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天性而是病

Posted 政权

篇首语:哪有什么四季,遇见你,四季如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不是天性而是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不是天性而是病

2、書法寫成這樣不是個性,而是病

不是天性而是病

 北魏开国帝王突然残暴原因:不是天性而是病

  拓跋圭,生于晋咸安元年(371年),死于晋义熙五年(409年),鲜卑族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圭出生在参合陂北,祖父是拓跋代国的建立者昭成皇帝什翼犍,故幼年生活在皇宫中。拓跋圭6岁时(376)前秦皇帝苻坚率兵进攻代国,什翼犍被子杀死,所部众叛亲离,代国灭亡。拓跋圭臣属独孤部,开始早期流亡生活。此时,拓跋圭虽年幼,但性格刚强,被认为是“光复洪业,光扬祖宗者”。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颠覆,北方短暂的统一为分裂割据所取代。拓跋圭乘势纠集诸部,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一月在牛川(内蒙古锡拉木林河)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同年四月,拓跋圭称魏王,定年号为登国,改国号为魏,是为北魏。拓跋圭继代王位时,整个塞上还处于分裂状态。为了稳固地位,统一各部,拓跋圭继位后就开始了巩固势力、扩大地盘的斗争。经过南征北战,拓跋圭成为塞外唯一的强大部落。

  北魏政权得以初步巩固后,拓跋圭开始向外扩张,试图统一中国北方。他首先灭掉了觊觎王位的叔叔,又一举兼并了势力强大的独孤部族;不久又与中原的后燕联兵,彻底击溃了强盛的宿敌铁弗部;在控制塞北后,挥兵东下,迅速占领后燕的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天兴元年(398年),拓跋圭定都平城(山西大同市东北),设立社稷,史称道武帝,继而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拓跋圭注意文化教育,以儒家文化作为统治工具;还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为维护建立的北魏政权,拓跋圭还曾推行大族豪强迁离本土的政策。作为北魏国的开国皇帝,拓跋圭为建立北魏国家北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建国后,又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为北魏走上封建化的道路奠定了基础,从而建立起了庞大的北魏帝国,开启一个胡汉分治南北的新时代--南北朝时期。

  但是,三十岁以后的拓跋圭却成了另外一副模样,据《魏书·太祖纪》记载“初,帝服寒食散,自太医令阴羌死后,药数动发,至此逾甚。而灾变屡见,忧懑不安,或数日不食,或不寝达旦。归咎群下,喜怒乖常,谓百僚左右人不可信,虑如天文之占,或有肘腋之虞。追思既往成败得失,终日竟夜独语不止,若旁有鬼物对扬者。朝臣至前,追其旧恶皆见杀害,其余或以颜色变动,或以喘息不调,或以行步乖节,或以言辞失措,帝皆以为怀恶在心,变见于外,乃手自殴击,死者皆陈天安殿前。于是朝野人情各怀危惧。有司懈怠,莫相督摄;百工偷劫,盗贼公行,巷里之间人为希少”。拓跋圭不仅经常残杀大臣,他还常常坐在辇上,手里拿剑,直刺前面抬辇人的后脑,一人死,马上另一人代替,每出行一次就杀死几十人。

  这位横扫天下的英雄怎么突然之间会变成一个不可理喻的怪人呢?后人对拓拔圭这种反常行为,曾有过多种解释:有人斥责他生性残暴;有人骂他是夷狄本性。以上的观点都是以正常人的标准评价拓拔圭,其实这位盖世英雄并非故意倒行逆施,而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那么,拓拔圭为什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呢?专家们从外部因素和身体内体因素进行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仕人提倡清淡和空谈的风尚,所谓“玄学”流行于世,人们思想空虚,自认为看破红尘和生死玄机,贪图清净和享乐。当时流行服食一种名为寒食散的药物。寒食散也叫五石散,到了唐朝又叫“乳石散”,其成分主要是由雄黄、石钟乳、青慈石、丹砂、白石英组成,属中药材里面的金石类,这些成分在《本草纲目》上都有详细说明和注解,或多或少都有毒性,现代化学技术也测定出,这些金石主要是有毒的汞、铅、砷、硫化合物,这和道家的炼丹也有区别,显著区别在于“五石散”是自然矿物,炼丹是矿物的人工炼制品。拓拔圭正是服五石散上瘾,一发而不可收拾。

