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否坑过儒
Posted 方士
篇首语:勇气是控制恐惧心理,而不是心里毫无恐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是否坑过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此人是荆州名士,帮过孙策坑过刘表,却坚决不做诸葛亮的姨夫
秦始皇是否坑过儒
争议之一,秦始皇是否坑过儒?
焚书坑儒一直被人们引为秦始皇尊法反儒的重要证据。然而,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秦始皇坑儒实是坑方士之讹。持论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第一,史籍中对此事件所提及的的具体人物为侯、卢二生,以及韩众、徐市等四人,《史记》载明他们的活动仅限于访仙和求仙药,四人皆为神仙学派的方士。他们为秦始皇求仙,求不死药也纯粹是方士活动,后来没有成功,秦始皇感到上当受骗,发怒杀了这些人。这与后世君主肆意杀人的性质一致,只不过这次株连面过宽,冤假错案太多,所以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侯、卢二生指责秦始皇无道,与儒家观点类似,但是这与儒家的政治主张或学派观点无关。司马迁记录焚书坑儒事件,用的是方士或方术士,明确指出是神仙学派之士。汉初大儒如贾谊、董仲舒等对秦政多有评论,屡屡谴责焚书事,但也从未论及坑儒之事。汉朝离秦朝时间之近,以贾、董之博学,焚书坑儒的事情应当知晓,假如秦始皇所坑确实是儒,尊儒的贾谊、董仲舒等绝无不议之理。据此可以判断,坑方士之说,才是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情况。只是到了东汉以后,时间距秦已远,剧秦之社会舆论、儒家独尊之地位、加以今文学派虚指浮夸甚至作伪之学风日盛,提供了炮制秦始皇坑儒这一情节的土壤。班固用术士一词,其词义就更加广泛,他在《汉书•儒林传》中写道: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他所谓的术士已有隐指儒生之意,于是就被后人附会为成焚书坑儒。
第二,对被杀者所定罪名是诽谤皇帝,而并非因信仰或传播儒家学说。也就是说,引起秦始皇愤怒的并不是某一派的政治主张或某一学派的议论,而是方士们从他那里骗得费以巨万计的赏赐,可是终不得有药。反而却作诽谤之言,最后一个个逃跑了。皇帝上当受骗,于是惩处他们,这就是坑儒为坑方士的直接原因。所谓坑儒,实际是皇帝个人报复的恣意行为,并不是秦王朝的政策。秦始皇一怒之下,共杀所聘之文学、方术士460余人。因此,即便460余人中确有儒生之流,但秦始并非因信仰或传播儒家学说而定罪杀人,所以不能称为坑儒。而且,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始皇三十四年焚书,所焚者为民间私藏之百家语,而非针对儒家。
根据以上两点,不能说被杀的460余人中没有儒生而全是方士,但由其代表人物为侯、卢二生可推知,被杀者的主体应是方士,其被杀的原因更与儒家的政治主张或学派观点无关。因此,不能说秦始皇是坑儒,只能说是坑方士。但是,关于焚书坑儒,占主导的观点还是赞同传统的说法,即秦始皇坑的是儒,而非仅仅是方士。只是在坑儒的次数上,颇有争论。
争议之二,秦始皇坑儒次数以及人数。
对于这一问题,《史记》、《资治通鉴》、《藏书》以及现代的《中国通史简编》,都说始皇坑儒仅有一次,而东汉卫宏在《诏定古文官书序》中的记载。揭露了秦始皇二次坑儒。《史记》、《资治通鉴》、《藏书》以及现代的《中国通史简编》,都说始皇坑儒仅有一次,即公元前212年的那一次。但也有一些材料记载:秦始皇起码坑了两次儒。第一次是在咸阳坑儒460余人,这是公开坑杀。其目的是想杀鸡做猴,使天下知之,以惩效尤。第二次规模更大,一下坑了700余人,不过采取的是秘密暗害的手段,方法也更为巧妙和残忍。东汉卫宏在《诏定古文官书序》中记载,秦始皇在骊山温谷挖坑种瓜,以冬季瓜熟的奇异现象为由,诱惑博士诸生集于骊山观看。当众儒生争论不休、各抒己见时,秦始皇趁机下令秘杀填土埋杀,七百多名儒生全部被活埋在山谷里,外人不得可知,一直隐瞒了二百余年之久。后来唐朝张守节编写《史记正义》时,将这段史料编入了史书。唐朝颜师古注《汉书•儒林外传》也引用了这段故事。
有人认为,既然载入了《史记正义》,秦始皇骊山坑儒应当是是事实,只不过因为手段秘密,当时人知之者甚少,极少数知情者又不敢公开罢了。不过,也有人虽不否认骊山坑儒的史实,但却认为秦始皇坑儒只是一次,至于咸阳坑儒、骊山坑儒,是一件事的两次不同记载。不过,这种说法的支持者不多。因为这两次坑儒差异太大:一次是在咸阳公开坑杀,另一次是在骊山温谷秘密坑埋;前一次是460人,后一次是700余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首次记述秦始皇第二次坑儒的卫宏是一名治学态度相当严谨的学者,他的著作都是经过长期的深入采访、研究、整理才写出的,学术价值很高。加之东汉光武帝比较开明,重视学术研究,所以卫宏揭露的秦始皇第二次坑儒真实度很高。
