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曹丕代汉后都是禅让更替
Posted 潼关
篇首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自从曹丕代汉后都是禅让更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自从曹丕代汉后都是禅让更替
自410年至417年间,刘裕两度北伐,那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威镇北中国。当时,占据山东地区的鲜卑慕容氏南燕政权乘东晋桓玄之乱之际,屡次侵扰东晋边境。义熙五年(409年)2月,慕容超大掠淮北,刘裕兴兵北伐。于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收复青、兖两州,追获慕容超,斩首建康。南燕灭亡,东晋的疆域由此向北扩大到青州(今山东境内)一带,与北魏毗邻。义熙十二年(417年),后秦主姚兴病卒,子姚泓继立,兄弟相杀,关中扰乱,刘裕乘机率大军分兵四路北伐后秦,进攻关洛。途经黄河,击败北魏军,翌年克洛阳,取潼关,直逼长安,姚泓投降,后秦亡。长安城头重新插上了汉家王师的大旗,在少数民族统治下达百年之久的汉族百姓纷纷箪食壶浆,出迎王师,街衢为之填塞。
那时候,虽然北方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开始强大起来,其势力已经发展到黄河北岸,但刘裕成功地阻止了北魏的扩张,使其不敢南下牧马,把东晋朝的防线由江淮向北推进到黄河南岸。夺取了北方广大地域以及长安、洛阳两大古都。关中地区以及潼关以东、黄河以南已为南朝版图,江淮流域得到保障,这是祖逖、桓温、谢安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
北伐的胜利,使刘裕声望大著。统一中国的曙光马上就要出现了。但是,刘裕却没有乘胜追击,而是一心一意想着篡位,这或许是古今中外权臣的共同宿命,刘裕又重复了当初桓玄所走过的那条旧路。
那时,刘裕已是60岁的人了,为了在有生之年实现皇帝梦,他便利用几次凯旋回京的机会,想伺机害死安帝。但安帝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德文机敏聪慧,他知道刘裕心怀鬼胎,便日夜守在安帝身边。安帝的饮食,也要亲口品尝,以防有人对安帝下毒。据说,当初有谶语:昌明之后有二帝,意思是说在晋孝武帝之后晋朝还要再传两任皇帝。刘裕无机可乘,焦急万分。世上不怕没有机会,就怕有人惦记。刘裕终于逮着个机会:义熙十四年(418年)12月戊寅,司马德文突然患病,不得不回府医治。琅琊王刚一离开,刘裕便指使心腹、中书侍郎王韶之潜入皇宫,缢杀了晋安帝(37岁)。
安帝死后,刘裕假作遗诏,推琅琊王司马德文嗣位。是为恭帝,改元元熙。司马德文知其兄为刘裕所害,但惧于刘裕在朝中的势力,也不敢去追究。
刘裕本指望司马德文能以禅位的形式,把帝位让给自己,谁知一年过去了,恭帝仍无禅让之意。只是在元熙元年(419年)正月初三日,下诏封刘裕为宋王,赐九锡。刘裕当然不会满意。于是,他派人散布风声,说宋王功高,要晋室让贤。
刘裕急欲登上帝位,但晋恭帝却佯装不知,而自己又难于启齿。一次,他在长安召集手下朝臣饮酒欢宴。在筵席上,刘裕若无其事地说:当年桓玄篡位,晋国大权旁落。是我首倡义举,复兴皇室,承蒙皇上恩赐而有九锡之尊。如今我的年纪也快老了,地位又如此尊崇,无以复加了,天下的事最忌讳装得太满而盈溢出来,那样就不可以得到长久的安宁了,现在我要将爵位奉还皇上,回到京师颐养天年。
群臣不理解他的真正含意,只是一味盛称他的功德。这日天色已晚,群臣散去。中书令傅亮走出宫门,方才悟出宋王一席话的弦外之音,马上返回。但宫门已经关闭,傅亮便叩门请求见宋王,宋王即令开门召见他。傅亮入宫,只说:我应该暂且返回京师建康。刘裕明白他的用意,也不再多说什么,直接问:你需要多少人护送?傅亮答道:数十人足矣。遂与刘裕辞别。傅亮出宫时,只见彗星划过夜空,傅亮拊掌叹道:我过去常不信天象,今天看来,这天象要应验了。
419年,傅亮从长安回到建康,正是夏历4月,在朝廷坐镇的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病故,晋恭帝遂征召刘裕入京辅弼。刘裕怕政权旁落他人之手,便留次子刘义真(12岁)镇长安,王修、王镇恶等辅佐,自己仓猝带兵返回南方。长安留守军发生内讧,胡夏国主赫连勃勃乘机夺取关中。导致关中之地得而复失,刘义真被迫撤出长安。从此之后,南朝再无攻入长安之举。
420年6月11日,傅亮按预先和宋王商量好的办法,劝恭帝禅位,并草拟好了诏书,请恭帝再手抄一遍。恭帝一边抄,一边对左右侍从说:桓玄作乱的时候,晋室就已失掉天下,后赖刘公讨伐桓玄,才又使晋朝延续了20年。今日禅位给他,是我心甘情愿的。
