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中有度的南唐行政制度
Posted 后主
篇首语:太斤斤计较的人,不适合恋爱,适合买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乱中有度的南唐行政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乱中有度的南唐行政制度
国灭身囚(1)
日子一长,李煜就被暂时的安定蒙蔽了,放松了警惕,开始胡作非为起来。李煜佞佛,每次散朝以后,李煜就和皇后换上僧服,开始颂经拜佛,天天如此,以至于他脸颊上长出了一个赘瘤。佞佛之外,他还爱下棋,为了和他的近侍下棋,他常常拒绝召见大臣。无聊之余,他又琢磨着怎么样改进造纸和制砚的技巧,好纸好砚是造出来了,政事却也荒废了。他的皇后是个很会玩的女人。她善弹琵琶,后主就为她找来烧槽琵琶,她创制一种叶子格游戏(类似于今天的纸牌游戏),还精通服装设计,创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朵装,又会制造香水,尤喜舞蹈。李煜对皇后情有独钟,双宿双飞,游戏人间,难免慢怠了政务。李煜的《浣溪沙》将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描写得极其生动:“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又闻萧鼓奏。”他时常沉醉于儿女私情中不能自拔,有两首词将他的这种情绪表述得最为清晰,一首为《一斛珠》:“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囊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谬腕。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另一首为《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这两首词都写得十分香艳,不似人君所为。他有宫女名(音杳)娘,轻丽善舞,用帛缠足,纤小弯曲像新月,着素袜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旋舞,飘飘然有凌波仙子的姿态。相传中国妇女的缠足,从那时开始。荒淫如此,不亡何待。
后主李煜在这边悠游度日,赵匡胤统一天下的网却越收越紧了。966年,北宋在灭掉后蜀之后,将兵锋指向了南汉,为了节省点气力,同时为了考验一下南唐的忠诚度,赵匡胤降旨,让南唐后主给南汉写封劝降信。李煜虽然照办了,但也被这种羞辱深深的刺痛了。他又打算奋发图强了。次年三月,李煜下令让两省侍郎、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等,分班于光政殿值夜,召对咨询,指陈时政,论古今得失,往往进行到深夜。这架势看起来很不错,但大家提了很多建议,李煜却不知道怎么采用。过了一年之后,他见局势没有什么变化,就故态复萌,又开始宴乐游玩了。
他幼稚地认为只要自己不停地上贡,以诚相待,赵匡胤就会放过他,任他偏安于东南一隅,延续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故事。所以,他听不进去大臣们的劝告,尤其是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们的建议。970年,北宋倾力猛攻南汉,边防空虚。南唐大将林仁肇上言,愿“假臣兵数万,出寿春,渡肥、淮,据正阳,”可以收复江北全境。李煜害怕会得罪北宋,拿出前主李“保境安民”之令,曰:“无妄言,宗社斩矣。”赵匡胤素来忌惮林仁肇的威名,就使出了一招非常拙劣的反间计。他拿出一副林仁肇的画像来让南唐的使臣看,说这是林仁肇准备来投降的信物。使臣回来一汇报,李煜就信以为真,立即派人鸠杀了林仁肇,自毁长城。
林仁肇死后,将士离心,南唐国势愈来愈弱,日薄西山,已是不可救药了。
赵匡胤统一的脚步越来越紧,974年,他两次遣使让李煜来东京开封面圣,两次被拒绝。
赵匡胤以出兵相要挟,李煜表现出了少有的顽强,他慷慨地表示要“亲督士卒,背城一战,以存社稷”。即使战败,也要“聚室而焚,终不做他国之鬼”。赵匡胤听了他这些豪言壮语,不怒反笑:“此措大儿语,徒有其口,必无其志”,后来赵匡胤的话果然应验。李煜在军事上的无知是惊人的。
当北宋大将曹彬在长江上搭起了浮桥,大军陆续过江时,坐在宫中的他兀自不信,他对大臣张说:“我也以为曹彬此举近于儿戏,江上架桥,亘古未闻,怎么可能会成功呢!”宋军突破长江天险,在江南如入无人之境,不久就兵临金陵。李煜整日在皇宫中与和尚、道士们谈经论道,赏画作词,一点也不知道外面的情况。有一天,他登上城墙去巡视,才发现城外遍布北宋的旗帜,京师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李煜才慌了手脚,他连忙让人出去求援,一方面派出使节委屈地解释:南唐对太宗一向够奴颜婢膝的了,只是因为有病才拒诏,不能到开封朝拜,如今竟然要兵锋相向。赵匡胤则充满霸气地说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卧榻之侧,岂言他人酣睡!”开宝八年(975年)金陵城被攻破。李煜本来堆好了柴草,准备自焚殉国,到最后一刻却放弃了,随着大臣肉袒出降,南唐国破。
