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真是假
Posted 陈胜吴广
篇首语: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陈胜吴广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真是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陈胜吴广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真是假
《史记 陈涉世家》的章节,里面有一句话: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堪称是大泽乡的起义口号。小编曾也被这样的口号感动了一番,认为这是被压迫阶级对封建统治阶级发动的一次农民起义(小编的课本里该就是这么定义的吧)。然而,时至今日,小编对这篇《陈涉世家》开始有些怀疑,因为它与秦出土文物中所记录文字似乎相差太远。
现在就来回顾下《史记 陈涉世家》,其中第一段内容如下: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段话是指陈胜,吴广两人的背景。看得出来,陈胜出生农民,在起义之前某一天种田时,说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陈胜是有抱负的人,在古代,有抱负可以大抵理解为走仕途。一个农民怎么可能成为官吏呢?在以往的王国和朝代当然没有,但在秦朝,陈胜这个想法并非完全不可能。秦,以武拓土,以商鞅之法强国,也只有秦国君王大力宣扬唯才是举,笼络了很多外乡人。
秦有一种非本国官员在本国就任的官吏制度,即客卿制度。客卿就是以客之道对待位及卿的官吏,后来泛指所有非本国人做官的人。秦国大将司马错(司马迁的祖上),蒙恬及蒙氏一家,商鞅,吕不韦,尉缭,李斯,郑国等等,除此之外,秦对有战功的普通人给予了机会,那就是斩杀敌人,建立军功。对于一个尚武的国家来说,这样的爵位授予方式无可厚非,能够有力气打仗的普通人在战场上立下功劳,就可以免除家庭成员的赋税,为自己封官晋爵。按理,应该是陈胜抱负的正常途径。在秦朝,最不缺就是打仗,即便是在秦一统六国之后,与匈奴,与百越等地的战争并不少,但陈胜并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个地方。
根据司马迁《史记》所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普通百姓能看得就是些普通生产耕作的书。一个只看生产耕作书的人怎么可能会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样文绉绉的话?
这先撇开不管,有鸿鹄之志的人,终于有了机会。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7月去戍边,陈胜当上了屯长,屯长是个什么职位呢?秦国商鞅著作《商君书·境内》描述: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屯长是军爵,就是说陈胜管理的是五个人。《陈涉世家》没有提到陈胜是怎么做了屯长的,只是介绍他不再是农民而是屯长了。
现在,让小编扒一下陈胜与吴广两人的故乡。陈胜,阳城人。阳城是原魏国的属地,魏国亡于公元前225年。吴广,阳夏人。阳夏是原楚国的属地,楚国亡于公元前223年。他们都不是原有的秦国人,两国的亡国时间,距离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相距10多年。时间这么近,陈胜那时候发出感慨是在魏国,还是在秦国呢?如果是魏国,那么和秦没有关系,如果是秦国,那好歹也是个小官吏了。
现在,再让小编带大家在看看《陈涉世家》第二段,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 外将兵。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大家一直认为秦暴政,所以陈胜,吴广走投无路。也许很多时候,我们都这么看待,因为我们手上曾经只有那么几部汉朝人写的书可以看到秦朝的情况。直到考古发现了更多的文书,才让一些尘封的事露出了水面。其中之一,就是1975年12月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记录了秦朝的《秦十八律》,关于徭役,也有如下的记载。
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兴。
这是什么意思呢?白话文的意思是:为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应罚二甲。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所征发人数已足,应尽速送抵服役处所。降雨,可免除本次征发。
这是当年随墓安葬的陪品,陪品的竹简记载的秦律并没有说毫无人情地要弄死服徭役的人。竹简记录的日子应该是秦始皇时期,大家可能会质疑秦律是不是有变化?小编认为,秦律从秦始皇到胡亥之间并没有大的变化。因为胡亥刚上台,稳定政局比任何都重要。如果有大的变化,必然会有记录,而如果秦律越来越严酷,汉朝的史书中一定会有记载。尤其司马迁的祖上,还是秦国的官吏。也就是说,秦律可能变化甚微,在徭役上或许没有大变化。
这么看来,陈胜吴广起义的理由就变得很奇怪。那么他们所说要去的地方渔阳,那是哪儿呢?渔阳是如今的北京地区,他们去戍边的目的,应该就是修筑或者修葺那边的长城抵御匈奴南下。
这段文里还提到了件事:说大家为扶苏被胡亥杀了而愤愤不满。一个魏国人,一个楚国人,不知他们对秦朝的皇家更迭有什么不满?而所谓的天下苦秦久矣,更是奇怪一说,难道说陈胜不满鸿鹄之志最后沦落地只能当个屯长?说实话,无论他属于的魏国,还是吴广所在的楚国,他们可能连屯长都不是。匈奴南下破坏家园,他们却在徘徊不前,多半还是因为当时的北京地区条件非常差。
另外,文中还提到百姓不知扶苏已死,那么陈胜吴广是怎么知道的?
