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帝有多爱下围棋
Posted 围棋
篇首语: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明帝有多爱下围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宋明帝有多爱下围棋
南北朝时期,围棋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其重要标志就是,出现了很多棋迷皇帝,比如南朝的宋明帝、齐武帝、梁武帝等。
宋明帝在治国方面确实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庸主,但他却对围棋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史书记载,宋明帝非常喜欢下棋,堪称棋痴。
他虽然热衷此道,水平却很低,而且没有自知之明,还常常喜欢挑战当时的高手王抗。
他是皇帝,王抗不敢抗命,只得陪他下棋。每次对弈的时候,王抗就要想尽办法让着宋明帝,一盘棋下的诚惶诚恐,还不时吹捧他一下,说:“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
宋明帝居然信以为真,还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圣手”,便越发对围棋着迷了。
为了让天下人都分享自己的乐趣,他大力推广围棋,为此设立专门的一个官署,叫“围棋州邑”,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
客观上讲,宋明帝对围棋的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宋明帝还按照九品中正制钦定了围棋的九个等级,即:入神,坐照,具体,通幽,小巧,用智,斗力,若愚,守拙,这也是现代围棋分成九段的雏形。
在宋明帝的大力推广之下,围棋越来越盛行,而且人们对围棋的观念也有所改变,不像以前仅仅将其视为一种娱乐工具,而是开始重视其义理,并出现了专门以弈棋为生的人。
乾隆为何爱下江南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师”,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在前后30多年中,六次巡视江南。可见下江南在乾隆心目中意义非同小可。
在当时的条件下,皇帝下江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北京到江浙,往返6000华里。那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全靠车装船载,马拉人扛,来回一趟,至少需要三五个月的时间。每次出巡,皇帝带领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卫队侍从有两三千人,动用五六千匹马,四五百辆车,上千只船,需要耗费一二百万两白银。乾隆第六次南巡时已是74岁高龄了,如此长途跋涉,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为什么皇帝却不辞辛劳连续南巡呢?
按照乾隆皇帝自己的解释,他下江南有四条原因:一是江浙官民诚心恭请;二是朝中百官一再建议;三是江浙人稠物丰,地位重要,应当亲自去考察民情戎政;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这些说法不过是一种官样文章,其实乾隆心中有着更重大更深层的用意。
第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浙一带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丰饶之地、工商中心、财赋重镇,是清政府的主要“粮袋子”和“钱柜子”,维系着朝廷的经济命脉。在当时,江浙交纳的粮赋占全国的38%,税银占全国的29%,关税占全国的50%。当时盐课银是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财政来源,盐课银的60%以上来自江浙,仅扬州盐商每年上交的盐课银最多时达600万两。京城每年需要的400万石粮食,2/3从江浙漕运进京。如果没有江浙的巨大财力支持,就不可能造就乾隆盛世景象。每次南巡,除了确保这些正常的国库收入以外,皇帝和权臣还通过摊派、赞助、买官卖官、敲诈勒索、行贿受贿等手段,向江浙的官员和富商捞取许多私房银。可以说,牢牢控制江浙,充分调用当地丰厚的财力物力资源来支撑庞大的清朝帝国,是乾隆下江南的首要原因。
第二,江南出才俊,自古多风流。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地方。在清代产生的114名状元中,江苏人有49位,占到43%。设在南京的江南贡院是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考生达2万多人。清代的状元一半多出自江南贡院。乾隆下江南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安邦治国发现人才、培植士类、笼络人心。在六次南巡中,乾隆确实从江南物色了大批政界能臣、饱学之士、学界泰斗、书文大家。每次南巡,乾隆都要会见文人士子、名流缙绅,并亲自命题考试,对考试优秀者特批扩招“生员”名额,特赐“举人”称号,当场授予官位,以争取名士,宣扬圣恩。
在清代,江浙也是明末移民众多的地方,反清思想广有市场。乾隆南巡时,一方面对文人士子采取怀柔笼络手段;另一方面又严加思想控制,对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严厉打击,大兴文字狱。清朝是历史上文字狱最盛的时候,而乾隆执政时又是清朝文字狱的最高峰,罪名之荒唐,株连面之广,手段之残酷,远远超过康熙、雍正。乾隆较高的文化修养助长了他的文化神经质和思想多疑症。其中最典型的一件文字狱,就是在乾隆首下江南后,有人冒充大臣奏稿,批评乾隆下江南时奢侈浪费、严重扰民、赏罚不公等问题,乾隆大怒,下令在全国追查这份伪奏稿的炮制者和传播者,被关押、撤职、杀头的人不计其数。
