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是谁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吴世�[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吴世�[是谁
“吴世[”这个名字,打眼看去似乎在哪里看过,但是转头一想又没有印象。这个人在后世的确不出名,但是如果说起他的父母和爷爷来,大家一定听过。吴世[的爷爷,是历史上著名的平西王吴三桂。没错,就是那位冲冠一怒为红颜,叛国投清,随后又反叛清朝,引发三藩之乱的吴三桂。
吴世[的父亲是吴三桂的嫡长子吴应熊,母亲是历史上有名的建宁公主。吴世[是吴应熊和建宁公主的嫡长子,吴应熊去世之后,成为吴三桂的继承人。吴三桂反清之后,吴世[留居云南。后来吴三桂去世,吴世[继承吴三桂的遗志,成为吴周第二任皇帝,高举反清大旗,负隅顽抗。
吴世[生于公元1642年,去世于公元1681年。吴三桂举兵反清之前,他与自己的父亲吴应熊都被留在京城,说白了就是作为人质。吴三桂决定反清之时,曾经派人想将吴应熊接回云南,但是吴应熊害怕康熙帝起疑,于是拒绝了,最后让使者将康熙帝“将提前削藩之策”通告吴三桂,最后只让使者将吴世[出京师,他自己却选择了留下。
吴三桂举兵反清,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均被康熙诛杀,只有吴世[回到了吴三桂的身边。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吴世[被封为皇太孙。其实这个时候,吴三桂已经病重,并且整个战场的局势也十分艰难。
吴三桂临死之前,命心腹将吴世[接到衡州,托付后事。可惜没等到吴世[抵达,吴三桂就咽了气。吴三桂去世之后,留在衡州的将领密议,派专使紧急把在前方的核心人物都召集到衡州后,再定大计。为了预防吴三桂之死,对大局的影响,众人隐瞒了吴三桂去世的消息,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
吴世[是否前来衡州守丧,当时成为各部大将的议论焦点。吴国柱准备护送吴世[前来衡州,郭壮图却表示反对,认为云南是根本重地,吴世[轻易不可出。吴世[最后只将吴三桂的遗体迎至贵阳,并且在贵阳继承吴三桂的地帝位,定明年为“洪化元年”,尊吴三桂为“太祖高皇帝 ”,父亲吴应熊为“孝恭皇帝”。
吴世[即位时就遇有不祥之兆。在胡国柱奉命筑坛代祭时,“阴风疾起”,灯烛皆灭。这和他当时的处境也差不了多少,三藩之乱经过多年的争斗。耿精忠和尚之信两位藩王,已经先后投降清朝,并且调转矛头,对准吴三桂。所以吴三桂在世之时,已经出现了败相。吴三桂去世之后,情况更加艰难。
吴三桂对于叛军来说,就像是一根定海神针。吴三桂一死,没什么资历,一直以来都留居云南的吴世[并不能稳定局势。所以吴三桂死后,军心涣散,叛军只坚持了一小段时间,就迎来了全盘的崩溃。吴应期、胡国柱、王绪纷纷溃逃,使得清军势如破竹,迅速攻破防线。
更惨的还在后面,外有强敌,吴周内部却相互倾轧。吴应期是吴三桂集团中一个核心人物,手中掌握大权。但是最后却被郭壮图害死,吴应期父子一死,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吴世[根本不能掌控局势。这个时候,吴三桂留下的吴周的大权,实际上已经被郭壮图掌管,窃取了大权。内部的倾轧和骨肉相残,使得集团内部军心动摇,势力削弱,人心进一步涣散。
这个时候,康熙帝下发谕令,让清军抓紧时间进攻。面对清军的猛烈进攻,吴军节节败退,最后只在昆明城下负隅顽抗。战争到了这个地步,吴氏一脉的结局已经注定。当时以吴将线、吴国柱、吴世吉、原任都统何进忠、林天擎等为首的一干部将,为了活命,便密谋发动兵变,逮捕吴世[。他们准备将吴世[献给清朝,将功折罪。吴世[听这个消息之后,船上皇帝的服装登临大殿,举刀自刎,一刀未死,又照喉管猛刺一刀,血流如注,一头栽倒在血泊之中,壮烈自尽。吴世[死的时候,才十六岁,只是一个年弱的少年。他的皇后郭氏投环自缢死,宫中从死的达百余人。
这个结局,虽然已经能够想到,但是吴世[这么一堆年弱的父亲选择自尽,却仍然让小编感慨颇深。
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秦王春秋司马相如卓文君韩信经典
知名人物 吴世鹤人物简介
·吴世鹤
吴世鹤,土木工程专家。毕生从事建筑工程建设和科技组织管理与领导工作。卓有成效地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多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推动我国工程建设施工科学化,以保证工程质量为中心的技术管理,以及科技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世鹤,1906年8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县吴良村,在农村度过整个童年。他家境贫寒,父母靠节衣缩食,断断续续地让他去私塾、小学读书。父母见他读书刻苦,就设法筹资让他去杭州上学。1924年,他在杭州私立安定中学毕业后,因经济困难,在家从事劳务,帮助维持家庭生活。