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秦朝一统仅15年便迅速灭亡

Posted 王朝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秦朝一统仅15年便迅速灭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为何秦朝一统仅15年便迅速灭亡

2、八旗只有区区十几万人,为何能迅速一统天下

为何秦朝一统仅15年便迅速灭亡

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称“始皇”始,至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止,秦自诞生至灭亡,只有短短15年,堪称“史上最短命帝国”。但值得回味的是,从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为起点,秦国一直呈现出逐步壮大的局面,它的兴盛是因为经历了数代经营,建立起了极有效的国家战争机器,但为何统一六国以后,只过了15年秦便灭亡了?

后人将秦亡原因归于“滥修工程、耗费民力”、“徭役赋税重,民不聊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秦王朝修工程的目的是什么?

秦始皇修建一系列大型工程,并不单纯是为了皇族自己享乐。战国是乱世,结束乱世的王朝除了“打天下”这个建立新政权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以外,还有两个虽然单一但比王朝更迭更复杂的问题――如何对待前朝各国遗留下来的王公贵族、军队等人员的处置,防止死灰复燃?如何对待打江山时的军队?

打江山时所需要的军队数量远远多于守江山时,之前的各国军队若无法妥善安置的话,便极有可能形成新王朝的危机。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军人还是他国落魄贵族,从连年的征战、从骄奢的过往恢复到普通人的生活,都需要一个过渡。在秦朝,这个过渡便选择了修建浩大的工程。秦朝的长城、秦王的陵墓、阿房宫……这些大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如此一来,便将原本有可能颠覆王朝的力量非常妥善地处理了,这是乱世之后需要修建大工程的原因。

“修建工程以引导人员”的事件也发生在隋朝――隋朝的大运河同样是中国古代无法逾越的浩大工程。当然,因为战乱过后,国民需要休养生息,而浩大的工程给人们带来的压力又远远甚于之前,再加上王朝基础本身不够牢固、社会不够安定,因此,爆发起义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所以秦、隋都不够稳定。

攻不善守,懂毁灭不懂建设

秦朝最致命的问题在于,这个政权的建立是有基因缺陷的――始皇是以武力统一天下的,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都不可避免地会有故国情怀,而当下秦朝的政权合法性还未能获得举世的公认,从理论上讲,对于秦朝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奠定政权合法性的基础;或者从实际行动上讲,使基层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再不济,也应该请一些御用文人鼓噪呐喊一番:“始皇是天子,秦国统一天下是必然!”

遗憾的是,秦始皇太过于霸气了,霸气到不屑于解释的地步。我们可以猜想,这个经历了千难万险才登上皇位的男人看着已属于自己的江山时有多么骄傲――怎么样?这个世界还是强者说了算!我是所有人中最强的!所以你们都得听我的!你们不但要听我的,还要听我的儿子、孙子乃至重孙的!秦朝要从始皇开始,到二世、三世……一直到万世!同样,还是因为我比你们强!事实上,我比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加在一块儿都强!所以,我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我比你强”当然可以成为“征服”与“被征服”的理由,因为对于征服本身而言,所需要的仅仅是实力而已;但秦始皇未曾意识到的是,征服过后的一切。征服过后需要的是教化、是统治,武力的强大或许决定着征服的结果,但对于统治而言,则一文不值――征服是将人民当成对手,而统治则需要把人民当成盟友;征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但统治却需要互惠互利才能长久。

可以说,征服与统治是两种不同的思路――征服是前奏,统治是后续。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统治。再强大的武力在“蕴藏在群众中的伟力”面前都不值一提。秦始皇最大的失败就在于,他未曾在第一时间完成角色转换,没能将已征服的对手立即驯化成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的盟友。他总是在用对手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盟友,法家思想的强硬执行便是实例。他从来没想过统治,他的人生只有一个主调――征服与被征服。他没有完成这一角色转换,他那个篡权上位的儿子胡亥更没有完成。

也正是鉴于这一因素,秦朝的统治思路就是不断地用强――百姓想造反?我把你们的兵器全缴了,看你们拿什么造反!百姓不听话?严刑峻法伺候着,看你还敢不服从?用强不是一件坏事,但对于一个庞大的王朝而言,真正的强大实际并非时时用强,而是当强则强、当柔则柔。一味用强的秦朝,其强悍仅仅体现在了国家的暴力机器上――在这架机器下面,国家其实早已千疮百孔、处处虚弱。

