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
Posted 诸侯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两千年前,他创建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不知什么原因,竟触怒了今天的一些学者,又再次被指责为“暴君”,并扣以新制的大帽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始作俑者。当然,这样的观点有人赞成,但也有人反对。反对者认为:中央集权制应当肯定。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所以为历代天朝所继承,而且行之有效。至于“暴君”问题,似失之片面,不能攻其一点,不计其余。今将浅见述下。
>(一)
秦始皇的第一大功绩,是“消灭六国,统一中国”。有人认为此话是老生常谈。虽是老生常谈,但不能就认为是人云亦云,其实是各有见解的。如一位历史循环论者看此话,就会“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用此观点评价秦始皇,其功业必然不甚了了。但请一位历史发展观者看此话,其议论可能大大不同。他会说:秦始皇消灭了一个旧时代,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不仅如此,还会说:秦始皇又“废封建,置郡县”;继续开疆拓土,为后代的帝王树立了“天子经略,诸侯正封”(《诗・小雅・北山》)的好榜样。
所谓“旧时代”,是指秦朝以前的夏、商、周三代。所以言其“旧”,是因为三代时的所有国家的制度都很落后,而且疆域从未统一。就其制度而言,当时的大小国家都是由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部落演化而来,依托于血缘宗法,建立其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个王朝原为三个大国,文化比较发展。中等国谓之方国或诸侯,小者以族属为名,星罗棋布。其生存状态,一直处于融合与兼并的过程中。史称:夏时诸侯,号称万国,至商而有三千,至周而有八百,至春秋,存者仅百余国。春秋与战国是社会转型时期,战争之多,恶性循环。至有“春秋无义战”之说。战国时期之七雄,都号称“万乘之国”,每逢大会战,双方出兵都以十万计。“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其惨烈之状,难以言表。以致更加剧了社会混乱,经济凋敝,壮者散至四方,老弱转死沟壑。事实说明,这个旧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
梁襄王的魏国虽相当落后,但还是个大国。他为长期战乱而忧心,曾向孟子请教。他问:“天下恶乎定?”答:“定于一。”又问:“孰能一之?”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两人都希望天下安定,可是怎样实现天下安定,梁襄王“好战”,孟子“反战”,两人的主张,南辕北辙;而且都不切合实际。但当时的秦国却为“旧时代”找到了一条比较可行的新出路,就是通过“商鞅变法”,破旧立新,以农养战,富国强兵,逐步吞并六国,走“海内一统”之路。秦经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之经营,至秦王政时,诛其君,吊其民,只用了十年时间(前230-前221),就“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纷纷扰扰长达数百年的旧时代,开启了天下大一统的新时代。
关于旧时代的疆域,文献记载不多。夏朝的疆域跨今黄河中游的南北两侧,商灭夏朝,疆域扩至黄河中下游两侧,但均无明确疆界。西周灭商之后,号称“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山》)据春秋前期王室大夫詹桓伯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毫,吾北土也。”(《左传・昭公九年》)周王室在这个范围之内仍未统一,王室只占据邦畿以内地区,其他皆为大小封国,都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的状态,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战国时期,七雄并争,都谈不到统一。只是到秦始皇时,才“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疆域形势。然而,秦始皇的可贵之处还不全在于此;而又在于他已灭六国之后,并不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命灭楚的军事统帅王翦继续向东南进军。