1925年,他得到高宗羲、吴昌艮等几位同学的合力资助,考入北洋大学预科,2年后转入土木工程系读本科,于1931年以优异成绩在北洋大学毕业. 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经老师的朋友介绍,就业于上海大昌建筑设计事务所。大昌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主办人施嘉干 (留美工程师) 为了打破外国人垄断上海建筑设计市场的局面,与外国建筑师竞争,对员工要求很严格。30年代初,上海建筑业较繁荣,大昌建筑设计事务所承揽了不少设计项目。吴世鹤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就业头一二年,他就独当一面为大昌设计事务所完成了一批纱厂、染织厂、面粉厂的结构设计,并以较好的设计质量受到重视。1933年,他负责桩箱为基础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其中有11层的上海苏州河畔的中国银行堆栈和办公楼、瑞金路和北四川路的中国银行分行等。
1934年,大昌建筑设计事务所改为大昌建筑公司,转向经营营造业,吴世鹤跟着转入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业务。他从技术检查管理到主持工程施工,直至管理营造江西、湖南、云南等地区的多项工程。他还主持了浙赣路江西梁家渡抚河铁路大桥桥墩的施工,接着就为大昌公司驻外地管理多项工程。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随着该公司的业务转移,他被派去主管当时规模最大的5000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厂房和3 000平方米钢结构厂房的施工。年轻的吴世鹤出色地完成了这两项工程,锻炼了他的组织管理能力,积累了许多施工技术经验,得到了工程技术界的赞誉。
1940—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吴世鹤与汪季琦、夏行时、钱康衡等几位同事,以技术入股为主的形式,成立泰山实业公司,吴世鹤被推为经理,主持营造业务,承建了昆明、桂林、成都、重庆等地的大量机场附属房屋工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泰山公司与中国建筑工程公司合并成立中华联合工程公司,他在该公司担任过协理、总经理、总工程师等职。1946—1949年,公司迁回上海,当时工程很少,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一些技术较复杂的项目,其中如青岛第五号煤码头的修复工程,该公司以低于外商康益洋行1/3的标价和更短的工期,击败了竞争对手,为中国土木工程界争了一口气。吴世鹤当时是该公司的总工程师,负责制定修复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他解决了一系列深海工程的技术问题,把一个残破不堪的废码头重新修复了起来。
吴世鹤从抗日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0年中,怀着一颗爱国之心,投身于工程技术工作,欲以技术报效国家。抗日战争时期,他辗转各地修机场、建工厂,从来不以请客送礼等手段拉工程,而以质量好、速度快来建立自己的信誉。因此,曾有人说他是“Scholar Contractor”(学者承包商)。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盼望和平建国,看到的却是国民党日益腐败,疯狂发动内战,他从苦闷、失望、不满到盼望解放。上海解放后,他看到了解放区欣欣向荣,一切新事物使他深受教育和鼓舞。同他共事10余年的中共地下党员、此时被任命为上海市公务局副局长的汪季琦,推荐他负责组建国营建筑公司。他即脱离了待遇较高的中华联合工程公司。1950年4月,他被任命为上海市工务局公营建筑公司常务副经理,全面主持公司的业务。
1950—1952年,吴世鹤主持上海高硚海塘修复工程和蕴藻滨公路大桥的建造,很快完成了任务,受到上海市领导的表扬,并被华东水利部授予奖章、奖状。
1952年,吴世鹤调华东建筑工程部任营造处副处长,主持了上海曹阳新村2万户工人住宅区的建设。他借鉴苏联经验,在上海率先组织多工号大流水作业,高速度为上海工人建造了第一批住宅。1953年初,华东建筑工程部改为华东建筑工程局,吴世鹤被任命为技术处处长。在他的领导下,又第一次在华东师范大学宿舍工程中推行平行流水作业法,提前一个半月完成了施工任务。
1953年,党中央批示,限期3年完成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任务,由建筑工程部全面承担工程施工。部党组选调吴世鹤担任建厂工程的总工程师,他从上海来到冰天雪地的长春,在工地上苦干了将近3年,如期完成建厂任务,被授予 “建厂功臣”荣誉称号。在 “一汽”的大规模建设工程中,他积极探索以装配化、工厂化、机械化为中心内容的建筑工业化途径。
在 “一汽”工程接近尾声时,他被调到部里担任技术领导工作,先后任建筑工程部技术司副司长,施工局、科技局副局长等职。
