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看秦统一的原因
Posted 秦律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看秦统一的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睡虎地秦简说秦朝徭役遇雨免罚,那么是陈胜和司马迁撒谎了吗
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看秦统一的原因
秦始皇灭诸侯,置郡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统一国家。无庸置疑,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但是在战国时代,诸侯割据,七雄并争,为什么只有秦能够统一?对于这个大家所熟知的问题,过去由于史书记载语焉不详,我们只能知道一个大概的情况。现在我们通过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的整理研究,至少是对秦的一方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
一、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起决定作用的当然是广大劳动人民。但有一点也不容忽视,秦国和东方六国相比,它在统一的准备和进行过程中,确是发挥了较大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一点在秦律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当时的地主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因此秦律的内容也还含有一种朝气蓬勃、富于进取的革新精神。
耕战政策,是秦的基本国策。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商君书·农战》)。从商鞅到秦始皇,秦国始终坚持了这一政策。广大劳动人民在这种政策下,努力从事耕战,从而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始皇的统一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秦简中保留了不少有关重农政策的法律条文。例如《田律》规定:地方官在时雨之后,或连受旱、涝、虫、风等自然灾害时,必须及时向上级报告得益和受灾面积,以便上级掌握农业生产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厩苑律》、《牛羊课》规定:如饲养耕牛好的,奖田啬夫一壶酒、十条干肉,赐牛长三十日劳绩,免除饲养人一期(三十天)更役;饲养不好的,田啬夫要受斥责,并罚饲养人服徭役两个月;如果牛减膘,则笞打主事者(牛长)。这些规定,对农牧业的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由于当时战争频繁,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农业生产劳动力,《戍律》规定:同居毋并行即一户不得有两人同时戍边。县啬夫、尉及士吏征发戍役时,如果违反这一规定,要罚二甲。《司空律》还规定:以劳役抵偿罚金的人在农忙季节可以归田农,种时(莳)、治苗,时各二旬。
《仓律》在秦律中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从粮食的收藏到加工、使用都制定了详细的法令。例如粮食入仓,辄为籍,即登记石数,并注明仓啬夫、佐、史、廪人等仓库管理人员的姓名,共同加以封印。粮食出仓,也要经过同样手续。如果出现亏空,隐匿不报,或者移赢补亏,与盗窃同罪。如因保管不善使粮食损坏而无法食用,不满百石以下,斥责官啬夫;百石以上到千石,罚官啬夫一甲;过千石以上,罚官啬夫二甲,令官啬夫、冗吏共同补偿腐败禾粟(《效律》)。不但大量粮食亏损要受到惩罚,即使少量耗损也不行。如果仓库里有三个以上老鼠洞,就要罚一盾(《法律答问》)。严密的仓库保管制度减少了粮食储藏过程中的贪污和损耗现象。封建国家有没有足够的粮食,不仅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仓律》正是从这一个侧面反映了秦统治者的重农思想。另外,在《金布律》、《效律》等律文中,对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限制商人的投机倒把活动等也作了若干规定,这些规定对加速封建经济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史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史记·货殖列传》)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就实行军功爵制度,用重赏鼓励人民在战争中杀敌立功。