  三国魏时清谈家、驸马何晏是服用五石散的提倡者。当时,贵族中人相继服用,一时成为风气。服此药后,皮肤燥热干裂,能够使人精神愉悦,还有极强的增加性快感的功效。有点象今天的“摇头丸”和“大麻”,服后必须冷食、饮温酒、冷浴、不停的运动、穿薄布旧衣和宽大的鞋子,这样才能将药性散发,才不会磨破皮肤。这种毒品和现代的毒品相似,久服以后极易上瘾,对身体危害也极大。但当时的人们却认为那不是服毒,相反却认为这种服毒可以驱病强身,延年益寿。

  孙思邈对这种毒品有过深刻的说明:“五石散大猛毒。宁食野葛,不服五石。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为含生之害。”又:“人不服石,庶事不佳;石在身中,万事休泰。唯不可服五石散。”最能说明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服这种毒品的是下面这句话:“有贪饵五石,以求房中之乐”(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鲁迅也说过魏晋时期的“五石散”和“鸦片”有极其相似之处。可以说,服食五石散是导致拓拔圭神经错乱的主要因素。

  拓拔圭患病与外部因素也有很大关系。在金戈铁马、摧城拨寨上,拓拔圭战功赫赫,可谓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但在建立北魏后,他却陷入两难境地。他在中原建立北魏政权,但却大量保留胡风胡俗,因而他不能像汉族皇帝一样轻易驾驭政权,反而行动处处受人规范、制约,甚至皇位也不断受到威胁。

  拓跋仪是拓跋圭的同祖弟。穆陵部首领穆崇是早年护卫拓跋圭的旧属。二人追随拓跋圭东征西讨,屡立大功。后来拓跋仪官居丞相。但是这两人却合谋在皇宫周围埋伏武士伺机杀掉拓跋圭,以夺取皇位。阴谋被人告发后,拓跋圭考虑两人持有军权,党羽甚多,如予追究,牵引太多,不好收场。而且这时西部又有战事,用人之际,不宜大兴杀戮,所以暂时没有惩办他们。这件事使拓跋圭深受打击,也加深了他对大臣的猜疑。

  403年,拓跋圭以奢豪喜名的罪名处死平原太守和跋,并诛其全家。中垒将军邓渊的从弟尚书邓晖与和跋关系很好,拓跋圭又将邓渊赐死。407年7月,他将战功赫赫的常山王拓跋遵赐死。8月,又以司空庾岳“服饰鲜丽,行止风采,拟则人君”为由,将其杀死。408年,又将宿有积怨的莫题嘲弄后灭族。

  不仅如此,拓跋圭还设立候官,以刺探臣下的活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使拓跋圭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过分焦虑的心情也导致了他精神上的分裂。

  拓跋圭的精神分裂也直接导致了他被儿子所杀的悲剧。拓跋圭年青时,到贺兰部见到自己母亲贺太后的妹妹很漂亮,就对母亲说明心意,要娶其为妻。无奈贺兰太后坚决不答应,说:“不可。是过美,必有不善。且已有夫,不可夺也”。于是拓跋圭秘密派人杀掉贺兰氏的丈夫,纳之为妃,生下清河王拓跋绍。拓跋绍自小就凶狠无赖,喜欢打劫行人,剥光人家的衣服取乐,又常常杀猪剁狗,荒悖无常。拓跋圭很生气,有一次,他把拓跋绍头朝下吊在井里,垂死之时才放他出来。409年的某一天,性情无常的拓跋圭公然大骂贺兰妃,把她关在宫里,要杀掉她。贺兰妃派人向儿子拓跋绍求救。当时拓跋绍才十六岁,但其凶猛的性格却酷似其父,他夜里与宦官密谋,跳过宫墙,冲入天安殿。周围侍者惊呼“有贼”,拓跋圭四处摸索半天也找不到弓刀,却被冲进来的逆子拓跋绍一刀杀死,时年三十九岁。

 

  又据野史记载,道武帝时有个预言很灵的巫婆说皇帝当有飞来横祸,惟有灭“清河”,杀“万人”才可免祸。于是拓跋圭派人屠灭清河一郡,又亲手杀人,想凑够一万整数。最后,拓跋圭有个爱妃名字就叫万人,与他儿子清河王拓跋绍私通。拓跋圭欲杀贺兰氏,拓跋绍看到母亲即将被杀,又恐私通之事泄露,于是杀掉了拓跋圭。估计道武帝临死一瞬间,能够恍然大悟巫婆所说的灭“清河”杀“万人”的谶言就应验身边两个人身上吧。

