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国王克伦威尔
Posted 克伦威尔
篇首语: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无冕国王克伦威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无冕国王克伦威尔
国王世界历史 克伦威尔和他的“铁骑军”
克伦威尔和他的“铁骑军”
我们在《英格兰内战》一文中,曾提及克伦威尔统率的骑兵,作为国会军的一部分,在国会军与国王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大败国王军的事。本文就详细地介绍一下克伦威尔和他的“铁骑军”。
奥利沃·克伦威尔,于1599年4月25日生于英格兰杭廷登郡的一个乡绅家庭。他的祖辈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从天主教会夺得大片土地,因而发了家。1616年,17岁的克伦威尔进入剑桥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和历史。第二年其父病故,他告别剑桥,回家继承家业。此后他便去伦敦改修法律。大学毕业后,他返乡经营农牧场。由于捐税繁多,入不敷出,他的产业逐渐萎缩,家道中落。在20年的农牧场主生活中,他深刻领悟到农民是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军。同时,家乡和剑桥的志士仁人和新教徒们传播的新思想和宗教学说,对克伦威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628年,克伦威尔当选为国会议员,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1640年,他又当选为长期国会议员,并迅速成为活跃的议员,积极参加起草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大抗议书》。《大抗议书》严厉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谴责国王查理一世的暴政。
1642年8月22日,国王查理一世悍然发动内战,企图彻底打败国会军,扑灭民众反对封建专制的烈火。内战初期,国王军占上风,国会军连连败北。克伦威尔在参与战争时,认真地观察了双方战术特点,研究了决定胜负的诸多因素。他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建设一支新军——英勇善战的骑兵,可以出奇制胜。
骑兵为什么能出奇制胜呢?
原来,到了17世纪,欧洲各国步兵多已装备了火枪。这是一种原始的枪支,使用很不方便——必须从枪管口装子弹,而且不是扣板机发射,而是点燃引火线发射:打完一发后,又得重复上述操作,才能打第二发——打一枪要花很长时间,而且遇到大风大雨天气,经常无法射击。再者,这种火枪的杀伤力很小,子弹基本穿不透骑兵披挂的铠甲。骑兵机动性强、进军神速,可以迅速冲进敌阵。马刀的砍杀速度很快,步兵装枪是来不及的,所以,当时虽然有了火器,但其优势远不及骑兵作战。
克伦威尔根据自己的研究结论,从1642年开始组建骑兵部队。他首先召募自己家乡——杭廷登郡的自耕农参加骑兵。自耕农既刻苦耐劳,又因遭受严重剥削和重重压迫而痛恨封建专制制度;再者,当时英国的自耕农多信仰具有一定民主色彩的新教,有较强的民主要求。还有一个方便条件,那就是:自耕农多自备马匹,精于骑射,容易接受训练。由于首先抓自耕农这一方便兵源,克伦威尔很快就组成了一支骑兵队伍,到1643年底,共组成14个骑兵中队,14000多人。他的骑兵英勇善战,因而获得“铁骑军”的美誉。他自己则因军事才能卓越,而被称为“铁人”。在马斯顿战役时,国会军共有2.1万多兵力,其中三分之一是克伦威尔的铁骑军。在1644年7月2日的马斯顿大会战中,克伦威尔趁傍晚国王军懈怠之机,率领铁骑军分左右两翼冲进国王军阵地。铁骑军边冲杀边高喊:“天兵杀过来了!”,人吼马嘶,吓得敌军胆战心寒,杀得敌军尸横遍野,旗倒兵溃。在这次战役中,铁骑军起了关键作用,扭转了战局。
1644年12月,在克伦威尔坚持下,国会通过决议,授权克伦威尔以铁骑军为核心组建新军——史称“新模范军”。克伦威尔以中将军衔任新军副总司令,成为实际统帅。
1645年6月,“新模范军”在纳斯比战役中大显神威——仅用3个小时即全歼国王军主力,从而基本结束了第一次内战。国王查理一世乔装逃往苏格兰,被苏格兰军拘捕。1647年2月,国会以重金赎回查理一世,不期后来又被他逃脱。
此后,克伦威尔又率领新模范军,攻克、捣毁了国王军老巢——牛津大本营。1647年,在查理一世发动的第二次内战中,克伦威尔所统率的军队又彻底消灭了国王军,重新逮住了查理一世。1649年1月30日,罪恶累累的查理一世被推上了断头台。同年5月,在克伦威尔等人坚持下,英格兰成立了共和国。
1649年2月,苏格兰议会拥立查理一世之子为苏格兰和英格兰国王(是为查理二世),并加紧备战,准备讨伐英格兰的“逆臣贼子”们。此时,克伦威尔被委任为远征军总司令。正当他率军征讨爱尔兰时,获悉查理二世登极,积极准备讨伐英格兰的消息,于是,让他的女婿爱尔顿接替自己担任远征军总司令。他自己则日夜兼程,迅速赶回伦敦,准备迎战苏格兰军。
克伦威尔返回伦敦后不久,即挥师北进,迎击苏格兰军。他进军神速,很快就近逼爱丁堡——苏格兰首都。克伦威尔发挥了他的非凡军事才能,一举攻克爱丁堡,又打了一个漂亮仗。苏格兰军伤亡严重。但是,后来克伦威尔有一招失算了——他将130艘舰艇全部集中,运兵至苏格兰后方,在北部登陆,企图南北夹击查理二世的军队,将其全歼。殊未料及,查理二世得知重兵北移的消息后,乘虚挥师南进,于1651年8月进入英格兰境内。
克伦威尔马上回兵南进,追截苏格兰军。他又调来另外两支部队,集中了3倍于敌军的兵力,将苏格兰军和查理二世团团围住。9月3日,苏格兰军大败,全军覆没。查理二世由王党分子们保驾,逃到法国去了。克伦威尔乘胜长驱直入,占领苏格兰全境。他从此便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美称。此时的克伦威尔,已经有些踌躇满志了。他打算利用手中的兵权,进而掌握政权。他从苏格兰凯旋后,就策划着“收拾”那些贪污腐化的议员。
1653年4月19日,克伦威尔在伦敦白宫召开军官会议,通过决议要求国会自动解散。次日,国会会议提出了一个新选举法议案,对抗克伦威尔。克伦威尔闻讯大怒,马上率领一支军队进入国会大厦。他盛气凌人地历数议员们的“罪行”,指名道姓地点出了那些“酒徒”、“贪污受贿”者和“道德败坏”者。克伦威尔随后示意荷枪实弹的士兵冲进国会,驱逐了全体议员,夺取了议长手中的权杖,最后查封了国会大厦。
权倾朝野的克伦威尔,经过一番筹划,决定独揽英国军政大权,并为自己拟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称号。12月26日,伦敦举行了隆重的“护国主”就职典礼。由将军、法官、政府长官及伦敦市长等要人组成的代表团,向大会正式提议、敦请克伦威尔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护国主”之职;随后,当众宣读了由军队会议拟订的《统治文件》——即英国的新宪法。《文件》明确规定,“护国主”为终身职务,国家的一切施政方案,都必须由护国主审批签字方可生效。
宣誓就职后,克伦威尔头戴镶金冠,身着礼服,正襟危坐在类似国王宝座的华丽高背椅上,从容地接受了国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和国剑——军队最高统帅的象征。典礼完毕,护国主正式住进白宫官邸。
从此以后,克伦威尔成为英伦三岛的最高统治者,对全英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近5年。克伦威尔于1658年9月病逝。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