再看《陈涉世家》最重要的一段。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
这里的第一句就是说吴广平时对人特别好,大家都很喜欢他。接着又说上司喝醉的时候,吴广就去劝说。这段话本是很正常,但为什么小编要提出来疑问呢?
劝说别人的时候,该是别人清醒的时候,还是醉了的时候?当然是清醒的时候。吴广这是用了激将法激怒上司,让他要杀自己,用此办法来拉拢人心。可大家是否注意到,如果真的是秦律要惩罚的话,上司又怎么可能有心情喝酒呢?难道是喝闷酒吗?自然不是。
在秦律中,对官员的追责是相当的严苛。大凡出了问题,都是先追责官员,而工程所用木头也好,砖瓦都要刻上记号用以追责。要说上司还有心情喝酒,自然不是真话。极有可能是吴广杀了上司,用上司酒醉不顾大家生死,而且还要杀自己这个劝解的人来堵住悠悠众口,告诉大家不准时到都得死。加之之前又让装神弄鬼地在鱼肚子里放了陈胜王,单纯的人自然就信了。
不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这句话多半是司马迁添加。既然张楚政权是冒充扶苏,假借楚国已死大将项燕的名义,那又如何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说?那不是搬起砖头砸自己的脚吗?扶苏本就是皇室公子,而项燕也是楚国将相。既然说自己也可以是王侯将相的命,又何必还要假借别人王侯将相的名呢?
当然,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是真实地存在着的,只是背后的目的却不得而知。张楚张楚,一个还没有成形的农民起义就开始想着扩张,从开始就不是为了被压迫阶级而去的,他们想做的不过是享受荣华富贵,所以,这场起义并不是亡于松散,而是亡于动机。不排除是被灭的六国贵族在被秦灭之后攒动了各种势力谋求独立。尤其是大泽乡起义发生在秦始皇去世之后的第二年。如果是六国残余势力的蛊惑,那么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就是一个非正义的战争。同时,也是对秦实行全国郡县制是否可行的一次拷问。
历史,还有很多的真相因为年代的缘故被掩埋在了尘土之中,我们暂时无法确定当时的场景,但,因为陈胜吴广让六国看到了希望,也让往后的汉朝统治者刘邦看到,如果不让自己人(刘姓皇族)看管好那些好不容易吞并的地盘,那么江山就会如秦朝一样流星闪过。
汉,吸取了教训,刘姓分封,哪怕有块地造反,将都是刘家的天下。这是汉与秦的区别,也是刘邦从陈胜吴广引发的骚乱得出的结论。
自古王侯将相皆有种乎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起义之初他们喊了一句响亮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一下子就点亮了泥腿子们的心房,因为在那之前,似乎所有的帝王贵族都是继承制的,就算从五帝到夏商周的创始人,那个个都不是凡人。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些贵人们。
首先要说的是轩辕,轩辕出生的时候,天下诸侯的盟主是神农氏的后代,可轩辕也不是白手起家,他是少典族的继承人,长大之后自然而然的就成为少典族的首领。后来趁着神农氏后代控制力不足天下大乱,轩辕就率领本族人民四处征战,在征服了炎帝的部族之后,轩辕又和炎帝合力打败了最难搞的蚩尤部落。从那以后,四方诸侯就都以轩辕马首是瞻,轩辕就代替神农氏的后代成为新一任盟主。这就是黄帝,也是五帝里的第一位。
做了天下之主以后,黄帝也没有闲着,他实实在在的做了不少好事,不过这不是我们要交代的重点,重点是,黄帝娶了个妻子叫嫘祖,嫘祖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玄嚣,老二叫昌意。老大玄嚣生了个儿子叫极,老二昌意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高阳。等黄帝死后,不知道是不是他的两个儿子都不在了,盟主的位置就落在了高阳的头上,这就是颛顼,是五帝里的第二位,很明显是孙子继承了爷爷的位置。
颛顼(zhuān xū)(生卒年月不详),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
颛顼当然也是个很厉害的角色,为天下干了不少的事情,等他死后,盟主就传给了一个叫高辛的人。不过这高辛也不是外人,是极的儿子,他也就是黄帝长子玄嚣的孙子,高辛继位以后,被称为帝喾,他就是五帝里的第三位。
帝喾生了两个儿子,大一点的叫挚,小一点的叫放勋。帝喾死后就让挚继承了位置,被称为帝挚,可帝挚实在不争气,把天下治理的乱七八糟,被大家赶了下来。之后也没有人敢往盟主的位置上做,只是把放勋推上了宝座,这就是帝尧,是五帝里的第四位。
到了帝尧的晚年,大家本来是想按规矩让他儿子丹朱当继承人,可知子莫如父,帝尧知道丹朱不是那块料,就让大家重新推举贤德之人。经过一番推举和筛选之后,舜被推举了出来。经过二十年的考核之后,舜正式接替了帝尧的位置,成为新一任盟主,这就是舜帝,他是五帝中的最后一位。