这一说法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元代史学家在《文献通考》卷四十《学校考》记载:始皇使御史案问诸生,转相告引,至杀四百六十余人。又令冬种瓜骊山,实生,令博士诸生就视,为伏机,杀七百人。《太平御览》所引《古今奇字》记述也同意这一说法:秦始皇密令人种瓜于骊山硎谷温处,瓜实成,使人上书曰:瓜冬有实。诏下博士诸生说之,人人各异。则皆使往视之,而为伏机,诸儒生皆至,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而填之以土,皆压死。有人据此认为,秦始皇坑儒不止发生一次,并且进一步指出秦始皇第二次坑儒的原因:因为第一次只坑杀了在京都的四百六十余博士、诸生,广大儒生还散布在全国各地,更加强烈的继续反对秦始皇的暴政,就连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也说: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来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有其当时的历史背景。
秦始皇坑儒到底几次,多少人,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其实,460人也好,700人也好,焚书坑儒(即使所坑是方士)属于一种极端残忍的野蛮行为,秦始皇也因坑儒之举背上千古骂名。然而,直到今天,秦始皇究竟有没有坑儒以及数量等谜团还是没有解开。
此人是荆州名士,帮过孙策坑过刘表,却坚决不做诸葛亮的姨夫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至第八回,发生在孙坚命丧荆州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刘表、桓阶和孙策。原文如下: 孙策回到汉水,方知父亲被乱箭射死,尸首已被刘表军士扛抬入城去了,放声大哭。众军俱号泣。策曰:「 ”父尸在彼,安得回乡!”黄盖曰:「 ”今活捉黄祖在此,得一人入城讲和,将黄祖去换主公尸首。”言未毕,军吏桓阶出曰:「 ”某与刘表有旧,愿入城为使。”策许之。桓阶入城见刘表,具说其事。表曰:「 ”文台尸首、吾已用棺木盛贮在此。可速放回黄祖,两家各罢兵,再休侵犯。” 桓阶拜谢欲行,阶下蒯良出曰:「 ”不可!不可!吾有一言,今江东诸军片甲不回。请先斩桓阶,然后用计。却说蒯良曰:「 ”今孙坚已丧,其子皆幼。乘此虚弱之时,火速进军,江东一鼓可得。若还尸罢兵,容其养成气力,荆州之患也。”表曰:「 ”吾有黄祖在彼营中,安忍弃之?”良曰:「 ”舍一无谋黄祖而取江东,有何不可?”表曰:「 ”吾与黄祖心腹之交,舍之不义。”遂送桓阶回营,相约以孙坚尸换黄祖。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不在话下。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孙坚出兵荆州,连战连捷之际却突然中了埋伏,被刘表部将吕公射杀。得知孙坚丧命,黄盖提出以被俘的刘表部将黄祖交换孙坚的遗体,军吏桓阶主动要求前往襄阳去见刘表。不过,当桓阶见到刘表并提出交换条件后,刘表的谋士蒯良却坚决反对进行交换。同时,蒯良还提出应该立即发动进攻,将孙坚余部歼灭,以免日后祸乱荆州。最终,刘表以黄祖与自己是心腹之交为由,拒绝了蒯良的建议。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 ”招贤纳士”,意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中的「 ”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小说中提到的孙坚入侵荆州之战,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 ”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不过,关于孙坚身亡的过程,历史中却有不同的说法。该传注引《典略》称:「 ”祖败走,窜岘山中。坚乘胜夜追祖,祖部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而《英雄记》则说:「 ”刘表将吕公将兵缘山向坚,坚轻骑寻山讨公。公兵下石。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 小说中提到的桓阶前往襄阳要回孙坚遗体之事,也是历史的真实,但作者对于桓阶身份的说法却是小说作者的虚构。据《三国志·桓阶传》载:「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这也就是说桓阶当时的职务是朝廷的尚书郎,并非是小说中的孙坚军吏。之所以去求见刘表要回孙坚遗体,主要是因为当年孙坚对自己有举荐之恩。 