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命人拓王羲之作品千字
Posted 王羲之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梁武帝命人拓王羲之作品千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梁武帝命人拓王羲之作品千字
春晚上出现的《千字文》,让人耳目一新。这部公元六世纪初刻印问世的《千字文》,是最早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比唐代《三字经》和宋代《百家姓》还早。《千字文》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成为千余年来最畅销的读物之一。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影响不大。《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
梁武帝萧衍是第一个发现王羲之的帝王,称道其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据《梁史》记载,萧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于是授命散骑常侍周兴嗣,编纂成250句的四字韵语,这就是《千字文》。周兴嗣为此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因一夜成书而用脑过度,次日已是鬓发皆白了。据《独异志》载:归而两目俱丧,及死,开视之,心如掬燥泥。为了《千字文》,周兴嗣做到了鞠躬尽瘁:鬓发白了,眼睛瞎了,连心也碎了。他是死得其所,功德无量啊!
《千字文》最大的优点是熔知识性、可读性和教化性为一炉,诵读一遍即感到文采斐然,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像这样的精粹文化,中华民族应当永远延续下去。
历史人物 鲜于枢简介 鲜于枢草书千字文
鲜于枢 鲜于枢的书法成就颇高,其书法由唐人书法入手,再上溯东晋二王,传世书法作品约有40多件,代表作为《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等。 鲜于枢简介>鲜于枢(1246-1302),元代著名书法家。字伯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 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天津蓟州区)人,先后寓居扬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间以才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后改浙东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诗歌与古董,文名显于当时,书法成就最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有传。>鲜于枢草书千字文>元代鲜于枢晚年行草书千字文卷,纸本28×517厘米,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藏。>鲜于枢的书法成就,主要在于行草。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赵孟頫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相关参考
词人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末年人。据记载,周邦彦是钱塘人,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周邦彦雕像周邦彦少年的时候,为人比较个性散漫,不过非常好学,喜欢读书,这也为他之后的文学创作埋下了伏...
【编者按】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最为出名的便是《兰亭序》,有着「”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唐大宗李世民更是对《兰亭序》痴迷不已,甚至在去世后也要《兰亭序》陪葬。然而,《兰亭序》真
《书谱》笔法百图解
《书谱》笔法百图解
一、历史作文1000字历史的记忆作文1000字张晓风在《不朽的失眠》中,以丰富的想象,敷演了张继在落榜的不眠夜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张继虽然失去了原本期许的马蹄轻疾衣锦还乡的荣耀,却被历史记住了
日本书画家池大雅书法赏识《大雅堂楷书千字文》2册合辑,早稻田大学图书。池大雅(1723-1767),日本画家,书法家。自幼喜欢书法,以擅长指头画著名。他从进修中国文人画下手,融和日本传统绘画,又吸取西
宋武帝刘裕简介:南朝被一条棉被捂死的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宋王刘裕是一个狠角色,他曾命人用一根绳索结果了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的性命,然后谎称皇帝暴毙而亡。三年以后,刘裕又命人用一床棉被捂死了安帝的继任者恭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少温,汉族,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人。本籍赵郡(治今河北赵县),李阳冰五世祖李善权为后魏谯郡太守,将家徙至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于是在安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少温,汉族,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人。本籍赵郡(治今河北赵县),李阳冰五世祖李善权为后魏谯郡太守,将家徙至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于是在安
悲剧艺术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以其哀伤的叙事情节和悲愤的情感震撼人心。而中国悲剧艺术独特的文化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悲剧艺术的鲜明特征,它唤起人们对正义、崇高、良善的心理认同,激发人们对审美价值和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