东越投降,将其疆土划入会稽郡(治今江苏苏州)。闽越投降,就地设闽中郡(治今福建福州)。又命尉屠睢等进军岭南,在南越北区设南海(治今广东广州)、桂林(治今广西桂平)、象(治今崇左)三郡。又命常O向西南夷进军,开五尺道,自今四川宜宾南通云南曲靖。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又命将军蒙恬率士卒30万北逐匈奴,收复河南(今内蒙古伊克昭盟),置34县。又北渡河,据阴山,连接旧时秦、赵、燕长城为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鸭绿江,延袤万里,以北防匈奴,这就是著名的万里长城。此时,秦之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今越南中部),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秦始皇本纪》)比西周时之疆域至少要超过五倍,为今天祖国之疆域奠定了基础。
(二)
秦始皇第二大功绩,是“废封建,置郡县”。此“封建”一词不是指社会性质,而是指政治制度。即“封诸侯,建藩卫”之省语。有人理解:这只是改变了地方行政制度,如说:“改国称郡,罢侯置守。”这一理解过于肤浅。其实际的内容很多,包括了从中央到地方所有政治制度的全面彻底的改革,其中包括了对人事制度的改革等。
改革以前的旧的政治制度是依托于血缘宗法关系建立起来的,始行于夏朝,发展于商朝。至西周前期,已形成较完善的制度。此制度的核心价值为: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时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西周前期,就是用这一制度统治天下,王室和诸侯国都获得了稳定和发展,证明此制在当时是有效的。可是,二百年后,此制日益腐朽,不为人所遵守。首先严重破坏宗法政治的事件发生在周王室。如周幽王废申后,另立妾褒姒为后;又废申后所生太子宜臼,另立褒姒所生伯服为太子。此事惹怒申后之父申侯,他联合犬戎,攻破西周国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杀幽王,西周灭亡。太子宜臼立为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王室和诸侯们似未从幽王事件中得到应有的教训,从平王之子桓王开始,几乎代代都有废嫡立庶之事发生,而且都引起战乱。诸侯大国如齐、鲁、卫、晋、郑等莫不如此。春秋前期,王室大夫辛伯曾警告曰:“并后,匹嫡,两政,偶国,乱之本也。”“并后”就是“妾如后”;“匹嫡”就是“庶如嫡”;“两政”就是“臣擅命”;“偶国”就是“都如国”。(《左传・桓公十八年》及杜注》)由于这些原因,致使春秋二百数十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记・太史公自序》)至战国时期,宗法政治因腐朽而内斗更加严重,异姓卿大夫乘虚而入。春秋末年,晋国异姓韩、赵、魏三家已经控制了姬氏的国家大权,并三分其国土。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前376年,三家灭晋。齐国国君本姓姜氏,而异姓的田氏却早已控制了姜氏的国家大权,前386年,周安王赐田和为诸侯,取姜氏而代之,仍以齐为国号。关东,包括燕、楚两个旧国在内,新旧六国都曾进行过一些改革,但成效甚微。基本上是旧制度、旧势力在垂死挣扎。一旦强秦进攻,即丢盔弃甲,束手待毙。
秦始皇所创新制,可以说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的宗法制的羁绊和模式,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创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国家制度。本文为了说明的方便,分中央和地方两级,各举两例,略述于下。
一、中央――以皇帝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机构
1.皇帝为国家元首――秦始皇敢于“坏先王之制”,废“王”号,称“皇帝”,这是出于全面改革的需要。皇帝已非旧制本族之“大宗”,而是至高无上的国君。与之相应,皇后已非旧制国王众妻之正,而是执掌六宫、母仪天下的女主。皇太子已非旧制本族之“宗子”,而是储君,法定的皇位继承人。此新制创行,将降低旧制时发生“并后、匹嫡、两政、偶国”的几率,清除乱政之源。
