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控制着北朝影响直到隋唐的团体
Posted 家族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个控制着北朝影响直到隋唐的团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一个控制着北朝影响直到隋唐的团体
虽然历史上称呼宇文泰和高欢建立的两个魏国叫做西东魏国,但是对于宇文泰来说,他的魏国才是正版的魏国,东边的那个魏国是冒牌货,同样的,对于高欢来说,他的魏国才是正版的魏国,西边的那个魏国是冒牌货。
西魏和东魏隔着黄河和潼关对峙。两边都说自己是正版的北魏,但两边其实都是盗版的北魏,都是傀儡政权。原来的北魏的皇室现在只不过是个受人摆布的幌子。
幌子的背后是一个大的集团,这个集团叫做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是一个大的政治集团的统称,最早由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按照陈先生的观点,最初的时候,关陇集团的成员就是一群靠打仗发家的胡人,后来掌握了政权,既从事军事活动,也涉及政治事业,两手抓,两手都很硬。
这个集团中大多数都是靠打仗起家的,叫做军事贵族,和以前魏晋南北朝时候大家族的人是文化人出身不同,这个集团的人是打仗打出来的家族。
李渊一家就是关陇集团的代表。它的起源很早,要早到北魏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方,乱成一锅粥。你杀我,我杀你。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能够活下来的,就是精英中的精英,白骨里面的白骨精,自然就会成为很大的家族,一个人是活不下来的。
和平年代可以卖弄文化,战争年代,只能靠刀枪。
战争就是无数人打架。打到最后,总有身强力壮的人击败所有的对手,最终存活下来。
北魏末年的动乱,自然就有人在战火中成长,接过时代的旗杆。
关陇集团最早源自宇文泰的八柱国,由北魏的武将、鲜卑贵族和关陇地区汉族的豪门如河东柳泽、太原郭彦、河内司马裔、敦煌?狐整等所组成,它的核心是八柱国,前面提到过,八柱国就相当于今天的八位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都是实力派的人物。
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
历史书上说,唐朝能称之为大家族的,首先要提到八柱国家。这说明他们的地位之特殊。
这其中,宇文泰是八柱国之首,但是他控制了国家,地位已经不是其他柱国可以比的,而元欣是皇帝,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地位还摆在那个地方,也是无可动摇的。
实际上,八柱国只有六柱国,每个柱国下面有两个大将军,一共十二个大将军,每个将军下面有两个府,每个府有一支军队,一共二十四支军队,这就是北魏的核心统治力量。
日后,背叛隋王朝的人里面,除了农民起义,更是有很多直接从统治者内部分裂出来的大家族,他们之中还有八柱国的后代,例如后来的李密就是李弼的孙子,李渊是李虎的孙子。
他们的背叛也在后来读历史的人的意料之中,因为,大家族之间互相背叛在魏晋南北朝以来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他们背叛隋?,也只是模仿隋朝。隋朝的建立者杨坚是北周的大家族,但是他窃取了北周的政权,自己建立了隋朝。
清朝为什么一定要控制西域
清朝时期的西域地图西域在历史上总与中原政权是分分合合。从汉朝开始到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都没有放弃在当地的存在。重建后的隋唐帝国,也很快就将势力范围延伸至当地。但之后的宋、元、明三朝,都已经不再对西域保持强大的控制力。 荷兰人笔下的清初紫禁城这个局面维持到了清朝前期。当时的满期对西域并没有什么想法,主要是因为战略重心都在南方各地。一直到康熙准备同准噶尔汗国开战前,清朝都对于西北边疆没有太多认识和想法。 清朝前期的战略重心并不在西北在清王朝在前期,盛京的朝廷通过战争和联姻手段,收纳了东蒙古的部落民后。然后以用以八旗制度加以管理,一方面维护自身的侧翼安全,另一方面也获得了部分辅助部队。但对于西方,满清还是总体上处于守势,对治下的蒙古人也强调控制和削弱。 早期的八旗军就不断吸纳蒙古人 之后,随着大量的汉人投靠到满清一边,在盛京的内部也出现了日益强势的入关派势力。在这种要求清军南下中原的呼声中,明朝被李自成的大顺势力掀翻。 时不我待的满洲八旗,自然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南下。在南方安定之前 清朝没有余力来顾及西北此后的几十年里,清朝都在攻略和整合关内外的新旧领地。迁都北京的他们,既要牢牢控制前明留下的内地十八省,又不可能放弃按照老传统习俗治理的满洲和蒙古东部。对于原本就不属于明朝控制的西域,也就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当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团访问紫禁城时,也遇到过从西域赶来的叶尔羌汗国的使节。说明在当时,清朝已经和西域确立了宗藩关系。没有特殊情况,双方没有兵戎相见的动力。 荷兰人笔下的叶尔羌汗国使节但这种平衡,很快就在百年里被新的地区政治形式所打破。随着准噶尔汗国的崛起与不断东侵,清朝在蒙古高原东部的宗主地位就受到了严重威胁。所以帝国迅速反应,同蒙古人在草原地区进行了两场大战。但两场战斗从战略层面来看,都是防御性质的。