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曾打算用禅让方式传王位

Posted 材料

篇首语: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曾打算用禅让方式传王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秦始皇曾打算用禅让方式传王位

2、夏启的继位的历史意义 世袭取代禅让

秦始皇曾打算用禅让方式传王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用新的帝号,称为始皇帝,并规定继者称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这是《史记》所记载的。但据《说苑・至公》的记载,起初秦始皇在考虑采用什么方式传王位这个问题时,曾经有过要用禅让制的想法:。

>

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禅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仰天而叹曰:“吾德出自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鲍白令之对曰:“陛下行桀、纣之道,欲为五帝之禅,非陛下所能行也。”泰始皇帝大怒曰:“令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令之对曰:“臣请说之。陛下筑台干云,宫殿五里,建千石之钟,立万石之。妇女连百,倡优累千。兴作骊山宫室,至雍相继不绝。所以自奉者,殚天下,蝎民力。偏驳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始皇然无以应之,面有惭色,久之,曰:“令之之言,乃令众丑我。”遂罢谋.无禅意也。

对于以上这段记载,过去人们一般都不大相信它。究其原因大概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此事在《史记》中没有记载,而《史记》所不记的内容,学者往往会不加相信。第二,说那个赫赫有名的专制君主秦始皇有禅让思想,乍然听起来似乎不合情理。所以《说苑・至公》的这段材料,长期以来没有受到人们重视。但我们若将这段材料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作―番比较和分析的话,那就可以发现,《说苑・至公》中所记载的这件事,表面采着是不见载于(史记》,而实际上这件事与当时的客观事实是相吻合的,亦与《史记》中的有关记载相吻合;故可以判定:《说苑・至公》的这段记载属于可信。

我们知道,秦始皇时曾设置很多博士官以充当顾问。凡朝廷要制定或要实施某些重要政策之前,往往先叫博士们或臣僚们议论一下该政策的优劣得失,供秦始皇斟酌考虑,然后加以批准执行。郡县制的施行就是经过这样的方式和程序而落实的。

用什么方式传王位这件事与是否要实行郡县制那件事,其政治意义十分相同,都是属于秦朝当局要加强政权建设、巩固统治利益的重要措施,所以秦始皇要召博士们来议论―番。这一点《说苑》的记载与《史记》的记载是相一致的。显然秦始皇原先是有采用禅让制的打算,只因博士们对此事都沉默不发言,又加上被的白令之斥责了一番,秦始皇才因此取消了原来的想法而“无禅意”。由于受当时的客观情况的限制,秦始皇想用禅让方式传王位的想法不可能成为事实,但却不能就此便轻易否定秦始皇初时有过这种想法。

实际上,秦始皇有禅让思想并不是―件奇怪的事。战国时“让贤”说曾一度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很多人不但深信古代真有过尧舜禅让的事,而且有的人还仿而行之,希望自己也能像尧、舜那样扬名青史,流芳百世。先秦文献就记载了那时曾经相继发生过魏惠王打算让位给惠施、秦孝公想要让位给商鞅和燕王哙让位给子之等事件。其中燕王哙让位给予之的事乃是真真实实地发生的,非常有震动性,所产生的影响也甚为深广。尧舜行禅让之说虽然是儒家吹捧的,然而在崇尚法家学说的秦国,其统治者亦受到“让贤”说的影响;所以从秦孝公时代到秦始皇时代,统治者中不断有人做出向往禅让的行为。有的人例如相国吕不韦,还在理论方面对尧舜行禅让的事加以认可和用力宣扬。那么秦始皇想要行禅让,其实是属于仿效先例,步前人之后尘罢了。秦始皇认为自己成功地统一了天下,功德足以压倒一功帝王,宜与尧、舜等古圣贤王同光于史册,故而要搞一番行禅让的举动,以显扬美名。看来,秦始皇想要行禅让这件事,既符合秦始皇贪慕虚荣的骄奢心理,又符合当时行禅让之说曾经甚为风行的客观情况。《说苑》记载的决不会是无中生有的荒诞之说,实在可以补充《史记》记载的不足。可是为什么长期以采,《说苑・至公》篇中所记载的关于秦始皇欲行禅让这段如此有参考价值、甚为重要的材料,竟然会被人们所忽视呢?笔者认为其中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因为人们对秦始皇十分憎恨而不想让他沾尧舜之光。―般来说,尧舜是人们普加歌颂的贤君,而秦始皇则是人们普遍唾骂的暴君。特别是在西汉初期,人们对秦始皇的苛暴政治耳闻目见,因此对秦始皇欲仿尧舜行禅让这件事,是不乐于讲述的,以免尧舜的美名被秦始皇玷污了。司马迁是汉初人,他的思想行为与当时人的思想行为必然相一致;所以司马迁的史书中对那件事不加记载,是不足为怪的。

第二,因为人们对《史记》材料的可靠性过分迷信。司马迁《史记》从其问世起就获得高度评价,汉代一流的学者诸如刘向、扬雄、班固等人都一致公认该书是部“实录”。班固曾强调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这基本上成了学术界评价《史记》的主流。所以作为正史之首的《史记》,其内容往往是史家们、学者们考证史事和研究历史问题的权威性材料。再加上有关秦始皇的事迹,―般只是多见载于《史记》一书,其他的书籍对此记载甚少;因此很自然地,《史记》中这方面的材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会特别高。

