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白衣尚书郑均是如何让哥哥打消贪念的
Posted 东汉
篇首语: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汉白衣尚书郑均是如何让哥哥打消贪念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人物 一句话让刘邦打消烹杀蒯通的念头,蒯通到底说了啥
东汉白衣尚书郑均是如何让哥哥打消贪念的
东汉郑均是历史上的一位清官,被当时的人称为白衣尚书。郑均是出生在今山东济宁的人,李白称济宁是他的第二故乡,对于同乡郑均,李白给出了高度评价,他还专为此写作了好几首诗篇。
东汉郑均之所以有名,是因为郑均通过自己做苦力来点醒兄长。郑均的兄长是一个县里的小吏,有一次有人给他送财物,拜托他办事情,他就收下了财物,替人办了一件事情。后来,他越来越上瘾,经常收受贿赂。
郑均劝说过自己的兄长几次,告诫他不要误入歧途,但是其兄长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收几个小钱没有问题。郑均发现劝说兄长是没有作用的,就去了一家酒店里打工,打了一年工,赚了一些钱,他将这些钱给了兄长。
东汉郑均告诉自己的兄长,可以爱钱财,但是要通过正确的渠道去取得,如果通过错误的渠道去取得,那么最后就会身败名裂。郑均的哥哥看到自己的弟弟为了劝诫自己居然打了一年的工,非常感动,就改掉了贪财的毛病。
郑均的事迹被当地人传为美谈,当地的长官推举他去朝廷里做官,但郑均不想去,就躲到了外地。官员们为了将郑均带到朝廷,就追寻他。最后这件事情惊动了皇帝,皇帝亲自派遣大臣去请郑均出来做官。东汉郑均来到朝廷后做了皇帝身边的尚书,经常侍奉在皇帝左右,皇帝经常向他请教一些政治问题。郑均品德高尚,成为了东汉时期的名臣。
郑均是东汉时期的官员,关于他的历史记载中,有一个郑均悟兄故事很有名气。郑均悟兄故事是关于郑均和他的兄长的,郑均的兄长是一个官员,但是却贪恋钱财,郑均为了打消哥哥的念头,就做出了一些事情来提点兄长。
为了使得自己的兄长放弃贪念,郑钧去到一个酒店中打工,通过跑堂、端茶倒水这些粗活来赚钱。一年后,他赚了一些钱,他将这些钱给了自己的兄长,并告诉自己的兄长想要取得钱财,要通过正确的道路去争取。
郑均的哥哥看到弟弟的所作所为后,被弟弟感动,在弟弟面前深刻地检讨了自己,从此放弃了贪念。郑均悟兄这个故事在当时传为美谈,郑均也成为了正人君子的形象。后来,郑均认真读书学习,被朝廷选入京都做官。
郑均在做官期间,恪守道德操守,不仅自己不违反法律道德,也管住自己的下属不违反法律道德。郑均在做官期间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在郑均辞官归乡后,皇帝巡视全国的时候,还会去郑均的家里看望他。
郑均悟兄的故事告诫人们爱惜钱财是没有错,但是通过非法的途径来获得钱财是不对的。这个故事在东汉以后很受朝廷推崇,因为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来警戒官员不要贪污。郑均悟兄的这个故事里也体现出郑均对于自己兄长的爱护,为了不使兄长误入歧途,他自己去给别人做了一年工。他的兄长后来早逝,郑均就替自己的兄长照顾寡嫂和孤侄。
历史人物 一句话让刘邦打消烹杀蒯通的念头,蒯通到底说了啥
汉高祖十年,刘邦亲自带兵前往讨伐陈稀,吕雉与萧何则在后方设计处死了韩信。韩信临死前,感叹说:“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蒯通又叫蒯彻,范阳县人,曾担任过韩信的谋士。那么,韩信临死时所说的“悔不用蒯通之言”到底是指什么呢?>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兵平定了齐国,刘邦派张良前往齐国封韩信为齐王,以拉拢韩信;与此同时,项羽也派武涉去劝说韩信,想要和他联合,平分天下。>当时的局势已经十分明显,韩信是一支对天下走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若与刘邦联合,则项羽灭亡;他若与项羽联合,则刘邦被淘汰;抑或韩信自立,天下则呈三足鼎立之势。>对此,蒯通心知肚明,于是便想劝韩信背叛刘邦。他说:“现在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就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帮助汉王,汉王就会取胜,与楚王联合,楚王就会成功……现在为您着想,不如让他们两方都得到好处,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势必无人敢先发难。”> >又说:“听者,事之候也;计者,存亡之机也。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计诚知之,而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猛虎之犹与,不如蜂虿之致蠚;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此言贵能行之也。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值而易失。‘时乎时,不再来。’愿足下无疑臣之计。”>但韩信顾念刘邦的知遇之恩,最终还是否决了蒯通的建议,与刘邦联手打败了项羽,又把刘邦推到了天下共主的位置上去,自己则去当了楚王。