机是控制当时人民思想吧!若他没有焚书的话,就不会有后来汉朝的今古经学之争吧!

1.原因及结果:史记李斯列传中记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谐守慰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鲸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这一个政策,被秦始皇执行了,于是除了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外,民间所藏的先秦百家之书尽皆焚毁,仅存官方所藏,也只有官方职司博士官者仍可研究阅读。

2.两汉官方思潮的经学色彩。经学是两汉思想的主流,是两汉官方提倡、扶植、培养的学术主轴,指的是针对先秦儒家的经典进行研究解说,以作为规范现实政治制度、政策措施的理论依据。汉代的思想系谱之发展当不只是儒家经学的研究与应用,例如汉初的黄老、东汉的道教、及两汉间的自然科技知识的研究等。

两汉的经学因内部的分化,随后形成了今古文之争,再配合两汉迷信的风潮加入了谶纬之说,今古文及谶纬说,成为两汉官方长期利用依附的统治工具。谶是对于政治事务发生发展的一些预言性的短文,通常是因某人偶然得之,而用为政治斗争的工具,纬是以神学迷信为理论基础而对经书进行神学诠释的理论性著作,在理论的建构内容上,亦与政治现实之需要有关,历史上的重要谶语因官方的整理而有所保留,但纬书迄今只剩下易经的纬书仍有残存。两汉之后,官方不喜谶纬乱政,遂禁而绝。

二、今文经学派:历史上出现的过程,是随着西汉经学研究传统被立为官学而起的。在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经典的研究与诠释成为汉代官方统治理论的基础,因此对经学极为重视,遂立为官学,由官方培养理论人才。西汉经学传统是指对于先秦儒家经典的典籍研究之学术集团。其师生相传,谨守家学,遂成各家各派的学术集团。

先秦儒家的经典即为「诗、书、易、礼、乐、春秋」(即六经,设为官学者缺乐经)汉代通行的文字是隶书,早出的先秦儒家经典研究的学者,对于先秦典籍的书写与诠解是以汉代隶书体为之者。称为今文,以对比于西汉末兴起的古文经学。西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官,是由汉代当时研究先秦儒家经典的学者中找出学而有成受各界肯定者,将之设为官学,并受俸禄及收学生。

先秦典籍众多,因学而有成而设为学官者亦众,同一经典亦不只一位博士官,彼此间不只不成一派,甚且互相轻视及攻击,其可共称为今文学派者,除以汉代文字书写及诠解之外,主要是对立于西汉后期晚出的古文经学派而言,两者在诠解经典的态度有别,今文经学派多重先秦经典的微言大义的发挥引申与创造,一如董仲舒春秋繁露特重公羊家春秋学观点之例,而古文经学派则直接以先秦经典的文义与史实义理之研究为工作态度,但两者皆为政治统治之需而作,间或有以古非今之说者,辄受统治者排斥。儒家经学本就为建立政治制度而有之学,两汉儒生引为议论政治之需亦为得其儒学本义,惟其以汉代知识色彩为儒学添料,而成为汉儒之学。

(<汉武帝的五经博士官>:关于博士官方面,孝文时已有三博士官:

1.诗博士:申培公、韩婴。

2.书经博士:伏胜的弟子欧阳生。孝景时,又有三博士官:

3.诗博士:辕固生。

4.春秋博士:董仲舒及胡母生。因此,到景帝时,诗就有三家,而春秋也有两家。武帝建元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就是增加礼经博士官及易经博士官。公孙弘建议博士官可收弟子,名额五十名。武帝以后,博士弟子的人数不断增加。)(阴阳五行及其体系.p103)

三、古文经学派:古文经学派是随着先秦古文典籍被发掘出来,而经学者研究倡导,而在民间逐渐形成的学术传统。

刘歆以古文经为王莽篡汉后的政权寻找政治制度的改革理论基础。古文经学派除王莽一朝的短暂时刻外,长期未立为学官。古文经学派在东汉以后势力已盛,在东汉章帝的白虎观会议中已与今文经学派同受重视。刘向是今文经学家,其子刘歆研读左氏春秋,建议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等古文经博士,与当道争议,后被贬谪,然于新莽时期,刘歆为新莽托古改制,遂争取到古文经立为博士官的结果。

