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真实遗嘱被篡改 王朝瞬息间土崩瓦解

Posted 遗嘱

篇首语: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的真实遗嘱被篡改 王朝瞬息间土崩瓦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秦始皇的真实遗嘱被篡改 王朝瞬息间土崩瓦解

2、逆取天下,大肆杀戮

秦始皇的真实遗嘱被篡改 王朝瞬息间土崩瓦解

“朕有一个最大的梦想,但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实现了。”公元前210年,中国最强势的人――千古一帝秦始皇病入膏肓。他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样,不得不在死神面前慨叹人生的无奈。他举倾国之力狂热地寻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但即便牺牲万千人的性命而血流成河,即便耗尽国家的所有财产而让金银铺满求仙的道路,世俗的力量仍然有限,完成中国统一伟业的秦始皇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而且是最彻底的失败―死亡!

当身体尚未完全衰竭时,秦始皇仍强烈地排斥着死亡,仍然坚决地抵触着。他甚至仍然固执地认为,世间事没有他办不成的,他是天之子,是神,无所不能。他建立了古往今来任何人无法企及的不世伟业,他从来没有失败过,这一次仍不应该失败。

《史记》记载:“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秦始皇的病已重到临近死亡的状况,身边的大臣近侍却没有任何一人敢提半个死字。因为谁都知道,暴戾的皇帝一旦听到这个字眼,后果就会非常严重――最亲近的人也可能遭受最残酷的惩罚。

自视最伟大的秦始皇向来只看重自己的性命,只要他乐意,他可以在瞬息间取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的项上人头。

秦始皇弥留之际,他终于能够静下心来对后事做一切实的安排。他将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召来,令赵高代他写信给公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合咸阳而葬。”就是命扶苏把兵权交给蒙恬,迅速到咸阳治办丧事和安葬。

信写好后,盖上玉玺,密封起来,马上就要发送出去。只是,此遗嘱写得太晚了,尚未发出,秦始皇即迅速死去。

或许只是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假如秦始皇死得稍微晚一点点,以他的绝对权威,只要他活着,就没有任何人胆敢扣留遗嘱,那么,遗嘱会被发出,然后到达扶苏手中,则整个王朝的命运将会没有那么多悬念。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在秦始皇真实的遗嘱中。他令扶苏返回咸阳,意思再清楚不过,就是让扶苏当他的接班人。这一安排应是秦始皇晚年最明智的举措,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作为秦始皇的嫡长子,扶苏在名义上是最合适的皇权接手人。以皇长子身份继位,名正言顺,可以极大地减少其他皇子对皇位的觊觎,有利于皇权平稳过渡;

二、扶苏是一个很有能力、文武双全的人,即便拥护其他皇子的大臣(例如赵高)也不能不承认扶苏的能力。秦始皇喜欢的皇位继承人当然必须是有能力的;

三、扶苏有帝王气魄。在其他人(包括秦始皇的其他儿子)都在秦始皇的淫威之下不敢直言时,只有扶苏数次直谏,表达出相对独立的治国理念。尽管扶苏的举动曾使秦始皇很不高兴,甚至把他赶出京城.,但秦始皇在冷静时会想到:这才是自己的儿子呢。倘若只是一个阿谀奉承的无能之辈,秦始皇怎能放心把国家社稷的重任交付给他;

四、返回头来看,即便秦始皇将扶苏赶出京城的时候,他还是给自己的长子留了余地。他派扶苏去监管边疆拥有三十多万大军且在朝廷及军队中最有威信的蒙恬。扶苏跟蒙恬相处很好,蒙恬及其家族均忠于秦王朝,如此,秦始皇将皇权交给扶苏后,扶苏就会在蒙恬及强大军事力量的支持下,稳稳地把握住局面,从而避免出现秦始皇一死而混乱的局面。

为了整个王朝的命运,作为一个非凡的政治人物,秦始皇临终前的安排实际上是他多年来观察、比较、苦心安排的结果,是他所有的政治智慧最后的结晶。这本来是非常明智的,但人算不如天算,秦始皇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刚刚死去,最有权威的遗嘱便被篡改,梦想传万世的王朝也在瞬息间土崩瓦解。

