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在古代指什么
Posted 博士
篇首语: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胜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博士在古代指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博士在古代指什么
博士中国古代学官的通称。
始于战国,秦始皇时有博士70人,六艺、诸子、诗赋等皆立博士,汉代诸子百家都有博士。
博士的职务,原为通古今,备皇帝顾问,掌握《诗》、《书》、百家语,教授弟子,兼议典礼政事,西汉时述奉使巡视民间风俗习惯。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博士,教育太学弟子。
博士官的性质由备皇帝顾问转变为教学。
东汉以后,博士专授经学,近似官方儒学的领导人。
魏晋南北朝战乱频繁,学校时兴时废,博士选举不精。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494年迁都洛阳后,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皆设博士。
隋唐时学校制肩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唐代学校较完备,国子监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等都设博士、助教,地方诸州也如此。
学校是科举制的基础,隋唐的博士在科举制的建立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博士官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
三姑六婆指的是什么?古代三姑六婆是哪些人
三姑六婆指的是什么?在日常口语中,“三姑六婆”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用来泛指社会上各色各样的女人,带贬义。那么,“三姑六婆”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三姑六婆”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明代一位叫陶宗仪的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三姑六婆的身份。清代李汝珍在他的小说《镜花缘》中也写道:“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在此,我们不难看出“三姑六婆”在当时的意思,此意也一直延续下来。
现代汉语中解释“三姑六婆”为社会上各种市井女性,在古代,“三姑六婆”指的是民间女性的几种职业。
“三姑”,指三种宗教的出家女性。即,佛教的尼姑、道教的道姑、专门给人占卦的卦姑;六婆,则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六婆中,牙婆是指专门贩卖人口的人口贩子,专为富贵人家买卖奴婢、妾侍。
媒婆指专为人介绍姻亲的女性,对此我们很熟悉。
师婆是专门画符施咒、请神问命的巫婆。
虔婆是妓院内的鸨母。
药婆是专门卖药的女人。
稳婆则是专门接生的接生婆,如果发现女尸,亦会由稳婆负责验查是否被人先奸后杀。
《“三姑六婆”之说》中介绍,在中国旧小说及生活方式中,“三姑六婆”代表着相当恶劣的形象。这个形象包括七嘴八舌、不务正业、串门子、搬弄是非、媒介淫恶、唯利是图、推销迷信、诱人入彀、愚昧无知、贼头贼脑等等。
在古代,“三姑六婆”是人人厌恶的人物。不但“三姑六婆”本身令人痛恨,就连与“三姑六婆”有所接触的妇人,都被视作有玷妇德。晚清大儒郑板桥曾数次告诫家中妇女,不可与“三姑六婆”之流有任何来往。
在今天看来,“三姑六婆”中,除牙婆、师婆、虔婆令人不齿外,其余当属无可厚非。那古人缘何视此为恶劣之人物呢?张炜认为,封建社会时妇女地位极其低下,平日深居简出,不知外界事物,遇事无人谈心。“三姑六婆”由于经常往来于各个阶层,见多识广,话题丰富,且善于察言观色、趁隙而入,深得妇女之欢心,长此下去,个别“三姑六婆”便心生邪念,利用自身“优势”诱谝妇女,图己私利,妇女往往受骗而不自觉,遇事仍然求助她们。于是,人们对其深恶痛绝,“三姑六婆”的丑恶形像便长此流传下来。
其实,在古代文学作品和戏剧中,“三姑六婆”也不完全是丑相,如戏剧《秋江》的陈妙常,《庵堂认母》中的智贞,虽然都是道姑,但她们都是好人。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