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的发现只是实验中的“意外”

Posted 青霉素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青霉素的发现只是实验中的“意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青霉素的发现只是实验中的“意外”

2、氯霉素怎么发现的历史

青霉素的发现只是实验中的“意外”

  弗莱明是英国的细菌学专家,长期从事细菌研究工作。1928年,弗莱明开始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
  1928年9月的一天早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整整齐齐排列着很多玻璃培养器皿,上面分别贴着标签写着:链状球菌、葡萄状球菌、炭疽菌、大肠杆菌等。这些都是有毒的细菌,弗莱明收集了它们,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制服它们,把它们培养成无毒细菌的方法。尤其是其中的一种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葡萄球状的细菌,存在很广泛,危害也很大,伤口感染化脓,就是它在“作怪”。弗莱明试验了各种药剂,力图找到一种能杀它的理想药品,但是一直没有成功。
  弗莱明来到架子前,逐个检查着培养器皿中细菌的变化。当他来到靠近窗户的一只培养器前的时候,他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道:“唉,怎么搞的,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
  原来,这只贴有葡萄状球菌的标签的培养器里,所盛放的培养基发了霉,长出一团青色的霉花。他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培养细菌的溶液变清澈了,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全部被杀死了,弗莱明将这种霉菌称为青霉素。
  偶然的发现促使弗莱明继续深入研究,他立即采集霉菌进行化验。
  弗莱明设法培养这种霉菌,经过多次实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个小时将葡萄球菌杀死。从此,让人类头痛的葡萄球菌就有了克星。弗莱明把这种青霉素放到各种细菌的培养皿中,发现青霉素还可以抑制链球菌和白喉杆菌等细菌的生长。
  这一发现大大鼓舞了弗莱明,经进一步研究,他发现青霉素对人体无害,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对青霉素过敏,大多数病人都能借助青霉素治疗疾病。
  尽管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但它的提纯却是个难题,所以在当时,青霉素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1935年,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化学家钱恩合作,深入研究青霉素的性质和化学结构,终于解决了青霉素的提纯和浓缩问题。青霉素终于被大量生产和应用。
  “二战”时期,青霉素挽救了成千上万名伤员的生命。
  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抗菌素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直到今天,它仍被广泛应用。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属于“意外”,但如果他无视这个“意外”,或许就不会发现造福人类的青霉素了。所以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意外实验发现

氯霉素怎么发现的历史

青霉素的历史发展状况

建议百科青霉素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 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 在1928年夏弗莱明外出度假时,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生长着细菌这件事给忘了。3周后当他回实验室时,注意到 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学家钱恩。

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弗洛里和钱恩在1940年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他们给8只小鼠注射了致死剂量的链球菌,然后给其中的4只用青霉素治疗。几个小时内,只有那4只用青霉素治疗过的小鼠还健康活着。“这真像一个奇迹!”弗洛里说道。此后一系列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

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到1944年,药物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 二战宣传画:感谢青霉素,伤兵可以安然回家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

青霉素在我国的发展

1953年5月,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截至2001年年底,我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输液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象现代这样的静脉内治疗是起源于19世纪,19世纪是医学大发展的世纪。第一个大的成就是在1818年,当时James Blundell在伦敦进行了第一次人与人之间的输血。1834年Blundell再次进行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接受输血的是一名因出血而生命垂危的产妇,由此,Blundell进一步认为出血造成的失血和低血容量有关。 1831年苏格兰发生了霍乱流行,这也是静脉内治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在这次流行中,Thomas Latta实验性地给一个病人输入了盐水溶液,该患者当时"奄奄一息,任何东西也不会刺痛他,实际上,他已经消瘦得不成样子,我恐怕还没准备好用具,他就会断了气"。 但Latta的治疗成功了,病人最后康复并活了下来。盐水注射的成功使这种疗法在霍乱流行中得到广泛使用,但其成功率有限。以后又进行了更多的工作。 1900年Landsteiner发现人体不同血液混合时,会起反应,此重大发现,终于导致人类ABO血型系统确认。 在输血治疗的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战争期间输血的应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普遍,出于需要,必须给受伤的士兵输血以挽救更多的生命,也因此造就今天,输血治疗是通用的医疗技术,血液可以分离成各种不同的成分,可以根据病人缺少的具体成分,单独输入病人需要的相应血液成分。 在二十世纪中,肠道外营养(TPN)支持也取得重大的发展。肠道外营养之父,Dr。Stanley Dudrick于1967年成功的由锁骨下上腔静脉输入高浓度的葡萄糖和蛋白质。由于此突破,应用中央静脉治疗(CVC,俗称CVP)的概念如春笋般的蓬勃发展,造就各式中央导管与敷料的发明与革命。