南唐灭亡后,李煜被带到了开封,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那天,是他42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将他毒死。死后被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追思这样一个帝王,后世人们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作为一个文学家,他的词独步古今、天下无双,后期的经历尤使他进入到了一个无人能及的独特境界,写出了“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离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千古名句。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表现却极其幼稚、低能。北方从北周柴荣起就屡有吞并南唐之心,赵匡胤960年即位后更是励精图治、虎视鹰扬,而后主却一心只想虚与委蛇,称臣、倾国力上贡、收买北宋大臣,幻想与虎谋皮,苟且偷生;内政不修,佞佛成性,宴乐无度,亲小人、远贤臣;外交上一无是处,更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北宋攻打后蜀、南汉时,坐视不管;军事上战事未开,先自毁长城,杀了为北宋忌惮的名将,在北宋大军猛攻长江防线时却又无所作为,任其浮桥搭就,天堑变通途;金陵城被围困,犹在宫中与道士和尚大谈佛道,直到沦为俘虏才如梦初醒。如此帝王,称其为昏君,也毫不为过。
南唐亡于李煜之手,却是南唐三代君主共同累积而成的悲剧,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宿命。李煜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大开,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没有亡国之痛,就不会有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这就是所谓“国家不幸词人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但后人并没有吸取李后主的教训,南唐国灭149年后,同一幕惨剧再次上演,这一次,主角却换成了灭国无算的赵匡胤的后代,另一位“艺术家皇帝”宋徽宗凄然登场了。
宋代统治者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高明设计
自秦统一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面临一个大问题:如何有效地管理地方? 因此历代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不断创新。 秦代的郡县制、汉代的州制、唐代的道制,宋代的路制、元代的行省制等都是在探索道路上出现的创新成果。 其中宋代的路制,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个创举。它总结了前代州制、道制的弊端,在功能和运行体制上都有重大的突破,带有鲜明的权力分散、制约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宋代君臣的管理智慧。 北宋路制 一、路的设立:郡——州——道,吸取前代的弊端 中国的疆域从秦汉经唐到宋,一直在不断变化,地方上各级行政机构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秦朝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天下设36郡。到了西汉,由于不断的开疆拓土,「 ”大一统”局面真正形成,至西汉末年全国的郡达到103个。 从秦时36郡到西汉末103郡,郡的数量处于剧增的态势。中央政府已经无法再进行有效的直接管理,在中央政府和郡之间必须要设置一个中间机构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于是西汉出现了州制。 汉武帝把天下分十三州,每州下辖数郡,设一州刺史负责对下辖各郡的监察管理。 汉代州制 随着时间的发展,州刺史地位不断提高,集地方行政、经济、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引发汉末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局面。而且到了唐初,全国的州数剧增300多个,州制已经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于是唐太宗实行了道制,将全国300多个州划分为10道,进行监察。到了唐玄宗时基本固定为15道。 然而唐代的道制,最终重演了汉代州制的弊端,造成地方长官权力膨胀,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导致唐末出现五代十国的乱世。 