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的美丽与哀愁
Posted 王羲之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六朝的美丽与哀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六朝的美丽与哀愁
魏晋南北朝时代纷乱的世局造就了时人独特的生命感受。生死之事作为命里应有之义,却经常被人为地强调与凸显出来。孔子所言“未知生,焉知死”,到了这一特殊时代,也被尘封起来。有关百年之后的人事与梦想,不经意间即从魏晋时人的言行之中流露出来。
据《晋书·羊祜传》记载,西晋羊祜乐山水,每访风景于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与僚属语:“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言语中弥漫着悲凉与哀戚的慨叹。羊祜将人的生命置于亘古永存的山水之间,自然难免生命不永、须臾即逝的无奈与惆怅。这样一种看似极不明智的旷世之悲,却是时人的普遍情绪。东晋的王羲之在他著名的《兰亭集序》一文中,同样透露了生死的困惑。 永和九年(三五三年),孙绰、谢安、支遁、王羲之等名士和王氏子弟四十来人齐集会稽西南的兰亭。时值三月初三,他们的集会源于一种古老的风俗叫“修禊”,即古人会在当天临水祭祀,以攘除不祥。兴许由于当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加之当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所以仪式过后,这帮名士的风雅瘾又犯了。他们饮酒赋诗,曲水流觞,畅叙幽情。如此盛会,千古难逢,想必与会者也有切身体会,故此王羲之称此次聚会已经“极视听之娱”了。然而,欢娱之后,他们又不期然地感到这背后有惘惘的威胁。生死之悲成为时人挥之不去的幽暗魅影。 在美景盛会之中,王羲之顿然觉得:“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苦短,就有如抬头与低头的一瞬间。唯其如此,所以只有及时行乐。但是,悲哀一旦袭来,连眼前的乐景乐事都不能救赎心情,而只能徒增一层悲凉,正如《诗经》所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此刻的王羲之触景伤情:“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于是,一场盛会演化为对死生的冥想与痛心,忧伤有如裂帛之声,穿越千古而来。王羲之像羊祜一样想到了前贤往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时代动荡如斯,个体往往朝不保夕,这种沉痛的体验让王羲之不得不直面现实,而斥责庄子生死同一、彭祖殇子同寿的观念为荒诞不经。 由此可见,魏晋时人的旷世之悲及其解救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由乐而悲的情感抒发模式。他们总会在游山玩水的惬意背景下,情绪急转直下,为人生短暂而苦恼。其二,“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他们总会想起历史中的贤达胜士,(南北朝历史 www.cha138.com)也曾在此山此水之间徜徉抒怀,而如今已是湮灭无闻,不禁想到当下的此情此景在百年之后,也将同样成为历史的陈迹,于是悲从中来。其三,积极的享乐主义与现世情怀。尽管生命不永,他们总会怀抱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化忧伤的思想为及时的享乐。可以说,他们是一群悲情的享乐者,游走于现世与历史之间。 当然,六朝的悲情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渊源有自,并且源远流长。《古诗十九首》给我们透露了许多汉代的行为观念,其中,“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以及“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等句,与魏晋时人的生命情结如出一辙,可知后者沿袭前者而来。而初唐诗歌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间蕴含的生命意识与历史情怀,则明显带有魏晋时人的思想印记。 魏晋时人的旷世之悲还导致追求长生观念的盛行,而这又导致服药之风的盛行。所谓“药”,即寒食散,又称五石散,时人认为服食后可美容美颜与补肾壮阳,甚至可延年益寿。因服食后浑身发热,需要散发,必吃冷食,所以称“寒食散”。鲁迅在那篇著名的讲演《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认为,服药之风对魏晋许多行为方式、审美情趣及价值观念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服散之后,皮肉发烧,窄衣容易擦伤皮肤,穿鞋也不方便,于是当时便流行大袖宽衣、不穿鞋袜而穿木屐,等等。但是,服用寒食散之后,极可能中毒而死,这无疑是对长生目的的一个反讽,故魏晋以后此风乃止。 