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因此而得到开发
Posted 少数民族
篇首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长江流域因此而得到开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长江流域因此而得到开发
魏晋南北朝的特点是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就跟春秋战国似的,诸侯割据战争和民族融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民族融合的高潮,因为越乱的时候越容易融合。
第一点,六朝的时候,江南农业的迅速开发。
六朝,指的是三国孙权建立的东吴,他定都于建业,后来东晋又定都在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南京),改名为建康。为了避免晋帝司马邺的讳,所以改名为建康。此后代替东晋的宋、齐、梁、陈,总称六朝,所以南京是六朝故都。唐诗里“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说的就是这个。
六朝时期江南农业的发展从江东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现在只听说有江西的,没有江东,其实当时江东就是江南,又叫江左。要站在长江上游往下游看,往入海口看,那就是东。要是站在长江入海口往上游看,那就是江左,是不同角度的同一个地方。长江的开发从吴越争霸时期就扩展到了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到了岭南,两广和闽江流域(福建)。
第二点,三吴地区最发达。太湖、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的产粮区。
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基础。原来北方的经济水平比南方高很多,现在开始平衡,但重心还是在黄河流域。江南在这个时候开始发展,有下面这些原因。
第一是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汉朝的时候北方人口占全国的81.2%,南方占18.8%,南方根本就没有人,开车上街随便70码。关中地区人口占据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就是五分之二的人口集中在陕西。南方生产条件比北方好,气候比北方好,但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就因为没有人。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一次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再有一次是北宋末年“靖康之变”。比如现在为了躲避北方五胡十六国少数民族的战乱,束发右衽的汉族就衣冠南渡了,留在北方的全是披发左衽了。南方劳动力一多,加上北方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您别刀耕火种了,我教你怎么种地,发展自然迅速。
第二是民族融合。南方少数民族原来也会种地,但他的方法太落后,咱们教他与汉族融合,这买卖就好干了。
第三是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的措施。
劝课农桑的课就是考察的意思。考察地方官的政绩,有三条标准:田野辟、户口增、赋役平。地开垦得要多,人口要增加,赋税的分量要让老百姓能够承受。当然今天不能用了,田野辟、户口增和退耕还林、计划生育对着干,早撤职了!古代因为是农耕经济,所以田野辟、户口增、赋役平可以实施。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南方就发展起来了。为什么早不干这事?
环保在北方
中原王朝统治中心是黄河流域,现在是被人打到这儿来的,没辙了才来开发这个地方。梦寐以求的故都洛阳被人抢了,只好南下来建康白手起家。说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假如说今天是中华民国的话,你想台湾能是中国最发达的省份吗?不可能,它的中心在南京,东南沿海和上海肯定是最发达的,台湾就弯着去吧。现在想开发南京开发不了,南京被解放了,他就只能开发台湾去了。那时候的统治者重视江南也一样,因为北方被少数民族占了,成北魏的了,只能开发江南。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持续的开发,经济一直向前发展,北方因为是屡经战乱,经济反而在破坏、恢复,破坏、恢复中循环。这一时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扩展,原因是汉人跑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以畜牧业扩展。这也有好处,使得两汉时过度开垦导致的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
北方农业总体上是在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为新农具新技术的出现。曹魏马钧发明翻车用于灌溉。跟自行车的原理相似,就像自行车的链子,一半在水里,绑了一堆竹筒,人一踩,链条转动,竹筒就把那个水给弄上来。然后竹筒的水挨个倒到一个槽里,那个槽延伸到田地里去,就这样把水引灌翻过去。它的优点是不但可以用于灌溉,还可以用于排涝,假如地被水淹了,倒过来再弄河里去。
另外北方还兴修水利和开发边疆,开发了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河西走廊就是今天的甘肃,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五胡十六国的时候,很多政权在这儿割据。里写慕容复要复国,《天龙八部》慕容氏建的那个国就是在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