1973年,吴世鹤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顾问总工程师,1979年,成立国家建工总局时,他复任科技局副局长。1982年,他任科技委委员、顾问。
吴世鹤爱国。从1957年起,历任第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提出过九项有关国家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重要提案。他关心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学术团体的科技活动,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第四届名誉理事,又是中国建筑学会第三、五届常务理事。他在退出 “一线”工作后,仍继续研究建筑行业的建设和技术进步,有针对性地发表了一批论文。这几年他还在奋笔撰写 “技海拾遗”。
吴世鹤是工程建设实践家。他善于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合适的工程技术与方法,带动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推广新技术、新经验。他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地为国家组织建设了一批工程项目,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土木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吴世鹤对事直陈己见,待人和善,生活极其简朴,但对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及其他公益事业却极为慷慨。60年代他和夫人曾把交售给国家的黄金所得1900元,加上现金共计5 000元,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转给北京市人民政府财政局,要求“作为北京市的市民,为首都建设添砖加瓦”。1976年,他家乡吴良村原有的一座木桥被洪水冲毁,他先后寄去7 000元帮助村政府重修了一座能通汽车的石拱桥。1981年,他又以夫人吕翠芝的名义,把“文化大革命”后落实政策补发的一部分工资,捐赠给中国建筑学会1万元,帮助学会解决当时的经费困难。
吴世鹤在77岁高龄时实现了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夙愿。
倡导和推动工程施工科学化
吴世鹤早年做设计工作已初展才华,颇有成绩,后来转为组织工程施工。他认为工程设计完成后到工程的实现这一大段施工过程,还有大量复杂问题要依靠科学技术来解决,为此,他一步一步地去摸索工程施工的规律性与特殊性,寻求最合适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力求技术进步。中华民国时期,我国的土木建筑工程大多按传统方式组织施工,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很落后,但吴世鹤组织过的大大小小几十项工程的施工,在施工组织或管理上从不墨守成规,不断有所改进; 他善于动脑筋,常对关键性问题提出大胆的技术措施方案而成为创举。他在30年代的施工项目中,就悉心研究如何运筹材料、劳动力的调配供应,研究建立工地班子的合理分工、协调和技术磋商制度。经常是只有一个极精干的管理班子就完成了规模较大的施工任务。40年代,他在修复浙赣路抚河大桥时,他利用涨水期在上游采集、运输材料,枯水期全力组织施工,并针对各桥墩的破坏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他利用河道在船上建立水上混凝土搅拌、灌注站;还发挥箍桶技术,设计了半圆形预制桥墩模板,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工程进度,在青岛煤码头的修复工程中,当时没有任何海上施工设备,他巧妙地采用一套“一分为三”的“适用技术”,设计架设了海上栈桥,在岸边架起了高大的“A”形架和30米长的钢把杆,再利用一辆废旧登陆艇,装上双肢把杆和空气压缩机,用以起吊和驱动汽锤,就在离岸20米、水深15—16米的海面上,打入了1 000多根长达24米、重达2. 5吨的钢板桩,建造了一条总长450米的钢板桩墙。这是当时土木工程界相当注视的难度较大的工程,国民政府交通部为此还专设了一个工程局来负责管理,而且聘请了德国专家做技术顾问。当吴世鹤把工程圆满完成后,德国专家和外国的钢板桩推销商都为之叹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吴世鹤在上海主持的三项快速竣工工程,也运用了独到的施工组织和技术措施。对高硚海塘修复工程,他一反常规的拖驳分段运石护塘的做法,利用民船运料直达塘边抛石,从而节省了投资和缩短了工期;对蕴藻滨大桥工程,他首创了长达30米、重18. 5吨的大型空心桩平模预制工艺,解决了长桩多点双机抬吊就位和按不同斜度打入河床的技术问题; 在建造曹阳新村住宅区时,他得知苏联有平行流水作业施工法,就大胆地组织了多工号大流水施工,加速了工程进度。