其实,六朝虽然弥漫着旷世的悲情,充斥着“行散”的名士贵族,但也不乏理智而清醒的人生体认者。《南齐书·豫章王嶷传》载: 嶷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偕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上曰:“百年复何可得?止得东西一百,于事亦济。” 这只是六朝时代君臣的一次普通对话,但它背后的生命意识却已经超越于六朝之外,故而值得在此复述一次:萧嶷对武帝萧颐说,自来称颂皇帝寿比南山,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只是拍马溜须一类的恭维话,而我由衷地祝愿您长命百岁就够了。武帝答说,长命百岁又谈何容易呢?只愿活到将近百岁,人生就算美满了。三重奏里面的美丽与哀愁
阿尔比诺尼(Tomaso Albinoni),意大利作曲家,生于威尼斯,与维瓦尔弟、马尔切洛等人,被后人并称为“威尼斯乐派”的先驱者。
阿尔比诺尼最为世人熟知的《g小调柔板》,是由里摩.吉亚佐托根据在德累斯顿图书馆废墟中发现的一部三重奏奏鸣曲残本而整理编写出来的。1945年,贾佐托去德累斯顿,为完成他的阿尔比诺尼的传记。在一堆残旧书籍之中,他发现了一个仅有片段的阿尔比诺尼的乐谱手稿。该乐谱仅完成了低音线条以及六小节的旋律。据推测这可能是一个三重奏奏鸣曲乐章里其中一个乐章的弦乐柔版或奏鸣曲。贾佐托在这个收稿的片段上重构这个曲目,成就了如今耳熟能详的著名的《柔版》。阿尔比诺尼假若能听到这个《柔版》,毋庸置疑,他本人一定会否认是出自他手,因为这个《柔版》要表达的内容实在太贴近现代了。这部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曾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同名战役为背景创作的电影《加里波利》中的插曲。
由于曲子本身的艺术特色太过突出,它也被改编成许多艺术形式。被誉为“月光女神”的著名女高音莎拉·布莱曼演唱的经典歌曲《随时随地》(Anytime Anywhere),就根据《g小调柔板》的音乐旋律填词改编而成,并赋予作品一种全新的诠释。
相关参考
中国的建筑技术,在钢筋混凝土发明前,绝对是领先世界的不传绝学,依靠手工艺人的口传心授,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如今不少地方还有历史遗存,当我们参观名胜古迹,登上楼台殿宇,无不为古人的精湛技艺所折服。据文献
作者:钟涛(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传授)《观我生赋》是颜之推晚年创作的自传体赋。颜之推梁亡后被俘入北,辗转流寓北方,历仕多朝。此赋写于其初入北周时,以自身履历为线索串连汗青,记叙了他平生三化的人生际遇,
作者:钟涛(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传授)《观我生赋》是颜之推晚年创作的自传体赋。颜之推梁亡后被俘入北,辗转流寓北方,历仕多朝。此赋写于其初入北周时,以自身履历为线索串连汗青,记叙了他平生三化的人生际遇,
文/桓大司马新亚文化大师课游学营系列:七月份,大司马参加了新亚文化举办的南京六朝博物馆游学活动。六朝博物馆馆长、南京大学的胡阿祥老师先做了「”南京与六朝”的讲座,然后带我们全程参观了六朝博物馆。魏晋南
文/桓大司马七月份,大司马参加了新亚文化举办的南京六朝博物馆游学活动。六朝博物馆馆长、南京大学的胡阿祥老师先做了「”南京与六朝”的讲座,然后带我们全程参观了六朝博物馆。魏晋南北朝史本是大司马用功最勤的
六朝古都南京王气旺盛,千年来不断被人看中,作为建都之地。但定都于此的六个王朝皆短命,有人认为是秦始皇斩断了南京的地脉,断了龙气。六朝古都,金陵古城蜀国军师诸葛亮顺江而下,稳坐船中,当他细心察看金陵古城
微星是宇宙帝星,北极四御之首。紫微垣是紫微星居住的地方,又称中天北极紫微垣。紫微垣的星相学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三垣之一
1864年之六朝古都、清代第二大城市,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南京城,已经没了昔日之繁华,而是满目苍凉、饿殍遍野,俨然就是一座「”死城”。当时,曾国荃「”吉字营”、彭玉麟「”长江水师”、鲍超「”霆军”等
网络配图六朝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上承汉代瓷器创造的成就,下为隋唐青釉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网络配图东汉以后,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
张丽华(559年—589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出身十分穷困,家族以织席为生。光大二年(568年),陈朝选秀女,时年十岁的张丽华得以入宫。一开始,她被分配充给皇太子陈叔宝的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