始皇自始至终都没弄明白一个道理――得天下所用的方式未必适用于治天下,革命党与执政党干的从来都是两回事。秦朝用革命党的方式做执政党,当然会出大问题。

秦阳陵虎符

无司法独立逼得高官反

再回头看李斯时,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对历史而言,若没有他的支持,沙丘之变便不会发生,整个中国的走向都有可能发生大变化;但对李斯而言,他面对的是一次选择――不矫诏,等待他的极有可能是死亡;矫诏,他依然能坐在丞相的位置上。这种选择之所以会出现,也是秦朝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王便获得了绝对的统治权――“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当时,秦王不受任何人的制约,包括诸侯、贵族等,这就相当于君权毫无限制,而独立司法则无容身之地。对臣民的生杀予夺,只在君王一念之间;而丞相统辖百官,总理朝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若他既有才干政绩,又恰有不臣之心,那可是对至尊皇权最大的威胁!

因此,秦国历代丞相都面临着这样的危险――失去了秦王的宠信,丞相就要大难临头了!即使你想回归平头百姓之生活也不可能,必得将你肉体消灭、族门诛灭。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你的后代门生故吏还在,你的影响力就还在,你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就在,君王怎么可能会放心?

商鞅变法如此成功,最后却被五马分尸,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畸形的专制制度。法家开创的这种绝对的专制,将丞相活生生地变成了君主身边的猎物。从秦开始,“伴君”真的开始有了“伴虎”的味道。

可以说,君主的宠信是丞相与其他高官唯一的护身符,而始皇暴卒,李斯的护身符也便随之作废,若扶苏作为新皇上任,必定会反李斯――扶苏为何被下放?因始皇“焚诗书、坑术士”,而李斯恰恰是这两大行动的最大推手,更重要的是,在法家政体中,是没有丞相退位一说的,大部分掌有实权的高官在失宠以后,往往是以“诛杀全族”为最终下场,因此,保相位即保己命、保族命。李斯博古通今,又曾经执掌秦国司法多年,怎么可能不了解其中的血腥?

没有司法独立,以严刑峻法来让高官们人人自危,在皇权之下恐惧颤抖――这种由上而下散发的威权与恐惧,最终从“沙丘之变”开始,将秦王朝一步步地推进了覆灭的深渊。

八旗只有区区十几万人,为何能迅速一统天下

公元1644年,崇祯自缢煤山,大明灭亡。远在东北的满清抓住了机会,八旗军倾巢而出。随着吴三桂的投降,八旗军顺利入关,很快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统天下。史书记载,八旗入关总兵力约15万人左右。 这15万人的组成如下:满洲八旗6万人;蒙古、察哈尔八旗2万多人;汉军八旗约3万人;其他约3万人。八旗原本是努尔哈赤创立的一个集军事、政治、生产于一体的组织,初期只有黄、白、红、蓝四旗,标帜以色彩相区别;后又增编四旗,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八旗建立之初,民兵合一,「 ”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 众所周知,八旗在满清统一天下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可八旗很快就丧失战斗力,这是为何?满清入关后,半数以上的八旗军驻扎在紫禁城周边,他们成为了皇帝的禁军。跟着皇帝混,这些八旗兵自然不会被亏待。 而驻守在北京城之外的八旗兵,主要以绿营兵为主,而绿营兵90%以上都汉人。一支军队战斗血性要从战场上获得,这些在京城的八旗兵,常年与战争绝缘,除了吃喝玩乐,似乎找不到更好的事情可做。 比如老舍描述晚清的八旗子弟们,「 ”旗人的生活好像除了吃汉人所供给的米,与花汉人供献的银子而外,整天整月的都消磨在生活的艺术中。上自王侯,下至旗兵,他们会唱二簧、单弦、大鼓与时调。他们会养鱼、养鸟、养狗、种花和斗蟋蟀。” 满清入关后,给驻扎在京的八旗兵大肆封赏,又是封地又是给钱。此时的八旗兵,俨然脱离了农业生产,成为了职业军人。后来,清廷又设立了「 ”旗饷”制度,根据八旗兵的不同兵种,配发不同军饷,进一步提高了八旗兵的待遇,可谓「 ”高薪养兵”。 长期远离战场,整日无所事事,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雍正登基后,深感八旗战斗力堪忧,他曾训斥八旗官民: 「 ”尔等家世武功,业在骑射,近多慕为文职,渐至武备废弛;而由文途进身者,又只侥幸成名,不能苦心向学,玩日幆时,迄无所就;平居积习,尤以奢侈相尚,居室用器,衣服饮馔,无不备极纷华,争夸靡丽,甚且沉湎梨园,遨游博肆,不念从前积累之维艰,不顾向后日用之难继,任意靡费,取快目前,彼此效尤,其害莫甚。” 虽然雍正苦口婆心,奈何八旗腐败堕落早已深入骨髓积重难返,岂是一个雍正所能改变。在清朝中期平定各地叛乱以及中法、甲午战争、庚子之战中,八旗兵更多的作用是监督和防范,早已丧失了战斗力。 有网友就说了,你让一个从最底层奋斗享受到了奢华生活后,再让他冒险去艰苦奋斗,可能吗?普通人尚且如此,何况八旗兵? 参考资料:《满清八旗制度》、《清世宗实录》