逆取天下,大肆杀戮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在沙丘病故。按照秦始皇的遗嘱,当由长子扶苏继位。但中车府令赵高出于个人私欲,伙同丞相 李斯篡改遗诏,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长子扶苏,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继位。这就是秦王朝的第二位皇帝--秦二世。 > >   是别人对自己称臣,还是自己向别人称臣 > >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封建帝国的基础,但也做了一些千古荒唐之事。不过,作为一代帝王,在关系到秦王朝"传之万世"的帝位继承人选上,秦始皇还是比较明智的。 > >   秦始皇诸公子中,公子扶苏是长子,但并不为他所喜欢。不过,为了秦王朝基业,他还是着意地培养扶苏。扶苏被派往北部边疆与大将蒙恬带兵戍边,实质上是秦始皇对他的考验和锻炼。客观来讲,扶苏在诸公子中确实是比较突出的,尤其超出胡亥许多。 > >    少公子胡亥是和乃兄截然不同的人物。虽说他也受到了良好的宫廷教育,但生性是一个"公子哥"的脾性,毫无风范可言。少时,有一天秦始皇在殿中宴会群臣, 并召诸公子入殿就餐,胡亥也来参加。秦制规定,臣下朝见皇帝,入殿之前必须脱掉鞋子,放在殿外阶上。这天宴会盛大,阶上的鞋子虽多,但排列整齐,放置有 序。胡亥在诸公子中比较娇惯,他吃饱喝足后,不愿在酒宴中干磨时间,便提前退出殿来。他顺着鞋子行列,边走边用脚踢,一直把整齐的朝鞋踢了个乱七八糟,这 才离去。后来胡亥做皇帝,天下秩序正像被他踢乱的鞋子那样混乱不堪。 > >   胡亥的一生,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和赵高的关系,可谓"成也赵 高,亡也赵高"。赵高本是宫中的一位宦官,因为他精通狱法,身高力大,又能写一手好字,被秦始皇提拔为中车府令,掌管皇帝的车马仪仗队。赵高生性狡诈,深 藏不露,又巧舌如簧,善于奉迎。他教胡亥书法和判案,很快取得胡亥欢心,二人的关系非常密切。 > >   秦始皇巡游天下的那年,胡亥年已20 岁。可他玩兴正盛,极力请求随行。秦始皇宠爱这位少公子,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不巧的是,秦始皇尚未巡游多少地方,便一病不起。他深知自己来日不多,而当时 朝中未立太子,长公子扶苏还在北部边郡监兵,便及时留下了皇位继承问题的遗嘱。遗嘱命扶苏把兵事移交将军蒙恬,急赴咸阳主办丧事,并继承皇位。遗嘱加盖玉 玺密封后,存在中车府令赵高处,还没来得及交予使者送出,秦始皇便与世长辞了。 > >   丞相李斯见秦始皇死在途中,恐怕咸阳诸公子争夺帝位和天下叛乱,故密不发丧,只有李斯、胡亥、赵高和几个亲近宦官知道内情,对其他人一概严守机密。在返回咸阳的途中,居心叵测的赵高乘机策动了一场篡改遗诏、扶立胡亥的政变。 > >   赵高首先游说胡亥:"皇帝驾崩,没有留下分封诸位公子的诏书,却单独赐给了长公子一封玺书。长公子一到咸阳就是皇帝了,你怎么办呢?" > >   胡亥不是长子,又胸无大志,听了赵高的话,就说:"这是理所当然的啊。父亲死去,他不分封自己的儿子,还会怎么样呢?" > >   赵高说:"不对!现在如何安排天下,关键就在于你、我和丞相三人。望你早作打算。别人对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控制别人和受别人控制,难道可以同日而语吗?" > >   胡亥明白赵高的意图,可是 儒家的伦理道德在他头脑中还有一定影响,他认为夺取兄长的继承权是不义,违背父亲的遗嘱是不孝,才能浅薄而勉强靠别人取胜是不够格,不义、不孝、不够格都不道德,即使做了皇帝,天下人也不服气,自身生命会有危险,连祖宗也要断绝祭祀香火。 > >   赵高见胡亥并非不想做皇帝,只是担心道义上的谴责,就旁征博引,讲了一套黑白混淆的歪道理。胡亥经赵高一番蛊惑,终于动了篡位之心。 > >   说通了胡亥,还必须有李斯的配合才成。于是赵高又去游说丞相李斯。李斯一听赵高的来意,大吃一惊,他认为谁继承皇位不是臣下应当议论的,赵高议论此事,纯属"亡国之言",表示坚决反对。 > >    赵高冷笑一声,说:"丞相啊,您自己想一下吧,您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您的功劳比得上蒙恬吗?您的谋略超得过蒙恬吗?您在百姓中的威望超得过蒙恬吗?论 长公子对大臣的信任程度,您又赶得上蒙恬吗?