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北魏大墓万张残损壁画曾装60个编织袋
Posted 雨棚
篇首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洛阳北魏大墓万张残损壁画曾装60个编织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近代最大的考古发现,出土疑似孔子壁画,若证实,将颠覆孔子形象
洛阳北魏大墓万张残损壁画曾装60个编织袋
导读:如今,这些残碎的壁画仍在现场留存。王师傅引着我去看遮雨棚下简易房后摆在一起的60个编织袋,里面都是厚0.7~1.2厘米的小灰块,最大的也没大过半张扑克牌。
洛阳北魏大墓的墓室
洛阳北魏大墓里发掘出的壁画残片
2012年7月,洛阳市北郊邙山张岭村东南。烈日下,一群考古队员在反复地往地下打洛阳铲,挥汗如雨。
这原本不过是一次例行性的考古钻探,为配合衡山路北延工程而进行。衡山北路是一项重要的市政工程,附近规划了大片工业园区,这里路网的完善至关重要。
不过,钻探中却开始出现一些不寻常的迹象。洛阳铲勾上来的泥土里,露出几块指甲盖大小的白色灰块,搓掉泥土,灰块的另一面平整如镜,竟然现出颜料涂染的暗红色。
这是壁画呀,下面有座壁画墓?一瞬间,主持钻探的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汉魏研究室的刘斌博士脑子里闪过了无数个念头,兴奋涌上全身。
洛阳一带曾经发掘过不少壁画墓,包括西汉、东汉以及宋代的等,其瑰丽堂皇、光彩夺目,世人皆知。但是,对考古学者来说,经自己手亲自发掘出一个,那种新鲜劲和无可替代的成就感又另当别论。
况且,张岭村一带,正处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所笼统划定的皇陵范围“e河以西”的西南边缘,其东南方向仅2公里就是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静陵。这座墓,会不会与静陵有什么勾连?
最初,刘斌还真没敢往帝陵上想。这一带是邙山的缓坡,相对平坦,附近村民的印象中,这里从来没有什么高大的坟冢,史料和周围以前发掘的墓志铭上,也没有什么相关的文字。所以,他的推测是,这可能是一座东汉壁画墓。
即便是一座东汉壁画墓的发掘,也非同小可。现场人员随即给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领导汇报,研究院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刻展开发掘。为了保护文物,现场搭起了遮雨棚,还调来了两个移动摄像头24小时监控,更多考古人员进驻现场。
由此,这座尺寸非比寻常的大墓,连同它曾经历过的非同一般的劫难以及影影绰绰的墓主身份,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
残损壁画装了60个编织袋
大墓位于洛阳市西工区衡山北路与310国道交叉口向北,张岭村东南部的野地里。新修的衡山北路从交叉口向北延伸700米后戛然而止,被一片高出地面约半米的不规则蓝色遮雨棚挡住。遮雨棚下,就是我要探访的神秘大墓。
这里不通公交,行人稀少,成了驾校路训的天堂。太阳略有些毒,遮雨棚入口内有五六米长的缓坡深入地平线以下,一群等着学车的男女聚在里面乘凉。没有人对着缓坡尽头木门里锁着的土坑探头探脑,寻思给他们庇荫的大墓何以获誉2013年河南五大考古发现,除了初来乍到的我。
木门被敲开,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湿气,一个长度超过两座篮球场的狭长墓坑出现在眼前。未及细看,开门的老师傅跟我寒暄起来。老师傅姓王,曾参与大墓发掘,后来留在现场看守,每天看看四周漏水不漏水,修修遮雨棚边缘的土基,日薪50块钱,自得其乐。
2013年1月底,这里的发掘就已经结束,不过墓坑还没有回填。王师傅给我比画着,结合刘斌博士的介绍,这座传奇大墓重见天日的过程逐渐还原。
判定下面有座壁画墓后,大规模的发掘始自2012年8月,人们挖得很小心,一层一层地掠去覆土。但挖着挖着,壁画碎块越来越多,主持发掘的刘斌有点沮丧——壁画通常是在墓室内部的侧壁或顶上,碎成这样,说明墓已坍塌毁坏得不轻。
如今,这些残碎的壁画仍在现场留存。王师傅引着我去看遮雨棚下简易房后摆在一起的60个编织袋,里面都是厚0.7~1.2厘米的小灰块,最大的也没大过半张扑克牌。染色的一面多是红色,那种红比过去的中小学的红漆课桌略暗,接近于故宫的宫墙红,除此之外,碎块上几乎找不到什么花纹或线条。考古人员推测,壁画内容可能以云气纹图案为主,可惜,这1万多块残片,就是拼图高手也难以复原。
但也有兴奋之处。考古人员之前在墓地周围密集地打孔探索,发现墓的范围出乎意料的大,打一个孔没到边儿,再打一个还没到边儿。
这显然不同寻常,墓的规模比残损的壁画更让人提起兴趣。果然,大墓最终被完整发掘出来后,其规模着实让人们吃了一大惊。
这是一座斜坡墓道弧边方形砖室墓,土圹平面呈“甲”字形,为汉晋及南北朝时期所常见,由长斜坡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墓室4个部分组成,全长达到了58.9米。其中,墓道长39.7米,宽2.9米;处于最深处的墓室深8.1米,坍塌前应为四角攒尖顶式样,总长19.2米,宽12米。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刘斌知道,此处东北方向约4公里的北魏宣武帝(元恪)景陵,全长也不过54.8米,墓室更是比这个小得多,只有6.73米×6.9米。这是谁的墓,建得如此宏大?
