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简介,及其他的写诗特点介绍
Posted 内容
篇首语: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简介,及其他的写诗特点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简介,及其他的写诗特点介绍
在我国古代,诗词大家可谓是数不胜数,诗歌以唐代最为闻名遐迩,杜甫李白等妇孺皆知的大诗人自不必说,宋代的词也是古代文学的顶峰,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著名词人,在这里也不用赘述。那么在混乱的南北朝时期,大家最熟悉的诗人又是谁呢?有人会说谢灵运,有人会说南陈后主,还有人则提到吴均。在这里我们主要看看吴均和他的诗吧。
吴均,字叔庠,据说他是今天浙江安吉人,出生于公元469年,死于公元520年。他是南朝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历史学家和著名的文学家。他曾在南梁武帝萧衍的手下做官,但都是一些清闲文职。在史学方面,他的主要作品是《齐春秋》,在文学方面,写有《吴均集》,但这部著作在历史的长河中亡佚了,其主要作品有:《咏宝剑》、《胡无人行》、《与朱元思书》、《山中杂诗》等等。
吴均出生贫寒家庭,从小就勤奋好学,长大后更是外表俊朗,学识渊博;他的诗文深受同时期的沈约的喜爱。吴均最擅长写山水风景,写景细致,内容现实。他的诗词不仅辞藻华美,而且字词之间透着一股刚健雄厚的风气。而且吴均还擅长书法,被人们成为吴均体,他提倡骈体文,主张学习古人,恢复传统礼仪,开创了一代清新秀丽的诗风,在南北朝那个战乱不断的时代,这是难能可贵的。
吴均的诗歌清新秀丽,而且内容反映社会现实,不卑不亢。在文中表达的都是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常常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他的诗文风格独特,艺术手法独到,内容和情感真实,这也是他的作品被历代学者所推崇和赞赏的原因。
翻阅典籍,吴均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首:
《与朱元思书》、《山中杂诗》、《赠杜容成》、《登二妃庙》、《赠周散骑兴嗣》、《酬别江主簿屯骑》、《答柳恽》、《行路难·洞庭水上一》、《赠王桂阳》。
在这里我们主要看下他的《与朱元思书》,其原文如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这是一首骈体文,是写给挚友的一封书信,文章语言词句清新而优美,用词也简单利索;此外条理非常清楚,所写景物也都生动逼真,更重要的是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诗人对山水的描写,表达了对他自然的喜爱之情,也暗语自己对世俗官场的厌恶,透露出高尚的情怀。后人都以他这篇文章为山水诗的模范之作,被人们广为传诵。
在这里我们主要解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和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那么这两句都是什么意思呢?首先第一句是说:风与烟都慢慢散尽了,天和山变成了同样的颜色。我坐的扁舟让它随着水流而行,有时往东有时飘向西边。从这句我们就能体会作者当时驾一叶扁舟游于江上的惬意和淡薄,体现了他顺其自然的平和心态。
第二句是在说:追求功名富贵的人,如果能和我一起看到这些高峰,就会放下追求名利的念头,整日忙于政事的人,看到这些山谷,恐怕也会不舍得离去了。在这里作者一方面表达了自然山水的美不胜收,一方面是在劝慰友人,放下功名之心,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厌恶世俗的争名逐利和明争暗斗;甘愿放弃功名利禄之心,归隐于田园之间,寄情与山水之乐的高尚节操。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人物 南朝梁文学家、昭明太子萧统简介,萧统怎么死的
人物生平
南朝齐中兴元年(501年),萧统生于襄阳。父亲萧衍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南朝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
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萧统被立为皇太子。
天监八年(510年)九月,萧统于寿安殿讲《孝经》,尽通大义。讲毕,亲临释奠于国学。年十二,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十二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 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