这五点您都远远落后于蒙恬,长公子一即位,必然用蒙恬为丞相,那时丞相您是不可能佩带侯爵印绶荣归故里的。而 且受罢丞相的命运相当悲惨,都是掉了脑袋。听我的话没错,可以永远封侯,世代荣华;否则要祸及子孙。丞相选择哪条路呢?" > >   李斯害怕丢失荣华富贵,落到赵高说的那种悲惨下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向赵高屈服,同意支持胡亥继承皇位。 > >    于是,胡亥、赵高、李斯毁掉原来的遗嘱,诈为始皇帝遗诏丞相,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一封遗嘱给扶苏和蒙恬,这封假遗诏称扶苏和将军蒙恬率领几十万军队屯 边十多年,不但不能开拓疆土,耗费巨大,没有功劳,反而几次上书诽谤,又因为不能回京做太子而日夜怨恨,实为不孝,故赐剑自裁。将军蒙恬不事规劝,实为不 忠,命把兵权移交偏将王离,然后自杀。假遗诏加盖皇帝玉玺后,派胡亥的亲信为使者,日夜兼程,前往北边送交扶苏。 > >   扶苏拜读罢诏书,泪 如泉涌,当即进入内舍,打算自杀。蒙恬恐其中有诈,劝扶苏先不要自杀,请示属实再死也不算晚。使者站在旁边不断催促,扶苏为人仁义,见此情景,对蒙恬 说:"父亲命令儿子死,还何必再请示呢?"说罢,含冤自刎。蒙恬方疑其中有诈,想拖延时日,看个水落石出。使者见蒙恬不肯就死,便把他关进阳周(今陕西子 长北)的监狱,去向胡亥复命。 > >   胡亥、赵高、李斯听说扶苏已死,急忙返回咸阳,发布秦始皇驾崩的消息。接着,胡亥举行即位大典,是为秦二世皇帝。赵高升任郎中令,全面掌管宫中警卫,并成为二世宠臣。 > >   把秦国变成了一个屠宰场 > >    胡亥虽然登上了帝位,但他心中明白自己名不正言不顺,若想随心所欲地玩乐,还必须首先剪除异己,方可高枕无忧。宠臣赵高更是清楚这一点,倒也能直陈利 害。就此,赵高向秦二世献出了一套血腥的铁血政策,其内容是变换刑法,使法律更苛刻严酷,让犯罪的人连坐受诛,乃至灭族;消灭大臣,疏远骨肉;使贫困的人 豪富起来,使卑贱的人高贵起来;始皇帝任命的大臣统统除掉,换上二世的亲信。这条铁血政策得到了秦二世的认可,一场血腥屠杀随之展开。 > >    首先遭到杀害的是蒙氏兄弟。秦二世本想仍用蒙氏兄弟为将,可是赵高因早年犯罪受过蒙毅制裁,怀恨在心,向秦二世献谗言说先帝早就想立胡亥为太子,只是因 蒙毅谏阻才未立成,于是二世就打消了释放蒙恬的念头,并把蒙毅囚在了代郡(今河北蔚县)狱中。铁血政策确定之后,二世遂决定先拿蒙氏兄弟开刀。他派御史典 官到代郡监狱宣布蒙毅的"罪状",令蒙毅自杀。蒙毅据理力争,典官知道二世用意,不听蒙毅申辩,逼杀了蒙毅。二世又派使者到阳周逼蒙恬自杀,蒙恬希望进谏 后再死,不允,最后仰天长叹,服药自杀。 > >   蒙氏兄弟死后,秦二世让赵高主管办案。赵高罗织罪名,大批朝臣被杀,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 认为"将相不辱",相继自尽。每位大臣含屈而死,往往还要牵连一串亲友,就是担任宫廷警卫的亲近侍臣三郎官也有不少人无辜受害。屠戮中,赵高乘机安插亲 信,他的兄弟赵成任中车府令,女婿阎乐为咸阳县令,其他如御史、谒者、侍中等要职,多更换为赵氏族人。秦二世毫无心机,以为赵高安置的亲信,就是自己的亲 信了,因此,赵高如何安排,他根本不管不问。 > >   在这一场屠戮当中,最惨烈的要算秦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了。一次,在咸阳市上,二世 的12个兄弟同时被砍头,腔血喷射,触目惊心。又一次,在杜邮(今陕西咸阳东)的刑场上,二世的6个兄弟和10个姐妹同时被活活碾死,血肉狼藉,惨不忍 睹。公子将闾等三人,平时行为十分谨慎,一时编造不出罪名,就把他们囚在内宫,诸公子大都被杀以后,赵高派使者对他们说:"你们不像臣子,论处死刑,行刑 官马上就来执行。"将闾说:"宫廷之礼,我们未敢失仪;廊庙次位,我们未敢失节;受命应对,我们未敢胡说。什么叫不像臣子?愿听清楚再死。"使者回答:" 我没参与论罪,无可奉告,仅执行使命而已。"将闾仰首呼天三遍,喊叫:"天啊!我没有罪!"兄弟三人抱头痛哭,拔剑自杀。在诸兄妹中,最幸运的要算公子高 了。看到兄弟姐妹们都惨遭毒手,他自知难免一死,想逃走又怕连累亲人,为了保存亲友,就上书一封,向二世提出为父皇殉葬骊山脚下的要求。二世见书大喜,批 准他的请求,赏赐十万钱殉葬骊山。在二世众多的骨肉兄弟中,公子高可谓一个"善终"者了。 > >   宫中的骨肉、朝中的老臣杀得差不多了,秦二 世又在赵高的唆使下大批地杀戮地方官吏。为了威慑海内、显示尊贵,二世在即位的次年(公元前209年)初,即效法秦始皇巡游天下。