近代最大的考古发现,出土疑似孔子壁画,若证实,将颠覆孔子形象
2011年,江西省文物部门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的山上进行文物考察工作,对弈座古代大墓进行发掘工作。由于此墓规模宏大,考古队使用中国一流的考古技术,依旧经过5年的时间才完成考古工作。 此墓乃是2000多年前的海昏侯刘贺之墓,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同样也是近代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意义重大,如今已经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 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海昏侯墓经受了很多盗墓贼的「 ”光顾”,他们挖掘盗洞迁入墓中,盗窃了非常多的珍贵文物。有考古专家说道:在墓中发现了一些「 ”五代灯盏”,这应该就是盗墓贼留下的东西,不过这个东西也算是文物。 尽管海昏侯墓中的文物被盗走很多,但依然能够从中出土众多文物,其中编钟、编磬、琴、瑟、青铜器等文物数不胜数,五铢钱更是无数枚。 之所以在经过多个盗墓贼光顾后依然能剩下如此多的文物,这还要感谢东晋时期江西的一场大地震。 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说道:公元318年豫章郡发生的大地震,对墓室结构有些破坏,引起了大量地下水淹没墓室,由于古代盗墓者无法进行水下作业,也无法向墓室中的水排出,因此只能对没有水的个别区域进行盗窃,这就使得大量文物得以保存。 另外,也正是因为墓穴中充斥着大量的水,使得这些文物不会因为微生物的生长而被破坏,因此相对于同时期的墓,海昏侯墓中的文物腐蚀程度要远低于其他古墓的。 考古队还在海昏侯墓主椁室西室的漆器屏风表面上,发现了一副旁边有孔子姓名标注的壁画,这是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孔子画像,时间越近就代表越符合孔子的真正形象。 历史中孔子的形象是高大威猛且相貌「 ”奇异”的巨人,《史记》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 ”长人”而异之。古人说他「 ”生而圩顶”,意思是指脑袋畸型,头顶低四周高,就如同一个「 ”漏斗”一般。然而从这幅壁画上虽然无法看清孔子的外貌,但还是能看出孔子是一个纤瘦且风度翩翩的儒雅男子,并且他的头顶也与常人无疑。 考虑到这一点,因此考古并没有直接将这幅壁画认定为孔子,只是以「 ”疑似”代表。不过此壁画若是能够证实的话,无疑是颠覆了之前对孔子形象的认知。相关参考
敦煌壁画中"飞天"到底是何方神圣?▲敦煌飞天「”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洛阳伽蓝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
近代最大的考古发现,出土疑似孔子壁画,若证实,将颠覆孔子形象
2011年,江西省文物部门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的山上进行文物考察工作,对弈座古代大墓进行发掘工作。由于此墓规模宏大,考古队使用中国一流的考古技术,依旧经过5年的时间才完成考古工作。此墓乃是
摄影后期:如何使用PS修复残损的老照片?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照片对于人们来说承载着太
西魏的敦煌壁画,这个时期中国绘画在技巧、题材和内涵上开始对外来文明同化和融合。北魏灭亡,到了西魏时候的敦煌壁画,已经不是单纯抄袭外来的佛教绘画了,在上面可以看到更多的中国元素,这是文化融合最好的解释。
公元493年,统治北方的北魏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皇帝不顾很多大臣反对,执意要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这位皇帝,就是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无疑是孝文帝短暂而轰轰烈烈的一生中,最为精彩的
从东周到西汉,洛阳一直是全国的商业都市之一。东汉、魏晋建都于此,其更成为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但是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以后,洛阳在长期的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大小宫殿、穷屋陋巷
在中国历史上,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13个朝代以洛阳为都,因此,洛阳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而在洛阳,也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洛
太和九年颁布「均田令」,太和十年订定三长制和新租调制,只花了四、五年时间,均田制基本上就确立了。此时,孝文帝有了余裕可以进行下一步作为,而这项重大决策就是迁都。北魏原来的国都在平城,也就是代京,是远从
自敦煌莫高窟开凿第一个洞窟至今已有16oo多年的历史,经过十六国,经过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都有开凿的洞窟。现存较完整的洞窟有492个,洞窟中仅仅历代壁画就有5万多平方米,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措施有哪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请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措施:490年北魏孝文帝主政。一、迁都洛阳。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二、实行均田制,分给农民土地,以农为本发展生产。三、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