第三,人们对《说苑》中某些史料的价值认识得不够。《说苑》―般地被人看作是杂史,所以从整体而言,此书的史料价值及学术地位是大大低于《史记》的。其实,《史记》的材料固然可靠可用,但不能说都绝对可靠可用;也不能说有了《史记》的材料就可以完全摒弃任何其他材料了。从实际讲,秦始皇一生事迹有那么多,司马迁不可能在有限的篇幅中完全不漏删口以记述。其对某些事情有所忽略不加记,甚至是有意识地不记,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不能把被司马迁忽略未记的某些事都―概认为是不可信。《说苑》主要是刘向取用朝廷秘藏档案、书籍写成,原该值得重视。正如研究《说苑》一书富有成就的某学者所认为:“《悦劾的取材,十分广博……其中十之/\\九,还可在现存典籍中探讨源流,互相参证。但有一部分却是早巳散佚,文献无徵,只靠《说苑》保留它一点遗文琐语了。与他书互见的,可以参验比校:供我们考证勘定之用;所仅存的放失旧闻,就更值得珍视了。”此话讲得颇合理允当。应该承认,《说苑》书中不免夹有―些可列为是有问题的内容,它们往往多是年代较为久远的史事,由于辗转相传,才令史事走样以至失实。而西汉与秦始皇时代距离不远,西汉人所记述的秦始皇事迹,一般而言,该不会有较大的走样与讹误。再说西汉后期的人对秦始皇的憎恨感不会像汉初人那样强烈,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下提及并且认可秦始皇的某些具有善行性质的行事,是正常的。所以刘向在编撰《说苑)时就用上了这则材料。总之,《说苑・至公》中那则关于秦始皇事迹的内容,应该是司马迁写史时所遗漏或有意不用的内容,甚至可能是司马迁所未曾见的内容,实在值得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夏启的继位的历史意义 世袭取代禅让

因为夏启继承了其父禹的王位,打破了采用举荐贤能之人作首领的禅让制传统。因此,有些学者把夏代的建国算在启的头上,称为夏启建国。也有学者则因启是禹之子,认为传子世袭制的出现是从禹开始的,把夏王朝的建立和十四世十七王的世系都从禹开始计算。

禅让制作为一种原始社会使用的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方式。原始社会晚期有出现私有制萌芽,随着禅让制被世袭制代替标志着公有被私有所代替,人们有了私有观念财产等就要以私人为单位分割正因为这样大家才不断追求财富从而使用各种手段来积累财富。随着夏朝的建立官职的确立的和推行社会等级的确立权利阶级总会使用一些方法来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的需求而着种工具就是政治而经济的发展更加加剧政治的斗争。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所以说禅让制(经济基础:公有制)被世袭制(经济基础:私有制)代替是历史的进步也是推动政治文明历史工具。

由禅让制到世袭制血缘关系和宗族纽带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袭制的建立,是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他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杀掉伯益而继承王位。这说明我国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已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中国社会也由“天下为公”的时代进入到了“家天下”的时代。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部落分散统治结束和奴隶制国家的诞生。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进步。到了奴隶社会,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这是历史的向前发展。

相关参考

尧禅让图什么? 汉哀帝因爱情欲传位于男宠董贤

韩愈有篇很有名的文章《原道》,谈到了道统问题。所谓道统,就是“道”的传播谱系。按我的理解,文化谱系是个错综复杂的网络迷宫。但在韩愈嘴里,它却有点像丐帮的打狗棒。帮主把这个东西代代相传,传到谁手里谁就是

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是怎么样的

尧舜禹真的是禅让传位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尧舜禹禅让的故事,长久以来,很多人都以他们的故事作为例子,很多人都对当时的人们,为了家国天下的安定,将自己部落首领的位置传

商朝迁都殷的故事

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每一次发生大水灾,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用手。盘庚是个能*

35妃嫔生下51个子女,临终却将皇位传给弟弟

「”拉玛三世”郑福:35妃嫔生下51个子女,临终却将皇位传给弟弟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为了江山曾发动了无数的宫廷政变,为了登上王位即使亲兄弟也会争得头破血流。然而在泰国的历史上,却发生过「”禅让”皇位

中国有一城市,日本死都想抢走,曾打算战败后,举国迁移到此地

二战接近尾声的时候,日本战败只是个时间问题,疯狂的日本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制定了一个特别计划,打算战败后,若是本土有危险,就把天皇等主要人员迁移到中国一个城市,准备东山再起。日本准备迁移的中国城市就是

南北朝时期的“禅让”是做戏吗

南朝四代,宋齐梁陈,朝代更迭很有特点,不是刀光剑影杀出血路夺了人家的江山,而都是通过貌似温情脉脉的“禅让”来荣登宝座的。用现在的话说,特“和谐”。不过,禅让在南朝的轮番上演,虽然少了些血雨腥风,却充斥

刘备是否打算把皇位让给诸葛亮

关于刘备白帝城托孤一事,《三国志・诸葛亮传》这样记载: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

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1.王位世袭制从禹的儿子启开始,禅让制的惯例被破

在古希腊,当无法确定王位继任者时,希腊人用了这个办法

希腊城邦的统治者,要么是在家族内部,通过血缘关系传承;要么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然而,当这些方法都无法确定继任者时,城邦往往会派出代表来到德尔斐请示阿波罗神。一、斯巴达双王制的确立1、「”双王制”的存在

伯益是个什么样的人?伯益为什么被夏启所杀呢?

伯益相传是大禹禅让指定的正统继承人。可是伯益在之后却被大禹之子夏启所杀,不但没能执掌王位还身首异处。历史上的伯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贤德的事迹使他被推举为禅让的继承人。伯益在登上王位后又为什么被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