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统一六国时的血腥屠城,总人口竟损失剩三分之二

Posted 百姓

篇首语: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朝统一六国时的血腥屠城,总人口竟损失剩三分之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秦朝统一六国时的血腥屠城,总人口竟损失剩三分之二

2、清朝历史 清朝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竟损失人口5000万以上

秦朝统一六国时的血腥屠城,总人口竟损失剩三分之二

这里记载了一组组血淋淋的数字。每次战争,都有那么多无辜的百姓被杀,皇帝的宝座,确实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啊!

中国历代皇帝,对于反抗者与被征服的异国、异族的屠杀,向来是极其残酷的。这种屠杀,往往不限于失败的反抗者和被征服的异国、异族的首领、官员与军队,而是随心所欲地扩大范围,因此每一场战争中,就会有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被杀。记载皇帝的军队对无辜百姓野蛮屠杀的文字,虽时隔千百年,读来仍血腥四溢,令人惊惧。

自远古时代起,诸侯之间的攻伐、强国对弱国的吞并、皇室之间争夺帝位、外族的入侵、不同规模的农民暴动……几乎每个朝代都有频繁的战争。而消灭敌对方的军事力量、占领对方的城市土地,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交战双方的军队拼死搏杀、攻城略地的同时,必然祸及无辜的百姓。而在古代农耕社会,敌对双方处于长期的战争对峙时,一方面通过战争手段获得敌方的人口和土地,另一方面又需要毫不留情地消灭敌方的青壮男子,以彻底地摧毁对手的战争潜力。比如战国时期,胜利者对失败者所采取的办法,通常是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屠杀百姓,被征服者作为一种削弱敌对国力量的必要措施。

上古时代的百姓在战争中如何惨遭屠戮,缺乏文字记载,到了战国与秦汉时期,开始有了屠杀百姓的记录。《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说:秦国是一个摒弃礼仪、靠献上敌方首级立功的国家。谯周在《集解》中解释说:秦国采纳商鞅的建议,将爵位制定为二十个等级,按照军士在战斗中斩获敌人的头颅多少授爵。因此,秦军每次战斗获胜后,便将占领地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死。因杀人有功而受赏的数以万计。天下人都称秦国是靠献首级立功的国家,都因此而憎恨它。

秦国在吞并六国的战争中,究竟屠杀了六国多少百姓,史无可考,而被斩首的战败国的将士,史籍中却有一些记载。《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在伊阙击败韩魏联军,斩获首级24万,占领五座城池;率军进攻魏国时,俘虏魏国三员大将,斩首13万;与赵国大将贾偃交战获胜后,将对方的2万俘虏投入黄河。进攻韩国陉城,又斩首5万。与赵军长平一役,将俘虏40万人全部活埋。此役前后被斩首与活埋的赵军共45万余人。根据司马迁的这一记述,秦国仅由白起率领的军队,就斩首近90万众。

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对秦军斩首的数量做过统计:

公元前331年,败魏,斩首八万;前312年,破楚师于丹阳,斩首八万;前307年,破宜阳,斩首六万;前301年,败楚于重丘,斩首二万;前300年,攻楚取襄城,斩首三万;前293年,大败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前280年,攻赵,斩首二万;前275年,破韩军,斩首四万;前274年,击魏于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前260年,大破赵军于长平,坑卒四十五万;前256年,攻韩,斩首四万;又攻赵,斩首九万;前234年,攻赵平阳,斩首十万……

这个统计当然也只能是一部分。

皇甫谧《帝王世纪》说: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有五百余万,推民口数,当尚千余万。及秦兼诸侯,置三十六郡,其所杀伤三分居二。也就是说,秦国吞并六国的战争,使军民死伤三分之二。

由于古今史学家大多热衷于颂扬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的丰功伟业,而被秦国吞并的六国有多少人死于战争很少提及,故今天人们只能从史籍中看到嬴政的巍峨丰碑,而看不到那些被征服者斩下的堆集成山的头颅。

战胜者对百姓的屠杀,多在战斗结束之后。外族的侵略、政府军与农民军的攻伐对垒,在进攻的一方遇到坚决抵抗,但最后仍取得胜利之后,一场报复性的不分军民的大屠杀就很可能发生。史籍中最常见的是屠、屠城、屠灭等字眼。这种极其简约的记载,标志着当时的一场惨绝人寰的集体大屠杀。这种屠杀可谓史不绝书:

《汉书·高纪第一》记载:刘邦派人拉拢楚国的大司马周殷。周殷架不住刘邦的利诱,背叛楚国。率军屠杀了六个地方的百姓,又带领九江地区的部队去投刘邦的大将黥布,和他一起对城父进行屠杀,最后只剩下鲁地未被攻下,刘邦大怒,要调集各路部队,对该地进行血洗。