書法寫成這樣不是個性,而是病

學習書法,一般都從正楷入手。但臨習碑帖時,很多點畫總是不盡人意,一般稱之爲“病筆”。可笑的是,很多江湖書法家、假大師等“半吊子”以此爲個性,將病筆發揚光大,實在貽笑大方。這種低級毛病,我們一定要糾正。

爲了能識別這些病筆,這就需要我們找出原因,改變用墨、用筆或書寫技巧上的不良習慣,從而克服病筆。我們一起來認識下下面這16種病筆,並一一加以分析,以便在臨習或創作時,進行對照,避免出現病筆。

牛頭病

像牛頭狀。主要是筆頭墨水過多,造成漲墨過甚。或是筆鋒轉駐過重,下按之力太大,而出鋒太快,提鋒大疾所致。故在書寫時,筆頭濡墨不宜過多,下按之力根據字的大小適可而止,筆鋒逆入回返時速度略快於提鋒出筆。

 

鼠尾病

常出現在撇畫上,似老鼠的尾巴,樣子不好看。主要原因是用筆無力,輕浮在紙上,飄滑而去。毛筆在運行時有提無按,不得撇畫用筆要領所致。書寫撇畫應用筆沉着,向下的按力均勻,筆鋒送到頂端,由粗向細的過渡要緩慢自然,中鋒用筆。

掃帚病

指點畫收筆時,散鋒過多,無回鋒之狀,而散亂的出鋒像掃帚一樣,故而得名。如果經過藏鋒回出,筆鋒送到末端,提鋒收筆。仍不能改變“掃帚”之狀時,建議改換毛筆。

竹節病

點畫似竹節狀。這是因爲對點畫形質認識模糊,用筆不當所致。經觀察可知,下筆逆入方位不夠正確,筆鋒轉駐時大生硬,而中間運行過於上提,收筆應提鋒時卻下按,使點畫失態,盲生圭角。“竹節”在大多數楷書中系病筆,但在某些魏碑法帖中,有所應用。

蜂腰病

這種病筆出現在彎鉤、豎畫及橫畫等筆畫中。兩頭渾圓粗大,而中間細柔,像蜂腰式。這種病筆的發生,常常是起筆和收筆下按過重,不注意中鋒運行,造成中間和兩頭比例失調。故書寫時,要提按平穩,用力勻稱,出鋒自然。

鶴膝病

丹頂鶴的腳又長又細,而它的膝蓋則圓而粗大,很有特性。人們把點畫線條細柔,而轉折、駐筆處渾圓突出的病筆,稱爲“鶴膝”。爲了避免這種狀況,要求在起筆或收筆,轉折或橫鉤時,慣性不能過大,不能有太多的圓轉與下按之力,駐筆、頓筆時筆鋒動作不能過大。保持原帖上的姿態,見好即收。

釘頭病

釘頭與牛頭不同,它宛如一顆釘子,頭大身子小。一般係指力失控,隨心所欲而致。這種情形應盡力避免。

折木病

指筆畫收筆處猶似折斷的木頭,參差不齊,圭角盲生,完全違背了點畫收筆的法度與要求,用筆時沒有作回鋒處理,只是輕提飄掃而書。故書寫時,要耐得住氣,心思泰然,筆筆送到,該回鋒時必定回鋒,切不可偷工減料。

柴擔病

樣子與蜂腰差不多,但又不是“蜂腰病”,確切地說是“柴擔”,或叫“扁擔”。兩頭粗中間細,所不同的是-整個筆畫有較大的彎勢,這種病筆大都表現在橫畫。因此,應逆入折鋒,往右運行,以平橫爲主,按力不要大下壓,根據結體需要略作彎勢時,適可而爲,不能過甚,收筆頓筆回鋒,注意法度。

鋸齒病

鋸齒病筆一般是使用偏鋒不當而致,以撇畫者居多。稍不注意,其它點畫亦有可能出現“鋸齒病”。它的主要特徵是一邊光滑,一邊帶齒狀,也有兩邊帶鋸齒狀的病筆。要克服這種現象,必須強調中鋒用筆。

尖棱病

落筆過於露鋒,致使點畫呈尖角銳棱,張牙舞爪,失去了點畫圓潤含蓄的遒麗特點。要記住“逆入回出”的道理,可方圓兼備,但不能有“尖棱病”。

髮絲病

在點畫繁多的結體中,容易出現此病。其點畫過於纖細,柔如髮絲,運筆只提不按,缺乏力度與變化。

垂尾病

筆畫的捺腳最後應順勢向上提,顯得飽滿有精神,充滿形象與姿態。如果筆力向下,倒垂滑出,則會造成“垂尾”病。捺腳在楷書中是很重要的主筆,當毛筆在駐筆趁勢踢出時,轉捻下按的動作不能過大,在頓按提鋒過程中,上邊保持平直,下邊裹鋒上提,筆力要到位,保持捺腳的造型美。

