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拍板”是怎样的一种古老乐器
Posted 纳西族
篇首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纳西族的“拍板”是怎样的一种古老乐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纳西族的“拍板”是怎样的一种古老乐器
拍板,简称板,因常用檀木制作而有檀板之名。唐玄宗时,梨园乐工黄幡绰善奏此板,故又 称绰板。满、蒙古、纳西、畲、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满族称察拉齐。此外还有扎板、大板之称。古代流传全国各地,现代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山西、陕西、河北 、河南、福建、台湾等省区。
历史久远。古代的拍板,是由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隋代已应用于乐舞、仪礼和佛教音乐中。在敦煌千佛洞的唐代初期壁画中,已绘有击拍板的乐伎像。吉林省渤海墓葬群( 公元698年—926年)壁画中,也有一女乐伎怀抱拍板的图像。《旧唐书·音乐志》载:“拍板 ,长阔如手,厚寸余,以韦连之,击以代扌卞”。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载:“夷部乐”有铁拍板,壶芦笙。当时,拍板已在宫廷的燕 乐和北方民间流行的散乐中使用。唐代诗人曾为拍板写下诗篇,如朱湾在《咏拍板》中说:“赴节心长在,从绳道可观。须知片木用,莫作散材看。空为歌偏苦,仍愁和即难。既能亲掌握,愿得接同欢。”杜牧的诗中也有:“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之句。从成都王建墓的乐舞石刻中亦有击拍板形象可以看出,在五代前蜀宫廷乐队中,拍板已是重要的节奏乐器。
宋代,拍板已用于宫廷的教坊大乐、小乐器合奏、马后乐、民间器乐和说唱音乐中。宋代陈旸《乐书》载:“拍板,长阔如手,重大者九板,小者六板。”由此可知,唐宋时期的拍板有大、小之分。到了元代,拍板以宫廷乐器载入正史,《元史·礼乐志·宴乐之器》:“拍板,制以木为板,以绳联之。”
元代陈元靓《事林广记》载:“《满庭芳》……十拍板音韵 宣清,……诗曰:鼓拍清音按乐星,……板声有若静鞭鸣。”说明它在由扁鼓、笛和板组成的民间器乐鼓笛曲中是主要乐器,也是曲艺唱赚的伴奏乐器。它还是杂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明、清的中和韶乐、清乐和番部合奏等宫廷音乐都使用拍板。在近代的满族民间歌舞中,拍板还是主要的伴奏乐器和道具。
用红木、紫檀、花梨或荔木制作,历代因使用目的不同,板的数量也不一致。通常由五六块板组成,最多者九板,最少者三四板。满族的拍板多为两板或三(两大一小)板,除木制者外,还有用铁片制成的。每块拍板的上端均钻有两个小孔,用细皮条或丝绳串联,下端可自由开合。
传世拍板有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六联拍板(图清代留联拍板),用红木制成,每板长40.5厘米、上宽7.9厘米、下宽8.5厘米、厚1.8厘米,两端均呈钝三角形,为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制品,此拍板与五代前蜀王建墓乐舞石刻中的拍板完全相同。 现代福建南音所用五联拍板,多用荔木制作,中间稍小的三板长26厘米~30厘米、宽8厘米、厚2厘米,外侧略大的两板长30厘米~34厘米、宽10厘米、厚3厘米,每板的两端和外侧两板的外面均为半圆形。
演奏时,左右手分握外侧两板或左手握三板、右手握两板,将拍板置于胸前,互相撞击发音。无固定音高,音响清脆、短促,穿透力较强。用于福建南音器乐合奏和梨园戏伴奏,常在乐曲强拍上击奏,是力度变化不大的节奏性乐器。演奏满族的察拉齐时,左右手分执大小板互击,或左手托持大板、右手执小板,用小板撞击大板发音,用于合奏或歌舞伴奏。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拍板多副。其中有一副清代三联拍板,红木制,三板厚度略有不同,盖板最薄,板面中间隆起呈脊状,板的上端呈弧形,下端齐平。另一副满族六联铁拍板,上端弧形,下端齐平,六板为一副。还有一副南音五联拍板,荔木制。在这些藏品里,清代三联木拍板和南音五联拍板,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纳西族信封的东巴教是怎样一种古老宗教
纳西族信奉的东巴教,是世俗化的、多神崇拜的宗教。神灵们大我和人类没有什么差别,无论长相还是生活方式。天神子劳阿普是个羊倌,牵着狗打猎、捕鱼;阳神、阴神在挤牛奶的同时,还搓麦穗、织毛毯。纳西人关于神的想像力被固定在和自己的一切有关的范围之内。神灵位住着和世俗一样的木楞房,牛栏马圈羊厩齐备,晒粮架、家居火塘等一样不缺,甚至东巴教义中宣扬的人死后的世界也是一片祥和,一幅田园牧歌的画卷。所以东巴教是亲切的,极富人情味。
古老的象形文字凝聚成卷帙浩繁的东巴经文,纳西族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神话故事及婚丧嫁娶的风俗都记载其间。东巴经文即是一部宗教教义,又是纳西人关于自然与人的探索和思考。