唐季以来,战争不息、家散人亡者无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安矣。 唐代道制 汉代州制和唐代道制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这个堪称血淋淋的教训本质上仍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机构的关系。 有鉴于汉唐的教训,赵宋皇帝不得不费心探索一个能避免前代教训的新制度。 这个制度就是路制。 二、路的运行体制:分权制约到极致 宋代的路和前代州、道最大的区别在于长官的权力。 宋代的路由分四个机构管理,地方权力大大削弱。 宋太祖统治时期,道制和路制尚处于交替之际,原后周统治区多称道,新征服的地区多称路,称道或称路并没有严格的规定。 宋代路的出现起于北宋统一后蜀的征战中,乾德二年(964年)宋军征讨后蜀时,称呼西征军的主力北路军统帅为凤州路都部署,称另一路统帅为归州路副都部署。 可见此时的路其实就是字面上道路的意思。 「 ”乾德三年平两川,并未西川路,开宝六年分峡路。” 这时候的路则变成了地区,具备了和「 ”道”类似的含义。 到宋太宗时期,宋代还是沿用了唐代的道制。 直到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正式将全国分为十五路,至此路制彻底取代了道制。 此后路的区划有所变动,十五路、十八路,二十一路、二十四路,到靖康之变前,「 ”天下分路二十六”,达到两宋历史上路制区划最鼎盛之数。 从宋太祖征讨后蜀时路的确定可以看出,路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地方行政管理区域的,改变了汉代州制、唐代道制下固定的区域、固定的治所,有些地限制了地方依据山川地势割据。 路制和州制、州制都具有监察的功能,但是宋代路制开始从监察机构向行政机构方向发展,具备了后世「 ”省”(行省)的雏形。 每路设置四个机构: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使司。 转运使司,也称漕司,长官为转运使,「 ”经度一路财赋”。 提点刑狱司,也称「 ”宪司”,,负责一路的司法刑狱。 提举常平司,也称「 ”仓司”、「 ”提举司”,掌常平仓、市易、河渡、水利等事,同时也「 ”掌按察官吏之事” 。 安抚使司,也称「 ”帅司”,负责一路军事。 路制下的诸司 初期,一路只有转运使,转运使的权力极大。宋太祖宋太宗曾赋予转运使按察辖区内地方长官的职权。 「 ”令诸路转运使,兼采访之名,令觉察部内州、府、军、监长吏。” 这样以来转运使便具有「 ”监司”的职权,转运使司也常被称为「 ”监司”。 转运使权力不断扩大,一度使得转运使成为一路最高长官,一路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事物几乎无所不掌。 这样一来,转运使大有成为之前一直防备的节度使的苗头,与赵宋王朝的初衷相悖。 于是皇帝「 ”疑其权太重”,便开始分权,便有了之后先设立了另外三司。 一路四司,是长时间的探索才出现的,而且其中有过反复废置的情况,从历史经验、到形成再到实践,期间复杂艰辛,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路的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当,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和官员系统,隶属于不同的中央机构。 转运司隶属尚书省户部左曹,提举常平司属尚书省户部右曹,提点刑狱司隶属御史台,安抚使司则隶属枢密院。 此外一路四司的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个州内。 为了防止诸司徇私舞弊,贪污欺瞒,朝廷还颁布《诸路监司互查法》,规定诸司若是违法不公,要相互揭发举报。 可以说,为了防止地方权力太大,宋代将分权做到了极致。 诸州置知州事一人,属县事令垂不能决者, 总而治之,又不能决 ,则集于监司 。 路制形成后,宋代地方行政便是「 ”路——州——县”三级行政机制。 三、路制的影响 为防止重演唐季以来分裂割据的悲剧 , 在州之上设置路级行政层次,是在当时生产力、交通、通讯等落后的情况下能寻找到的最好的方法。 路制的建立,提供了行政效率,极大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中央集权。 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 诸司并立,将地方政权、财权、司法权、军事权完全分割开来,使得地方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权力中心,自然也无法独立对抗中央政府,地方割据的因子被牢牢限制,割据难以成势。 宋代路制下的四司分立,互不统属,各司其职的运行体制,使得北宋避免了汉唐以来的「 ”节镇太重、君弱臣强”的致命缺陷,避免了藩镇割据和军阀混战的悲剧。 两宋三百多年,地方都没有出现足以对抗中央政府的势力,解决了汉唐军阀割据的弊病,路制的意义不可谓不大。 而路制下的分权体制也被之后的元明清三朝所沿用。元代的行省制、明清的三司也都吸纳了宋代路制的运行原理和分权精神。 元代行省制 不过,宋代路制有完美解决汉唐以来地方割据痼疾的优点,也有一些负作用。 