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北伐惨败的后果
Posted 公元
篇首语: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宋北伐惨败的后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刘宋北伐惨败的后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这首词主要讲诉的是刘宋 时期,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军事斗争,也反映了当时南北方实力的消长,其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更是鲜明的对比,下面就由笔者来谈谈这个时期南北实力的消长。
东晋自立国以来,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历代帝王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中以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为主的北伐 ,在东晋时曾进行过多次,在其中也不乏名将的指挥。公元311年,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但后因受到朝廷的排斥忧郁而死,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在此之后,当权的士族多标榜北伐以增加门户威望,其中以桓温的三次北伐最为著名。他曾经收复洛阳,进入关中,进兵河北,但都未能够巩固北伐成果。在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以后,南北双方虽互有攻略,但彼此都消灭不了对方,呈现出一种均势。不过这种均势并没有维持多久,随着前秦在北方的节节胜利,这种均势被无情地打破。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统一中国。此时的东晋面临着自立国以来最大的威胁。不过,在宰相谢安的运筹下,谢石、谢玄率北府兵大败前秦军队,取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性胜利。淝水之战后,短暂统一的北方重新归于分裂,东晋则乘势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此时,原先北方强于南方的局面发生了逆转,胜利的天平开始倒向南方。然而,东晋朝廷却并没有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改革内政,收复故土,而是加紧了内部的权利争夺和对人民的剥削。这最终引发了内战和孙恩、卢循起义。北府兵将领刘裕不仅通过镇压农民起义,树立了威望,还杀了一度篡晋的桓安,恢复了东晋的统治,权势如日中天。
在东晋爆发内乱到刘裕把持东晋大权这段期间,北方仍然是混战不已,南方虽然遭受了一定的破坏,但在刘裕实行一系列改革之后,国力迅速得到恢复,南方对北方的优势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
公元416年,刘裕率将军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等分五路,水陆并进,攻后秦国,沿途收复滑台(河南滑县)、许昌、洛阳等重镇。次年,刘裕军攻破长安,灭后秦国。在消灭了后秦,攻取关中地区之后,刘裕本来想以此为基地,一举收复中原,实现汉高祖刘邦那样的帝业,但留守建康的主持大局的刘穆之的突然死亡彻底打乱了刘裕的计划。由于担心大权有旁落的危险,再加上将士们都普遍思念家乡,远征在外的刘裕不得不仓促东还。在关中的陇上流民,以为刘裕会继续进军,正好可以回到家乡,看到刘裕东还,非常失望。而关中的汉族百姓也非常失望,他们争相到军前去挽留刘裕,但刘裕已经无心在此,安慰了他们一番后,就率领晋军主力匆匆赶回建康。不久之后,关中地区得而复失,还损失了像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朱龄石、蒯恩等一批很有能力的北府新锐将领,但总的来说,刘裕的这次北伐应该是东晋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 时期,南方对北方优势最大的一次,如果刘裕没有班师的话,说不定收复中原的梦想就能实现了。不过历史没有假设,历史就是因为种种的不完美才显得精彩,完美的故事应该只出现在剧本里。刘裕回到建康后,他在地主阶级中的威望进一步提高,取代东晋的时机日益成熟。