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歷史故事

Posted 国君

篇首语: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的歷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秦始皇的歷史故事

2、爲什麼織田信長可以位列日本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因爲他說了四個字

秦始皇的歷史故事

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这时他曾祖父昭襄王正值在位第四十八年,而他祖父安国君──秦国的太子──虽说已有四十五岁了,但昭襄王身体健壮,似乎还有好一段日子可以掌政。 

「秦始皇」是秦消灭其他诸侯、统一天下以后才起的称号,他原本姓嬴名政,据说因为是在正月出生,所以才取了这个名字。不要以为嬴政生在帝王家,便可享尽荣华富贵。他的父亲子楚,虽有一位当太子的爸爸,但安国君姬妾成群,光是儿子就有二十几个。子楚既非长子,母亲又早就失宠,所以当秦王要与赵国结盟,为了让对方相信自己,得选出一位宗室成员作「质子」来跟赵侯交换人质时,子楚就这样被送到赵国去。子楚在王室中的地位,由此可想而知。秦国虽然送了质子,却无心守约,对子楚的供应,也常常是有一餐没一餐,所以子楚在赵国的生活,过得很是潦倒。而嬴政便是在子楚担任质子期间,在赵国都城邯郸出生的。

不过,嬴政出生时,子楚的情况已略有改善,主要原因,是他在赵国认识了富商吕不韦。吕不韦是卫国人,后来去了赵国。在邯郸见到子楚时,满脑子买卖经营的吕不韦,马上认为值得在他身上投资。原来秦太子安国君子孙满堂,大家都看准他早晚要登基为王,但安国君却迟迟没有指定继承人,他最宠幸华阳夫人,可谓言听计从,然而夫人没有生子,所以一众儿子纷纷想尽办法希望夺得这个名位。

秦王政掌权后,才用十八年的时间便统一全国。从下面几个故事,可以看出秦王统一天下前的统治特色,以及他成功的原因:当嫪毐之乱平息后,秦王政曾把太后迁往雍的宫殿隔离囚禁,其后齐人茅焦劝说秦王,指秦国正在大展鸿图之际,这样对待太后,可能引致诸侯不愿附秦,秦王政便立刻迎接太后回国都咸阳居住。

与此同时,秦因国力日盛,威胁到东邻韩国。韩王想出一条计策:派遣一名叫郑国的工程师,到秦国游说秦王大兴水利,希望他把人力物力花在工程之上,无暇侵扰韩国。开始时一切顺利,但后来计谋败露,秦王把郑国关起来,准备处决。这时,秦国的宗室贵族利用这件事,在秦王面前攻击来自外国的客卿。原来秦国僻处西方,文教、经济都不发达,本土没有多少人才,故从国外招揽了一批客卿来服务。可是这样就威胁到秦国贵族的利益,因此他们把握这个机会,希望秦王驱逐外人,好让他们重新掌权。秦王于是下逐客令,要外国客卿限日离境。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叫李斯的写了封信给秦王,历述秦国任用外国客卿而致富强的事实,指陈秦王如果要建立帝业,就必须广纳人才。秦王读了这封信后,马上改变主意,撤消命令,并且重用李斯。至于等候死刑的郑国,这时也壮着胆向秦王进言,说秦国大兴水利,虽然可以让韩国多苟延残喘几年,但工程一旦完成,秦国会更加富强,最终也是有利无弊。秦王政听着听着,觉得很有道理,便放过郑国,要他继续监工,结果修成一条名叫郑国渠的水道,使秦国大片农田得到灌溉,这条渠道的贡献一直延续到后世。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5年),军事家魏人尉缭向秦王献策,得到任用,秦王对他非常客气,让他的生活享用与自己完全一样。后来,尉缭觉得秦王并不是心中理想的国君,于是不辞而别。秦王发觉后,极尽所能将他挽留,更让他担任全国最高军事首长国尉一职,对他的计策仍然信用不疑。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预备攻打楚国,秦将李信声称二十万军队便可灭楚,秦王向老将王翦请教,王老将军却说非六十万军队不可。秦王认为老将军胆怯,便请李信率领二十万人攻楚,结果大败而回。秦王马上亲赴老将军的家,向他赔不是,请他领军攻楚,除了答应给王翦六十万军队外,更亲自送行,王翦最终把楚国灭掉。

由秦王政的表现来看,他在统一天下前,确是一位虚心纳谏的国君。虽然尉缭和王翦对他都有一些批评,但秦王始终能任用他们,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胸襟。在秦王政掌权期间,先后起用的人有王齮、茅焦、尉缭、桓齮、王翦、李斯、昌平君、王贲、李信、王绾、冯劫、王离、赵亥、隗林、冯旡择、王戊、赵婴、杨樛、蒙恬、宗胜等,他们没有一个是秦人,但都为秦王政信任,亦为秦国作出贡献,可见后人虽然普遍认为秦始皇是一位暴君,但在统一天下之前,他实在是一位知错能改、纳谏能容的君主。只可惜成功让人自满,统一天下后的秦始皇,也就慢慢失去昔日的优点了!