天监十四年(516年)正月朔旦,梁武帝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旧制太子著远游冠、金蝉翠缨,至是诏加金博山。太子仪态优美,举止端正,读书数行并下,过目都记忆下来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有的时候作剧韵,都思考一下便出来了,无所点易。帝大弘佛教,亲自讲说。太子亦素信三宝,遍览众经。乃于宫内别立慧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自立《三谛法义》。
萧统画像、塑像普通元年(519年)四月,甘露降于慧义殿,都认为是至德所感。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
普通七年(526年),萧统因为蜡鹅厌祷事件与父亲有嫌隙。
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葬安宁陵。有子萧欢、萧誉、萧、萧譬、萧鉴。
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立豫章王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
大定元年(555年),其子萧建立西梁,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主要成就
文学
萧统笃好玄学,编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典诰类的《正序》十卷,五言诗精华《英华集》二十卷,历代诗文而成的总集《文选》三十卷。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亦信道教、术数、佛教,相传曾为汉传大乘佛教经典《金刚经》。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五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他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所以他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讨论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着述,率以为常。”《南史》本传称“于时东宫有书籍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政治
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十二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 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
梁普通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当时世风好奢,萧统“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萧统性爱山水,不好音乐。曾经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宜奏女乐。萧统不答,咏左思招隐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他十六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省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
个人著作
文选
昭明文选李善注六十卷《昭明文选》是现存编选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它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主持编选的,故称《昭明文选》。萧统主持的《昭明文选》,主要收录诗文辞赋,除了少数赞、论、序、述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外,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
选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偏于一面则不收。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疏奏应用之文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的特征和范围的认识日趋明确。后世注本主要有两种:一是唐显庆年间李善注本,改分原书30卷为60卷;一是唐开元六年(718)吕延祚进表呈上的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本。近代以来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及中华书局以胡刻本断句,于1977年出版的影印本。
诗词