恭帝司马德文让位,又重新回到琅琊王府第,后又被封为零陵王。14日,刘裕即帝位。至此,晋室灭亡。刘裕改国号为宋,定都建康(江苏南京)。刘裕就是宋武帝。为区别于后世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史学家称之为刘宋。
刘宋开国,标志着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对峙时期。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没落贫民,刘裕一直是靠实打硬拼的勇猛血战博取功名。他之所以能够掌握东晋大权并取而代之,除了个人的才干外,东晋皇权的衰落和士族的腐朽也给他提供了契机。由于刘裕出身贫寒,又看到了东晋因大族屡屡兴兵反抗而使其灭亡的教训,故而在他登基后,不再重用名门大族,大量提拔有真才实学的寒人。结束了士族门阀政治,标志着寒门地主掌握了政权,缓和了阶级矛盾,创造了东晋以来最好的政治局面。刘裕之后,其子宋文帝刘义隆在位30年,没有发生较大战争,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史称: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这就是著名的元嘉之治。
北魏军事谋略家崔浩对刘裕评价很高,说: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擒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说:裕之为功天下,烈于曹操。
刘裕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比较明智的帝王,堪称一代有为之君。刘宋王朝共历8帝,59年。
历史人物 曹丕如何称帝
代汉的 预言东汉末年,皇权衰落,群雄割据。曹操挟持汉献帝,历经数十年征战,逐步统一北方,被封为魏王,掌握汉末实权。公元220 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 继位为魏王,并逼早已徒具虚名的汉献帝「禅让」。 同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 。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十月二十九日,丕登坛受禅,改国号为魏,改元黄初,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三国时代的魏朝正式建立。> 【谣谶】> 鬼在山,禾女运,王天下。> ——《宋书?符瑞志》> 【释义】> 魏要主宰天下了。>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乱世,常言道「乱世出英雄」,自然那些「英雄」也多是些野心勃勃之辈,是为「枭雄」。那时的袁术就是其中很不安分的一位。> 袁术是当时割据淮南的一位大军阀,他还是割据冀州的军阀袁绍的族弟,势力非常强大。当时的天下早就流传开了「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刘秀在致公孙述的信中就引用过),因为这句谶语很是模糊,可以有不同解释,所以很容易就会被各种人加以利用。而在当时的袁术看来,「当涂」可作当途,也就是大路的意思,自己的名字叫术(繁体字),就是大路的意思;而自己的字是「公路」,这就更是明白无疑了。正好那时又赶上他从孙坚手里得了传国玉玺,于是不自量力,立即宣布 。> 枪打出头鸟,那时天下汹汹未定,其他诸侯势力正好可以凭借讨伐汉贼的名义消灭袁术。于是,曹操、刘备、吕布、孙策等四路人马一齐杀向了袁术所在的寿春城,结果袁术不敌逃往汝南,还想继续做帝。后来,诸侯联军又打到了汝南,袁术只得北上去投奔他的哥哥袁绍。不想,在途中又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袁术被迫逃回老巢寿春,后来因为天气酷热他就命人出去找蜂蜜,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郁闷至极的袁术于是大叫一声道:「我袁术至于如此(命薄)吗?」绝望之际,遂吐血而亡。>> 鉴于袁术那血的教训,老奸巨猾的曹操就一心只想做他的「周文王」,不过,在他生前,他早已经为自己的儿子做「周武王」扫清了一切障碍。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后,其次子曹丕袭位为魏王。不久,他就和自己的谋臣们开始积极筹划取代名存实亡的汉家天下了。> 魏太祖曹操像,出自明?天然撰《历代古人像赞》。曹操死后,汉献帝刘协很识趣地提出了禅位的请求。可是这曹丕也不能太露骨,总要作作谦让的文章的,再说关键的一步——舆论——还没有迈出呢。于是,曹丕毫不迟疑地拒绝了汉献帝的第一次禅位请求。