钒的发现历史是什么

钒先后被两次发现。第一次是在1801年由墨西哥城的矿物学教授节烈里瓦发现的。他发现它在亚钒酸盐样本中,钒矿石这个样本就是Pb5(VO4)3Cl,由于这种新元素的盐溶液在加热时呈现鲜艳的红色,所以被取名为“爱丽特罗尼”,即“红色”的意思,并将他送到巴黎。 然而,法国化学家推断它是一种被污染的铬矿石,所以没有被人们公认。第二次发现是在1830年,瑞典化学家塞夫斯特伦(SefstromNG,1787-1845。)在研究斯马兰矿区的铁矿时,用酸溶解铁,在残渣中发现了钒。因为钒的化合物的颜色五颜六色,十分漂亮,所以就用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叫凡娜迪丝“Vanadis”的美丽女神的名字给这种新元素起名叫“Vanadium”。 中文按其译音定名为钒。塞夫斯特伦、维勒、贝采里乌斯等人都曾研究过钒,确认钒的存在,但他们始终没有分离出单质钒。后来到了1830年写佛寺特勒木在由瑞典铁矿石提炼出的铁中发现了它,并肯定这是一种新元素称之为钒,他能够证明它是一种新的元素,并因此击败了一位与他竞争的化学家,来自在锡马潘(墨西哥)的FriedrichW?hler,他也在对另一种钒矿石进行研究。 在塞夫斯特伦发现钒后三十多年,1869年英国化学家罗斯科(RoscoeHE,1833-1915)用氢气还原二氧化钒,才第一次制得了纯净的金属钒,而且他证明了之前的金属样本其实是氮化钒(VN)。 。

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

关于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胰液分泌这个现象,早在1850年就由著名的法国实验生理学家克劳德·伯尔纳(Claude Bernard)发现过,但似乎没有引起世人注意。后来又被俄国巴甫洛夫实验室的生理学家道林斯基(Dolinski)于1894年重新发现。我们知道,巴甫洛夫(Ivan P. Pavlov)被认为是现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他对消化生理学的贡献是十分卓越的,获得了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赢得世界荣誉。然而正是由于被传统的旧概念所束缚,使巴甫洛夫和他的同事们不能从客观事实出发下结论,轻易地失去了发现一个近在眼前的真理的机会。

根据当时传统的神经论主导思想,也是巴甫洛夫学派特别信仰的思想,他们认为,盐酸引起的胰腺分泌是一个反射。他们原先设想,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都可能是这个反射的传出神经,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发现刺激这两组神经,都能引起胰腺分泌。在1896年,巴甫洛夫的另一个学生帕皮尔斯基(Popielski)对上述现象的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他发现,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切断双侧内脏大神经以及毁损延髓后,这个反应仍然出现。他设想,在胃的幽门部可能存在着一个胰液分泌的“外周反射中枢”。1901~1902年,法国学者沃泰默(Wertherimer)等在法国也独自进行了同样的机制分析:他把实验狗的一段游离小肠袢的神经全部切除,只保留动脉和静脉与身体其他部分相连。 在把盐酸溶液输入这段小肠袢后,仍能引起胰液分泌。但他仍然坚信这个反应是“局部分泌反射”,一个顽固的局部反射。 因为他认为,小肠袢的神经是难以切除得干净、彻底的。 为了证实上述设想,斯塔林立即把同一条狗的另一段空肠剪下来,刮下黏膜,加砂子和稀盐酸研碎,再把浸液中和、过滤,做成粗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去 ; 结果,引起了比前面切除神经的实验更明显的胰液分泌。这样,完全证实了他们的设想。一个刺激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被发现了,这个物质被命名为 促 胰 液 素(secretin)。这是生理学史上一个伟大的发现!他们采纳了同事哈代(W. B. Hardy)的建议,于 1905 年 创 造 了 hormone 一词,即“激素”,该词 源于希腊文中的horman, 意思为 “激励 ”。 促胰液素便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激素。这样,产生了“激素调节”这个新概念,以及通过血液循环传递激素的“内分泌”方式,从而建立了“内分泌学”这个新领域。