吴世鹤在一汽建设工地担任总工程师时,全面负责施工技术工作。他从未遇到过规模那么大,技术那么复杂,限期3年就要完成的工程任务。他一边深入调查施工现场的客观条件,一边积极学习苏联的施工组织与技术经验,既纵观全局而又抓住每个施工阶段的重点,开展工作。苏联设计的一汽厂房,全面采用装配式结构,并要求工厂化、机械化施工。吴世鹤悉心研究了苏联的施工新技术,大力推行了 “施工组织设计” 工作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并在建筑工程部系统起了带头作用。“一汽”的工业化施工经验,在第一次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受到普遍肯定。
吴世鹤经过长期工程实践,特别是一汽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的实践总结,深刻认识了建筑工程施工生产的特征,指出建筑施工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其中,施工技术方案是核心,施工组织设计也十分重要,要长期进行研究,不断发展这门学科。因此,直至80年代初,他已年逾古稀,还在华罗庚的 “统筹法”的启示下,大力提倡施工企业推行统筹法施工,并积极支持“建筑统筹管理研究会”的建立,并亲自担任该研究会的顾问。吴世鹤对工程施工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成绩,记录了他苦心倡导和推动施工科学化的历程。
开发推广新技术取得显著效益
吴世鹤毕生充满埋头苦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又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他组织开发推广了一大批施工新机具、新技术、新材料,为国家创造或节约了大量物质财富。
50年代初,在蕴藻滨大桥工程施工中,他在开发大型空心平模预制桩的同时,为了保证工艺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与祝心力合作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附着式混凝土振动器,又与王蕴元共同设计了平板式混凝土振动器,解决了以手工操作难以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问题,并为混凝土浇捣作业机械化做出了贡献。
在一汽建厂工程中,由于长春地区全年有5个月处于0℃以下,为了如期完成建厂任务,他学习苏联经验,第一次进行了大规模冬季施工。冬季施工虽增加了工程成本,但却节约了大量固定工人的冬闲费用,仅1954年冬季就完成1 500万元的工作量,赢得了可贵的时间。
50年代,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钢材、木材、水泥供应紧张,国务院号召节约“三材”。建筑工程部技术司组织生产了一批:“三冷、两焊”机械及水泥磨细设备、干硬性混凝土搅拌、捣实设备等,吴世鹤积极组织推广使用这一整套新技术装备,为建筑工程部完成节约 “三材”指标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1955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成功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试制了一榀18米跨度的“先张法”预应力屋架,这屋架可显著地减轻结构重量和节约: “三材”。但预应力技术要求严格,需经试验、示范、培训才能推广,研究单位限于条件不能投入多种构件的试制试验。吴世鹤与技术司其他同志经多方协商,集中了各主要施工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担负各种构件的设计、试制、试验和技术支援等工作。一年内,就在太原建成了跨度30米,下自基础,上至屋盖的预应力构件组成的厂房,赶上并超过了原苏联当时的水平,使这项新技术得以在国内迅速推广。1956年,他去英国访问,看到英国广泛使用各种小型建筑机具,劳动生产率很高。就建议购买了一批小型机具做样机,组织研制推广。他不断检查研制工作的进展,帮助解决研制过程中的困难,使这套施工机具大部分得到推广。对解放笨重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了作用。
吴世鹤十分重视技术交流。他主持的技术交流会议,都要求把经过讨论肯定成熟的技术成果编写出资料,广泛宣传。他先后组织编写的施工技术资料有:《混凝土施工工艺》、《钢筋的“三冷”、“两焊”》、《装配式热电站的施工组织与技术》、《预应混凝土生产工艺》、《细砂混凝土施工》、《粉煤灰混凝土的生产工艺》 等。