说到桓阶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除了此次出场之外,再无踪迹,是个典型的龙套角色。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此人不仅是曹魏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还差点成了诸葛亮的姨夫。 据《三国志·桓阶传》载,桓阶本是荆州长沙郡临湘县人氏,早年经时任太守孙坚举荐成为孝廉,后来又担任了朝廷的尚书郎一职。除了向刘表要回了孙坚的意图之外,桓阶还坑过刘表一次。官渡之战期间,刘表公开声明支持袁绍,桓阶却在背地里秘密策动长沙太守张羨起兵作乱响应曹操。「 ”(张羨)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使得荆州出现混乱。 此后,刘表派兵进攻长沙,张羨病逝,叛乱被平息,桓阶也只能躲了起来。不过,刘表不但不追究桓阶,反倒非常欣赏桓阶的才华,「 ”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说到刘表的妻子蔡氏,与诸葛亮还有做一层特殊的关系。按照《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的介绍,诸葛亮的岳母就是刘表之妻蔡氏的姐姐。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桓阶答应了刘表的提亲,他也就成了诸葛亮的姨夫。 不过,桓阶却以自己已经娶妻为由,拒绝了刘表的好意,又以患病为由,拒不接受刘表的官职。赤壁之战 后,桓阶随曹操一起回到中原,后来还担任过丞相主薄、侍中等职。曹丕称帝后,桓阶又荣升尚书令、太常等职。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相关参考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至第八回,发生在孙坚命丧荆州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刘表、桓阶和孙策。原文如下:孙策回到汉水,方知父亲被乱箭射死,尸首已被刘表军士扛抬入
秦始皇和吕不韦被恶搞的秦始皇:私生子、暴君和强奸犯从前221年并吞六国,混一天下,到前207年秦王子婴在自己的颈上系上绳子,乘坐着白马素车,捧着皇帝的玺符,来到轵道旁,恭候刘邦的到来,前后不过十五年时
以战国后期的局势看来,魏国与韩国长期积弱不振,对于秦国侵略只会割地求和而已;经过赵武灵王改革之后拥有强兵劲旅的赵国在长平之战后精锐尽失,元气大伤;楚国虽然地大物博,奈何几任君王昏庸无能,浪费了足以与秦
《秦始皇与阿房女》又名秦始皇的情人,是90年代热播的一部历史剧,也正是因为这一部电视剧让人们认识到了一个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秦始皇。在历史书上我们所了解的秦始皇是个喜好杀怒的君主,他手段残忍,虽然统一天
最近有朋友问我,问什么现在的观念开始改变了,对于秦始皇隋炀帝这些人的认识跟以前所接触到的不一样了。我今天就仅对秦始皇来说一下,但要讲之前,先要明白什么是暴君。暴君:专制无道,残酷的行使专制权利,造成过
秦始皇给后世留下了四个谜团:第一个是他的长相之谜,史学界围绕他身形是猥琐还是高大英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二个是性格之谜,秦始皇是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第三个是求仙之谜;第四个是
最近,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芈月的关注,电视剧中孙俪扮演的芈月气场十足,芈月给大家的印象是个既勇敢又充满智慧的女人,被人戏称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太后,女主角芈月带着浓厚的戏剧色彩,也引发了人
徐福东渡一事,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
定陵,北京十三陵之一,埋葬着明代第13个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万历是他的年号,神宗是他的庙号。在位48年的他是明代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定陵也是十三陵中仅次于长陵(明成祖朱棣的陵)的巨大陵园。1
兵马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至今蕴藏着许多未解之谜。本书作者供职于江苏省国土厅,在长期研究中,对秦俑的归属问题形成了独特的见解。他的这部专着,以众多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为出发点,大胆挑战学界一些似乎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