钱塘江的治理开发
钱塘江流域从事水运生产的就业人员有10多万人。
2002年流径钱塘江水域的水运量为4214.1万吨,占杭州水运量的70.7%,大多属于区域内流转,其中由京杭运河通过三堡船闸流入量为407.4万吨,由钱塘江水域流径京杭运河的水运量为324.2万吨,出入萧绍内河的量为379.8万吨,出海运量为2.34万吨,截止2002年底,常年在钱塘江水域航行的船舶已达3928艘,计44.5万载重吨。
钱塘江流域部分航段基本情况表 航段名称 起 屹
地 点 里程
(公里) 面宽(米) 水深
(米) 等级
(吨) 水文特点 出海 杭州湾(澉浦、西山连线)~海宁新仓 47.5 20000 5 5000吨海轮 强涌潮,目前只允许海船通航。
航道 海宁新仓~萧山赭山 39.5 1500~3000 1.5~3.0 乘潮通1000吨级海轮 钱塘江 萧山赭山~六堡外海码头(七堡) 18.3 1500~3000 1.5~3.0 乘潮通1000吨级海轮 强潮涌,候潮通航。
航段 六堡外海码头~东江嘴 30 1000~1500 3.0~5.0 500 较强涌潮,常年通航。
富春江航段 东江嘴~ 57.5 500~1500 3.0~5.0 500 感潮河段,通航条件好 桐庐 桐庐~富春江大坝下 15 因电站建设时弃渣不当,是“卡脖子”航段,现已按300吨级基本完成整治。
富春江大坝 建有100吨级船闸,可兼顾通行300吨级船舶,一天仅开两闸。
富春江大坝~建德梅城 33 300~500 7.0~ 500 库区航道,通航条件好. 9 兰江 梅城~兰溪城关(金华) 49 300~500 1.7~ 300~ 常年通航300吨级 4 500 衢江 兰溪城关~衢州 长约82公里,时有断航,计划投资1500万元进行疏浚,确保常年通航100吨级船舶. 在历史上,钱塘江在注入杭州湾时,江道流路曾有多次变化。
从春秋时代到南北朝时期,江水一直靠着南岸出海。
因此为抵御潮水冲击,修筑海塘向来是宁绍平原沿岸地区的重点水利工程。
自宋代起,江道开始发生变化。
1219年,江流突然偏北,海宁盐官一带的平原沃野受到潮水侵袭,纵深达30余里。
此后,虽然江道主流主要偏在南岸,但已经不再稳定,经常出现忽南忽北的变化。
到明末清初,江道主流开始稳定地偏向北岸。
这样,修整海塘便成了杭嘉湖平原沿岸地区的当务之急了。
据历史记载,在明朝的276年中,仅海盐、平湖就修筑了21次海塘。
钱塘江出口稳定在北岸后,南岸故道就逐渐淤积,岸线也随之外涨,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旧余姚县以北一段。
北宋以前,这段海岸大致在临山、周巷、浒山、观海卫、澥浦一线,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修筑的古大塘,其位置就在这一线。
从明朝开始,大古塘以外岸线不断向北涨。
为了开垦利用新增加的海涂沙地,人们一再向北增筑海塘,至清末已筑到七塘,此后有进一步修筑,慈溪、余姚一带的三北平原(余北、慈北、镇北)由此形成。
钱塘江海塘是中国一项伟大的古建筑。
据推测,8世纪70年代在杭州附近已修筑有土质海塘御潮。
10世纪初,杭州附近筑捍海塘,为石砌海塘之始;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进一步发展为鱼鳞大石塘,沿用至今。
钱塘江河口整治始于18世纪。
1747年曾在河口赭山和河庄山之间开挖中小门,试图以此为中泓,稳定河势于两山之间,但不久复淤。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全面治理钱塘江水旱灾害,并大力开发水能资源。
先后修筑江堤319公里,海塘403公里,建成库容大于1000万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库42座,总库容285亿立方米。
建成新安江、富春江、湖南镇、黄坛口、枫树岭、青山殿等大、中型水电站以及小型水电站1000多座,总装机130多万千瓦时。
现有水利设施在—般干旱年份可灌溉农田41万平方公里。
修筑的江堤海塘已能抵御10-20年一遇洪水位和10级台风暴潮。
在河口区通过修建/顷堤,抛筑丁坝群结合围垦稳定河势。
30多年来共计围涂100万亩。
盐官以上河宽已固定在1~2.5公里之间,河势已趋稳定,闸口至仓前段河底刷深1-1.5米,可候潮行驶100—200t级船舶。
此外,在杭州建成了可通300t级船舶的三堡船闸,沟通了钱塘江与京杭运河的航运。
旅游事业也有较大发展,开辟了新安江一富春江风景游览区。
根据钱塘江自然条件、水能资源和社会经济特点,干支流的开发均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给水、渔业效益。
全流域水资源总量力389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62.84万千瓦(包括安徽境内47.74万千瓦)。
可能开发的装机容量200.14万千瓦,年发电量60.38亿千瓦·时。
已建成的水电站(其中安徽境内1座),装机容量146.51引万千瓦,年发电量43.38亿千瓦·时,其中新安江、富春江、黄坛口、湖南镇、峡口5座水电站,装机容量120.17万千瓦,年发电量35.56亿千瓦时,均占82%。
未开发的水电站大部分集中在高山区的支流上,这些水电站库容小,能量指标低,装机容量均小于5万千瓦 今后钱塘江的开发,干流应建航运为主结合发电的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在一级支流上选择一批地形、地质条件良好、开发条件优越的水力枢纽;研究已建水电站如新安江等的扩建、安装抽水蓄能机组的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以充分发挥已建水电站的作用。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在钱塘江下游杭州市西湖区六和塔附近,建有著名的钱塘江大桥。