这次出巡南到会稽(今苏 州),北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北),然后由辽东(今辽宁辽阳)而返,四月回到咸阳。巡途中,赵高对二世说:"现在陛下出巡,应该趁机诛杀一批郡县官吏,这样 既可排除异己,又可威震天下。"二世说:"好!"于是法令日急,诛杀累累,群臣人人自危,官吏个个不安,老百姓更是手足无措,整个秦帝国几乎成了大屠宰 场。 > >   在这一场大屠戮中,对胡亥夺位有功的李斯也不能幸免。曾经写下义正词严的《谏逐客书》的李斯,良心未泯,总想找个机会进谏。惯使 权术的赵高还真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却设下圈套使二世对李斯不悦,并乘机罗列三项罪名:第一,沙丘之谋,丞相是参与的,现在陛下做了皇帝,而丞相的富贵却 没增多,他的意思是想分土为王;第二,丞相的长子李由任三川郡守,楚地群盗陈胜等人都是丞相的邻县之党,所以楚盗才如此猖狂,盗贼经过三川郡,李由闭门不 肯出击,据说李由还与他们有书信来往;第三,丞相居外治事,权力大于陛下。二世一听,就想逮捕李斯,但又怕情况不实,于是派人对李斯父子进行督察。李斯上 书揭发赵高诬陷,秦二世不但不听,还怕李斯杀赵高,把消息透给他。赵高又趁机进言诽谤,终使二世下令逮捕李斯,并交赵高审讯治罪。把李斯看做眼中钉的赵高 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严刑逼供,使李斯屈招。赵高上报,二世下令判李斯族刑,夷灭三族。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李斯被押赴咸阳市受刑,先黥面、 割鼻、断去左右脚趾,再拦腰斩为两段,最后剁成肉酱,合家灭门,无一得生。 > >   宁肯信其无,不肯信其有 > >   胡亥做皇帝 后,每日吃喝玩乐。一天,他对赵高说:"人生在世,就像骑着快马穿过一堵墙的缺口,实在是太短暂了。我既然做了皇帝,富甲天下,就打算随心所欲,享尽一切 快乐,你看如何?"赵高巴不得二世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以便自己专权,便很殷勤地为他出谋划策,尽心服务。 > >   对于一时的安乐,秦二世尚 有不满,意图长期如此,便向李斯询问:"听 韩非子讲,尧坐天下的时候,住的是茅草房,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破鹿皮,夏天穿件葛麻衣;禹治理洪水,东奔西 忙,累得大腿上没了肉,小腿上掉了毛,最后死在外地,葬于会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贵有天下的人,难道是想过这种苦形劳神的寒酸生活吗?这种寒酸生活是 没出息的人所提倡的,不是贤明人的正业。贤明人坐天下,专门用天下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才叫富甲天下。如果连自身都得不到好处,又怎么能治理天下呢?所以 我打算赐志广欲,长享天下,你看有何良策?" > >   李斯害怕丢官失禄,于是就迎合二世心意,写了一篇名为《行督责之术》的文章,作为良策上 呈二世。督是督察,责是治罪,行督责之术就是用督察治罪的权术来对付臣民,李斯把督责之术提到极端重要和万能的地步,要二世高度集中权力,独断专行,用深 罚重刑控制臣民,实行极端残酷的血腥统治政策。 > >   二世见书大喜,不禁拍案称奇,于是严督重责,峻刑酷法。本来秦律就相当严苛,经二世变本加厉,更为严酷。刑徒塞满道途,日日杀人无数。 > >    除严刑峻法之外,秦二世为修宫筑室,役使民夫,横征暴敛。其中最大的工程,就是继续修建秦始皇未完成的阿房宫,此外还继续修筑直道、驰道、骊山墓和各项 土木工程。又调征五万精兵屯卫咸阳,演习射猎。命各地郡县向咸阳转运粮草,转运者自带食物,不得食用咸阳300里内的谷物。赋敛日趋沉重,徭役越来越多, 这样肆无忌惮的狂征滥调,使民力日益枯竭,渐渐地就使国家到了无人可征的程度。 > >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北边渔阳郡需要一批 戍卒。朝廷见无人可征,便开始征发小官吏闾左。当陈胜、吴广等九百名楚地闾左走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附近)时,正赶上一场大雨,泥泞的道路耽搁了行期。按 照二世更改后的律条,戍卒不能按时到达指定的戍守地点,要处以斩首的死刑。