求促胰液素发现史

促胰液素的发现: 促胰液素的发现有一个小故事。早在1884年,巴甫洛夫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就发现:把相当于胃酸浓度的盐酸溶液放到动物的十二指肠里,结果就引起胰液的大量分泌。当时“神经论”已经风靡一时,据有统治地位,因此,对于这个生理现象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一个反射。但是当他们把动物的双侧迷走神经、双侧内脏大神经统统切断,并且毁损了延髓以后,满以为这个反射就消失了,谁知道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这个胰液大量分泌的现象仍然出现。由于受“神经论”框框的束缚,他们把这个现象解释为这是一个“局部短反射”,反射中枢在胰腺表面的神经节。 促胰液素的发现在本世纪初,Bayliss和Starling用酸对狗的去神经的空肠粘膜进行提取,得到一种能够刺激胰腺分泌水份和HCO。一的物质,他们称之为促胰液素(seeretin)。促胰液素的发现,说明除了有神经机制对胃肠活动进行调节外,还有一种体液性调节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故事发生在1902年1月。当英国两位生理学家贝利斯(William M.Bayliss,1860-1924)和斯他林(Ernest H.Starling,1866-1927)正研究小肠的局部运动反射时,他们看到一篇新发表的法国科学家 Wertheimer的论文,声称在小肠和胰腺之间存在着一个顽固的局部反射。对此,他们感到了很大的兴趣。这个法国人的实验是这样的:当将相当于胃酸的盐酸溶液注入狗的上段小肠时,会引起胰液分泌。为了进一步分析它的机制,他发现直接把盐酸溶液注入狗的血液循环,并不能引起胰液分泌;中等剂量的阿托品(能阻断副交感神经)也不能消除这个反应。Wertheimer甚至还进行了更为关键的进一步实验:他把实验狗的一段游离小肠袢的神经全部切除,只保留动脉和静脉与身体其他部分相连。当把盐酸溶液输入这段小肠袢后,仍能引起胰液分泌。但他仍然坚信这个反应是"局部分泌反射",一个顽固的神经反射,因为他认为,小肠袢的神经是难以切除得干净、彻底的。 贝利斯和斯他林看了这篇论文后,立即用狗重复了法国学者的上述实验,证实了他的结果,即放置盐酸溶液于这段切除了神经的小肠袢后,确能引起胰液分泌。但他们深信切除神经是完全的。那么,怎样解释这个结果呢?他们大胆地跳出"神经反射"这个传统概念的框框,设想:这可能是一个新现象--"化学反射";也就是说,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粘膜可能产生了一个化学物质,当其被吸收入血液后,随着血流被运送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为了证实上述设想,斯他林立即把同一条狗的另一段空肠剪下来,刮下粘膜,加砂子和稀盐酸研碎,再把浸液中和、过滤,做成粗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去,结果,引起了比前面切除神经的实验更明显的胰液分泌。这样,完全证实了他们的设想。一个刺激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被发现了,这个物质被命名为促胰液素(secretin)。这是生理学史上一个伟大的发现!二 促胰液素的发现,使贝利斯和斯他林很快意识到,这不仅是发现了一个新的化学物质,而是发现了调节机体机能的一个新概念、新领域,动摇了完全由神经调节的概念。也就是说,除神经系统外,机体内还存在着一个通过化学物质的传递以调节远处器官活动的方式。为了寻找一个新词来称呼这类化学信使,他们采纳了同事哈代(W.B.Hardy)的建议,创用了源于希腊文的一个字"激素"(hormone,"刺激"的意思)这个名称(1905)。促胰液素便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激素。这样,产生了"激素调节"这个新概念,以及通过血液循环传递激素的"内分泌"方式,从而建立了"内分泌学"这个新领域。从此,国际上一个寻找激素的热潮开始了,使内分泌学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迄今,不论在植物界和动物界都有激素存在。在低等和高等动物机体内已经发现了几十种激素,而且每年都有新的激素被发现,激素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在促胰液素发现之前和之后,贝利斯和斯他林都没有进行过消化腺分泌的研究。贝利斯应用物理、化学观点,发展了普通生理学概念,著有《普通生理学原理》一书,文字典雅精炼,被誉为经典著作。斯他林工作更多,主要在血液循环生理方面,有著名?quot;斯他林心脏定律"等。三 其实,这个故事还应当从巴甫洛夫实验室讲起,因为他们对这个问题研究得最早,也很深入,但把问题弄得异常复杂了。关于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胰液分泌这个现象,早在1850年就由著名的法国实验生理学家克劳o伯尔纳(Claude Bernard)发现过,但似乎没有引起世人注意。后来又被俄国巴甫洛夫实验室的道林斯基(Dolinski)于1894年重新发现。我们知道,巴甫洛夫被认为是现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他对消化生理学的贡献是十分卓越的。在上世纪末时,他和他的门徒们积20多年的创造性工作,写成了《消化腺工作讲义》(1897;英译本1902)这部经典著作,获得了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赢得世界荣誉。 根据当时传统的神经论主导思想,也是巴甫洛夫学派特别信仰的思想,他们认为,盐酸引起的胰腺分泌是一个反射。他们原先设想,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都可能是这个反射的传出神经,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发执。