> 接着就是博士苏林、董巴的上言,他们从天文历象上总结出了一条「惊人」的规律:岁星在某次,某次所对应的国就兴旺发达、接受天命。其推理过程是这样的:> 岁星(木星的古称)在天空运行,每十二年行一周天,所以天穹上的黄道就按岁星的运行划分为十二等份,这就是「十二次」。而古人又把地上的州域或王国对应于天上的十二次,天上十二次中的某次发生了什么变异,那么与它对应的那个地区或王国也就会出现吉凶灾祥。这应该就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升华。> 按照东汉大经学家郑玄的《周礼》注,这十二次和十二分野的对应如下:星纪——吴越;玄枵——齐;娵訾——卫;降娄——鲁;大梁——赵;实沉——晋;鹑首——秦;鹑火——周;鹑尾——楚;寿星——郑;大火——宋;析木——燕。> 这里的十二分野中没有魏,但曹操所封的魏在赵地,分野自然应定为大梁。尤其,曹操在世时曾说「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所以苏林博士就很自然地拿周与魏相比。而周文王开始受命为西伯,正是岁星在鹑火的那年,周武王伐纣,也是岁在鹑火。> 不得不说,苏博士的这种说法是对于古代十二分野说的一次大创新。然而试想,岁星每十二年要把十二次运行一周,那么按此说法,十二个国就都要轮番受命一次,这岂不会搞得天下大乱?这些御用文人、学者,为了取媚于自己的主子,极尽牵强附会、阿谀奉承的恬不知耻的下作之事。> 但是,这个新理论对此时的曹丕却很有用,他禁不住就联想起来:光和七年(即中平元年,184年),岁在大梁,父王曹操开始靠讨黄巾起家;十二年后,即建安元年(196年),父王曹操开始迎汉献帝至许昌,拜大将军,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过了十二年,建安十三年(208年),父王开始位居丞相;再过十二年,即今年,就该他曹丕受命为天子了。> 其实这些都是骗人的小把戏,根本经不起用心的推敲。比如,若是按照这种理论算的话,那么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晋封为魏王,次年又设天子旌旗,都不是「岁在大梁」,这又该作何解释呢?不过,人家苏林、董巴二位博士还有后招儿,这魏应受命为天子的另一个根据,正是他们从「纬书」中摘下来的两句话,并加以附会而成:> 一、建安二十五年,是庚子年。经典纬书《诗推度灾》中说:「庚,就是更换;子,就是此。庚子就是要对眼下的政权进行更换。」(「庚者,更也。子者,兹也。圣人制法天下治。」)但这个根据也实在有些勉强,六十年就是一个甲子,难道每隔六十年就要「更兹」一次吗?>>影视中的曹丕> 二、《诗推度灾》又曰:「王者布德于子,治成于丑。」这是说今年天更命以圣人制治天下,布德于民也。这个说服力也不够强,因为并没有指明这「圣人」是谁。所以曹丕还是觉得时机不够成熟。> 在这之后不久,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一同上表说:「魏应当取代汉,已被图纬所证,而且例子很多。」群臣于是趁势上表劝说魏王曹丕顺应天命人心,但是这个曹丕还是端著架子不批准。他得先让李伏、许芝等人把证据都摆好。> 这样,精心准备了良久、已经胸有成竹的许芝就为曹丕摆出七条他应代汉的有力证据:> 魏文帝曹丕像,出自《图像三国志》。第一,当时风传有凤凰、黄龙、麒麟等「祥瑞」出现,而经典《易传》即《易纬》中就说:「上下流通圣贤昌,阙应帝德凤凰翔,万民喜乐无咎殃」、「圣人受命,阙应凤凰下,天子虏」、「黄龙见,天灾将至,天子绌,圣人出。」(《宋书?符瑞志》)也就是说「祥瑞」一出,正是改朝换代之契机。> 第二,经典纬书《春秋玉版谶》中说:「代赤者魏公子」,魏公自然就是指曹操,他的儿子自然就是指曹丕,而「赤」者正是指汉,因为汉高祖自称是赤帝的儿子。> 第三,经典纬书《春秋佐助期》中说:「汉以许昌失天下。」> 第四,《春秋佐助期》还说:「汉以蒙孙亡」,汉朝到了「蒙孙」时就要亡了。汉朝传了二十四帝,现在的献帝早已(被他曹氏父子折腾得)昏昏濛濛、糊里糊涂了,所以合该著灭亡。> 第五,经典纬书《孝经中黄谶》中说:「日载东,纪光火。不横一,圣明聪。四百之外,易姓而王。天下归功致天平。」这「日载东」,隶书中「日」字上有两个「东」字,也就是 「曹」字;而「不横一」,即是个「丕」字,这已经把曹丕名字都写明白了。而且,汉朝国运已经四百年了,该是「易姓而王」的时候了。> 第六,经典纬书《易运期》中说:「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居日下。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言居东,西有午」是「许」字,「两日并光居日下」就是「昌」字,这就说明汉朝到了建都许昌就该亡了。而魏受土德,气色为黄,曹丕就是要受命的圣人。> 第七,《易运期》还说:「鬼在山,禾女运,王天下。」「鬼在山,禾女运」,就是「魏」字,这就是说曹魏要「王天下」。> 如此言之凿凿,让曹丕再也无话可说了。