爲什麼織田信長可以位列日本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因爲他說了四個字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爲什麼會從當年一個黃河流域的小米粒開始發展爲現在雄霸整個東亞的大公雞,從黃帝到秦始皇,從李冶到乾隆,他們都爲我國這龐大的疆土做出過不朽貢獻。但是你知道日本是怎麼從一個小米粒發展爲現在從北方四島到琉球羣島一個長條卻不相接的國家呢?爲什麼在如此狹長的羣島上沒有分裂出好幾個國家呢?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日本是如何變成日本的這件事。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是從誕生之日開始就擁有龐大疆土的,正如沒有一隻雞能直接從雞蛋變成會下蛋的雞。根據考古挖掘,日本脫離部落文明進入農耕文明應該是公元前300年左右,也就是日本的“彌生時代”,此時正好對應的也就是我國周朝末期。

和全世界所有智人的後代一樣(人類),進入農耕文明就代表着“土地”成爲了人類這種從骨子裏就透露着自私的生物的搶奪品,於是原本閒散的部落開始集結成一個個利益共同體,也正是這個時候日本開始出現了“國家”。這在我國的《論衡》中也有記載,即:

周時天下太平,越裳獻白雉,倭人貢鬯草(古代釀酒的香料,鬱金香草)

很顯然這個時候我們並不知道前來朝貢的日本人是當時日本哪個國家的,並統一稱呼爲“倭人”,即“山下之國”的意思。到了漢光武帝劉秀的時候,日本這個時候有個叫做“狗奴國”的國家派遣使者到洛陽朝貢,並帶回去一塊“漢倭國王”的金印,不過兩者交際並不是很深。

畢竟那個年代要橫跨日本海到達中國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想一想即使到了唐朝,鑑真和尚東渡都花費了整整11年,6次渡海才成功,然而等到他到達日本的時候卻已經成爲了瞎子。

到了三國時期的魏明帝曹睿在位期間,這個時候日本又一個叫做“邪馬臺國”的國家來到中國,並向當時的魏國求助,說自己常常遭受一個叫做“狗奴國”的國家攻擊。沒錯,這裏的狗奴國就是漢朝時來進貢的那個國家。也是由此我們知道了此時的日本基本就相當於我們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小國大國征伐不斷,一片混亂。

不過我們這裏要注意的是,不管是邪馬臺國,還是狗奴國,他們所處的位置都是現在的日本關西,也就是日本古代的京畿地區(現在日本大阪、京都、奈良一帶),其地位相當於我國的中原地區,是日本文明和文化的發祥地。而且能夠從東漢初年打到三國時期,並有資金和技術支持使者渡海,這說明不管是邪馬臺國還是狗奴國都是當時整個日本最爲強大的兩個國家之一,這有點類似戰國時期的秦國和趙國。

當然了,我們的曹睿自己都要馬上皇位不保了,自然沒那個時間和精力管邪馬臺國的請求,封了他們的女王一個“親魏倭王”的封號就給打發走了。雖然求助沒有完成,但是日子還得過,架還得打不是?

就這樣大概又是一百年過去了,到了公元4世紀,此時的邪馬臺國沒落,一個叫做大和國的奴隸制國家逐漸崛起(邪馬臺國和大和國在日語讀音裏基本一樣,但是由此日本此時沒有文字,至今沒有明確的證據可以證明邪馬臺國是不是就是大和國的前身),在他們的領袖大鷦鷯尊的領導下,大和國重視農業,開墾土地,並積極和東晉建交,整個國家進入蓬勃發展階段。不僅如此,大和國兵強馬壯以後開始逐步吞併周圍的國家,最後成爲當時日本最爲強大的國家,並控制着整個關西地區,而大鷦鷯尊正是日本第16代天皇—仁德天皇。

講到這裏很多人應該就明白了,日本的大阪一帶就相當於中國古代的中原,是日本一切文明的開始。但是直到公元4世紀,纔出現一個對當時日本來說當之無愧最強的國家—大和國。並且爲了顯示大和國的地位,當時的日本人把整個日本分爲“五畿七道”,其中大和國直接統治的地區被稱爲京畿地區,裏面有五個令制國(也就是“省”),即“五畿”,除此以外的日本其他地方則被劃爲“七道”。

這實際上就有點類似周朝時期的分封制了,其中周朝皇室直接控制的地區(河南)被稱爲“京畿”或者 “中國”,其他地方則被稱爲“四夷”。當然了,在京畿之外的國家,有些會臣服於大和國的天皇,有些則是反對,這個並不一定。

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從大和國一統京畿地區開始,它就是我們概念中的日本,派遣隋使來跟中國建交的日本是它;唐代初年摻和朝鮮三國混戰,企圖染指中國的是它;最後成爲唐朝小弟的也是它,這就是爲什麼日本99%的人口都是大和族的原因了。