其一:诸司分立,互不隶属,相互牵制又相互推诿,导致行政混乱 漕司、宪司、仓司、帅司,诸司的权力都不完整,都受到另一个部门的限制,难免出现各执己见的情况,导致地方行政混乱。 举例说明,地方要做一事,各司都行文要求地方照做,但意见不一,地方官不知道该听谁的。 从漕司则违宪司,从宪司则违提举司。 若是某事不好做或出了问题,各司会相互推诿,不该我管,我不该管,相互踢皮球。 而且分权太甚,地方行政缺乏统一性,难以整体上协调做事。 其二、导致地方贫弱,失去活力 为了防止地方割据,赵宋王朝对地方严加限制,军事、财政、司法刑狱都被收归中央,这在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的同时,也导致地方贫弱。 中央富强而地方贫弱,时间一长地方生机消失。 就如朱熹所言,「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救困弱。” 而一旦地方有事,如发生农民起义或外敌进犯,往往是如入无人之境,地方无法有效应对。 因为地方「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无力应对。 中央高度集权的结果自然是地方无权。 北宋中心区域图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从秦朝郡县制到汉代的州制,到唐代的道制,再到宋代的路制,对地方的管理探索从未停止。 宋代的路制,避免了汉唐以后地方尾大不掉之势,化解了地方反叛、割据导致国家分裂走向混乱的弊病。 而路制下的分权精神和地方运转体系,在我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史上称得上是划时代的转变,是一个体现宋人政治智慧的创新设计。相关参考
自秦统一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面临一个大问题:如何有效地管理地方?因此历代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不断创新。秦代的郡县制、汉代的州制、唐代的道制,宋代的路制、元代的行省制等都是在探索道路上出现的
“猛安谋克”制度是什么意思猛安谋克是金代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组织。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由最初的围猎编制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猛安谋克产生于一
行政法,源于法文droitadministratif,英文为administrativelaw。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法律文化的差异,观察问题角度的差别,人们对行政法的理解与界定也便存有分歧。最简单的定
乡射礼图·吴泽浩绘「”射”作为六艺之一,是古代男子必备的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射礼在中国古代诸多礼仪中,不仅是选拔勇武有力人才的方式之一,还兼备着礼仪教化的重要功能。古代的「”射”,分为「”文射”和
乡射礼图·吴泽浩绘「”射”作为六艺之一,是古代男子必备的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射礼在中国古代诸多礼仪中,不仅是选拔勇武有力人才的方式之一,还兼备着礼仪教化的重要功能。古代的「”射”,分为「”文射”和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反映行政法本质和具体制度规则内在联系的共同性规则。基本原则的作用主要是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指导行政法的统一适用和解释,弥补法制漏洞。行政法基本原则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国家立
三公九卿制度是秦朝统一六国后所实行的中央行政机构的制度。三公为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中A行政机构的最高长官,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中央行政机构中的军事长官,帮助皇帝掌管全国军事。他不能
我们读到了纪晓岚与和珅井水不犯河水后,便开始了编撰四库全书的工作,正当编撰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时候,乾隆皇帝却突然提出要去江南巡游。那么,纪晓岚又会想出什么明目来让乾隆名正言顺地巡游江南呢?让我们开
1、彭德怀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
清朝入關後,就已經沒有退路,他們必須擴張領土,佔領天下。而在佔領過程中,如何鞏固統治,成爲一件頭等大事。短時間而言,可以派遣軍隊駐紮。但長時間來說,需要制度和法律。在確立這套制度的過程中,有兩點極爲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