相关参考

八旗只有区区十几万人,为何能迅速一统天下

公元1644年,崇祯自缢煤山,大明灭亡。远在东北的满清抓住了机会,八旗军倾巢而出。随着吴三桂的投降,八旗军顺利入关,很快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统天下。史书记载,八旗入关总兵力约15万人左右。这15万人的

八旗只有区区十几万人,为何能迅速一统天下

公元1644年,崇祯自缢煤山,大明灭亡。远在东北的满清抓住了机会,八旗军倾巢而出。随着吴三桂的投降,八旗军顺利入关,很快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统天下。史书记载,八旗入关总兵力约15万人左右。这15万人的

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西晋为何仅传三帝便迅速走向灭亡?

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西晋为何仅传三帝便迅速走向灭亡?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沾祖父、伯父、父亲两代三人的“光”,终于在公元265年

乾隆继后断发,为何仅过了一年便去世了

要说这乾隆后宫头号事件是什么?当属著名的继后断发事件了,就算是放在整个整个大清后宫史上,它的知名度也是排在前列的。对此,在众多清宫剧中也对此事件进行了精彩演绎,然而,影视剧毕竟具有一定的虚构性,真相到

秦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国,为何仅维持15年的统治就自取灭亡了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征伐的脚步,尤其是在秦昭襄王统治时期更是如此。光白起一人,就足以让六国为之胆寒,尤其是长平之战坑杀赵国40万将士,杀敌如此之多,简直古今少见。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国更是以

秦朝灭亡80万大军为何不作为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朝灭亡80万大军为何不作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朝灭亡时,南北共有80万大军按兵不动,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秦一统六国后,很多兵力都被分配到了南北两地,一部分人跟随蒙恬

秦朝灭亡前夕,为何这支50万的大秦铁骑按兵不动

导读:战国初期,秦国仅是一个西北边陲的一个小国,不论是疆域面积,还是军事实力等方面,都不能与楚、赵等诸侯国相比,故经常被吊打。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对内重视农业的发展,并迁都咸阳;对外,与韩、

难怪刘邦项羽能灭秦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同时也是一个极端短命的王朝,持续时间仅有不到15年。对于秦朝二世而亡,自汉代以来,学者们对此就有非常多的讨论。总结起来,主要原因可以分为这样几点:首先,秦朝中枢系统

史上最垃圾的大一统王朝,15个皇帝仅半个明君,历史都不愿意承认它?

毫无疑问,我国在历史上的大一致时期通常全是有能够的明君开辟的,因而因此大一致的时期,都必定有明君出現,要想走的长久,就必需有许多明君。可是有个时期确是列外,这一时期一样是个大一致时期,但却非常废弃物,

五代十国第一战神,花15年统一天下,称帝仅3年就败掉天下

五代十国曾有这样一位战神,他用了十五年几乎恢复大唐天下,但是却在短短三年之内就葬送了自己所建立的功业,上演了一出成与败,转瞬即逝的荒诞剧本。这个战神是谁?他为什么能成为第一战神?为何又迅速败掉天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