而蒯通因游说韩信自立不成,自知无法立足,就假装癫狂去做了巫师。>总之,韩信临死前所谓的“悔不用蒯通之言”,指的就是后悔没有听取蒯通的建议,自立为王。> >刘邦平定陈稀后归来,听说韩信已死,又是高兴又是怜悯,问吕雉道:“韩信临死前说了些什么?”吕雉于是把韩信临死前所说的话讲了一遍。刘邦这才知道,蒯通竟然曾教唆韩信背叛自己,自然大怒,马上命人把蒯通召来,准备烹死他。>不料,蒯通仅仅对汉高祖刘邦说了一句话,便让刘邦打消了烹杀蒯通的念头。那么,蒯通到底对刘邦说了什么?>蒯通的原话是这样的:“狗各吠非其主。当彼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天下匈匈,争欲为陛下所为,顾力不能,可殚诛邪!”>意思就是说:狗总是要对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吠。那时候,我只知道有齐王韩信,并不知道有您。况且秦朝丧失帝位,天下之人共同去抢,有才能的人首先得到。天下纷乱,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去做您所做的事,只是能力不够,您能把他们都杀尽吗?简言之,天下纷争之时,各为其主的人多了去,刘邦你能把他们都杀光吗?>刘邦闻之,认为蒯通的话很有道理,胸中怒气顿时全消,当场就赦免了蒯通,不再烹煮他。>班固在《汉书》中说:“蒯通一说,三雄是败,覆郦骄韩,田横颠沛。”充分说明了作为纵横家的蒯通的风采。而蒯通凭借自己的一句话,让自己免于惨遭烹煮之刑,更是巧舌如簧、高明之极,较之他的前辈高人苏秦、张仪也不遑多让,实在令人叹服。相关参考
司马昭打算杀掉刘禅,刘禅立马在门上写3个字,让司马昭打消念头
向来对刘禅的评价大多都是负面的,认为他是一个庸碌无能的家伙,不仅没有沾上刘备一星半点的优良基因,反而成了一个“败家子”,偌大一个蜀汉就在葬送在他的手上。似乎刘备一开始就没对他寄予什么厚望,当赵云浴血拼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操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魏政权的创建者是曹操,但是其最终的继承人确实司马懿,曹操在早期几乎是把控了东汉朝廷,而在曹魏后期,司马懿又架空了曹魏的政权
唐朝科学家,传说成算命道士,几句话打消李世民杀尽武姓女子念头
所谓驭神算而测无常,就是发现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再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演,得出与实际相符合的结论。中国古代这些人以易学家、相学家、星象学家为名,实际上他们都是现代意义的数学家。初唐就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数
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在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内争,孔子怕在鲁国受到祸害,于是前去齐国。孔子到了齐国后,想借助高昭子的关系接近齐景公,于是去了高昭子的家做家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齐景
邬师爷轻描淡写三句话,打消了雍正卸磨杀驴的企图,不愧有大智慧
康熙晚年的九子夺谪之争中,外表隐忍的雍正韬光养晦,顾全大局,终于赢得千古一帝康熙的赏识,历尽艰险继承大统。在雍正成就帝王霸业的路上武有十三爷相扶,文有邬师爷相助,没有这两位的全力相助,可谓百事不成。特
袁术,东汉末年最强大割据势力,绝对有实力称帝,并非想象中不堪
喜欢《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廷势衰,袁术率先称帝,加速了汉廷的败亡。不过无论是名著还是电视剧,展示在世人眼前的袁术,均是心胸狭隘,没有远见,有勇无谋的市侩小人形象,如此急功好利,居然
草包哥哥>> 在东汉末期,是名头最响的读书人,达到了名士的地步,而且是独步一时的名士。年轻的时候,也与袁绍不可同日而语。>> 袁绍为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汝南县)人,为当地世族大户。有学者说,
...用,就此踏入仕途。武承嗣和武三思两人都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在做官时期两个人都没有作出什么功绩,最后都因为权势而死。武承嗣是武则天同母兄弟的儿子,被武则天起用后任命为礼部尚书,之后又升官两次,最后依靠关系...
...用,就此踏入仕途。武承嗣和武三思两人都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在做官时期两个人都没有作出什么功绩,最后都因为权势而死。武承嗣是武则天同母兄弟的儿子,被武则天起用后任命为礼部尚书,之后又升官两次,最后依靠关系...
...用,就此踏入仕途。武承嗣和武三思两人都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在做官时期两个人都没有作出什么功绩,最后都因为权势而死。武承嗣是武则天同母兄弟的儿子,被武则天起用后任命为礼部尚书,之后又升官两次,最后依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