聳肩病

與鶴膝不同的是,聳肩以方折爲主,雖然有楷書的“折味”,但過於高揚,故作姿態,與下方的豎畫過於懸殊,不能自然過渡。與左方的橫畫亦失去比例,不能達到協調與一致。故在書寫時應予以重視,防患未然。

脫肩病

轉折處脫開,筆斷意斷,互不關聯,既“脫肩”又“塌肩”,與“聳肩病”恰好相反。脫肩病筆字形字貌上嚴重失真,系缺乏讀帖與缺乏臨帖所致。對結體的形質缺乏認識,故在書寫時必須認真讀帖,懂得布白,掌握間架組合技巧,避免這樣的病筆。

⑯ 

柳葉病

筆畫似柳葉形狀,俗稱“柳葉病”。一般來說這在楷書中是不允許的,在顏真卿的《勤禮碑》帖中,有些長撇呈兩頭尖中間粗狀,但它過渡自然,反差不大,具有長撇的特點與優美形象,兩者之間有根本性的區別。點畫成了柳葉狀,也就成了病態。所以在臨習時,要入帖,在出帖創作時,點畫要更剛勁遒麗,形質優美。

相关参考

書法寫成這樣不是個性,而是病

學習書法,一般都從正楷入手。但臨習碑帖時,很多點畫總是不盡人意,一般稱之爲“病筆”。可笑的是,很多江湖書法家、假大師等“半吊子”以此爲個性,將病筆發揚光大,實在貽笑大方。這種低級毛病,我們一定要糾正。

“感冒”原本不是病 清代才成官员请假的托辞

“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

曹操——三国最好的老板,爱才如命不是病

三国时期能人辈出,领袖众多,各有长处。孙权管理能力强,刘备看人眼光好,诸葛亮后勤能力强悍。当然,最强的还要数六边形战士曹操——各方面分数都是满分。曹操必然是了不起的,否则又怎么会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揭秘小说《红楼梦》林黛玉悲剧命运是谁造成的

《红楼梦》林黛玉悲剧命运是谁造成的?是她自己造成的?林黛玉的另类人生观,决定其悲剧命运?《红楼梦》林黛玉贾宝玉性格最大差异是什么?《红楼梦》说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我觉得不够准确。林黛玉不是喜散,而是

并非出家,而是被郑成功炮轰而死

清朝皇帝的死因大多有所争议,比如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之死,就让后人猜测纷纷,有人认为是因病去世,还有史料证明是被明军的红衣大炮击中而亡,至今也没有定论,再比如康熙皇帝之死,就涉及到了雍正是否篡位的问题

阙姓的历史名人

阙礼:南宋中侍大夫。建有功勋,但是不因为有功就骄傲,而是平易近人,人们说他是宋朝南渡后中侍中唯一可以称道的。阙清:明代务本爱民的平凉知府,河南人,弘治举人,知平凉府,天性纯孝,为政爱民,受到人民的爱戴

苏东坡的天性

王安石挥毫抄了一通《楞严经》忽然想起了苏轼。昨天黄昏他在金陵驿站正与吕惠卿对弈驿站胥吏走过来递给他一道札子然后陪着小心低声说道:“相爷明日东坡先生要路过金陵。”王安石一愣随即醒悟过来。苏轼被他贬到黄州

千古隋文帝,细数其蕴藏大乱的天性弱点

隋文帝一统天下,功高盖世,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英明皇帝之一,开创「”开皇之治”,被人们津津乐道。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被唐朝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然而,辛辛苦苦打下的一片江山,到其儿子

世界上最贵的十大名表

尽管钟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但腕表却只用短短130年便征服了天性迷恋时间的人类。无论是被戴在左手或者右腕,腕表所能传达给人们的决不仅仅局限于时间信息,而是一种阶层的象征和流行的指针。一款好的

不是康熙,也不是乾隆,而是他

细数清朝十二帝。数不尽的历史故事,说不完的千秋奇谈,对于清王朝,很多人都会从心底对其有一种排斥情绪,因为清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异族王朝,也是历朝历代割地赔款最多的王朝,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满清王朝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