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商君书·境内》)。《封诊式》中有夺首、争首两个案例,生动地反映了秦执行军爵制度的情况。秦简中的《军爵律》规定从军当以劳论及赐,即按功劳行赏。《秦律杂抄》也规定战死者有赏,论其后,即把死者的爵位赏给他的后人。如果临阵逃亡,则罚以为隶臣。由于实行了这种严格的赏罚制度,因而秦国之民遇有战事,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商君书·画策》)。这样就使秦国的军队在七国之中成为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秦律对军队训练和武器装备也非常重视。如《秦律杂抄》规定:发弩啬夫射不中目标,罚二甲,免除其职务。驾驺被任命四年,不能驾御,要补偿四年的徭戍,并罚教者一盾,免除其教练职务。发给士卒的兵器不完善,罚丞、库啬夫、吏二甲,撤销其职务,永不叙用。秦律对于违反各种法令和制度的人往往罚以赀若干甲或盾,这也和统一战争需要大量武器装备有关。另外,律文还规定:凡是骑兵都是先赋马,然后再选拔从军者。参军之后,还要进行课试,如果马被评为下等,令、丞、司马都要受罚。有了这样严格的考核制度,自然会收到兵强马壮的效果。
二、秦律能不能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秦的耕战政策能不能贯彻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官吏能不能忠实地执行。秦简《为吏之道》列举了吏有五善、五失,《语书》更明确提出了良吏与恶吏的问题。所谓良吏,就是明法律令,有办事能力,廉洁忠实而好佐上,出于公心,能团结下属,正身守法,不喜争功的人。恶吏则与之相反,《语书》不但给他们勾画了一副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的丑恶脸谱,而且提出严重警告,如此者不可不为罚;对其中作恶多端的人,还要志千里使有籍书之,即记录在案,通报全国各地,作为恶吏的典型。在秦律中保存了大量的有关官吏的任免、升迁和赏罚的条文,这些条文都贯串着一个基本精神,即以是否通晓和能否执行法律作为考核官吏的主要标准。秦律十分强调法治,并首先要求各级官吏必须知法、依法、执法,不得违法。例如《法律答问》专门有一条解释什么叫犯令、废令的问题:律所谓者,令曰勿为而为之,是谓犯令;令曰为之,弗为,是谓法(废)令h(也)。凡是犯令或废令的官吏都要依法惩办。《除吏律》还对那些阳奉阴违、拒不执行中央政权各项政策法令的官吏,严加惩办。《行书律》甚至规定凡是命书和急件,必须立即执行;不是急件,也要当天处理完毕,不得拖延,拖延者依法论处。
秦律非常重视各级官吏的选择和任用。例如《置吏律》规定:任用吏尉等官吏,如果任用了不该任用的人,未经上级审批,擅自让其到职视事或加以派遣,就要依法论处。《除吏律》、《内史杂》更明确规定:任法(废)官者为吏,赀二甲。侯(候)、司寇及群下吏毋敢为官府佐、史及禁苑宪盗。禁止任用这些人为吏或担任禁苑的治安保卫工作,对于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有重大的意义。为了提高官府的行政效率,严防官吏违法乱纪,秦律还十分强调官吏的责任制和实行对官吏的考核制度。《效律》规定:官吏各有自己的职责,如果失职,就要受处分。《为吏之道》列举了当时县级政权机构的职责范围,它们不但要执行最高统治者所颁布的各种命令和诏书,征发赋税、徭役和兵役;而且要管理农田水利、官府手工业、仓库、苑囿等事,总共不下二三十项。每一项都有专人负责,并且制订有专门的制度和法律。如果官吏玩忽职守,消极怠工,就要按法律治罪;已造成的损失,还要依情节轻重勒令其赔偿。对于欺骗上级、作奸犯科的官吏,更是严惩不贷。《法律答问》规定,官吏弄虚作假,其罪在罚盾以上,不仅要依法论处,而且要撤职永不叙用。另外,秦律对于官吏滥用权势、假公济私、伪造命令、盗用官印、私自挪用公款以及破坏耕战等等,也都分别列有惩治的条例。
总之,从秦律可以看出,封建国家力图通过法律的保证,使各级官吏成为地主阶级政权得心应手的工具。因为只有秦的各级官吏都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才有可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荀况曾周游列国,以后入秦,秦丞相范睢问他:入秦何所见?他回答: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强国》)认为秦国是当时列国中治理得最好的诸侯国,已接近治之至也的境界,并希望秦国再接再厉,以期令行于天下。果然不出荀况所料,秦始皇即位以后,只用了10年时间,就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睡虎地秦简说秦朝徭役遇雨免罚,那么是陈胜和司马迁撒谎了吗