公元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宋。公元422年,当了三年不到的宋武帝刘裕就病死了,在短暂的废立风波之后,三子刘义隆即位,也就是后来的宋文帝。刘裕的死,打破了南北的战略平衡,他刚刚死,北魏 就抓住正在回国路上的刘宋使者,开始大举进攻刘宋。双方在河南发生大战,史称“魏宋河南大战”,战争结束后,刘宋丧失了湖陆(今山东鱼台东南)、项城(今河南沈丘南)以北的土地。然须提及的是:在虎牢失守的前夕,湖陆的檀道济军、项城的刘粹军、高桥(今地不详)的沈叔狸军都不敢救援,可见此时刘宋的力量,与刘裕北伐时相比,已经差得多了。这说明,在刘裕北伐后期,王镇恶、沈田子等人的死对刘宋军队来说可谓是伤筋动骨,到文帝时,朝中算得上能打仗的也就檀道济一人,后来的到彦之、王玄谟既缺乏能力,又缺少经验,只能空谈,檀道济被杀以后,刘宋更加无人了。河南大战同时也说明,北魏已然崛起,此时的北魏已经不再是当年大败于却月阵的北魏了,更不是当初被灭国的代国了。自此,优势已经开始转向北方。不过,当时的北方除北魏外,还有北凉、西凉、西秦、胡夏、北燕五国;此外,阴山以北,还有强大的柔然部落,其中胡夏和柔然都是北魏的劲敌,所以,北魏军在攻取河南之地后就停止了进攻,以免战线拉得过长,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宋文帝即位后,就开始谋划收复北魏于公元422年夺去的河南诸军事重镇。公元430年三月,乘北魏刚与北方柔然交战、黄河以南屯兵减少之机,宋文帝命到彦之率军北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命北魏军主动后撤到黄河北岸,因此刘宋军的进展也比较快,当年七月就收复了河南故地。不过,到彦之在这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命刘宋军沿黄河一线大摆长蛇阵,造成兵力的分散,他还不听旧将王仲德的忠告,对魏军冬季的反击估计不足。十月,魏军果然渡河展开全面进攻,连克金墉、洛阳、虎牢。到彦之则是畏北魏军如虎,一路奔逃,逃至历城(今济南),仍恐被魏军追及,下令焚舟弃甲,步趋彭城(今江苏徐州)。十一月,宋文帝为挽回颓势,加檀道济为都督征讨诸军事,率众北上。公元434年正月,檀道济等自清水往救滑台,至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击败魏安平公乙旃眷,转战至高梁亭(今东平县境),斩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二月,檀道济等进至济上,20余日间与魏军交战30次,多获胜利。至历城,因粮秣遭北魏军焚烧而乏食,不能前进。最终檀道济军粮尽退兵。
这次北伐以刘宋的完全失败告终,而其时北魏尚是两面作战(其西线正在进行消灭胡夏的战争),犹得取胜,可见南北方的力量差距。此后北魏忙于北方的统一战争,并于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南方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也得到了恢复,但此时南朝愈弱的局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因为北魏已经更加强大了。
不过此时的刘宋也处于自身的鼎盛之时,南北都有攻灭对方,统一中国的意图,于是双方不可避免地进行了一次大战,史称“元嘉之战”。
公元450年二月,北魏率先发难,以十万之众攻宋之悬瓠(今河南汝阳),同时给宋文帝写了一封侮辱信,此事成为元嘉之战的序幕。七月,经过一番庞大的人力物力准备之后,宋文帝派两路大军北伐。西路军由名将柳元景率领,进展神速,很快就打到刘裕当年占领的关中地区;东路军的主帅则是空谈军事的王玄谟,王玄谟多次拒绝部下正确的建议,围攻小城滑台不下,错过了战机,让敌人得到喘息的机会,最后北魏援军抵达,东路军被迫撤退。由于主力东路军受挫,西路也只好撤军,这场大规模的北伐至此功败垂成。北伐既败,魏军的南侵攻势却愈发锐利起来。于是魏军随之南下,一直打到长江北岸的瓜步(今江苏六合),声言要攻下建康。宋朝大惊,急调各地军民沿江六百里布防,北魏军见无隙可乘,就开始在两淮地区大肆屠杀,刘宋“元嘉之治”的成果遭到巨大破坏,刘宋的经济基础受到很大的削弱。次年正月,北魏军因苦于粮草不济,疫病流行而被迫撤军。
这场战争结束了。南朝军民被魏军屠杀掳掠,损失不计其数。而魏军也伤亡惨重,元气大伤,但相对南朝刘宋而言,北强南弱的态势没有得到改变。此后的整个南朝,都没有超过北方的,最后是北方的隋灭掉南方的陈,实现的中国的统一。