惜于刘秀夺取政权后古文经博士官又被废。王莽立的古文经学博士有:周官、春秋左氏传、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左氏春秋是古文经学派强调的,因其为孔子同时代人左丘明以史实说春秋所作的,符合古文经学家实事求是的好古精神,而公羊与谷梁两家的春秋学,则为西汉已立之今文经学,其中公羊家的春秋学为董仲舒所传,特重春秋微言大义的发挥,极具今文经学的特色。

四、今古文之争的意义1、政治上的意义:因官学而有的政治利益集团间的斗争。

2、文化上的意义:开创帝国气象的政治与神学结合的知识活动,及回归先秦的义理与考据结合的知识活动之竞技。

3、理论上的意义:汉代新起之天人感应灾变的宇宙论,与朴实的先秦人伦进路之世界观的交战。

五、今古文学风在思想史上的定位为:

1.作为政治意识型态学而建构的解经体系,对于两汉时政有实际的影响力量,其学术力量的起落与官方的抑抬有互动的关系。

2.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环节,古文经学派对于保存先秦典籍的文字训诂工作有重要贡献,而今文经学派则侧重地发挥了儒学与统治阶级结合的义理诠释工。

3.作为哲学思想的创造面来看,两汉经学的今古文之学在哲学观念的创造上的成就都不大,相较于汉初黄老、道教哲学、淮南子、抱朴子等,整体地说皆有逊色,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结合天道神学与阴阳五行说,及易学官学结合了两汉的天文气象学知识才颇有理论上的创造力。

坑的到底是不是儒?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历来“焚书坑儒”,一直被作为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他也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来说,影响可谓深远,很直接地摧残了中国的文化,压制了人们的思想。在这所谓的“焚书坑儒”中,秦始皇坑的真的是儒生吗?或者是另一些人所说的,秦始皇坑的是一些江湖术士。那么,这些被秦始皇活埋的到底是什么人?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称帝后,力求长生不老,就派了几千童男童女去寻求丹药,却不料,这几千人竟一去不返。秦始皇不但没派人寻找他们,还继续派人寻找不老丹药。其中便有侯生、卢生两人。由于秦始皇建政后,视天下为刍狗,荒淫暴虐,民不聊生。特别是“焚书”事件,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不满。

侯生、卢生两个人私下议论说:“始皇为人,天性刚愎自用,灭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于是便自以为自古以来的圣贤谁也比不上他。他高高在上,听不到批评之声,日益骄横;官员们为了讨好他,只能战战兢兢地说谎欺瞒。法律规定,方士之术不灵就要被处死。如今方士三百人,都是因为畏惧而献谀,谁也不敢指出始皇之过,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取决于皇帝,他竞以秤来称量大臣们的上疏,大臣们呈上的疏奏(竹简)每天不足一百二十斤,谁也不能休息。像这样贪揽权势的人,我们不能为他求长生不死之药。”于是,二人相约而逃。

秦始皇听说侯生和卢生逃跑了,勃然大怒,说:“我对待卢生这些人不薄,赏赐甚厚,而他们居然在背后诽谤我,说我缺德。我曾派人去问这些在咸阳的儒生,有人告诉我,他们中有人妖言惑众,扰乱老百姓的思想。”于是,始皇命有关部门逮捕了一些散布“妖言”的读书人。这些人在严刑拷打之下,互相检举揭发,共“咬”出了460多个诽谤过秦始皇的儒生。秦始皇一声令下,这460多个儒生遂被活埋于咸阳。这就是发生于公元前212年震动后世的“坑儒”事件。那么所坑者到底是不是“儒”呢?

侯生与卢生本是受秦始皇之命寻仙求药的方术之士,并不能算是纯粹的儒生。他们的逃跑,也是怕自己找不到仙药被追究,而他们评论秦始皇的话,却无不中的。赢政由他二人的逃跑,而迁怒于咸阳的读书人,竟一口气活埋了460多人。

因此有人说,事情的起因是方士设骗,并且在诽谤秦始皇后逃亡,秦始皇迁怒于其他方士是正常的,所以被杀的当然也是方士。据说“坑儒”一说最早是出现在西汉时期,那时秦始皇已经死了一百多年。所以许多人便开始替秦始皇翻案。如章太炎、顾颉刚等人,认为秦始皇并没有坑过儒,他坑的其实是“方士”。

但另一些史实却表明:首先,秦始皇坑的是诸生中犯禁者460人,这些人犯了什么“禁”?其实就是禁书禁令中的“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等,这分明指的是儒生;其次是从扶苏劝他父亲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诵法孔子”指的当然是儒士了。