《项籍传》记载:项羽来到函谷关,见有刘邦的军队在关上把守,项军无法前进,听说刘邦正在咸阳展开一场屠杀。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陈g起兵叛乱,刘邦命周勃率军讨伐陈g,周勃纵兵屠灭了陈g据守的马邑城;燕王卢绾叛乱,周勃以相国的身份代替樊哙率军平叛,又屠灭了卢绾据守的浑都。

《后汉书·耿m》记载:耿m为将,平定四十六个郡,屠灭了三百座城池,从未遭到挫败。

《三国志·魏志·荀传》记载:自董卓在京城叛乱以来,城中的百姓均向东疏散,大多停留在彭城一带。曹操率军来到这里,把数万男女杀死,投进泗水,致使泗水因此断流。曹操的杀父仇人陶谦率军驻扎武原,曹操不能前进,就带领部队从泗水南面攻占睢陵、夏丘等县,每到一处,均大肆屠戮,杀得鸡犬不留,城中看不到一个行人。

《朱粲传》记载:朱粲自称皇帝,改年号为昌达。他的部队在作战时缺乏粮草,一时又抢掠不到可以充饥之物,于是便把百姓的婴儿杀死,蒸熟以后当作食物。朱粲对士兵说:鲜美的食物,哪里还有超过人肉的?只要我们所到的地方有人,我还担心什么?后来每到一地,他就带领部下,将抢掠来的妇女和儿童煮成食物,分发给士兵。后来他竟发展到抽取人税,以弱小的男女补充军粮。

上述几例记载之中,要数东汉的开国将领耿m杀人最多。东汉建国初期,全国共设十二州,每州设六到八郡,每郡有县城七至八座,全国共有大小城市大约七百多座。仅耿m所率领的部队就屠灭了三百多城,占全国城市的百分之四十。平均每座城的百姓人口以一万计,加起来也有三百万之多。人民的脑袋,此时被想做皇帝的人当成了通向龙椅的障碍而挥刀扫平之。

东汉王朝是在新朝皇帝王莽死后,经历了21年的大混战而建立的。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对这场旷日持久的改朝换代的大混战所造成的人口减少做了统计:

首都长安与其余十六郡的人口平均减少77%。长安的人口战乱前为682000人,战乱后人口只剩下286000人,减少了58%;人口减少最多的西河郡(今内蒙准格尔旗西南),战乱前有699000人,战乱后只剩下21000人,减少97%;战乱前全国人口为6005000人,战乱后人口减少到834400人。也就是说共有5170600人死于改朝换代的战乱,这些人除了阵亡的将士和饿病而死者,其余皆被屠杀。

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战乱,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其中清朝取代明朝的战乱,自1627年陕西农民发起暴动,到1682年吴三桂等三藩被平息,长达55年,死于战乱的百姓超过一亿。柏杨先生这一统计,可以用来大致推断其他朝代更替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被屠杀的情况。由此可见,许多皇帝的宝座,是建立在百姓如山的尸骨上的。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历史 清朝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竟损失人口5000万以上

“我们不必纵论其他之一切,但看他们那些国名(太平天国)官名,就知其必然会失败。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当时的洪杨,并不是推不翻满清,但他们同时又要推翻中国全部历史,所以他们只可有失败”。这是钱穆先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时期,这些太平军从广西到江南跑了大半个中国,清朝为了镇压这次运动可谓是不竭余力,那么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究竟死了多少人呢?

一、太平天国的发展刺激了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

公元1864年,随着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意味着这个政权的完结。我们不经要问这个政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个政权在南京十年却没有丝毫的政治建树,经济、政治、外交都一塌糊涂。更不注重水军的建设,致使最后南京被团团包围。这场运动唯一的作用就是刺激了清朝进行现代化的洋务运动。

在太平天国兴起的初期,清廷依靠各地的绿营驻军和满洲八旗进行镇压,这些太平日久的老爷兵被打的一败涂地。随着太平天国的发展,清廷不得不完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地方团练进行镇压。这些人深刻明白依靠自己现有的装备即便能够平定这场运动,也会耗尽自己的元气。清廷的高层也逐渐明白这个道理,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廷还对西方的武器不屑一顾的话,那么经过了皇帝逃京的教训以后,在清廷的高层也逐渐同意发展洋务,平定“发捻之乱”。换句话讲,洋务运动的发展使清廷自己的寿命延长了20年以上。