在这种景况逼迫下,陈胜、吴广毅然举起了武装起义的旗帜。不长时间,反抗 秦朝统 治的武装斗争就遍布了关东各地。六国名号复起,诸侯林立,各自称王,矛头共同指向秦朝官府。陈胜的部将宋留打到武关,另一部将周文则率数10万大军直奔函 谷关而来。 > >   昏庸的秦二世接到报告,宁肯信其无,不肯信其有。有一次,他召集博士们讨论此事,有人主张"发兵镇压反叛",二世硬是不承 认有"反叛",当然也不肯"发兵"。候补博士叔孙通见二世是一个喜欢听好话的昏君,就说:"他们说的都不对。现在天下合为一家,拆掉了城防,销毁了兵器, 明主在上,法令在下,臣民奉职,四方安定,哪里还有敢造反的!陈胜等人不过是一群狗盗鼠窃之徒而已,何足挂齿。地方正在逮捕归案,陛下无须多虑。"二世听 了这番话,称赞叔孙通答得好。接着,又让博士们重新一一回答,有的回答是"造反",有的回答是"盗贼"。回答盗贼的没事儿,凡是回答造反的,二世一律以" 不应该这样说"的罪名下令查办。二世赏赐叔孙通一套衣服,二十匹帛,并任命他为正式博士官。这样一来,官吏们纷纷效尤,从不以真情实况汇报,总是说些"群 盗结伙抢劫,郡县正在追捕,现大都落网,不值得担忧"。二世一听,立即喜形于色。故此不管形势多么严重,二世皇帝一直闭目塞听。 > >   把他逼到绝境的人,正是他的宠臣 > >    赵高不仅是阴谋家,也是野心家。从唆使胡亥夺位的那一天起,他就开始图谋控制这位玩乐皇帝。当他因唆使秦二世大肆杀戮、自己任郎中令也杀人甚多,引起朝 内外普遍怨恨的时候,为了避免大臣朝奏时的指责和进一步控制国柄,他对二世说:"天子之所以高贵,就是因为只许群臣闻声,不准他们见面,故号称为\'朕\'。 况且陛下还很年轻,未必精通全部政务,现今坐在朝廷上会见群臣,一旦某事处理不妥,就在大臣面前暴露了短处,这不是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神明的办法。如果陛下 取消朝会,深居禁中,由我和个别精通政务的侍臣协助陛下处理,那么大臣们就不敢欺骗陛下,凡事均可处理恰当,天下臣民就会都称陛下是圣明君主了。"赵高的 用意非常明显,但糊涂的二世深以为然,他听从赵高取消朝会制度,日居深宫之中,群臣奏事皆由赵高代行处理。 > >   李斯死后,秦二世拜赵高为 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决定,赵高成了实际的独裁者。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他想踢开二世自己做皇帝,又担心群臣不拥护,就导演了一场"指鹿为 马"的闹剧,来检验群臣的态度。赵高趁群臣朝会之机,把一只鹿牵来献给二世,声称是一匹马。二世大笑,说:"丞相真会开玩笑,这不是鹿吗?你却指鹿为 马。"他问左右群臣,左右慑于赵高的淫威,大都附和赵高说是马,有的沉默不语,只有少数人说是鹿。事后,凡是说鹿的人都被赵高杀害。从此群臣更加畏惧赵 高。 > >   赵高 指鹿为马一事使二世误以为自己得了迷惑病,召来太卜算卦,太卜胡说二世的迷惑病是由祭祀时斋戒不明引起。于是二世便到上林苑 中斋戒。名为斋戒,照常贪欢,一天他在上林苑中游玩弋猎,见一个人误入苑中行走,就亲自搭箭开弓,当场将他射死。赵高知道这事后,乘机对二世说天子无故杀 死没罪的人是上天所禁止的,连鬼神也不容忍,必定会降下灾殃,建议他到远处的行宫去躲避一下。二世毫不犹豫地就住进了望夷宫。 > >   此时, 秦帝国国内的形势已经急转直下。陈胜的大军进逼咸阳,终使秦二世意识到形势的严峻,遂采用少府章邯的对策,命其为统帅,率骊山刑徒出战迎敌。骊山刑徒常年 吃苦,获赦以后,作战勇敢,加之兵器锋利,装备精良,因此成了一支战斗力最强的秦朝主力队伍。章邯很快就击溃了入关的农民起义队伍,并出关东镇压各部。二 世又派长史司马欣等人率兵增援,章邯如虎添翼,先后在陈郡(今河南淮阳)打败陈胜部,在定陶(今属山东)战胜项梁部,在临济(在河南封丘东)消灭魏咎部, 然后北渡黄河击赵,把赵歇包围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城中。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年初,各支反秦武装向巨鹿汇集,为赵解围。从而形成了与秦军主力 决战的形势。 > >   这年夏天, 项羽破釜沉舟,率领凶猛剽悍的楚军前来决战,章邯措手不及,连连失利。章邯派司马欣到咸阳请求援兵,赵高拒绝接见,不发一兵一卒。章邯在战场失利和朝廷不信任的双重压力下,率秦军投降项羽。于是,关东各路反秦武装纷纷向西攻来。 > >    章邯的投降对二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移居望夷宫后,他终日闷闷不乐。