下列内容记载于《昭明文选》,部分创作来源具有争议。
《三妇艳》
《饮马长城窟行》
《上林》
《诒明山宾诗》
《玄圃讲诗》
《咏同心莲诗》
《咏弹筝人诗》
《貌雪诗》
《示云麾弟》
《饯庚仲容》
《细言》
《上朝值雪》
散文
人物评价
人物总评
《南史》本传称“当时东宫有书籍三万卷,著名的才子都云集在这里,文学风气之鼎盛,晋朝、宋朝以来从来没有过的。”
历代评价
姚思廉:太子文章繁富,群才咸欲撰录,太子独使孝绰集而序之。
孙承恩:睿资天启,令德夙闻。恭俭自居,仁柔爱人。纂辑辞章,博典籍。潜文梵教,兹其蔽惑。
赵翼:创业之君兼擅才学,曹魏父子固已旷绝百代。其次则齐梁二朝,亦不可及也。……至萧梁父子间,尤为独擅千古。
司建平:萧统,是个很渊博的学者。
轶事典故
古玄圃
“古玄圃”建于齐,改建于梁,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私园。太子于园中建亭馆、凿善泉池。邀集各人文学史泛舟湖上。游咏其间,并在此编著《昭明文选》。
顾山红豆
当时南梁武帝笃信佛教,在国内兴建了四百八十座寺院,顾山兴建的是 "香山观音禅寺",寺内还建造了一楼阁,名为“文选楼”。太子萧统代父出家来香山寺,一则为回避宫廷斗争,二则精心修编文选。一日,太子下山来到当时的集市古塘视察民情。偶见一秀丽的尼姑法号叫慧如的,无意中谈及释家精义,太子见慧如才思敏慧,顿生爱慕之情,跟踪到草庵,又就释家经义深淡而不舍,以后多次去草庵谈情说爱,但由于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尼姑,终难成眷属,尼姑相思成疾而终。太子闻讯,痛哭不已,含泪种下双红豆,并将草庵题名红豆庵,满怀相思悲苦离去。此树历经千年到元代曾一度衰败成枯树,但到乾隆年间忽又在主干上萌生四株新枝,一直长到现代,犹如虬龙老树了。
衣冠冢太子庙
昭明太子长期深受秋浦池州人民爱戴,是因为昭明太子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关注百姓生活。519年以前,池州一直大旱,田间颗粒无收,在池州百姓发生严重的饥荒时,萧统(昭明太子)目睹这一切,多次上书给皇上,亲自安置送粮赈灾,才使池州百姓度过劫难。在萧统逝后,池州百姓哭声一片,因敬昭明之德,仰昭明之才,特向朝廷请来了昭明的衣和帽子,在昭明生活过的秀山建造了昭明太子的衣冠冢和太子庙。世世代代都供奉着昭明的牌位(称作“案菩萨”)至今。
昭明钓台
昭明太子与贵池有着特殊的关系,贵池当年叫石城,是昭明的封邑,昭明是贵池人民心目中的救世主。天监年间,石城大旱,田地龟裂,禾苗枯死,赤地千里,饿蜉遍野。昭明太子闻讯赶来石城,开仓放粮,救济灾民,深受百姓爱戴,颂为救星,视作神灵。
萧统求雨萧篁塘
在义西萧皇塘村一带的地里劳动,经常可以挖掘到一些破碎的砖瓦。而民间传说,在很久以前,这一带经济曾经较发达、人口众多,不到四五平方公里的山沟,就有村庄18个。可是到了南北朝的梁朝时,天遇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再加上瘟疫流行,村民饿死病死的很多,村落就此衰败萧条。
此时梁朝大兴佛教,昭明太子萧统巡视各地,代父亲在全国各地选择地方建造寺庙。这一天他来到义乌,听人说义西大旱又生瘟疫。他为救民于水火,立即赴义西赈灾。
他从吴店经野毛山往里走,沿途只见百姓纷纷外逃谋生,一路上他费尽口舌劝说百姓回乡居住。当他来到萧皇塘一带,只见十室九不全,村民个个有病色,已无法再正常生活。他立即放粮赈灾,然后又亲自进山寻找草药。他不顾山路崎岖陡峭,荆棘遍野,为此他还扭伤了脚。经过众人一起艰辛的努力,他们找到了治疗瘟疫的药。回村后他又亲自为村民们熬药送药。村民服药后疫情得到了控制。他又与村民一起在村子西北面的一口圆塘边筑坛做法事,亲自诵经求雨。法事做了7天7夜,天开始转阴,但雨还是不见下来。他觉得可能上苍怪他不诚心,又向村民打听是否有更清静的地方,村民说覆釜岩景色雄奇,清静秀丽。
他一听不顾脚痛,拖着伤脚一拐一拐上山。一路上他顾不上欣赏沿途美景,一口气登上岩顶。站在山顶,但见四周崖石陡峭,壁立千尺,只有一条人工开凿的石径通岩顶,再无他途可攀。脚下辟峰村落尽收眼中,崖边幽竹秀木,清风徐徐,顿感心旷神怡。萧统不由赞叹道:“真是孤峰独秀,佛门圣地。”于是他就跪在岩头诵经求雨,老天终于下起了雨,旱情得以解除。
昭明太子见18庄人烟稀少,就动员幸存者搬迁集中居住,他还亲自为村民选择安家之所,规划村子布局。从清朝光绪23年绘制流传至今的萧皇塘村阳宅图看,该村仍显得错落有致,布局美观合理。
村民们为了不忘太子恩德,就在覆釜岩筑庙供奉他的塑像,并把此岩改名为萧皇岩,而把做法事的那口塘和村子都称为萧皇塘。
昭明太子读书处
萧统镇江招隐山读书台据清乾隆《乌青镇志》记载,梁天监二年(503年),萧统曾随老师沈约来乌镇读书,并建有书馆一座。后来,书馆塌毁,遗迹残存。古池州城秀山门
秀山门是古池州城的一座城门。历史上秀山门,是宋朝池州太守为纪念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将原城西秋浦门易名秀山门。
襄阳古城昭明台
昭明台是襄阳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古城正中。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昭明台为襄阳标志性建筑。史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
