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思想家韩非简介,韩非和李斯有何深仇大恨

Posted 荀子

篇首语: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战国思想家韩非简介,韩非和李斯有何深仇大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战国思想家韩非简介,韩非和李斯有何深仇大恨

2、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李斯墓吗

战国思想家韩非简介,韩非和李斯有何深仇大恨

韩非简介

韩非,战国末期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早先师从荀子,得其儒学真谛,后又追本溯源于黄老之术,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对老子的《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又精于刑名法术之学,是法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战国时期法学集大成者韩非

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出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的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国富强兵的思想。

韩非出身于韩国王贵家族,对自己的国家极为深爱,立志助韩国复兴图强,但韩非的政治主张始终为能得到韩王的认可,机缘巧合之下,穷兵黩武的秦王嬴政极为赏识韩非以刑止刑的法家思想,为了得到韩非如此人才,遂出兵攻打韩国,然而最终秦王对于韩非并未有伯乐之恩,当时在秦国谋事的李斯极为妒忌韩非的谋略,不念及当年同窗情谊,设计陷害韩非,令秦始王对韩非起疑心,导致韩非囚禁于秦狱之中,自杀身亡。

韩非生前虽未能亲眼见证自己的政治主张的到推行,但在其死后,秦王极为重用韩非的法家思想,实现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大业。韩非的思想深刻又极为超前,对后世的统治者影响深远,是毛主席极为欣赏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韩非和李斯

战国时期,混乱的社会局势孕育出了一群特殊人群,他们就是说客,他们各个善于权谋和雄辩,凭借过人的智慧和三寸不烂之舌,游走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演绎者战国风云。他们各为其主,斗智斗勇,上演了一场场说客之间的生死较量。

韩非画像

韩非与李斯便是一对死对头,他们师出同门,却因各自利益不同,挑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韩非与李斯都曾是儒学大师荀子的学生,二人皆为荀子门下的得意弟子,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学生时期的他们亦敌亦友,在唇枪舌剑的辩论之中也培养出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结束学生时期后,出身贵族的韩非心念故国,毅然投身于报效韩国的漫漫长路之中。而李斯没有显赫的家室,仅凭自己的执念四处游说,望得此赏识之人的引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斯有幸得到秦王的重用,官拜丞相。相比此时身处韩国的韩非来说,仕途并非如此顺利,当时的韩国国力薄弱,局势每况日下。韩非将其所学的治国之道结合韩国的实际国情写成奏书呈给韩王,却并未能得到韩王的重视,屡次上书,皆石沉大海。

当年并肩作战的同窗却是南辕北辙,各自分散,若是历史没有跟韩非与李斯开玩笑的话,这两人可能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机会,这个玩笑就是秦王嬴政,秦王极为欣赏韩非的才能,不惜以出兵攻打韩国为代价,也要逼迫韩王将韩非派遣至秦国,于是,韩非与李斯之间的战争就在秦国的政治场上拉开了帷幕。

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李斯墓吗

  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有才能的人,他们任职在不同的国家,为国家出谋划策。诸子百家,学术争鸣,荀子门下拜有两位学生,韩非和李斯,这两位都是那个时候难得的治世之才。韩非的学问比李斯大得多,出身也要高贵许多,但是韩非说话不利索,有口吃的毛病,于是只能著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李斯则是能言善辩,虽然不像韩非那样集法家的“法”、“术”、“势”融合起来,但是他在秦国实践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李斯原来是楚国上蔡人,为了名利和地位来来到秦国发展,他从一个平凡的百姓一步步走到了秦朝丞相的位置,实力自然不容小觑。

  秦朝的诸多建设都有李斯的功劳,是经过李斯的劝说,秦王政才下定决心要开始发动统一战争,虽然秦王几代人为了这个目标一直在奋斗,到了秦王政这一代已经准备得足够充分了。随后李斯又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深得秦王政的重视,以后秦国统一兼并的顺序就是按照李斯的构想来的。

  秦始皇死后,李斯被赵高劝服,决定推举始皇幼子胡亥继位,反而将长子扶苏给逼死。同时他们还决定连同扶苏一起除掉的还有蒙氏一族。秦国在战国时期因为要进行统一战争所以武将阵营一直独大,反而法吏集团一直备受压迫。二世继位后,在赵高和李斯的联合怂恿下,除掉了蒙氏兄弟,大大削弱了武将阵营的力量。此后相劝独大,法吏集团独领风骚。这样发展下去朝廷的势力又是不平衡的,于是赵高怂恿胡亥开始针对丞相李斯。

