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穷尽一生北伐只为报答“丞相”的知遇之恩
Posted 姜维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姜维穷尽一生北伐只为报答“丞相”的知遇之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姜维穷尽一生北伐只为报答“丞相”的知遇之恩
姜维是失败的英雄,穷其一生进行北伐,为了追逐遥不可及的梦而献身,虽然自己身心俱疲,别人看着也感到不舒服。但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却是怎么也无法磨灭的。
后世之人或许不大熟悉诸葛瞻、但都会记得诸葛亮有一个学生、有一个继承人叫姜维姜伯约,和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贞不二,矢志不渝!
两袖清风
姜维官拜大将军,位居武官之首,虽身居显赫,但家里住宅破旧,没有多余的钱财。偏室未娶其他妻妾,后院没有声乐享受,衣服只求够用,车马只求必需,饮食注意节制,既不奢侈也不过分节约,朝廷的俸禄也是随手用尽。
俭以修身
姜维的生活作风,并不是为了感动贪官污吏让他们洁身自好,也不是有意克制自己做人的欲望。只是认为这个样子就满足了,不需要过多的要求而已。好比文雅高洁之士不会羡慕别人有多少金银,有多少房产,出门有多少车马一样。像姜维这样好学不倦、清廉朴素、节俭简约的人,即使到了今天,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飞蛾扑火
蜀汉灭亡时的户籍记载全蜀共有士兵十万两千人,单从兵力来说与魏国就是一比五的差距,更不要说领土、人口、经济的巨大差异。北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的复国大计,更是命悬一线凶多吉少。可姜维到底为什么要这么矢志不渝的坚持呢?
知遇之恩,涌泉相报!
姜维之所以坚持北化,是因为一个人,一件事,那就是老师诸葛丞相以及北伐。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诸葛亮的慧眼识珠,或许姜维只会在天水郡中作个佐吏,在家务农侍奉老母一生平平淡淡;如果没有诸葛亮的栽培提拔,或许投蜀后的姜维也只会向魏延一样整日哀叹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像心灰意冷的马超一样正值壮年就郁郁而终。所以,姜维的人生结局虽然悲惨,但其实他也是非常幸运的。
士,为知己者死;
就这样,为报丞相的知遇之恩,这个和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如出一辙的场景,在三顾茅庐整二十年之后又一次上演了。可以说,在漫漫人生长路上遇到了能慧眼识英才赏识栽培自己,让自己的人生从此脱胎换骨的伯乐,那么就甘愿为这个伯乐而奋斗,义无反顾在所不辞。处境艰难时局不利能怎样,没人支持遭人非议又如何,对的起自己的伯乐也就够了。
不是姜维
蜀国丞相诸葛亮,于西元234年、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他死后刘禅竟然不是选择诸葛亮的爱将姜维当接班人,反而任命蒋琬当尚书令、益州刺史、大将军,一手掌握蜀汉军政大权。虽然诸葛亮在遗嘱中推荐蒋琬当自己的接班人,但姜维却是被诸葛亮视为衣钵传承的人,难道刘禅没想过让姜维掌权吗?刘禅说:「他不够资格」。
姜维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因此发展有限,最初是曹魏天水郡的一个参军小将,好在诸葛亮发现他,还刻意用计招降姜维到自己身边。也因为这个契机,让姜维仕途顺遂。
当时蜀汉人才严重缺乏,时常从魏国挖人才,且蜀汉对主动投降者的待遇都很高,但这类人因为身份关系,很难获得信任,就算官位再高,却没有实权。不过姜维却获得诸葛亮的重用与提拔,刚到蜀汉就被拜为奉义将军、封为当阳亭侯,甚至还被召入相府,当年他才27岁。
在诸葛亮掌权时,能进入丞相府做事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如果还身兼朝中军政职务,就是被视为蜀国的骨干,像是绥军将军杨仪,就曾当过丞相府的长史;魏延则是一边当凉州刺史,一边当丞相司马。
姜维在诸葛亮的指导下,30岁就当上征南将军,在他之上的就是像魏延这种镇守一方的大将。当年赵替刘备立下许多汗马功劳,追随数十年,才当上征南将军,但姜维却只花了3年,可见诸葛亮有多器重他。不过姜维的资历、功劳、名望明显不足,身份又是个降将,因此蜀汉也不敢让他当家,更关键的是虽然诸葛亮有意栽培姜维,却不是当成接班人来培养,而是想栽培成一流武将。
