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在哪儿
Posted 秦始皇陵
篇首语: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陵墓在哪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秦始皇陵墓在哪儿
导读: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开始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最后一个诸侯国,俘虏了齐王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他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境),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家喻户哓的秦始皇,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因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他的万世皇帝梦也就破灭了。可皇帝制度、皇帝意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不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连座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众多未解谜团而倍受关注。
一、巨大陵寝神秘莫测
千百年来围绕着秦陵地宫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在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三国时期,宝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给名曰张善的官吏,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始皇陵……这类神奇的传说更是给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坐落在骊山脚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坟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宫。封土北侧有寝殿礼仪建筑群、饲官建筑群,封土外有两道长10千米的内外城垣,封土周围及东、西、南、北侧分布着数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园封土、地宫、内外城垣形制及其礼仪建筑和布局都不同于先秦任何一座国君陵园。这座帝陵陵寝规模恢宏、设计奇特。陵园工程之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位记录秦始皇陵的是史学大师司马迁。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160个字的记录。《史记》记载始皇陵“坟高五十余丈。”以当时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1961年当地文管本测量的高度为43米。笔者1982年在8383部队工程兵战士的协助下,对陵墓封土再次进行了测量,测得结果是坟高55.05米。后来航空测量的海拔高度也与之相近。可见两千余年来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来下降了二分之一多。封土底边为长方形。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占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秦王宝座时,陵园工程也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候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史记・赵世家》)。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陵园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临死时还未竣工。二世皇帝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的规模和基本格局。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这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史记》记载:“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经过数10万人9年多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主体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工程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工作。尽管陵墓工程历时三十七八年之久,整个工程最后仍然没有竣工。当年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千米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面临大军压境、威逼咸阳之势,秦二世这位未经风雨考验的新皇帝惊惶失措,情急之下召来群臣商讨对策,他一副丧魂落魄的样子,向群臣发出了“为之奈何”的哀求。一阵沉寂之后,少府令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兵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惊魂未定的二世皇帝当即迎合,拍板决定由章邯直接率领修陵大军回击周文起义军。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不得不中止。
秦陵工程设计者不仅精心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对陵园总体布局的设计更是颇具匠心。
秦始皇陵园以高大的封冢为中心,封冢外有两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门。东门位于封土正中的东西轴线上,门阙规模最大。内城除北墙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尤其内城南门的阙门遗址至今仍屹立于封冢之南,蔚为壮观。
几千年过去了,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仍然屹立于骊山脚下,当年那长达10千米的内外夯土城垣早已残缺不全。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内城西墙残存的一段城墙。那一座座宏伟的地面建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遭到项羽的焚烧,在残存的废墟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陵寝建筑群遗址,规模宏大,集中分布于封土北侧、内城西半部。在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还发现一处地面建筑群。据清理的三组房屋建筑基址来看似为饲官建筑。饲官建筑遗址的南北两侧还有几组尚未发掘的地面建筑,其规模也相当可观。
20世纪60年代之前所有关于秦始皇陵的推测只能停留在文献记载与传闻的基础上。1974年3月29日,当下河大队西杨村生产队的几位农民一镢头惊醒了沉睡的兵马俑之时,它们立刻震惊了世界。这一惊人的发现,也撩起了秦陵神秘面纱的一角。
当年无论是打井的农民还是参与勘探试掘的考古人员谁也想不到兵马俑坑会有那么大的规模。当一号俑坑全面勘探试掘不久,又在一号坑北侧20米处发现二号兵马俑坑、三号兵马俑坑和一座甲字形大墓。单就兵马俑陪葬坑而言,它占地达20,000多平方米,有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马8,000余件,青铜兵器数十万件。这件规模宏大的陪葬坑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陵寝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此后20余年来秦始皇陵园考古发现接连不断,陵园东侧发现了百余座马厩陪葬坑,17座陪葬墓。陵园西侧发现了31座珍禽异兽陪葬坑,一座曲尺形马厩陪葬坑和61座小型墓坑。10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木车马则位于地宫之西,原封土之下。近年来又在始皇陵北发现了一座较大的动物陪葬坑,在东内外城垣之间发现了铠甲坑、百戏俑坑……
陵园地上地下精心设计、安置的这一切不正是一个理想的地下王国吗?