  赵高说李斯曾经帮助了二世夺得皇位,现在李斯想要和二世平分天下。胡亥相信了赵高的话,于是下令将李斯给关押起来审问。赵高利用这次机会,对李斯严刑拷打。那时候秦法本来就严酷,何况李斯还在入狱之前作了一篇《行督责书》,实际上就是严刑酷法和君王的独断专行。李斯相当于是死在了自己建立的严酷的刑法上。李斯无奈之下只能招供自己是有谋反之心的。二世得到结果后,就下令将李斯腰斩,还夷了李斯的三族。

  李斯的大儿子李由曾经任职三川郡的郡守,统领一方的 军权,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在和项羽大军对抗的时候不畏缩,最后战死沙场。项羽等人看见了李由奋战到最后一刻,在李由死后,下令将李由送回他的家乡上蔡去安葬了。

  李斯劳苦一生,没想到被奸臣赵高陷害,冤死在二世手中,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相”。公元前208年,李斯被二世腰斩于咸阳,赵高这个奸臣马上就派人去上蔡抄了李斯的故居,还在院子里“挖地三尺”。时间久了,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一个大坑,坑里面长满了芦苇。为了纪念李斯,人们将这个坑称为“李斯坑”。

  李斯家乡的故居东门外面是一片丛生的沼泽,林深树茂,许多肥兔子就在树林中生活。据说李斯在没有工作的时候,就经常和儿子们到林中打猎。李斯后人在李斯死后去祭拜的时候有一个习俗就是:在清明节扫墓时不在坟顶上放置祭物。因为李斯冤死,腰斩于市,是没有头的,这也是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祖先是冤死的。

  李斯楼,是李斯的乡下故居,李斯被害后,他的幼子在亲朋好友的掩护下幸免于难,就躲在李斯楼里。直到现在,李斯楼村的居民都姓李,自说是李斯的后代,李斯楼四周松柏掩映,花木丛生,墓西不远处有李斯跑马岗和李斯饮马涧。

  李斯墓在蔡国故城的西南部,位于李斯楼的东南角,看上去就是一个高大的土冢。墓的四周都砌有石阶,而墓前树有一块墓碑,上面刻有“秦丞相李斯之墓”。传说李斯在去刑场的路上,含着热泪对他的儿子感叹说:“我再想和你出上蔡东门牵黄犬逐狡兔还可以吗?”

相关参考

李斯与韩非子有何关系

李斯是秦国的丞相,以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活得像蝼蚁般卑微,生与死都操纵在别人的手里,所以他以如鼠人生的人生时刻告诫自己,如果不努力,下场就跟这厕所的老鼠一样,肮脏又卑微。于是

李斯真的妒杀了韩非吗?韩非是哪个国家的人?

李斯师承儒家荀子,而荀子已经不能算作是正统的儒家学派了,因为战国时期,各国烽烟四起,急需的是治国的经世之才。荀子的儒家思想非常接近法家学派,他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改造了孔子的儒学,很适合那些新兴的地

反遭秦始皇诛杀 韩非妒才忌能进谗言

...,为韩国公子(即国君宗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

李斯与韩非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众所周知,李斯是秦国知名的政治家,而韩非是韩国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两个看似没有关联的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李斯韩非都是大思想家荀子的入室弟子,在荀子身上学到不少治理国家的法家思想。既然李斯韩非是

韩非子被杀之谜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后期重要的思想家,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

秦始皇为何要处死韩非子 千古悬案韩非之死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后期重要的思想家,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

揭秘韩非因妒才忌能进谗言 反被秦始皇下令诛杀

导读:韩非,战国时韩国人,为韩国公子(即国君宗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

李斯的嫉妒亦或是秦王的多疑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后期重要的思想家,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

李斯遗药杀韩非是真的吗 李斯韩非什么关系

...这个李斯是谁呢?李斯出生于公元前280年,字同古,他是战国末期的出国人,年轻的时候做过郡里的小官,后来拜著名的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业有成有就去了秦国。他劝说亲王嬴政想要成就大的功业就必须灭掉六

李斯遗药杀韩非是真的吗 李斯韩非什么关系

...这个李斯是谁呢?李斯出生于公元前280年,字同古,他是战国末期的出国人,年轻的时候做过郡里的小官,后来拜著名的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业有成有就去了秦国。他劝说亲王嬴政想要成就大的功业就必须灭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