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

。我们现在高中的生物必修3中很详细,可以我没带回来- -!不过我找到本复习资料,最好对你有用。

达尔文:1。将胚芽在黑暗中培养,培养直立生长,给予单侧光,会出现向光弯曲。2。去掉尖端,给单侧光,结果不生长不弯曲。3,用锡箔把尖端罩上,不发生弯曲。4,用锡箔把尖端下面一段罩上,向光弯曲。

结论:单侧光照射对胚芽尖产生了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尖端下部的伸长区时,造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表现为向光弯曲

詹森:把尖端切掉后放上琼脂块,再在琼脂快上放上尖端,给予单侧光,发生弯曲

结论:培养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传递给下部

拜尔:切去胚芽的尖端并将尖端不对称的重新放回切口处(就是一部分切口不吻合,空出一块),在黑暗中让其生长一段时间,发现弯曲生长

结论:胚芽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温特:把切下尖端当在琼脂上,几个小时后,移去尖端,并将琼脂切小。把处理过的琼脂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的一侧。对照组的去掉尖端,放上未处理的琼脂。结果对照组的不生长也不弯曲,实验组的弯曲生长。

结论:造成胚芽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运动激素类似的物质,因为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所以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但是,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直到1942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他就是IAA

- -!好累的,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你

相关参考

工人施工意外发现千年古墓,专家打开墓门后,发现了一个可怕事实

1983年6月9日,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岗山的一处建筑工地,像往常一样,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突然,负责打地基的工人被几块大石板挡住了去路。刚开始大家以为只是普通的石板,其中一名工人趴在石板上,通过缝隙朝下看

青霉素的发明与应用

弗莱明这位细菌学家被世人所知道是因为他发明了一种可以杀死传染病细菌的新药:青霉素。这也使得某些传染病无法治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得以延长。弗莱明全名亚历山大·弗莱明,一直在伦敦圣·玛丽医

生长素的几个实验是什么分别证明了什么

应该是讲的生长素的发现吧,下面是全部内容生长素的发现历史生长素是发现最早的一类植物激素,有关知识最初来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金丝雀虉草向光性研究,他把一盆金丝雀虉草的幼苗放在房内,发现幼苗总是朝着太阳光

光伏历史

1.您知道光伏发电的历史起源吗1839年,19岁的法国贝克勒尔做物理实验时,发现在导电液中的两种金属电极用光照射时电流会加强,从而发现了“光生伏打效应”。1930年,郞格首次提出用“光伏效应”制造太阳

历史实验室

1.历史上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最简单的仪器和设备,发现了最根本、最单纯的科学概念,这些“抓”住了物理学家眼中“最美的”科学之魂的实验,就像是一座座历史丰碑一样,人们长久的困惑和含糊顷刻间一扫而空,对自

意外发现一座古墓,墓主人乃绝世美女,一谜团至今未解

导读:2013年的时候,西安咸阳机场附近的工人正在施工,突然发现了一座类似古墓的建筑,立马停止了施工,并将此事上报给当地文物部门。得知此消息后,考古学家们火速赶到现场,并进行抢救性发掘。根据出土的墓志

周昭王南巡喪六師只是一次意外

周昭王時,《史記》是如此評價的:「昭王之時,王道微缺。昭王南巡不返,卒於江上。」究竟是因為「王道微缺」而造成昭王「南巡不返」,還是因為昭王「南巡不返」而讓後人下結論說他「王道微缺」?這是一個「先有雞還

周昭王南巡喪六師只是一次意外

周昭王時,《史記》是如此評價的:「昭王之時,王道微缺。昭王南巡不返,卒於江上。」究竟是因為「王道微缺」而造成昭王「南巡不返」,還是因為昭王「南巡不返」而讓後人下結論說他「王道微缺」?這是一個「先有雞還

6斤黄金宝剑被挖出,工地施工意外发现战国时期古墓

历代以来,包括现在,世人在做大事的时候都要“看风水”;有人说其是封建迷信,其实不然,与其说是迷信,倒不如说这是一种文化,一种老祖宗与自然做了长期斗争而得出的经验,整理为系统后便形成了文化。自古以来,古

工人意外发现古墓,出土一件3500年前文物,证明《山海经》并非神话

在遥远的古代,那时候还没有发明文字,许多事情被后人认为是传说或者神话。我国有一部名为《山海经》的古书籍,作者名字不详,里面记录了很多上古时期的事迹,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不少人认为,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