想到赵高经常说"关东群盗成不了事",现在却形成了天下背叛的混乱局面,不由得对赵 高埋怨起来,于是便派使者去责问赵高。赵高本打算篡夺帝位,经二世这一责问,自知不妙,决定立即动手。就在二世移居望夷宫的第三天,赵高布置掌管宫廷警卫 的郎中令弟弟赵成为内应,女婿咸阳令阎乐组织吏卒,诈称追捕盗贼,径闯望夷宫殿门,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进行逼宫。 > >   阎乐率领一千多吏卒奔至殿门,挥刀杀死卫士,带吏卒冲入殿中,到处射箭,见人就杀。赵成和阎乐直逼二世,向他的座位上发箭。二世吼召左右,左右多已四散而逃,其余惶恐失态,无人敢出来护驾。 > >   阎乐执刃逼近二世说:"你横暴凶残,国人痛愤,何去何从你自己拿个主意吧。" > >   二世要求见一下丞相赵高。阎乐说:"不行!"二世表示愿意让出帝位,得到一郡为王。阎乐摇头拒绝。二世说:"那就当一个万户侯吧。"阎乐仍然没有允许。 > >   二世目光哀怜,绝望地乞求说:"我愿意和妻子去当平民百姓,这总可以了吧?" > >   阎乐冷笑一声,说:"我奉丞相命令来杀你,你说得再多也是白费唇舌。"说完,指挥吏卒逼向二世。此时,这位昏庸的皇帝才明白,把他逼到这步境地的人,正是他的宠臣。二世求生无路,悔恨莫及,只好拔剑自尽。 > >   秦二世皇帝在位3年,终年23岁。死后照平民百姓(黔首)的身份和礼节葬于杜南(今陕西长安西南)的宜春苑中,没有庙号和谥号。 > >   刘宏:错生帝王家 > >   汉灵帝与其前任汉桓帝的统治时期是东汉最黑暗的时期,汉灵帝刘宏虽然贵为天子,却也不过是一介傀儡,他靠卖官发财。在危急关头释放党人来救急。 > >   堂堂天子,不过是一个傀儡 > >    自从汉和帝以来,东汉帝国的权柄轮流操持于外戚和宦官手中,堂堂天子,不过是一个傀儡。到桓帝朝的后期,宦官集团独霸朝政,气焰嚣张。灵帝君临天下,桓 帝窦皇后之父窦武以迎立之功被任命为大将军辅政,海内名士陈蕃为太傅,胡广为司徒,参录尚书事。陈蕃嫉恶宦官弄权,得到窦大将军赞同,引志同道合的尹勋为 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起用曾被禁锢的"党人"李膺、杜密等,伺机打击朝内宦官势力。 > >   士大夫集团开始动手,先拿一些 权位较微而恶行昭著的宦官开刀,奏诛了管霸、苏康等人。接着,窦武奏报太后,请诛曹节等大太监,窦太后 犹豫不决,事情便拖了下来。八月,窦武逮捕宦官郑飒 拷问,郑飒的供词中牵连到曹节等人,窦武决定乘此机会,铲除宦官,命人写好奏章送呈太后。曹节等人听说窦武要杀他们,慌忙跑进灵帝的寝宫,说:"外面闹哄 哄的,出事了,请陛下出御穗阳前殿。"他还叫小皇帝拿上宝剑,一帮人前呼后拥,出了寝宫。曹节下令关闭宫门,收缴传令用的印信符节;把尚书台的官员都叫 来,刀架脖上,逼其起草诏令;派大宦官王甫带圣旨营救郑飒;劫持太后,夺取印玺。郑飒出来后,马上带人去捉拿窦武。窦武跑进兵营,传令:"宦官造反了,尽 力杀敌的,重赏!"集合了几千人,把抓他的宦官杀了。王甫等听说窦武拒捕逃跑,便集合1000多禁卫军出屯皇城南门。 > >   窦武见大势已去,纵马而逃,王甫催兵紧追。窦武走投无路,自杀。在王甫发兵攻打窦武时,陈蕃才得到事变的消息,带领80多人闯进皇宫的承明门,正好碰上王甫。王甫下令逮捕陈蕃,把他拿下杀了。这场争斗以宦者们大获全胜告终。 > >    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宦官侯览指使爪牙诬告山阳人张俭谋反,曹节乘机奏捕"党人",李膺、杜密等数百名士皆死狱中。三年后,窦太后死,有人在洛阳 朱雀阙上书写反宦官的标语,宦官们又一次四处搜捕"党人",抓了1000多人。过了4年,宦官集团又下令: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五服以内的 亲属,一律免官禁锢。这是继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之后的第二次"党锢"。 > >   "张常侍是我爹,赵常侍是我妈" > >    对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权的斗争,年少的灵帝有些茫然。宦官曹节等指控"党人"图谋不轨,皇上御览奏章,竟不知道"不轨"二字何意。后来,他年龄大了些, 知道帝国的权柄把持在身边的宦官手里,自己不过是个傀儡。但灵帝对此处之泰然,他常常对人说:"张常侍是我爹,赵常侍是我妈。"张常侍者,宦官张让也;赵 常侍者,宦官赵忠也。