2.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务机构――废除旧时之世卿世禄制或谓之世官世职制,由命官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务机构,以处理日常政事。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为“百官之长”,但非旧时之宰衡,只是皇帝的助手。故曰:“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下引此表不再注)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兼监察。九卿分掌庶政,如兵、刑、钱谷等事。九卿不足,因事设列卿主之。公卿皆非世职,由皇帝任免。
姑塘,有讲不完的历史,还有说不尽的故事
姑塘,今天已经离开了人们的主流视线,估计也就是我这样的旅游达人才会关注到那个位于鄱阳湖岸边姑山脚下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但在这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地方却汇集着半部中国海关史、留下了抹不去的抗战印记以及第四纪冰川造就的鄱阳湖自然风光,让人应接不暇!也许是功课做得不足,也许是这里的历史太过厚重,太多的信息让人理不出头序,走过了千山万水,这是少数几个让我一次没有读懂的地方。 视频 鄱阳湖姑塘风光 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九江海关姑塘分关 鄱阳湖姑塘风光 九江海关姑塘分关,半部中国海关史 姑塘,他的正式名字是九江庐山区姑塘镇姑塘村,其实今天还能让人们想起他,可能要归功于姑山上的那三栋中西结合的洋房吧。从1723年到1931年这里经历了九江钞关姑塘分关和九江海关姑塘分关的演变,208年间,见证着半部中国海关发展史。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的北部,自隋唐以来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河-长江-鄱阳湖-赣江-大禹岭-广州,这条被称为京广大水道的流通路线,成为全国漕运和南北货物对流的运输线。鄱阳湖就处于北进长江南通五岭的关键位置。 明代由于长江和运河航运得到迅速的发展,景泰元年也就是1450年,在九江设立了商船征税机构钞关,向来往经过九江的船只、商品征税。到明后期全国还存有八大钞关,九江关是唯一设在长江上的国家级的征税机构。钞关所征税收在国家税收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显现致贸易额的增加,到清代时,钞关所征税额已成为继田赋、盐税之后的第三大国家财政收入。 在地理上九江距鄱阳湖、长江交汇处数十里,鄱阳湖与长江下游往来的船只因不经九江,故常有偷税漏税现象,为防止税收的流失,明政府又在江、湖交汇处的湖口县另设了分关。湖口县因石钟山面闻名,邻湖而起的断崖地型好看却不利于港口的形成,船只无处下锚,加之湖口地理上处于鄱阳湖入长江的风口位置,每当偏北风起,长江江面风高浪急,让停靠交税的船只事故不断,因此湖口分关几经立撤,成为税款流失的客观原因。这种尴尬从明一直延续到清,公元1723年,清政府选择在鄱阳湖边的姑塘设立分关,才解决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姑塘位于庐山东麓,背靠姑山,面朝鄱阳湖,在木船的年代,这里是天然的港湾,又是鄱阳湖入长江的商舟必经之地,水势行缓,利于商船宿泊。「 ”湖广往江西,船洛在九江纳税,至姑塘验票放行;江西至湖广,船直接在姑塘纳税”,姑塘所收税款占九江关的20%,这时的姑塘分关与九江钞关并存,各司其责。随着全国的商品流通干线从明代时的运河,转至清代时的长江和沿海,九江关的地位随着税收的增加日益提升。道光年间,九江钞关年税收总额白银60余万,是江海关(上海)的七倍,在全国各关中排二位。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九江被迫开放通商,1861年被殖民者把持的九江海关成立,征收洋货关税和由洋人充当官员,从此清政府失去了关税自主权。海关向往来于长江的进出口货物和船只征税。为加以区别,人们便把原来征收船税的钞关叫做常关,而把海关叫做新关或洋关。此时海关与常关并立,但由于受到海关对常关税源的侵夺及税种瓜分等影响,常关税收及地位开始逐渐下降。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包括九江在内的22个常关被划归海关管理,姑塘分关划归九江海关税务司,一切关税经由海关征收和管理。海关内,洋人控制行政与经济大权,尤其是辛亥革命后,总税务司以海关税收抵押外债为由,夺取了海关监督的税收保管权,并凭借掌握的大批税款,干预中国财政。1929年中国政府收回了九江和姑塘海关的控制权,1931年国民政府实施「 ”增税裁厘”政策,全国裁撤厘卡和常关,三种中央和地方收税改为海关一部管理,并对关区重新进行了划定,姑塘海关从此关闭。 在略显荒凉的姑山上,仅存着建于20世纪初的三栋中西结合式样的楼房,这就是九江海关姑塘分关的旧址。