萧统读书招隐山
镇江市的南郊,有座招隐山,山上有一处坐北朝南的三间平房,窗明几净。窗外有古松修竹,窗下是清泉幽涧。这就是梁太子萧统的读书台。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梁武帝萧衍
母亲:贵嫔丁令光
兄弟
二弟豫章王萧综,字世谦,豫章郡王
三弟梁简文帝萧纲,字世赞,晋安郡王→皇太子→皇帝,谥简文皇帝
四弟南康简王萧绩,字世谨,南康郡王,谥简王
五弟庐陵威王萧续,字世,庐陵郡王,谥威王
六弟邵陵携王萧纶,字世调,邵陵郡王,谥携王/忠壮王
七弟梁元帝萧绎,字世诚,湘东郡王→皇帝,谥孝元皇帝
八弟武陵王萧纪,字世询,武陵郡王,谥贞献王
妻子
太子妃蔡氏,即蔡皇后,生子萧欢。初谥敬皇后,后改谥为昭德皇后。
儿子
长子萧欢:字孟孙。初被梁武帝封为华容公,父亲萧统死后,进封为豫章王,534年去世,谥号安。其子萧栋即位后,追尊其为安皇帝。
次子萧誉:字重孙。普通二年被梁武帝封为封枝江县公。中大通三年改封河东王。550年被叔父萧绎杀死。
三子萧:字理孙。中大通三年被梁武帝封为岳阳王。549年被叔父萧绎击败,逃亡西魏,西魏封其为梁王。西魏再于555年立其为梁帝,于562年去世。
四子萧譬:武昌王。
五子萧:义阳王。
女儿
庐陵长公主萧氏,夫王漩,王琳之孙,王锡之子。
孙女
宣成公主萧氏,三子萧之女,下嫁蔡大宝次子蔡延寿。
史料记载
《南史》
《梁书》
《资治通鉴》
墓葬纪念
昭明太子墓
南京栖霞狮子冲南朝大墓为2013年发现的两座罕见的带有明确纪年的大型南朝砖印壁画墓,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墓室曾遭严重盗毁,墓主推测为南朝梁的昭明太子萧统及其生母丁贵嫔。但由于种种原因,墓室发掘工作还未完成的情况下就被国家文物局下令回填了。
根据出土文物,考古工作者虽然因为专家教授与民间爱好者或错过最佳抢救性发掘时间,但正式排除了狮子冲南朝大墓是陈文帝永宁陵的可能性,而认为墓主极有可能为梁昭明太子萧统及其母丁贵嫔。
相关参考
任(fǎng)(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一说山东广饶)人。南朝梁文学家。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四年,卒于梁武帝天监七年,年四十九岁。汉御史大夫敖之后也。父遥,齐中散大夫
南朝(420—589)文学可谓士族、宫廷和家族的文学。在宋、齐、梁、陈四朝中,刘宋虽历时60年,占整个南朝的1/3还强,但因其上接魏晋、下启齐梁,只具有过渡期的特点;南齐23年,是四朝中国祚最短的,虽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学术界主要有四种观点:1.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传说屈原死后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
顾野王(519―581)南朝梁、陈间官员、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字希冯,原名体伦,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居亭林(今属上海金山),人称顾亭林。历梁武帝大同四年太学博士、陈国子博士、黄门侍郎、光禄大夫
1.富春江的历史文化1、历史: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曾漂流过富春江,并留下大量诗词佳作。南朝文学家吴均当年漂流富春江后写下了千古名作——《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那份休
祖冲之是南朝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算到第七位的第一人,所以圆周率又被称为祖率。他在数学和天文学上的贡献,对后世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去了解祖冲之的生平以及他
萧统(501~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丹阳)人,梁武帝萧衍长子,母亲为萧衍的贵嫔丁令光,又称丁贵嫔。于天监元年十一月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53
萧统(501~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丹阳)人,梁武帝萧衍长子,母亲为萧衍的贵嫔丁令光,又称丁贵嫔。于天监元年十一月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53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祖籍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铜山),生于京口(今镇江),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