宦官竟成了皇帝 老子的衣食父母!灵帝对权柄不感兴趣,心甘情愿地交给宦官把握着。 > >   谁都不会想到,这位荒唐皇帝喜 欢的是买田宅。刘宏原是个侯爵,家境不丰,被迎立为皇帝后,富有天下,人、财、物全是他的,但他觉得还是应当像做解渎亭侯时那样,置买点田地房宅。于是, 他把搜刮来的钱财拿回河间老家去买田宅,起第观。还剩下一些,就分别寄存在宦官们的家里,一家存上几千万。有个叫吕强的宦官觉得堂堂天子还置买田宅,不成 体统,就上疏劝谏说"天下的万物都是陛下的,陛下至尊,不宜置买私田、私宅"。灵帝御览了吕强的奏疏后,扔在一边,不予理睬,依然故我。 > >    除了置买田宅外,灵帝还想着法子玩:他用4头白驴驾车,亲自操辔,在御苑驱驰。达官贵人竞相仿效,一时间驴子备受青睐、身份暴涨,驴价等于马价;他给狗 戴上文臣戴的进贤冠,佩上绶带,逗它们玩;他又异想天开地在后宫中设置了一个市肆,让宫女们贩卖物品,互相盗窃争斗,他脱去龙袍,换上商人的服装,在市肆 中饮宴取乐。 > >   府库挥霍尽了,灵帝便在西园悬出卖官的公开价格:二千石官,交钱2000万文;四百石官,交钱400万文;县令、县长, 当面议价。缺有好坏,价有高低。到富庶地方去的,交现款;贫穷地区,先议好价,到任以后加倍交纳。这是公开的。还有"黑市"交易:三公,1000万钱; 卿,500万钱。除了皇帝这个位子不卖外,其他官位都可以拿钱买。有个名叫崔烈的人,是冀州名士,官至九卿,他通过灵帝的傅母交上500万钱,买了个司 徒。在授他司徒那天,百官齐会,灵帝回头对他的一个宠臣小声说:"这官卖亏了,当初该要他1000万!" > >   罪孽深重的外戚和宦官一起被消灭 > >   宦官弄权放纵、灵帝荒淫无道、官僚地主贪残奢靡,使原本就已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达到白热化,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即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发生的由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 > >    江山不稳,灵帝也顾不上跑驴玩狗了,慌忙召开御前会议,研究对策。文官武将大都主张武力剿灭,唯有曾劝谏灵帝不要搞私产的吕强建议释放"党人",笼络人 心。灵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下诏赦免党人,利用那些口头上斥责宦官虐民自己似乎是同情农民的士族来镇压起义军。经常宣称"张常侍(张让)是我的父亲,赵常侍 (赵忠)是我的母亲"的汉灵帝开始觉得士族有用,质问宦官们说:你们总说党人想造反,该杀该禁锢。现在党人都给国家出力,你们反倒和黄巾通情,该杀不该 杀!饱受宦官高压的士族因此又得了势。士族仇视宦官,更仇视农民起义,他们看到汉朝必亡,纷纷组织武力,等待割据称雄的时机到来。 > >   曾有郎中张钧主张诛杀宦官,以谢天下,则可不动干戈,而大乱自平。灵帝听罢,斥曰:"此真狂子也!"这位以宦官作为衣食父母的天子,虽然对某些宦官与张角私通而感到愤慨,但他认为,宦官中还有好人。结果,忠心耿耿的张钧被宦官加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了。 > >   于是灵帝任命皇后的哥哥何进为大将军,督率大军驻守洛阳周围的8个要塞,保卫京师;任皇甫嵩、朱佑为左、右中郎将,率帝国军队的主力进剿对洛阳威胁最大的颍川黄巾军:遣北中郎将卢植率军进剿冀州黄巾军。几经战斗,颍川、南阳黄巾军先后失利,张角病亡。 > >   听说"黄巾贼"被剿灭,灵帝大为振奋,改元"中平"。他一面封赏将士,一面对起义群众进行血腥报复,每郡被杀的黎民都有数千人。 > >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年方34岁的灵帝结束了短暂而荒唐的一生,死后被葬在洛阳西北的皇陵区,号"文陵"。 > >    汉灵帝死,皇子刘辩继位。何太后临朝,何进掌朝政。社会下层(屠户)出身的何进企图依靠下层门第的大豪强 董卓杀宦官,不料宦官首先发动,杀死何进。士族 大豪强 袁绍起兵杀宦官2000余人,宦官全部歼灭。董卓引兵到洛阳,逐走袁绍,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罪孽深重的外戚和宦官一起消灭了,东汉的 朝廷实际上也消灭了。象征中央集权的朝廷已经消灭,豪强们便公开进行着疯狂的武装混斗,黑暗的东汉后期转入了社会空前大破坏的分裂时期。