站在收税大厅的落地窗前,看鄱阳湖上千帆竞渡,想当年收税大厅人来人往是何等繁忙,可是所有税款都进了殖民者的口袋,用以支付所谓的战争赔款,什么是民族耻辱,什么是半殖民地社会,姑塘海关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 老人独守海关已经20多年了,一人身兼数职,是守护还是讲解员,迎来送往着为数不多的探访者。他是各专题片的主角,是姑塘海关的名人,他的略显弯曲的背影走在这世纪遗存的建筑中,正象是百年前积贫积弱的中国,不由得为让人感叹。 现实中一艘海事趸船长期依靠在岸边,守着航道里往来的船只,迎面而来的是鄱湖湖里吹过的和平与繁荣的气息,这是一幅当今中国再普通不过的风景图。后面的姑山上海关监税炮台,经历过百年风云,坐观鄱阳湖水枯水涨,看尽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屈辱、抗争,也见证了当代中国的掘起。 姑塘风云 在以水运为主的年代,一个又一个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镇环鄱阳湖应孕而生,他们又随着铁路和公路的发展,随着新的交通格局的到来而走向没落,只有曾经的辉煌留存在史册上。当我第一次来到姑塘海关遗址时,交税大厅被布置成了简易的历史展厅,看到一幅描绘着百余年前姑塘繁荣景象的水墨长卷,旁边是守关老人不专业的讲解,说句老实话,与姑塘冬日荒凉的现实一对比,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肯定是画家臆想出来的历史。 这是1910年的姑塘。还好二百年前照相术的发明,记录和还原着历史的面貌,解开了我的疑惑。 姑塘成形于三国和西晋,但可以想见,不管有多久的历史,在繁荣之前他肯定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让他走向历史舞台中心的是1723年清政府九江钞关姑塘分关的设立。为了收税,清政府在这里设了水陆两个关卡,从此景德镇瓷器、茶叶等大宗物资都要通过这里转运出鄱阳湖走向长江,走向海外。即是驿站又是码头,姑塘得天时地利,从白泉寺一直沿湖岸绵延5000米,天然的十道港湾,满街店铺林立,每间隔几家就有一处水码头,便利货物的装卸,好不繁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九江被迫开放通商,洋人、洋船、洋货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姑塘,又让姑塘繁华逐渐升级。姑塘离现在庐山北门的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游客从鄱阳湖而来,经姑塘中转上庐山,这是一条重要的上山古通道,尤其是随着英国传教士李德立获得了牯岭的开发权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传教士、商人通过姑塘来到庐山兴建别墅,在商贸以外,进一步带动了姑塘的繁荣。 1901《辛丑条约》后,中国的半殖民化进一步加深,姑塘由常关并入九江海关,完全由英国人把持。但国家主权的丧失暂时并未影响姑塘的繁荣,相反,却迎来了他的再次机遇,临时泊港作业及缴税的轮船,以及常年泊港的木帆船到1920年增至3万余艘,全盛时期的姑塘商号数百家,人口近两万。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南昌到九江的南浔铁路和浙赣铁路的通车,传统的茶叶、药材、瓷器等大宗物资都改为效率更高的陆路运输,从而削弱了姑塘的区位优势,姑塘开始由盛而走向衰落。 经济的萧条还不至于让一个古镇消失,毁灭一个城镇的最快最彻底的或是战争或是瘟疫。翻开8年抗战史,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重要战役。日军占领南京后顺长江而上,在攻克了著名的长江马当防线后,北上占领了彭泽、湖口,又进入鄱阳湖从姑塘登陆,实施了对九江的包围。 在茫茫鄱阳湖中竖立着一着鞋型的小岛叫鞋山,它离姑塘3公里的直线距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7月23日晚,大雾迷漫之中,日军的10余艘军舰,就是在鞋山上炮火的掩护下,实施了对姑塘的进攻,在两天的拉锯战中,姑塘最终失守,从此二百年繁荣的姑塘变成一片废墟。姑塘当时属于国民党第九战区,这段历史中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名字,日军波田支队、106师团,冈村宁次、国民党张发奎将军等,这些名字也一并记录在了姑塘的历史中。 80年过去了,白泉寺是这荒凉的姑山上唯一有生气的人文建筑了,在1700年的历史中,这里流传着朱元璋与陈友凉的故事,还有谢灵运与白泉寺的渊源,当然更多的历史都已被姑山的枯草埋没了。 白泉寺现在的主持释云海法师一行僧侣三年前来自九华山,在一次扑灭姑山的荒火后,40多座有300年以上历史的祖师坟显露了出来,在苦苦的寻觅后,法师终于找到了姑山和白泉寺悠久历史的佐证。 