总结:在刘宋前后或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实力的消长,最重要的依据就是经济实力。而当时的经济中心仍在中原地区,那时候才真正是“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时代,南方虽然接收了东汉末年和西晋末年两次南迁的人口,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但是还不足以跟北方抗衡。所以在整个南朝和北朝的对峙中,北朝总体上是处于优势的。不过也因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才有了南朝的存在,不然南方是没有实力跟北方对抗上百年的。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就是,战争,比的就是国力,而国力差不多就是资源,虽然人的因素很重要,但人也是资源的一部分,因为人是人力资源。我不否认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但这些战例之中很少能改变整个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在持久战中,想通过一两次战役改变整个战局是很困难的,而资源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现代战争中,资源的消耗更是剧烈,战争可以说是资源的黑洞。也就是说,我们要积极发展经济,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在未来的战争中能耗得起,具备长久开动战争机器的能力。
为何北魏战场上三胜刘宋在口水战却连输两场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于元嘉二十七年(公元四五○年)发动的北伐以惨败告终。不过有趣的是,这场北伐战争同时也是一场“口水大战”,而刘宋王朝在战场丢失的颜面,则貌似在口水仗中意外地得到挽回。这年夏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获悉宋将北伐后,修书一封,对宋文帝说:听说你要御驾亲征,要打到中山(今河北定州)和桑干川(今朔州地区),想来就来吧,我就不接也不送了。要是嫌那里房子不好,可来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都城)住住;我呢,就去扬州你的老窝,咱俩换个地儿。路途遥远,送你猎马十二匹,可补你马力不足,再送毛毡、草药若干,若你水土不服,可用来治病。信中满是调侃、轻蔑口,显见西征北讨、所向披靡的拓跋焘根本没将刘宋王朝放在心上;而韬光养晦二十多年、一心要光复中原的宋文帝看了,既不气恼,也不答复,而是一笑置之,也足见他对这次北伐有着必胜的信心。
双方初次口水战,表面上看拓跋焘的气焰要嚣张一些,实际上宋文帝不予理睬则显得更胜一筹。不过真的一开打,谁是骡子谁是马立刻就见了分晓:一开始,北魏军队大踏步后撤,刘宋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了中原大部;到了冬季,拓跋焘亲率大军南下,展开全面反攻,势如破竹,很快打到彭城(今徐州)。彭城乃军事要冲,由宋文帝的弟弟刘义恭和三皇子刘骏镇守。拓跋焘没有立刻攻城,又打起了口水仗。他让尚书李孝伯到南门传话,说:我还没准备攻城呢,你们何苦闭门绝桥,如此守备森严呢?刘骏让下属刘畅开门出见,回道:贵军营垒未立,将士疲劳,我军精甲十万,恐轻相陵践,故暂且闭城,待贵军休整好后,再约定时日,一决雌雄。李孝伯又说:我北魏大军深入贵国七百余里,根本就无人能够阻挡。刘畅对道:那是我们诱敌深入,事关军事机密,就不详细说给你听了。李孝伯说:那你们就在这里死守吧。
我们魏主可以不围此城,而帅军直捣瓜步(长江北岸,与南京相对),“南饮江湖以疗渴耳。”刘畅对道:悉听尊便,不过“若虏马遂得饮江”,那也太没有天理了!此番口水仗,北魏面对龟缩城中的对手,显得轻松自如,狂傲、嘲讽之情溢于言表。而刘宋面对强敌来犯,内心颇为惶恐,刘义恭甚至作过弃城逃跑的打算,但在口水仗中,刘畅却应对自如,巧言善辩,豪气干云,丝毫没有落于下风,以至于连李孝伯都萌生惺惺相惜之情,对刘畅说:咱俩离得很近,却恨不能执手言欢!随后,拓跋焘果然越城而过,引兵南下,史称“所过无不残灭,城邑皆望风奔溃”,很快便占领瓜步。
不过,拓跋焘久居塞北,对南方水土不太适应,且担心深入敌后久则生变,所以没有继续渡江攻击刘宋都城建康(今南京),而是很快就“掠居民、焚庐舍而去。”回军路上,拓跋焘又犯了打口水仗的瘾。到盱眙城时,他派人向刘宋守将臧质要酒喝,没想到臧质竟然灌了一坛子尿送给他。拓跋焘大怒,将盱眙围了个水泄不通,写信给臧质,说:我派出来的兵都是丁零人、胡人、氐人、羌人,他们战死了等于为我除去祸害,咱们就放手一战吧。臧质一点儿不含糊,回信说:你“自恃四足,屡犯边境”,我军一再退让,知道为什么吗?童谣唱道“虏马饮江水,佛狸(拓跋焘小字)死卯年”,因为卯年未至,所以才主动让开大道,引你到江边。现在已是辛卯年,你的大限已到,别想活着回到桑干川了。被乱兵所杀算是你的造化,若是被我军生擒,五花大绑,用驴车押送到建康城,想想你会是什么下场?所以,你就安心攻城吧,千万别急着逃跑。