对于准噶尔汗国已经建立的势力范围而言,没有根本性的触动。 极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 还控制了西域与青藏高原此时的准噶尔汗国,早就不是一个仅仅局限于蒙古高原西部的地方势力。通过一系列南征北战,他们在尝试涉足高原东部的同时,也南下攻灭叶尔羌汗国并占领了西域。甚至还有分兵进入青海和西藏,控制了拉萨等重要城市。也就是说,在清朝皇帝看来,准噶尔人已经在战略上对自己形成了包围态势。整个帝国西部与北部的安全形势都受到严重威胁,贸易和技术交流渠道被硬生生的掐断。 葛尔丹开始的准噶尔汗国 打破了清朝的战略平衡所以,本着瓦解准噶尔霸权的终极目标,清军开始经略西域。他们在西北地区的军事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获得众多东蒙古部落的支持,也可以获得老满洲部族的军事援助和内地晋商集团的物流协助。 早期的清军骑兵部队 >西域当地在被准噶尔蒙古征服前后,已经出现了各种小型的封建或宗教势力。他们非常容易被强权胁迫,但也很容易在强权消退后又迅速恢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准噶尔人占据西域,就可以在西北商路被哈萨克与俄罗斯人逐渐封锁的同时,开辟从西域直抵布哈拉等地的通道。 随着拉萨等地也被他们控制,高原侧翼的青海道也就成了准噶尔人的交通大动脉。正在同清军作战的准噶尔骑兵清朝若要在击败准噶尔的同时,彻底阻断他们的复兴希望,就要控制西域等地。这也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都不断在西北用兵的原因。类似的逻辑和进程,其实在历史上是反复发生过的。汉唐等王朝就通过控制西域,为自己开辟战略空间和对外通道。同时也是封锁和阻断北方草原势力的物资供给线路。在对匈奴或突厥人的经略中,西域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清军在西北地区的营地最终,在阻断了准噶尔人的西域农业和贸易收入后,控制青海道与准噶尔本土也就水到渠成。尤其是准噶尔的侧后方还有哈萨克人与俄罗斯势力的存在,也帮助清朝完成了战略上的反封锁。准噶尔人的崛起之路被彻底湮灭。(完)相关参考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充斥着战争的年代,自魏晋时期开始,少数民族乘机进犯中原,一直到南北朝时期,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使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传统服饰的机能性在这一时
民国大总统被报社公开侮辱,成全国笑柄,结果法院只判赔100元
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后,指使亲信徐树铮等人在北京安福胡同组织安福俱乐部,由此形成了一个民国初年影响力颇大的政治团体—安福系。该系在政界颇为活跃,甚至一度包办了民国政府的选举,于1918年8月成立新国会,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八十八)宇文泰(上)「”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印象中,这首《敕勒歌》是小学低年级就学过的。它的作者早已成了谜,但是它的演唱者却极其有
宇文泰拥立了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实际控制着西魏朝政实权的依然是宇文泰,虽然拥有了西魏的实际控制权,但是权臣不是那么好当的,当时的中原地区实际上又回到了三国时期,北方有东魏西魏,南方有南朝梁,而西
《隋唐演义》的语言比较通俗晓畅,这主要表现在那些描写草泽英雄的文字上。试以第二十三回写程咬金等初次在贾润甫店里聚会一节文字为例:单雄信、程咬金来给秦琼之母拜寿,程咬金因小时同秦琼一块长大,自信秦琼对他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许多人疑惑为何南朝没有收复中原最终被北方吞并而隋唐交际时的南方地区也没有再出现一个南朝。这是什么原因呢?本文就从隋唐之交的沈法兴的经历说起,来分析南朝为何被北朝压制。最
「”中亚”作为世界文明的古老发祥地之一,迄今为止仍然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重要通道和经贸合作的枢纽区域。「”东方世界”的我们,对「”中亚”的初识,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文献关于「”西域”的记载。古代西域,狭
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鲁迅《给徐寿堂的信》就如同鲁迅先生所说的,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某种程度上甚至深深影响着华夏文明的基因。道教的源起除了后世人追溯的《道德经》,更为正式的开始应
...力方面很有成绩之外,在文化领域也都有很大的影响。第一个“武帝”是秦始皇,虽然他坚持用“始皇”来称呼自己,但是如果放在后代,他的称号逃不过一个“秦武帝”。他搞了一个“焚书坑儒”,把各种各样的“闲书”都给...
外来音乐:立部伎的《太平乐》就包含有天竺乐舞因素。《太平乐》也称《五方狮子舞》。狮子原出于“天竺、狮子等国”。狮子国即今斯里兰卡。舞蹈表演时,驯狮人“作昆仑象”,即化妆成黑皮肤的人。“百四十人歌《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