白泉寺(现在称为姑山庙)的香火,让姑山有了些生气,面对着厚重的历史,释云海法师将振兴白泉寺做为自己的责任,可是他也明白,随着国家对鄱阳湖环保以及开发的限制,将计划变为现实还有一个很长的路要走,但他相信不论是修寺建庙还是探寻历史的原貌,本身都是一种修行! 不是来到现场亲身感受,你一定会怀疑百度里对姑塘的描写是否是事实。如果没有电子导航,没有发达的现代交通,真的没有人会关注到鄱阳湖边这个寂寞的角落。姑塘,有讲不完的历史,还有说不完的故事,可能正是如此强烈的历史与现实的反差,才是吸引我的原因吧。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九江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特别提示:第四纪冰川鞋山及蛤蟆石离姑塘直线都 不超过3公里,上鞋山可到湖口石钟山或蛤蟆石码头乘船 除此之外,我还提到了... 推荐景点: 九江海关姑塘分关是江西 省文物 保护单位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南昌六 发布:2019.10.22相关参考
再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有三大功劳两大错误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两千年前,他创建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不知什么原因,竟触怒了今天的一些
姑塘,今天已经离开了人们的主流视线,估计也就是我这样的旅游达人才会关注到那个位于鄱阳湖岸边姑山脚下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但在这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地方却汇集着半部中国海关史、留下了抹不去的抗战印记以及第四纪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些都是道不尽说不完的历史话题,尤其是「”帝王”,更是人们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的谈资。要说起历朝历代的「”帝王”,那么有四位是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的,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秦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从建立到灭亡的将近300年期间,留给了我们无数的故事和谈不完的话题,影响至深。也成为了今日影视剧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很多清朝戏剧中,叙述的故事影射曲解了历史
在漫长的封建宫廷之中,留下来的除了波诡浪谲的政治风云,就是污秽不堪的后宫春秋了。纵观历朝历代,皇帝的后宫都是美女如云,佳丽荟萃,说不完的荣耀,道不尽的光彩;但是,也说不完的寂寞,道不尽的凄凉。众多妃嫔
在漫长的封建宫廷之中,留下来的除了波诡浪谲的政治风云,就是污秽不堪的后宫春秋了。纵观历朝历代,皇帝的后宫都是美女如云,佳丽荟萃,说不完的荣耀,道不尽的光彩;但是,也说不完的寂寞,道不尽的凄凉。众多妃嫔
纵观历朝历代,皇帝的后宫都是美女如云,佳丽荟萃,说不完的荣耀,道不尽的光彩;但是,也说不完的寂寞,道不尽的凄凉。鉴于皇帝的后宫往往有许多的妃嫔,人多了当然要有一套管理制度。到了明代这套后宫制度变得非常
常人眼中,一旦和皇家沾上一点边儿,这辈子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吃不完的山珍海味,花不完的金银珠宝。所以才会有《红楼梦》中贾元春封妃时的轰动,历史上想方设法把女儿送进深宫大内之中人家岂是少数?然而
建国70周年的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建国70周年的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伟业辉煌,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您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即将迎来了建国70周年生日,李大钊先生说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
请问有谁知道秦始皇在修筑长城后有哪些功过论之说吗??正面及负面影响又有哪些呢??许多读者观看长城会这堵高耸的城墙为了挡下游牧骑兵。事实上,现在的长城是明朝所建,显然和秦始皇时代有极大的差距。到底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