这一回,拓跋焘被彻底激怒了,再也没了往日口水仗中的那种气定神闲,命人做了一张大铁床,上边布满锋利的铁蒺藜,咬牙切齿地说:“破城得质,当坐之此上!”命令三军猛攻盱眙城,臧质率军死守不退,双方恶战三旬,死伤无数。最终,拓跋焘未能攻破城池,无奈烧掠而去。元嘉北伐整个战役中,魏军连破刘宋的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杀掠无数,“所过郡县,赤地无余”,史称“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事见《资治通鉴》第一二五、一二六卷)而战争中发生的这三场口水仗,就像一幕悲剧中夹杂了几节异调插曲,有几分轻松,亦有几分悲哀,有几分滑稽,又有几分怪诞,它将刘宋王朝因轻率鲁莽而不得不承受失败、窘迫与屈辱的苦果,衬托得淋漓尽致。
相关参考
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大军追击溃败的刘宋北伐军到达瓜步(今江苏六合),扬言进攻宋都建康,后虽退兵北还,但刘宋也耗竭了国力民力,结果导致邑里萧条,版籍大坏,国势衰落,"元嘉之治"从此结束。
三国蜀国军师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刘备托孤重任,5年后挥师北伐,一开始让蜀汉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后续准备不够充足,街亭又失守,导致蜀军惨败,甚至失去赵云在内的11名武将。西元223年,刘备兵败夷陵后,临终
东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说到晋朝,大部分人都是没有好印象的。西晋时期,吏治腐败,其后骄奢腐化,这样做的后果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出现,本来西晋就刚刚建立,八王之乱出现后,
...了东晋以来前无古人的军事业绩,虽然关中得而复失,但刘宋控制了黄河以南及山东青齐地区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不替刘备报仇?北伐和伐吴诸葛亮如何权衡的?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不替刘备报仇?北伐和伐吴诸葛亮如何权衡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关羽死后,刘备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伐吴为关羽报仇,虽然最后刘备也是惨败而归,但起码没辜负自己对关羽的一片兄
导读:中国有句俗语: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古往今来,溜须拍马源远流长。但是马屁也不是那么好拍的,历史上也有不少将马屁拍到马蹄上,拍出了严重后果的。网络配图南朝刘宋时期,大才子谢庄因为一篇拍马奇文《殷贵
...长安等地,功勋卓着。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刘宋开国之君。于隆安三年,参军起义,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致力于北伐,消灭桓楚...
...长安等地,功勋卓着。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刘宋开国之君。于隆安三年,参军起义,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分裂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致力于北伐,消灭桓楚...
中国有句俗语: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古往今来,溜须拍马源远流长。但是马屁也不是那么好拍的,历史上也有不少将马屁拍到马蹄上,拍出了严重后果的。南朝刘宋时期,大才子谢庄因为一篇拍马奇文《殷贵妃诔》,险些掉了
中法战争及其后果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是对中国过去二十年间所执行的新式陆海军计划的第一次外部考验。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在两年之内的陆上和海上的零星战斗中,中国人在经费、人力、物力和威望上都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