我們知道從周朝滅亡到春秋戰國,再到秦始皇一統中國,僅僅經歷了半個世紀多點的時間,但是整個日本的統一卻要推遲到公元16世紀初,這個時候日本迎來了他們歷史最重要且最輝煌的時期,即“日本戰國”。而對日本統一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戰國三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織田信長本是京畿地區尾張國大名(貴族)。公元1557年,他帶領自己的士兵謀反,並於次年成爲尾張國的實際控制者,同時也是這次政變正式揭開了日本的戰國混戰。於是在各個令制國的心懷鬼胎下,他們開始覬覦起日本實際控制者“室町幕府”的地位,而織田信長在控制當時大和國都城“京都”後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綱領,成爲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把統一日本作爲目標的人物。

那很多人就會說了,織田信長不就相當於咱們的秦始皇麼?可惜啊,織田信長有秦始皇的雄心,卻沒秦始皇的命。公元1582年,就在他即將完成統一日本的前夕,於本能寺中被自己的家臣明智光秀謀反刺殺,這導致了織田氏諸家臣的混戰。而在這場混戰中,日本另一位傳奇人物誕生了,一個本身是貧苦農民的下級士兵,憑藉着自己的勇氣和謀略一步步爬了上來,最終成爲豐成秀吉的實際接班人,他就是—豐臣秀吉。

經過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努力,到了公元1590年,整個日本基本完成了統一。不過這個時候豐成秀吉做了一件大蠢事,那就兵發朝鮮,企圖染指中國,最終引發了兩次萬曆朝鮮戰爭。此戰不僅令明朝由盛轉衰,進入倒計時,更使得豐臣秀吉自己的政權徹底瓦解,被德川家康所代替。而後者最終實現日本的完整統一,建立新的江戶幕府,宣告戰國時代的結束,同時日本進入江戶時期,並迎來久違的和平。

說到這裏,熟悉日本的應該知道日本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以及琉球羣島所組成的。相對於來說當時江戶幕府實際控制的也只是本州、四國和九州。其中北海道原本叫做蝦夷島,直到明治元年(1868年),日本在同俄國爭奪北方四島領土權的時候才意識到北海道的重要性,並在此設11國86郡,改名北海道進行正式控制。

而琉球列島上本來是琉球王國,從古至今都是中國的勢力範圍,可惜的是甲午中日戰爭的一敗,也自此成爲了日本的領土。這就是現在日本領土的由來了。

相关参考

羅成的歷史原型羅士信為什麽沒有被選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看過“大隋唐(以《說唐》、《隋唐演義》、《興唐傳》等小說為基礎的故事系列)”的朋友對“羅成”這個名字肯定不陌生。但在真實的歷史上並沒有羅成這個人,與羅成有關的傳說故事基本都是小說家言。不過根據史書記載

爲什麼織田信長可以位列日本最喜歡的歷史人物,因爲他說了四個字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爲什麼會從當年一個黃河流域的小米粒開始發展爲現在雄霸整個東亞的大公雞,從黃帝到秦始皇,從李冶到乾隆,他們都爲我國這龐大的疆土做出過不朽貢獻。但是你知道日本是怎麼從一個小米粒發展爲現在從

九井十八寨,長安少陵塬上的寶地

前面我們說了聽著神秘實則是「門房王大爺」的守陵人,在感嘆長安處處有故事的同時,我們也對很多未加系統保護和規劃的歷史遺迹唏噓不已。作為陝西人,很多朋友一邊說著陝西有悠久的歷史,一邊卻對自己身邊的歷史知之

錫克教的歷史1

印度錫克教之二:錫克教的歷史1錫克教(Sikhism)是15世紀產生於印度的一神教,主要流行於印度,在南亞的,東南亞的,北美的和也有少量信徒。「錫克」一詞,來源於梵文,意思是「學生」、「弟子」、「信徒

有趣的歷史冷知識

有趣的歷史冷知識每天一個歷史冷知識,增長您的知識!大家都知道東漢有一個叫蔡倫的人發明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他總結以往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製成“蔡侯紙”,漢和帝下令推廣其造紙法。但

古希臘人是如何傳承他們的歷史的

面對卷帙浩繁、精彩紛呈的古希臘歷史,也許有人不禁會問:古希臘人是如何記載這么龐大的史料的呢?其實在任何時代,都是多種媒介在一起傳承文化、記載歷史,歷史不是由單一的方式傳承的。而古代希臘人的歷史記載也是

古希臘人是如何傳承他們的歷史的

面對卷帙浩繁、精彩紛呈的古希臘歷史,也許有人不禁會問:古希臘人是如何記載這么龐大的史料的呢?其實在任何時代,都是多種媒介在一起傳承文化、記載歷史,歷史不是由單一的方式傳承的。而古代希臘人的歷史記載也是

幾乎都不知道的歷史真相,我們原來被騙了這麽久

歷史書上告訴了我們很多東西,但是這些內容經過考證其實和真實的歷史背道而馳,我們理所當然認為的很多定論,其實都有很多疑點,因為五千年的歷史,只靠古籍記載,很多東西都鮮為人知了,加上歷史久遠,史書記載也有

20世紀初,清朝統治下的歷史遺影

非典型的歷史王朝

1279年,陸秀夫背著南宋最後的小皇帝在崖山縱身一躍,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最終佔領了整個中國,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實在在的亡國。元朝比較抗拒漢化,元世祖忽必烈也只是粗通漢語,而且元朝不重視文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