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迁都的时间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Posted 大臣

篇首语: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孝文帝迁都的时间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孝文帝迁都的时间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2、北魏孝文帝迁都,为何要从大同迁至洛阳

孝文帝迁都的时间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迁都洛阳时间:公元493年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孝文帝很恼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拓跋澄,跟他说:“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不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

公元493年(太和十七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迁都洛阳的事,是仿效先祖的美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北魏孝文帝迁都,为何要从大同迁至洛阳

公元493年,统治北方的北魏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皇帝不顾很多大臣反对,执意要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 这位皇帝,就是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无疑是孝文帝短暂而轰轰烈烈的一生中,最为精彩的大手笔之一。虽然有学者认为,迁都洛阳,为北魏的灭亡和分裂打下伏笔。 公元386年,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北魏。12年后,拓跋珪把国都迁到平城。平城在哪呢?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大同市。 ​拓跋珪为何不直接迁都洛阳呢?很简单,当时的北魏比较弱小,中原最强大的帝国,是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北魏控制下的平城,已是北魏区域的重镇了,那时的北魏,别说洛阳,太原也不在手上。北魏第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都城是盛乐(内蒙古呼和浩特下辖的和林格尔县),这里是北魏前身——代国的国都。但是,拓跋珪要统一天下,盛乐就相对比较偏远了。平城虽然不大,却是北魏进取中原的重镇,北魏迁都平城的目的非常明确:步步为营,吞并天下。 参合陂一战,北魏大破同为鲜卑人的后燕军,北魏统一中原之势不可阻拦,纵是枭雄慕容垂,也无力改变。经过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祖孙三代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与南方的刘宋王朝对峙。 ​刘宋王朝最强盛时,以黄河为界,洛阳为刘宋控制。即使是拓跋嗣出兵攻克洛阳,但也无力南下灭宋。洛阳此时成为北魏的边镇,不远就是宋界。这种情况下,迁都洛阳是不现实的,天知道宋军何时偷袭洛阳? 平城相对偏北,风沙雨雪天气较多,但距离中原(河北、山西)则很近,便于就近控制这些区域。而且在北魏早期,平城人口不是很多,平城的粮食供应问题相对容易解决。 随着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平城人口越来越多,粮食问题就出现了。如果从中原地区运粮到平城,成本太高。洛阳地处中原,中原有黄河、洛水、汴水、颍水,土地肥沃,洛阳的粮食供应可以就近解决。 ​当然,北魏迁都洛阳,更重要的还是孝文帝本人的因素。 孝文帝志在统一天下。要消灭南方的齐朝(萧道成于479年废宋建立),位置过于偏北的平城作为前线指挥部,显然是不合适的。洛阳是东汉、曹魏、西晋的国都,地势雄伟,古人称洛阳控山带河,形胜之地,甲于天下。北魏若迁都于洛阳,有利于北魏的统一大业。如果南齐有变,北魏可从洛阳出兵,或向西取关中,或向南取荆州,或向东渡淮河直取南齐国都(今南京)。 ​另外,北魏迁都洛阳,还有一个与南朝争正统的问题。谁是正统,北魏和南朝各执己见。北魏只承认西晋,不承认东晋及南朝,而南朝承认东晋。谁能争得正统,就能在取得历史高度的优势。南朝最不利的就是宋初丢掉了洛阳,只统治南方。而在古代,中原王朝有足够的底气宣称本朝是正统,南朝则只能从文明传承的角度力主自己是正统。北魏要是迁都洛阳,就更有底气、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是正统所在。 还有一个因素促使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要汉化,遭到北魏上层保守势力的极力阻挠,保守势力的大本营就在平城。孝文帝居平城,就等于雄鹰被捆上了翅膀,欲一飞冲天而不能。洛阳没有强大的保守势力,迁都后孝文帝可以把洛阳打造成与保守势力扎堆的平城相抗衡的大本营。 ​不过,孝文帝并没有公开宣布迁都,而是说要南下伐齐。齐武帝萧赜病危,南齐内部权力争斗越来越激烈,此时南征有机可乘。即使如此,北魏文武大臣们也不愿打仗,各种反对声音四起。 在孝文帝的坚持下,大臣们才勉强跟着皇帝南下。到洛阳后,孝文帝和一直反对南征的大臣做了笔交易:朕不再南征,你们也要同意迁都洛阳。这些保守势力虽不想离开平城,但相对于更加可怕的南征,他们还是妥协了。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九月,北魏正式决定迁都洛阳,次年完成迁都大业。孝文帝力行汉化,北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至于洛阳距离南齐边界太近,这个好解决。孝文帝率军南下,最终在太和二十二年(498年)攻下南齐重镇南阳,从南线保障了洛阳的安全。更多历史地理文章,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相关参考

北魏孝文帝迁都,为何要从大同迁至洛阳

公元493年,统治北方的北魏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皇帝不顾很多大臣反对,执意要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这位皇帝,就是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无疑是孝文帝短暂而轰轰烈烈的一生中,最为精彩的

拓跋宏迁都洛阳

  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国家局势稳定,她的孙子孝文帝拓跋宏亲自执掌朝政大权。拓跋宏在祖母的教育下,念了不少书,对汉族文化有较深的了解。他认识到,鲜卑人要想在中原站稳脚跟,就必须抛弃民族偏见,接受

北魏孝文帝如何成功迁都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这是史上一次颇具智慧的著名事件。面对重重阻力,孝文帝以进为退,收放自如,终于如愿以偿,把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事业推进到新的阶段。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伊始

南北朝时期北魏因迁都亡国的原因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因迁都洛阳,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而被看作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迁都这一举措也被看作体现了孝文帝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然而事实上,迁都之前的北魏王朝,自道武帝拓跋圭天兴元年(

不仅仰慕汉族文化,主要原因为集权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召集百官,宣称大举讨伐南齐。这其实只是拓跋宏的障眼法,他真实的目的只有一个:迁都洛阳。拓跋宏之所以会有迁都洛阳的想法,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北方强敌柔然日渐衰弱。早在魏太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措施有哪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请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措施:490年北魏孝文帝主政。一、迁都洛阳。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二、实行均田制,分给农民土地,以农为本发展生产。三、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加

周天子有多胆小

自古以来,迁都对于国家统治都有着重大意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为了摆脱拓跋氏军事贵族的牵制;九世之乱中商王频繁迁都也大都由于水患或者其他自然灾害。然而在西周时期,却有一位君王因日全食而终日惶惶不安,最

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求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的《魏孝文帝迁都》翻译《魏孝文帝迁都》翻译: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京都迁到洛阳。但他又担心文武官员们不同意,于是

北魏的分裂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曾经两次调动大军攻打南齐。由于南齐军民的抵抗,没有胜利。公元499年,南齐派兵攻打北魏。魏孝文帝带病抵抗,打退了齐兵。不久,孝文帝也病死了。东西魏对立魏孝文帝死后,魏宣武帝元恪

南北朝汉人战败后妇女被俘数万人成生子机器

  南北朝时期,被称为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孝文帝排除种种阻力,终于完成了迁都洛阳的大举措。而迁都洛阳后,为便于统治,又下诏,命鲜卑贵族说习汉俗,说汉语,着汉族服装,改汉姓,并命皇室子弟娶汉人士族之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