帝喾(kù):姬姓,高辛氏,名俊(一作),五帝之一。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兴奋了,说小编你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吗,大家都知道舜的老爹是瞽叟,那是一个平常的糊涂老头,哪来的高贵种子啊。
大家别着急,就让我给您从瞽叟开始往上捋,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老爹是句望,句望是敬康的儿子,敬康管穷蝉叫爸爸,穷蝉的老子就是颛顼帝。所以时候舜的位置虽然是帝尧禅让来的,可他也是黄帝之后。
尧(约前2447—前2307年),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人 。
现在我们该说夏朝了,我们都知道舜是把天下让给了禹,禹其实就是夏朝的创始人。让我们来看一看禹的身世,禹的父亲是鲧,《史记》里说鲧是颛顼的儿子,不过按年纪推算好像有点不对劲,也有些地方说鲧是颛顼的第五代传人,反正不管怎么样时候,夏朝的开国之君是颛顼的后人,也就是黄帝的子孙。
夏朝之后是商朝,我们都知道商朝的开国之君是商汤,可商汤的祖先契来的却是有点意思。当年五帝中的第三位帝喾娶了个妃子叫简狄,有一天简狄和两个闺蜜去河里洗澡,看到一只燕子在岸边下了个蛋,那简狄手快,捡起来就吞了下去,之后就怀孕生了契。其实按照我们的习惯来说,那汤的祖先契,就是帝喾的儿子,商朝的开国之君汤也就是黄帝的子孙。
相关参考
《史记·陈涉世家》大家都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翻开《史记》原文,我们可以看到,陈胜称王以后,也是有很多故事起伏的。陈胜、吴广的事业,最终以败亡而告
《史记·陈涉世家》大家都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翻开《史记》原文,我们可以看到,陈胜称王以后,也是有很多故事起伏的。陈胜、吴广的事业,最终以败亡而告
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凭着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饱受秦朝暴政的百姓在各地纷纷响应。不到一个月陈胜的时间起义军从仅有的900名穷苦的百姓,发展成了几万步兵,连战车都打出来六七百辆。孔子
乱世出英雄。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仅仅震倒了大秦帝国的高压长城,也震撼了千千万万被欺压的劳苦人民的心,为他们勇于反抗,提出了支持——最少是目的性上的支持。 古往今来,农民起义少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等人率领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起义之后,皇帝位置由谁来坐,再不是由血统决定,而是靠拳头说话。 朝代更迭,既然有开国皇帝的说法,就已经说明皇帝不是谁生来就一定能坐上去的
秦朝末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名起义。作为起义军的一把手,陈胜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并很快得到了各地的响应,大秦江山岌岌可危。虽然陈胜吴广起义最终被镇压,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陈涉世家》没有写到的事,高中课文《陈涉世家》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课文从《史记》中选用的部分,从陈胜微末时显露野...
兴也无种,败也无种——《陈涉世家》没有写到的事,高中课文《陈涉世家》大家都非常熟悉,其中的两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广为后人引用。课文从《史记》中选用的部分,从陈胜微末时显露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末的起义者们喊出这句口号,体现了平民百姓对于权力平等的渴望。但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真正从“草根”阶层迈入统治者地位的却是寥若晨星。如果说当年大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做过的亭长一
一、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有哪些中国夏启——家天下开创者墨子——中国科学开拓者孙武——兵圣《孙子兵法》屈原——端午纪念者秦始皇——中华帝国开创者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邦——流氓皇帝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