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该桥为上下双层钢结构桁梁桥,全长1453米,宽9.1米,高71米。
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施工,于1935年4月动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总投资160万美元(当年价格)。
钱塘江大桥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钱塘江桥梁名单
钱江一桥(钱塘江大桥,一条铁路线)
钱江二桥(彭埠大桥,两条铁路线)
钱江三桥(西兴大桥)
钱江四桥(复兴大桥)
钱江五桥(袁浦大桥)
钱江六桥(下沙大桥)
钱江七桥(之江大桥)
钱江八桥(九堡大桥)
钱江九桥(江东大桥)
钱江铁路新桥(四条铁路线) 庆春路过江隧道:北接杭州庆春东路,南连萧山市心北路,东距钱江二桥2.6千米,西距钱江三桥2.5千米。
2006年6月28日开工,2010年12月28日通车。
全长4180米,其中主线长3765米,双向双管四车道,通行限高4.5米,设计时速60千米/小时。
钱江隧道:南连杭州萧山、北接嘉兴海宁的特大越江公路隧道。
2008年12月18日开工,预计2013年底竣工。
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全长4450米,双管六车道。
钱塘江干支流开发历史悠久,沿河两岸许多名山、秀水、奇洞、古迹。
辽阔的钱江流域被称为“黄金旅游带”。
“三江两岸”的三江指的是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
杭州“三江两岸”的主干流总长约231公里,沿线上游起于淳安千岛湖,下游止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江东新城。
分布着孙权故里、桐君山、严东关、七里泷、东南湖等景区景点,龙门古镇、黄公望隐居地、芹川古村落、芦茨、桃花源等历史遗存和小镇。
还有12座新城、28个城市综合体、8个工业园区、18个现代农业园区。
相关参考
长江、黄河的悠久历史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二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集的河流。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
我国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幅员广大、资源丰富和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汉族最先开发了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和中原地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族先后开发了蒙古地区;西域各族开发了西
宋明以后,大西北从封建王朝繁荣昌盛的基石一下子蜕变为贫穷落后的偏僻之地。也正是因此,它从另一侧面吸引了政治家的目光。清朝嘉、道以来,诸多有识官员、学者,不断提出研究、治理、开发西北的意见,“西北舆
一、国外历史文化遗产概念演变保护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保护落后,完整地保护“昨天的文明”恰恰是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因此,国外的历史文化遗产概念首先是从保护城市建筑开始的。尽管古城保护的思想很早就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捷克便是奥匈帝国的主要军火提供地。也正是因此,捷克有大量的军火配套厂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跟随德军征战全球的38T型坦克便是由捷克设计并生产,而后将其改装成大名鼎鼎的追猎者坦
文/王凯迪今天中国境内的野生亚洲象,对我们而言估计只是在云南西双版纳才能发现的新奇物种了。不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野生亚洲象曾经广泛的分布在黄河与长江流域,是古代中国的常见物种。然而,随着人类的农业开发
能源开发的意义和目的!你可以写能源的可持续性,是个良性的发展方向。或许写能源危机都行。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而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
黄河流域或者说黄河南北两岸的中原,是汉族生息的中心地区。由于大战乱的推动,一方面,汉族从中心地区出发,向边远落后地区流亡,在那里扩展了汉文化的面积,也给落后族以汉文化的影响;另方面,落后族得到汉文化的
石泉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的西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属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石泉县地处陕西省安康市的西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西向
商周,是考古通常分为商朝、西周、东周三个时期,而东周又可分为春秋、战国两期。商周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时期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文字制度,进入了文明的历史时期。那么,商周中原文化陶器对古代长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