吴世鹤对新技术推广前的鉴定工作有严格的要求,他主持的技术鉴定,常常要用半年或更长一些的时间,找专业对口的内行分组深入检查核对技术数据。60年代,鉴定“蛤蟆夯”时,他组织的预鉴定小组,不仅核对了不同深层的土壤夯实密实度,试验了飞轮离心运转的安全可靠性,还将机件拆散进行全面检验。他主持的粉煤灰砌块建筑体系鉴定,组织了各地的技术专家,从生产成本、工艺技术、性能及使用效果,直至操作规程,都分别经过预鉴定才作出鉴定结论。70年代后期,他主持的鉴定工作,如南宁的空心大板体系、常州的单层工业厂房体系等的鉴定,都坚持依靠专业单位进行严格的预鉴定,经核查各项技术数据后,才召开鉴定会议。
建立标准规范,保证工程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世鹤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技术管理部门担任技术行政领导工作。他认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围绕以保证质量为中心开展技术管理。他在“一汽”工地担任总工程师时,常深入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处理质量问题。他发现各工地的施工操作技术五花八门,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就在1953年底,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苏联的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编写了分工种的施工操作规程,当时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这部操作规程,很快就被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的重点工程工地参照引用,对普遍保证工程质量起了很大作用。
吴世鹤调到建筑工程部时,部里正在开展编制技术规范的工作。在技术经验不足,资料积累不够的情况下,他组织技术人员把苏联规范翻译出来,在不符合我国情况之处附加注释,成为一套称为“译文加注”的第一部施工验收规范,分发给部系统各施工单位执行。60年代初期,他又花了二三年时间,亲自组织施工专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编制出一套我国自己的施工验收规范。以后,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制地基、结构等设计规范,他都代表科技局认真参加审定,并十分强调规范的中国化,要求采用我国自己的经验和数据。如在讨论荷载规范时,由于楼层荷载引用了一部分西方国家的数据,他就建议组织力量对我国各大城市的住宅楼层荷载进行抽样调查,取得了大量数据,并据此确定我国的楼层荷载标准。
吴世鹤十分重视制订科技发展长期规划,在长期规划中,竭力主张全面发展建筑工业化。1963—1964年,他具体负责组织编制建筑工程科技发展十年规划,把发展建筑工业化列为中心任务。70年代以来,他竭力主张发展工业化建筑体系,以促进建筑业全面技术进步。1975年,国家建设委员会讨论制订建筑业的五年科技发展规划,他又竭力主张建筑工业化的基本要素应包括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以及组织管理科学化,并建议在规划中重点加强组织管理科学化和发展工业化建筑体系的研究。经多年的讨论和科研、生产实践,施工组织科学化和发展工业化建筑体系已成为建筑业同行们的共识,并已列为国家的技术政策。1983年7月,吴世鹤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简历
1906年8月27日 生于浙江省东阳县。
1931年 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
1931—1933年 在大昌建筑设计事务所就业。
1934—1940年 在上海大昌建筑公司任职。
1940—1950年 任泰山实业公司经理、中华联合工程公司协理、经理、总工程师。
1950—1953年 先后任上海市工务局公营建筑公司、上海市营建筑公司副经理、华东建筑工程部营造处副处长、华东建筑工程局技术处处长等职,被评定为一级工程师。
1953—1955年 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工程总工程师。
1955—1966年 任建筑工程部技术司副司长,施工局、科技局副局长。
1973—1982年 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国家建工总局科技局副局长。
1982年 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科技委委员、顾问,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中国建筑总公司技术顾问。
主要论著
1 吴世鹤. 怎样保证基础工程质量. “一汽”施工管理经验. 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56: 181—186.