时机总算是成熟了,于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十月十三日,汉献帝在高祖庙祭祀,然后派代理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诏册,正式禅位于魏。魏王曹丕又三次假惺惺地上书推辞后,才在繁阳设坛为最后的时刻做准备。二十九日,曹丕正式登坛接受玺绶,即皇帝位,燃火祭天地、山川,改国号、年号,并大赦天下。> 折腾了大半天,曹丕这个大舅哥终于如愿以偿地将汉献帝这个妹夫赶下了台,他自己成了「魏文帝」。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曹丕的妹妹也就是汉献帝的皇后,憎恶父亲和哥哥的行为,尤其是怨恨他们拿自己做政治的牺牲品。所以当曹丕派人向她索取玉玺时,她拒绝了好多次,实在无可奈何时,她竟当着使者的面大骂哥哥,并将玉玺抛掷于地,涕泪满面地说:「老天一定不会保护你!」> 后面还有更有意思的。据说,孙权在听闻曹丕做了皇帝后,很是气愤,就对群臣们说:「这小子比我岁数还小,就先做了皇帝,我怕是赶不及了。」这时候就有一个名叫阚泽的人站了出来,他安慰孙权说:「主公莫气,虽然您要比曹小二做皇帝晚,但做皇帝的时间却肯定比他长。」孙权就问他是咋知道的。这阚半仙儿就说:「曹小二不到十年就该归天了,主公您就看他的丕字,拆开就是『不』、『十』二字,不十自然就是不到十年啊。」> 还真让他说中了,曹丕果然只做了七年皇帝就死了,时年仅四十岁。>相关参考
曹丕代汉的神秘预言东汉末年,皇权衰落,群雄割据。曹操挟持汉献帝,历经数十年征战,逐步统一北方,被封为魏王,掌握汉末实权。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并逼早已徒具虚名的汉献帝禅让。同
曹操一死,曹丕称王,众臣逼宫,汉献帝是怎样禅让的帝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顺利地把持了东汉的朝政大权,再经过数次的“招贤令”,招揽了一大帮的文臣武将
> 曹丕(187-226),字子桓,是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卞氏所生的长子。曹操去世后,他袭位为魏王,不久代汉称帝,建立魏国。>> 曹丕是在东汉末年的战火中长大的。他从小随父亲转战南北,文治武功诸方面
具备所有的条件,曹丕篡汉后,他为何迟迟不称帝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自己在许昌即了皇帝大位,从此东汉宣告灭亡。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远在益州的刘备悲愤不已,觉得自己延续大汉朝正统的时候已经
魏文帝曹丕是三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在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成为了魏国的开国皇帝。但是就...
魏文帝曹丕是三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在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成为了魏国的开国皇帝。但是就...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说书的人总喜欢用这句话开篇,三皇五帝到底是谁,有不同的版本,但是根据《史记》记载,尧舜禹三位上古帝王,却全都是黄帝的嫡系子孙,而所谓的“禅让”,其实也是黄帝家族的内部转
曹丕年仅四十岁就驾鹤先去,在三国鼎立第一代帝王是称帝最早,命最短的,这是为什呢?我想从可以几个方面来佐证下曹丕早逝的原因。第一就是通过禅让制完成了改朝换代,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延康元年十月,汉献帝下诏书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王莽篡汉的故事,篡汉后建立新朝仅存15年(成寿命最短朝代)”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懂点中国历史的人可能对王莽这个人都有一定的了解,王莽篡汉之后建立新朝,成为我国历史上
都督一职肇始于东汉顺帝时期,是皇帝派遣文臣统帅军队出征而临时设置的职位,事毕即罢。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割据一方的军阀为应付连绵不断的战争,便把临时设置的都督常态化。曹丕篡汉后,又将都督成为定制,东吴和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