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人物 查士丁尼法典_查士丁尼大帝_查士丁尼一世_查士丁尼怎么读
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
皇帝罗马历史人物 查士丁尼法典_查士丁尼大帝_查士丁尼一世_查士丁尼怎么读
中文名: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
外文名: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
别 名:查士丁尼大帝
国 籍: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民 族:色雷斯
出生地:东罗马色雷斯行省斯克普里
主要成就:扩张东罗马帝国,收复大量西罗马故土、下令纂成《查士丁尼法典》等重要的罗马法典
代表作品:《查士丁尼法典》
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查士丁尼大帝
518年,禁卫军首领查斯丁一世(又译查士丁一世)即皇帝位,他作为侄子被指定为继位人。
527年被授予奥古斯都尊号,与叔父共同执政。同年8月,查士丁去世,他成为唯一的君主。
532年查士丁尼一世镇压尼卡起义,重建圣索菲亚大教堂。为缓东罗马天主教(东正教)与一性派之间的矛盾,于553年主持了东罗马天主教和一性派主教的联合会议。为了征服周边国家,恢复对西罗马故土的统治,查士丁尼一世在东方与波斯萨珊王朝进行长期战争(527~532,540~561) 。他即位后,重用以贝利萨留为首的几员将领,使拜占庭战胜了波斯军队。
532年达成永久性的和平协定,波斯承认拜占庭对西亚地区的宗主权。
533年起,查士丁尼一世集中兵力向西发动战争。
534年派贝利萨留灭汪达尔-阿兰王国,兼并北非,占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查士丁尼为统治被征服的领土,在迦太基设立阿非利加长官府和督军署。查士丁尼把被汪达尔人侵占的土地发还给当地居民和天主教会。为了庆祝国土的光复,君士坦丁堡为贝利萨留举行盛大的凯旋仪式。
535年侵入东哥特王国,遭到猛烈抵抗。552年出兵干涉西哥特王国,占领西班牙东南部。554年最终灭东哥特王国。
541年波斯军队又从北方侵入拉齐卡地区。查士丁尼再次任命贝利萨留指挥东方战场,进行一系列反击。双方约在561年底媾和,签订为期50年的和约。长期的对外战争消耗了国家的大量军事和经济实力,他的继承人最终也未能制止斯拉夫人、保加尔人、匈人残部和阿瓦尔人的不断入侵。
565年查士丁尼一世去世后不久,征服地区大都丧失。
相关参考
这个年轻人生性残忍、任性,权力欲很强,处处想模仿他的祖先查士丁尼一世,渴望继续开创大业。他有野心、有魄力,在他的统治下,帝国曾一度辉煌。但是,他的专横和任性最终却使他失去了民心,葬送了他祖先开创的
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是英国吗查士丁尼王朝到希拉克略王朝是拜占庭第一个鼎盛时期,领土面积约270万KM2.之后阿拉伯人崛起,拜占庭丢失了中东和北非。马其顿王朝时拜占庭第二个鼎盛时期,领土面积已经大为缩水
在欧洲的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帝国,它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曾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它就是——罗马帝国,不过在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
查士标(1615-1698),清初有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安徽休宁人,后寓扬州。明末生员,家富收藏,故精分辨,擅画山水,是明末清初新安派“海阳四家”(江韬、查士标、孙逸、汪之
公元前202年,崛起于台伯河畔的罗马在扎马之战中取得了对海上强国迦太基的绝对性胜利,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从战争中获得滚滚财富的罗马胃口大开,将灼灼的目光投向了东方。它举起刀叉将要切割的正是伟大的亚力山大
作为古典罗马的保留区,东方的君士坦丁堡当局,是奇迹般延续千年的经典政权。其国运多有起伏,但却先后熬过了波斯、南俄众游集团和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大规模侵袭。然而,发生在公元7世纪的叛乱,却使帝国的覆亡命运被
作为古典罗马的保留区,东方的君士坦丁堡当局,是奇迹般延续千年的经典政权。其国运多有起伏,但却先后熬过了波斯、南俄众游集团和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大规模侵袭。然而,发生在公元7世纪的叛乱,却使帝国的覆亡命运被
十字军东征是西欧各国以宗教为名义对中东及东欧各国进行的长时间的征服先去,发生于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下半叶。十字军公开的目标是从占领耶路撒冷的伊斯兰教徒手里夺取耶路撒冷,所以其主要的敌人应该是中东地区
1.欧亚历史上哪些国家的元首称皇帝,哪些国家的元首称国王不一样。古罗马的君士坦丁效仿东方的君主制度称帝,成为欧洲的第一个皇帝,后来的欧洲皇帝都于之直接或间接的继承关系。罗马帝国分裂后,欧洲有东罗马和西
意大利的历史意大利这个概念在中世纪根本就是地理概念,无所谓王朝什么的。所以我只能给你列出在现在意大利国境范围内存在过的王国。东哥特王国493-555,被优士丁尼大帝给灭了,意大利基本上从此就陷于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