过去我们对秦朝的认识,一般来源于传世文献资料,而这些资料又大多从汉朝人的角度来描述,最典型的就是《史记》。这些文献基于「 ”他者”的立场去看秦国,虽然不能说完全不客观,但终究不如秦人基于「 ”我者”看待自己翔实可靠。 除了传世文献外,近代考古陆续发现了一些青铜、石刻、陶泥、玺印等秦系文字资料,但数量终究有限。直到1975年底,湖北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发现了一批秦代竹简,代表秦史研究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经学者研究,这1155枚竹简及残片80片可以分为十篇。分别是:《编年纪》《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钞》《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种和《日书》乙种。 其中《编年记》记录的是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的历史,《语书》是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南郡守腾发布的文书,《为吏之道》是讲官吏的行为规范,《日书》是卜筮书籍,其余五种都是法律、司法解释、案例汇编。 睡虎地秦简中,最引人注目的,正是《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钞》《法律答问》与《封诊式》这五种法律文书。文献中的秦朝法律主要有律、令、制、诏四种,律是国家颁布的成文法,令、制、诏是皇帝临时发布的命令或指示,与法律具有同等的效力。而睡虎地《秦律》五种的出现,还告诉世人,秦朝法律的组成还包括法律解释与规定程序的司法文书。 《秦律十八种》是关于秦律的法律条文和术语,其中包括《田律》《仓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置吏律》《军爵律》《传食律》《工律》《工人程》《徭律》《关市》《行书》《效》《均工》《司空》《内史杂》《尉杂》《属邦》等。 此外还出土一部单行的《效律》,与《秦律十八种》的《效》一部分相同。大约《效律》是一部完整的法律,而《秦律十八种》则是摘抄了十八种法律的一部分,其中涉及的主要是经济方面与行政方面的法律。 除了《秦律十八种》和《效律》,《法律杂钞》主要也是法律条文,其中涉及的主要是军事方面的法律,是研究秦朝兵制的重要资料。 关于《徭律》,有这么一条:「 ”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殹也,及诣。水雨,除兴”。大致意思是:为朝廷征发徭役,如有耽搁不征发,应罚二甲。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所征发人数已足,应尽速送至服役场所。如遇到降雨不能动工,则可以免除本次征发。 看到这条法律,我们想到什么?对,就是陈胜吴广起义。 在《史记·陈涉世家》里,提到秦二世元年的时候,征调闾左去渔阳服戍役,陈胜、吴广是屯长,当时天降大雨,道路不通,很可能会失期,而「 ”失期,法皆斩”,所以直接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然后就是秦朝的灭亡。 许多人见到这条想当然认为,睡虎地秦简颠覆《史记》记载,要么是陈胜要么是司马迁设下的骗局。但真实情况可能没这么阴谋论,因为《法律杂钞》有戍律的记载,可能戍律与徭律存在一定区别;也可能戍律算是一种徭律,但注意这是秦始皇以前,秦二世完全可以更改法律。所以可能他们都没说谎,强行「 ”打脸”《史记》不妥。 然后就是《法律答问》,这是《秦律》五种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多采用问答的形式,对刑法条文和术语作出解答,其中有的已经超出了条文的本身,可以视为「 ”判例法”,作为成文法的补充;也有一部分是对诉讼程序的说明。 《封诊式》,主要就是对官吏审理案件的要求,也有一部分是对案件程序的说明,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案件的内容。从形式上看,《秦律十八种》《效律》《法律杂钞》比较接近,《法律答问》则与《封诊式》更接近。 在《法律答问》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案例。已知身高六尺以上是秦朝的刑事责任年龄,类似今天的年满14—16周岁,只是秦朝却是以身高为标准的。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 1、甲偷牛时身高六尺,被关押一年后,长到了六尺七寸,对甲如何处罚? 2、甲身高不足六尺,放牧时马受惊乱跑,吃了别人庄稼,对甲如何处罚? 3、甲教唆乙盗窃杀人,得到赃款十钱,乙身高不足六尺,对甲如何处罚? 4、甲为人妻,身高不足六尺,逃离夫家之后被捕获自首,对甲如何处罚? 在这四个案件中,第一个案件就令人大跌眼镜,结局是判处完城旦的刑罚,也就是剃了胡须从事徒刑。那么,秦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居然是以审判时为标准,而不是像今天《刑法》一样以犯罪时为标准。第二个案件也令人目瞪口呆,结局竟然是不必赔偿,而不是像今天《侵权责任法》一样适应无过错责任。 第三个案件,甲因为是教唆犯,要被被分裂肢体处死的磔刑。