“儒生方士”,儒生当然可以兼事方术,而方士更可能兼事儒术,两者截然不可分开。像导火者侯生、卢生,他们肯定是方士,但他们指责秦始皇的语气,分明是一副儒者口吻,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坑士”。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秦始皇喜鬼神之事,派人到处求仙药,于是有一些儒生便投其所好,摇身一变成为方术之士,借此博取荣华富贵。秦始皇坑掉的“诸生”中,很可能包括许多方士化的儒生,所以司马迁才说秦始皇“焚诗书,坑术士”。不管怎么说,当时的方术之士大多数也是些读书人,可算是准儒生。

如果说秦始皇坑杀的都是些装神弄鬼、招摇撞骗的方术之士,这个事件对儒生们的打击可能不会那么沉重,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恐怕也不会那么恶劣。事实是,“焚书坑儒”事件之后,儒生们纷纷站到了秦始皇的对立面,有的甚至公开参加了反秦起义军。

有趣的是,“坑儒”的肇事者侯生、卢生却没有在这场坑儒活动中被杀害。据说后来侯生被抓到了,秦始皇要处他车裂之刑,侯生慷慨陈词,历数秦始皇奢侈殃民的罪过,秦始皇听后漠然,竟放了他。而事实究竟是什么,我们也无从得知了。

秦始皇虽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却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手段太过激烈与残酷,无法从根蒂统一人们的思想,反而加速了秦始皇梦想要的“传至万世”基业的破灭。

“坑灰未冷山东乱”,这场文化浩劫直接摧毁了秦始皇要建立“万世帝国”的梦想。唐代诗人司空图曾喟然长叹:“秦坑儒也,儒坑秦也?”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相关参考

孔子的学说对后世有什么负面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取决后来历代帝王的统治需要,统治阶级需要什么,影响就是什么?秦朝是以法家立国的,儒家的思想和学说影响只在民间,所以才会有“焚书坑儒”的事情。汉代开始的时候是以道家的无为立国的,所

历史上孔圣人孔子的学说对后世有什么负面影响?

导读:孔子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取决后来历代帝王的统治需要,统治阶级需要什么,影响就是什么?秦朝是以法家立国的,儒家的思想和学说影响只在民间,所以才会有“焚书坑儒”的事情。汉代开始的时候是以道家的无为立国

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对当时有着怎样的影响

秦朝不仅“焚书坑儒”,还下“挟书令”,藏有儒家经典者治罪,因之在秦代无传授和学习儒家经典者。今文经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很不重视儒学。至惠帝时,废除“挟书令”,儒家思想言论这个禁区开始松动。从这时起,到

秦始皇坑儒是事实并没有背“黑锅”

 秦始皇坑儒是事实并没有背“黑锅”  虽然进入20世纪后半期以来秦始皇的行情一直看涨,尤其是近20年来直接对中国普通百姓历史观产生巨大影响的电影和电视剧把秦始皇描绘得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谜

  提起秦始皇,人们就会想起“焚书坑儒”这一典故,但是秦始皇到底有没有“坑儒”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便加强中央集权。在完成政治上的诸多加强控制的举措之后,秦始皇便开始了精神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一生经历跌宕起伏,对后世流变影响深远

我们了解的姜子牙,大多应该是从《封神榜》看到的。但是我们知道,这不过是明代的一部传奇小说,其内容基本都是虚构演绎出来的。可是小说的演绎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那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真正的姜子牙都经历了什么

秦始皇为什么会焚书坑儒

秦统一世界后,嬴政在“文治武功”方面接纳了一系列办法,对于维护统一大有裨益,并且很多轨制为后世供应了样板。若是秦始皇只做这些事情,那汗青对他的评价应该积极正面。然则为什么一提起秦始皇,好多人脑海中会涌

秦始皇的“坑儒”事件被正名,是谁抹黑了秦始皇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坑儒”事件是谁抹黑了秦始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后世在提及秦始皇的暴政时,必然会拿“焚书坑儒”来说事,痛批他施行的文化专制政策,恨不得对他食肉寝皮。然而根据各种史料来分析,秦始皇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共同点,历史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她们ㄉ共同点政绩不错军事不错而且都是爱国爱民ㄉ贤能ㄉ君主而且在漫画里面她们都曾受他人摆布后来脱颖而出而且都满号色ㄉ吧1.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全称秦始皇帝,姓嬴,名政,以赵为氏,为秦庄襄王

焚书坑儒简介,焚书坑儒的影响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  “焚书坑儒”一词出处《史记·卷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