二、整个太平天国期间,中国损失人口至少5000万以上

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为了平定这场大乱,清朝付出的军费开支将近3亿两白银(2.9169亿),这相当于清朝六年的财政收入的总和。这还仅仅是清朝的开支,他的对手太平天国的军费开支最少也在1亿两白银以上,二者相加几乎相当于1900年庚子赔款的全部金额。这场运动给经济带来的破坏更加严重,江南地区本来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一直是清朝的赋税中心。但是战后的江南已经是一片狼藉,当时的文人描述了当时江南地区的惨状:“浙江地区昔日的小康之家,今日已经消亡了一大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战前城中居民有80多万,战后仅剩下了几万人。安徽南部到处都是白骨和野草,行走几十里都找不到一个人影。江西地区一路听不到鸡犬之声,只有倒在两旁的饥民”。

在太平天国存在的10多年里,不计其数的百姓死于这场战乱。当然这些人并不是直接死于太平军之手,但是间接原因很大。其中包括被清军和流寇所杀的百姓,但是更多的是因为这场战乱无法进行生产劳作的无辜农民,由于无法耕种也就收不到粮食,这些农民只能饿死,有的地区连中小地主也饿死了。这场战争到底死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具体的数字无法统计,但是最保守的估计也在5000万人以上,这还不包括河南、山西等北方地区捻军之乱。

三、这个数字绝不是捕风捉影

为了证实这个数字的可靠性,我们摘取了清朝的记载文献“在太平天国还未崛起的1851年,江苏的人口是4430万人,浙江是3011万人;但是在1865年,也就是平定了太平军以后,江苏人口总数只有1920万人,浙江仅仅剩下了638万人,只有战前的三分之一,人口整整少了2400万以上。安徽和江西也是重灾区不比江浙强多少,战前两省的人口总数超过6000万人,但是战后已经不足2000万”。仅仅江南地区的损失就在4500万人以上,再加上两湖、广西等地就更多了,所以说最少损失了5000万以上。

而葛剑雄先生的分析更加让人触目惊心,葛先生认为在天平天国存在的十几年里,中国的人口减少了1.1亿以上,江南地区的人口损失都在50%以上;安徽南部由于是湘军和太平军反复拉锯的地区,人口损失更是高达80%以上。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军民一共损失了3500万人,而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损失可能是这个数字的两倍甚至三倍。谁又应该为这场空前的大浩劫负责呢?

相关参考

为何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全国死亡高达5000万,看看湘军淮军屠城

目前流行的说法: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了5000万死亡,实际是包含了南方太平天国运动,北部捻军以及同治回乱的总人口损失在湘军屠城中三次大规模的有:九江屠城咸丰八年四月,湘军李续宾部攻破九江,将城中近二万军民

大将白起斩首近90万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梅桑榆,原题:秦统一六国血腥屠城史:大将白起斩首近90万  这里记载了一组组血淋淋的数字。每次战争,都有那么多无辜的百姓被杀,皇帝的宝座,确实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啊!  中

将六国富豪大户迁往蜀地

 秦汉时的蜀地移民:将六国富豪大户迁往蜀地  常璩《华阳国志》记述,秦朝统一巴蜀后,便开始了对蜀地的经营。在政治措施上,秦朝采取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用的统治方式。秦相继分封的三位蜀侯(王子通国

仅白起军队就斩首近90万

白起画像资料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梅桑榆,原题:秦统一六国血腥屠城史:大将白起斩首近90万这里记载了一组组血淋淋的数字。每次战争,都有那么多无辜的百姓被杀,皇帝的宝座,确实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啊!

秦朝统一六国,各国国君最后的下场

秦朝统一六国,各国国君最后的下场秦始皇,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是中国首位完成中原大一统的国君,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天子的君主。关于秦始皇这位天子,被先人誉为“千古一帝”。&

秦朝统一六国后首都设在哪里 秦朝首都在现在哪里

秦国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肃天水市)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公元

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它拥有那个时代不该存在的东西

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我们在上历史课的时候就已经背的滚瓜烂熟。首先,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中国历史发展到秦朝,已经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争,百姓在战争中民不聊生,因此,百姓早就厌倦战争渴望安定,统一是

秦朝统一六国之谜: 司马迁曾四次提及的一个真实到可怕的预言

秦朝的统一是中国文明史上最关键的历史节点之一,中外历史学家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分歧。对于秦朝为何能终结数百年的乱世,开启中华文明的新篇章,历史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给出个各种答案,包括经济发展、商鞅变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文丨木木自商鞅变法后,秦国就没有停止扩张疆土的脚步,在冷兵器时代,土地意味着人口,人口决定国力,所以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对土地的掠夺,而到了战国末年,日益强大的秦国在国君嬴政的带领下,开启

这位文武双全的皇帝,只用十五年的时间结束了隋朝

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一书中,对七世纪是这样描写的:本世纪初叶,刚恢复统一的中国又发生混战,使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死于刀锋和饥饿。这场大混战,来自暴君杨广,他是隋朝第二任皇帝,具有决定的聪明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