第四个案件则复杂点,如果是政府登记的合法婚姻就不受处罚,如果是非法婚姻就要受处罚。 从这四个案件的判决结果来看,秦朝法律当然有不近情理之处。虽然已经具备了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但实际上这点很容易被破坏。如果你犯罪时不够六尺,官府可以关押到长高为止;如果你是非法婚姻的女性,逃婚同样要被处罚;如果你受到其他人的连坐,那不管几岁都一样处罚。 但秦律毕竟有了这种概念,可以说受到儒家「 ”矜老恤幼”的影响,而并非一味主张「 ”严刑峻法”。整体来看,罪与量刑之间还算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尺度。 睡虎地秦墓11号墓主名喜,曾担任县主管刑案的狱掾这一职务,可见他对于法律是非常爱好的。对比隔壁的4号墓墓主衷把两位兄弟的遗书木牍带入墓葬,喜却将一系列法律文书作为陪葬品。我们透过这两千年前的竹简,仍然可以看见一位勤勉职守、爱岗敬业的秦国小公务员身影。 参考文献: 高敏:《睡虎地秦简初探》 侯旭编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 《云梦睡虎地秦墓》编写组:《云梦睡虎地秦墓》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北京晚报》《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相关参考
敢在秦朝偷盗东西,那可得掂量掂量后果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上,缮写有秦朝法令,表现出虽严且公,虽苛且正的特性。其表现的立法思惟和立法手艺之进步,让先人蔚为大观。 统治者订定法令的目标
过去我们对秦朝的认识,一般来源于传世文献资料,而这些资料又大多从汉朝人的角度来描述,最典型的就是《史记》。这些文献基于「”他者”的立场去看秦国,虽然不能说完全不客观,但终究不如秦人基于「”我者”看待自
云梦睡虎秦简湖北省博物馆有四件稀世珍宝,分别是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和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但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湖北省博物馆另一件极具研究价值的国宝——云梦睡虎地秦简。秦简挖掘现场图考
鴻門宴戰俘作為奴隸是法律規定在戰國秦漢時代,戰俘的命運實際上比在戰場上戰死好不了多少,因為他們會就此成為戰勝一方的奴隸。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國竹簡,有一條法律:「寇降,以為隸臣」。主動投降的「
在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版本,十二生肖里面没有猫,据推测那是因为家猫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但是具体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又无人知晓。还有人说,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筒《日书》当中就有了生肖,而当时处于战国,猫还
華夏有著5000年的燦爛文化,同時也是最重視「孝文化」的國度。可是您知道「孝文化」是如何演變的嗎?它的源頭又在哪裡?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
与「”郭店楚简”「”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乃至「”上博简”「”清华简”研究领域所呈现的场面热闹、成绩斐然情景截然不同,海内外学术界对1972年出土发现的「”银雀山汉简”的关注程度明显要逊色得多
秦简,中国战国时代秦国和秦代所遗留下来的简牍。在战国和秦代,简是主要的书写材料,但是秦简的实物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第一次发现。1975年底,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代属安陆县)发掘战国末年
从秦始皇拔剑不出看秦帝国的军备发展在今天的陕西咸阳附近,咸阳宫曾是秦帝国的心脏。然而两千多年过去了,咸阳宫变成了黄土堆,秦军这支曾经最强大的军队,却包藏着太多令人费解的谜团,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两千二百年前,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代表秦始皇,为着镇压反动奴隶主的复辟活动,采取了坚决果断的革命措施——焚书坑儒。它狠狠地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复辟势力,禁止他们利用反动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