2 吴世鹤. 关于推广科技成果的几点看法. 建筑,1983 (8).
3 吴世鹤. 为提高建筑科学经济效益作贡献. 建筑技术,1984(1).
4 吴世鹤. 加速建筑业体制改革,为贯彻招标承包制创造条件. 建筑,1984 (4).
5 吴世鹤.树立建筑产品观念,促进房屋建筑更新换代.建筑技术,1986 (11).
6 吴世鹤,汪受衷等. 长春第一汽车厂建厂回顾. 按科学规律组织施工.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7 吴世鹤. 依靠简易适用技术措施解决施工难题. 夏行时、张哲民主编. 四十年施工技术管理经验.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161—176.
相关参考
武陟油茶是河南有名的传统风味食品,外包装上多有介绍油茶历史的文字。笔者见到其中的一种是这样写的:清代雍正皇帝至武陟视察黄河险工,知县吴世碌以武陟油茶进奉。雍正食之大喜,称赞“武陟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
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康熙下令处死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吴三桂的叛乱,使他的儿子和孙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将他的儿媳推向了生命的绝境。那一年,建宁公主才33岁!建宁公主,《鹿鼎记》里那个刁蛮、霸道、让人爱不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从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举兵反叛,到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九日吴三桂之子吴世藩自杀,清军攻下昆明止,历时八年时间。 兵力对比 在三藩之乱开始初期,清朝廷只是调集了7万军队。这些军
...之乱过程自1673年11月21,吴三桂起兵叛乱,至1681年10月29吴世璠自杀,清军于昆明城下大获全胜。自此,三藩之乱历时八年,终于结束。三藩之乱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三藩之乱的过程地图描述第一个阶段为起兵江南。康...
...之乱过程自1673年11月21,吴三桂起兵叛乱,至1681年10月29吴世璠自杀,清军于昆明城下大获全胜。自此,三藩之乱历时八年,终于结束。三藩之乱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三藩之乱的过程地图描述第一个阶段为起兵江南。康...
一听到荣禄这个人,可能大家都很陌生。的确,相比于同一时代的其他官员,荣禄尽管位居中堂,但却并不为后世人所熟知。荣禄是满族的最后一位大佬级重臣,他外孙就是末代皇帝溥仪。清朝末年,是一个极为动乱的时代,甚
孝庄帝是谁﹖孝庄皇后是谁﹖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1年;在位528年—531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孝庄钱皇后,明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挥佥事(后封安昌伯)钱贵女。正统七年(1442年)立为
彭祖是谁彭祖,是上古五帝中颛顼的玄孙。他经历了尧舜、夏商诸朝,到殷商末纣王时,已七百六十七岁,相传他活了八百多岁,是世上最懂养生之道、活得最长的人。彭祖生性恬淡,不关心世俗名利,不追求虚名荣耀,只是专
宣太后的母亲是谁宣太后芈八子到底是谁的女儿?(2015-12-0715:23:43)转载▼草根司令彭国军的博客标签:宣太后传奇人生历史记载芈月传兵马佣电视剧《芈月传》正上演,该剧的原型便是秦始皇太曾祖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中的吕布一世英才,却遭到迫害。留下的是人们只是遗憾。大多人都知道吕布和貂蝉的爱情永存长青,却不知道吕布却是有家室的人。那么吕布的老婆是谁?他的孩子是谁?带着疑问,下面本站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