姜维在诸葛亮手下一直都是武将的身份,没机会处理政务,更没机会离开相府,到地方历练,并且姜维的发展方向,一直都局限在军事层面,可见在诸葛亮眼里,姜维就是年轻版的魏延。
想要当诸葛亮的接班人,不但需要军事能力,还需要极强的内政治理能力,蒋琬恰好曾担任过丞相府的参军和长史,常替诸葛亮分忧解劳,处理内政事宜。更关键的是蒋琬一直做的都不错,据《三国志》记载「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蒋琬的优势除了能力外,他还是诸葛亮的嫡系。诸葛亮在西元223年开府治事时,蒋琬就是第一批入相府的属官,从东曹掾做起,历经10年的历练,当上丞相长史,成为相府的二把手,也被刘禅器重,这份资历是姜维无法匹敌的。
总而言之,蒋琬是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也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娴熟,深得刘禅器重,他才会顺理成章的当上接班人。反观姜维,资历尚欠,根本没机会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不过姜维在蜀汉兢兢业业,最后当上大将军。
相关参考
这四位顾命大臣,不争权不内讧,为报答先帝的托孤之恩,杀了皇帝
历史上很多皇帝驾崩前,因为担心自己的儿子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国政,所以会留下顾命大臣。但是顾命大臣不好当,因为他是代行皇权,权力太大,很容易引起继任皇帝的不满,最后落个灭门的下场。连一代名臣霍光死后,
诸葛亮与姜维都坚持北伐且忠于蜀汉,为何后者得到的评价却低得多
因为罗贯中的喜爱,在演义中被赋予正统使命的蜀汉政权,在一次又一次的北伐战争中充满了悲壮色彩,而创就这种悲壮的,是蜀汉一前一后两大权臣——丞相诸葛孔明与大将军姜伯约。说是「”悲壮”,那是我们心怀同情,如
蜀国丞相诸葛亮,于西元234年、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他死后刘禅竟然不是选择诸葛亮的爱将姜维当接班人,反而任命蒋琬当尚书令、益州刺史、大将军,一手掌握蜀汉军政大权。虽然诸葛亮在遗嘱中推荐蒋琬当自己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起大军攻伐魏国。史称第一次诸葛亮北伐。第1次北伐诸葛亮的蜀汉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由于进攻迅速,并且在斜谷部下疑兵牵制曹真的兵力,魏国并没有做出及时的反应,导致西线战场连连失利
姜维北伐兵力姜维北伐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历史事件,历史上对于姜维的这些北伐也一直是褒贬不一,推测不断,而在诸多的揣测质疑之中,姜维北伐的兵力多少就是一个非常受人关注的焦点,那么姜维北伐到底动用了多少的兵力
姜维北伐的对将姜维北伐的结果如何?一共经历了几次北伐?姜维这个人在历史中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只不过,总的来说,对姜维的评价大多是贬多褒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呢?姜维雕像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官至大将
对于”金屋藏娇“的这个成语我们并不算陌生,但是你们对于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你们知道多少?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金屋藏娇”这个故事,咱们一起往下看!刘彻是汉景帝当时的宠妃王夫人王娡所出,排行第十。景帝有十三
一般我们说大汉盛唐,说的是刘邦的豪迈李渊的骁勇,很少我们会把曹操与这两人拿来相提并论。但同样是在乱世中开创事业的三个人,曹操一代枭雄,到底比李渊刘邦差在哪了呢?为什么他就没能开创一个朝代,登基称帝呢?
三国时期的姜维,堪称蜀汉后期的顶梁柱,不仅文武双全,且深得诸葛亮的真传,兵法谋略了然于胸。费祎去世后,姜维独掌了军权,他没有忘记丞相诸葛亮生前的遗愿,多次率军北伐曹魏,想依靠自己的努力匡扶汉室。然而,
读了历代关于写荆轲的诗句,有写易水送别的;有写执剑入秦的;有的述古,叹事终不成;也有的讽今,叹再无荆轲。关于荆轲刺杀秦王失手的原因,众说纷芸,莫衷一是。不过,荆轲自己以为,为了报答太子丹知遇之恩,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