第三,江南是重要的水利水患之乡。尤其苏北地区是黄河、淮河、运河交汇之处,像洪泽湖、高邮湖等都是“悬湖”,一旦泛滥,淮安、扬州、泰州、南通、盐城等地则是一片汪洋。乾隆在《南巡记》中称:“六巡江浙,计民生之要,莫如河工堤防,必亲临阅视。”清朝每年固定的河工“岁修银”占到全国财政支出的1/10,是当时最大的基本建设项目。每次下江南,乾隆必到洪泽湖流域巡查河防工程。六次南巡中,乾隆共发出数百条治水命令,实施了多项重大水利工程,动用了几千万两白银,对减少水患、保护田园生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江南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山川风光秀美,人文资源丰厚,金粉佳丽众多,用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话来说是:“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在乾隆时期,长江运河两岸的都市商业繁华、人气旺盛。当时全世界5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有十座,江苏占据其三――南京、扬州、苏州。南京人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家”,十里秦淮,九曲金波,六朝金粉,一帘幽梦。苏州园林,享誉天下;苏州刺绣,巧夺天工。再加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充满着诗情画意。扬州更是富商云集,美景、美女、美味,一应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当时的扬州是一个著名的梦幻之都、休闲之都、消费之都。皇帝来到江南,看得开心,玩得尽兴,吃得可口,购得满意,当然是乐此不疲、频频光顾了。
对江南的园林,乾隆更是情有独钟。每次下江南,他都带来一些画师,把江南的一些著名园林描绘下来;而后,在北京颐和园、紫禁城、承德避暑山庄中,对苏州狮子林、杭州西湖十景、无锡寄畅园、镇江金山寺等园林景观加以仿建。
第五,皇帝出巡,安全第一。江苏没有高山峻岭、荒蛮之地,盗贼流寇难以藏身。特别是江苏人禀性温顺,循规蹈矩,不狂不蛮,安分守己,加上日子比较富庶,属于那种“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地方,是少有的一个良民区、顺民区、治安模范区。皇帝到这里,凶险较少,安全可以得到保证。
对于乾隆六下江南,从古到今,人们都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即使在当时,朝野对乾隆下江南时好大喜功、追求奢华、讲究排场、劳民伤财的行为也多有质疑。乾隆在退位之前曾对大臣讲:我临御60年,并无失德,惟独六次南巡,劳民伤财,将来你们务必阻止皇帝南巡之事发生。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如果不是处在太平盛世,就不可能有皇帝六巡江南的盛举。这六次南巡,对于清政府安定江浙、聚集财力、吸纳人才、安抚人心、兴修水利、治理水患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关参考
继宋明帝之后,南朝历史上又出现了一个有名的棋迷皇帝——齐武帝萧赜。 只不过,比起自欺欺人的宋明帝,齐武帝的围棋水平要高得多,而且棋品也历来为人称道。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齐武帝和司徒王子良在宫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师”,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在前后30多年中,六次巡视江南。可见下江南在乾隆心目中意义
1.围棋的历史有多久围棋,在我国古代称为弈,相传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世本》中就有“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晋朝张华著《博物志》也认为:“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在社会
围棋的历史更悠久围棋与中国象棋历史悠久,“尧造围棋”一说说明,围棋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围棋最初棋制规则并不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第一次较大的发展后,汉代时已开始普遍统一为采用1
围棋的历史更悠久围棋与中国象棋历史悠久,“尧造围棋”一说说明,围棋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围棋最初棋制规则并不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第一次较大的发展后,汉代时已开始普遍统一为采用1
围棋与禅(一)——欧阳修与浮山法远禅师一段鲜为人知的围棋公案
琴棋书画并称是国学的瑰宝,围棋之本身就自带文化属性。而禅宗也是孕育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围棋与禅的结缘,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班长今天就来钩沉一段有趣的围棋往事,说一说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也是超级棋迷的欧阳
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
围棋出现更早围棋传说是尧所制(《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但确切有据可查的是春秋战国时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载:“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弈
围棋起源于中国。它比象棋出现得更早,至少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在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才人淑女都喜爱这种棋艺。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的19条交叉线组成,构成361个交叉点,棋子
围棋作为国粹,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大夫之间就很喜欢这项智力运动。孔子在他的书中多次提到了围棋,并且从这时起,开始有名家棋手出现了。东晋时期,围棋的普及达到高峰,成为两晋门阀贵族的最爱。俗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