祭天、祭“署”(自然之神,与纳西人的祖国统一先为父导异母的兄弟)、祭祖、祭风(超度殉情而死的痴男怨女)是东巴教最重要的宗教仪式,这些仪式由“东巴”司主持,在人家的院子和户外的平地、河边举行。祭天是对人类始祖、各路天神的崇敬;祭“署”则为了表达与自己和睦相处的愿望;祭祖则是为死去的先人指引通向“灵地”极乐仙境的路,避免鬼神的侵扰。
“风”是纳西传说中专门引诱年轻的男女自尽的七个美丽的女鬼,“祭风”仪式在超度一对情死的恋人的同时,也为了赶走那些美丽的女鬼,期望不再发生下一次悲剧,虽然往往事与愿违。东巴教没有寺庙神殿,也没有专职的祭司,东巴平时不脱离生产和民俗生活,只是在应别人之请时主持宗教仪式。
纳西族的宗教和文化的继承、发展,东巴们功不可没传说纳西始祖丁巴什罗“手握金鹿送来的竹笔,沐浴着蓝鸟带来的灵感,面对粗糙的树皮,用刚萌芽的智慧,观奎星圆曲之势,察急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这就是今天仍然活生生被纳西人应用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
东巴文字在纳西语里自然数为“斯究鲁究”,意为“木石标记”或“见木画木,见石画石”,所以它是一种典型的象形文字。从上面的传说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经脱胎于原始的图画文字,目前已知有1400个符号。国内外权威人士普遍认为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东巴文字似乎是一种最早期的印象画,夸张、大胆、简约、概括、气势生动,像一串流畅灵动的音符。纳西东巴们用竹子削成竹笔,用松烟加胶水墨在一种木质纤维上。
书写下几万卷卷帙浩繁的东巴经书,有的象形文字还涂上了颜色,它们记录下纳西先民对宇宙人生的冥想,对天地人神鬼的探索,对万事万物的起源等纯朴而又不管哲理的解释。
东巴们都用本地土产的一种木质纤维的“纸”来书写东巴经书,天长日久被岁月染成古铜色,窄窄的、长长的一页一页装订成册。满纸日月同川鸟兽鱼虫的述说。一种天之语,一种洪荒太古之美。
相关参考
...信大家对于咚咚喹都比较的陌生,其实咚咚喹就是土家族的一种古老乐器。那么,大家对于咚咚喹有多少了解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土家族的古老乐器:咚咚喹“咚咚喹”的制作咚咚喹...
纳西胡琴,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因饰龙头和琴筒较大,纳西族又称其为龙头胡琴和大胡。形制较为古朴,音色柔和浑厚,用于“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外观与湖南花鼓戏的长筒式大筒...
侗族乐器都有哪些,是怎样使用的侗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属崇拜对象。所以他们的乐器大多都是以自然物为主的。侗族是一个多歌的民族,侗歌种类十分丰富,侗族是由古代百越群中的一支发展...
...特的仫佬族乐器代表:呜哇音乐是古代先民用来表达情绪的一种手段,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文化。好的音乐能给人带来听觉上面的享受,说起音乐我们就不得不提乐器,音乐的演奏是离不开乐器的。而乐器的种类又分为许多种,因...
...特的仫佬族乐器代表:呜哇音乐是古代先民用来表达情绪的一种手段,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文化。好的音乐能给人带来听觉上面的享受,说起音乐我们就不得不提乐器,音乐的演奏是离不开乐器的。而乐器的种类又分为许多种,因...
桐乡发现12万平方米的古遗址,出土最陈旧的乐器,改写音乐史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城市是在汗青传承中提高的。而浙江嘉兴,作为国度汗青文化城市,历经岁月,醇厚的汗青文化依然深深雕刻在人们心里,成为美妙记忆
桐乡发现12万平方米的古遗址,出土最陈旧的乐器,改写音乐史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城市是在汗青传承中提高的。而浙江嘉兴,作为国度汗青文化城市,历经岁月,醇厚的汗青文化依然深深雕刻在人们心里,成为美妙记忆
...赶野兽,保卫家园的工具,随着历史的进程,逐渐发展成一种乐器。但布依族的铜鼓依旧保持着原生态的感觉。铜鼓是生活在南、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最古老、最具民族有特色的神器和乐器。远古时期,布依先民们猎获野兽,人...
...赶野兽,保卫家园的工具,随着历史的进程,逐渐发展成一种乐器。但布依族的铜鼓依旧保持着原生态的感觉。铜鼓是生活在南、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最古老、最具民族有特色的神器和乐器。远古时期,布依先民们猎获野兽,人...
...过诵唱表现出来的。东巴唱腔音乐有五十种左右,吟唱以纳西族民族曲调为基础,在器乐上主要是用板铃、板鼓、锣、钹等,节奏单一,谱点简单。东巴教还有器乐音乐,在东巴教祭祀活动中,声乐音乐和器乐音乐相合,可以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