相关参考

乾隆当着全天下打老爸雍正的脸,不但违背先帝遗嘱甚至还篡改遗诏

「”百善孝为先”,作为中国传统美德之首,连最尊贵的皇帝在「”孝道”这个问题上也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扣上了不孝的帽子被天下人给喷死。就比如说康熙定下「”永不加赋”的指示,后世皇帝就算是穷得要上

逆取天下,大肆杀戮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病故。按照秦始皇的遗嘱,当由长子扶苏继位。但中车府令赵高出于个人私欲,伙同丞相李斯篡改遗诏,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长子扶苏,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继位。这就是秦王朝的第二位皇

赵高为何篡改遗诏,全家被处宫刑能不恨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大秦王朝。他苦心经营自己的帝国,梦想子孙永远君临天下,“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祖龙空作万年图”,秦始皇刚刚闭上眼睛,他的爱子宠臣就公然篡改他...

被掩盖掉的真实秦国,历经35代帝王620年的奋斗,才完成了统一大业

对我们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提到秦国,人们很自然地想到秦始皇,随之而来的便是暴政、凶残、焚书坑儒,进而激怒天下,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朝便土崩瓦解。然而,本人始终认为大秦帝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

被清朝所妄自篡改的明朝历史

前朝篡改前朝的历史,这是政治家惯用的伎俩。然而很多真实的历史或许不是本国史官记载的,很有可能邻国所记载的才是最为真实的历史。自唐朝以来,中国的五个朝代——唐宋元明清,分别存在了289年,319年,97

秦始皇遗诏内容是什么?暴秦始皇遗诏被篡改内情

秦始皇在巡游天下的归途总突然染病,托人卜卦说是北方有山鬼作祟。派心腹大臣蒙毅祭祀祈求消灾出除病。然而车驾到沙丘平台时,病情急剧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不得不在病榻前口授遗诏,安排后事。始皇帝临终之前

四条遗嘱使曾氏家族长盛不衰

晚清重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他力挽狂澜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同光中兴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誉为中华千古

福建发现太监族谱,推翻明朝后宫丑闻,清朝篡改历史被坐实

历代王朝为前朝修史,是我国自古传承下来的惯例,一方面是对已灭亡朝代的总结,另一方面则是寓意正统的传承。作为对明朝的盖棺定论,《明史》这部史书前后修撰了足足90年,这恐怕不仅仅是清朝出于想要「”编纂得体

曾国藩遗嘱有哪四句话

晚清重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他力挽狂澜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同光中兴”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

秦始皇的遗诏真被赵高篡改了吗

所谓遗诏,就是先帝的临终之言。留言人已经死去,死无对证。接受遗诏的人,往往是深深卷入政治旋涡中心的枢要人物,当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处置先帝遗留的种种问题。那么,这些人将如何处理遗诏问题呢?从历代的事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