二、幽深地宫谜团重重
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铜棺石棺还是木棺木椁?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无损?……这一系列的悬念无不困扰着专家学者。目前只能根据现有考古材料结合有关历史文献作初步的探讨和推测。
神秘莫测的秦陵地宫在司马迁笔下仅留下极为简略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专家们以此为线索,努力寻找着能揭开秦陵地宫之谜的种种蛛丝马迹。
谜团一:幽幽地宫深几许?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
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历史人物 清朝皇帝陵寝 修陵墓时最好的原料产地在哪儿
丧葬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人生的大事儿。葬礼更是不可马虎,“视死如生”,甚至很多地方“重死轻生,厚葬薄养”,对死后的一切都十分重视。
在葬礼中,墓地的选择和修建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寻常百姓没有条件还好说,金贵的人哪个不想要找个风水宝地,将自己的坟墓修的漂漂亮亮的。这其中要求最高的,自然是古代皇帝陵寝。
封建皇帝修建陵寝,绝对的举全国之力,用最好的材料,找最好的设计师,选最好的墓地。这个陵寝从皇帝登基后就开始修,甚至很多要修到皇帝去世,精益求精。
正是因为修的好,身份又特殊,所以到了今天往往成为著名旅游景点。大家对于皇帝陵寝想来都不陌生,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咱们今天要给大家说的就是清朝的帝陵。
清朝皇帝入关以后,为了加强统治,提倡满汉一家亲。而且当初清朝入关,打的是驱赶贼子(李自成)的旗帜。将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表明入关不是攻占,而是帮助。
对于前明遗脉,还表现出了大度的包容心。比如说明朝长平公主,清朝找到她之后就对她很是礼待。长平公主曾上书顺治帝,请求出家为尼。但是顺治帝却还是做主,将她嫁给了未婚夫周显,颇多照顾。
当然个人认为,这些都是表面功夫。也就长平公主是个女子,还是残废,所以清朝皇帝比较大度。后来冒出的不少明朝皇室子弟,不都被清朝统治者统统冠以“冒充”之罪处死了。
除了这方面,清朝统治者干下的缺德事儿中,就有挖坟一说。清朝皇帝修建帝陵,最好的原料产地是哪儿?你想不到竟然是明十三陵。
乾隆帝修建自己的裕陵的时候,就把明十三陵里的上等木料和石料都用作己用。当然他不可能明晃晃的干这事儿,毕竟还要看名声。所以他找了个名目,说明十三陵多有毁损之处,如今国家出钱修复。
说是修复,实际上是将定陵等大殿改大为小,偷梁换柱,获取最好的材料,用来修建自己的陵寝。不仅是乾隆帝的裕陵,实际上顺治、康熙、雍正以及后来好几代皇帝的陵寝,里面相当一部分材料都是来自明代建筑和陵寝。
顺治帝孝陵的隆恩殿及神道碑亭天花板,来自于北京西苑明世宗时期休假的清馥殿、锦芳亭和翠芳亭。不仅仅是珍贵的楠木材料,听说就连天花板都给拆来用了。
至于为什么要干这缺德事儿,实际上也是没办法的。皇帝对于自己死后要躺的墓穴总是很重视,想要用最好的材料。但是好的材料就那么点儿,特别是其中最重要的木料楠木。
每一颗成栋梁的楠木,不管是水楠还是金丝楠木,都需要长时间的生长。但是帝王陵寝的修建从没有停止过,尽管规定了这些木料只有皇帝能用,但还是供小于求。
等到了清朝皇帝这儿的时候,好的楠木已经很少很少了,所以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寝,清朝皇帝才打起了前代皇陵的主意。
除此之外,楠木、石料的开采运输也是项大工程。楠木主产地在中国南方的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上好的楠木都在深山老林之中。
在古代,猛兽、毒虫、瘴气都是大问题。入山容易出山难,四川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谚语,正是因为楠木开采的困难。除了开采问题,运输也不容易。
那时候不像咱们今天有重吨位汽车、挖掘机、吊车,又重又大的材料,都靠人力和畜力运输。从四川运到京城,时间耗费之久,今人难以想象。
花费这么大代价,还不一定能找到心仪的材料。修建豪华,处处都是上等材料的明十三陵,自然成了最好的原料产地。
相关参考
康熙死后葬在哪儿了?死后又有着怎样的经历? “千古一帝”的称号不可谓不重,而被学者冠上“千古一帝”称号的古代皇帝,有那么几个。大家心中对千古一帝的看法可能会不同,本人认可的千古一帝是“秦始皇”。
按理说,几千年前的墓葬处理技术在现今如此发达的科技面前应该只是小儿科,但秦始皇陵墓(主陵)却挖不得。难道是有人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有关秦始皇的惊天内幕?或者有人在刻意隐藏我们不为人知的真相?秦始皇陵是中
前言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
在过去,秦始皇的陵墓一直是个谜,但随著科技发达,陪葬的兵马俑渐渐出土,秦始皇陵墓才逐渐露出真面目,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曾动用百万民工、历时多年,因此陵墓的规模相当庞大,不过至今却迟迟未传出,考古学家打
导读:公元前210年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王赢政逝世。他被安葬在了一座巨大的陵墓中。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开始修建,前后共花了39年时间,修陵顶峰时用工达到70多万人,占到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
导读:公元前210年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王赢政逝世。他被安葬在了一座巨大的陵墓中。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开始修建,前后共花了39年时间,修陵顶峰时用工达到70多万人,占到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
始皇的坟墓建在陕西﹝“陕”,音ㄕㄢˇ﹞省临潼县东5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边有骊山,北临渭水,是最大的一个帝帝坟墓。陵墓的封土远望像一座现高76公尺,周长2000公尺,遥望过去十分的壮观。为最初发现,规模
除了这些通过专家的勘探,人们可以得知在秦始皇陵墓中存在着大量的水银。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至于水银是否有着江河湖海的形态,这也是一个未解之谜。那么秦始皇陵墓中大量的水银,又是从何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以东的骊山脚下,在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市约37公里,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
座落在骗山脚下的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个帝王陵园。为建成这个巨大的皇陵,秦始皇动用了工匠70万,历时38年,耗费了三分之一的国家税赋。毫不夸张的说,它是两千多年前人类建筑力的奇迹。千百年来,关于秦陵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