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重用读书人

Posted 都城

篇首语: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元世祖重用读书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元世祖重用读书人

2、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元世祖宠臣阿合马

元世祖重用读书人

许衡是元代的著名学者,他在汉、蒙文化的融合交流方面,起过不小的作用。忽必烈即位后,曾任命他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 有一年盛夏,许衡遇到一件急事要外出处理,便顾不得烈日当空,带着几个人匆匆出门了。 骄阳似火。许衡一行在酷暑中赶路,一个个热得满头大汗,喉咙干得像要冒火。忽然,他们发现前面有一棵梨树,不禁高兴得争先恐后地向梨树跑去。 大家抢着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端坐树下。 两个下属摘了梨给许衡吃,却被他谢绝了。 “天气这么热,您难道不觉得口渴吗?”下属问。 “盛夏赶路,酷热难当,怎么会不口渴呢!”许衡回答。 “那您为什么不吃梨子呢?”下属又问。 “不属于我的东西,我怎么可以随便拿来吃?”许衡反问道。 下属劝他:“这梨树没有主人,您何必这样拘谨呢?” 许衡坚定地说:“梨树无主,我的心不可以无主!不管天下是混乱还是太平,不管他人是高尚还是卑鄙,我都要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只要心中有主,才能够不觉夏日的炎热烦躁,不怕口渴难熬;只要心中有主,才能够事业有成,无往不胜。” 许衡一席话,说得随行人员都很感动,也很羞愧。 忽必烈原来对中原文化并不熟悉,但他在当亲王时,就留意招揽各方面的人才,特别是汉族读书人中有才干的人。许衡只是这许多人中的一个。早在元太宗时,元太宗窝阔台曾下令考试儒术,许衡参加了考试,并且考中了,由此他开始出名。忽必烈当亲王时,特地派了使者去请他,并任命他为京兆提学。许衡到任后,大力兴办学校,讲授程朱理学。由于他名气大,来求学的人很多。 许衡当了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后,正式设立了国子学(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学生都是从忽必烈手下的蒙汉大臣的子弟中挑选出来的。许衡以朱熹的《小学》等为教材,向他们讲授程朱理学等儒家文化,课余还教他们学习儒家的礼仪和技艺。使他们了解了中原文化和儒家的治国方法,为元朝廷培养了不少人才。他的学生,后来成为宰相、大臣的有近十人,成为各部和地方长官的又有数十人。 忽必烈手下还有一位刘秉忠,是他最信任,也是最早任用的汉人谋士。刘秉忠十七岁时就担任了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二十二岁时到山中隐居,学全真道,后来又在天宁寺出家当和尚。1242年,禅宗高僧海云应忽必烈的召请,去讲佛法,他带了刘秉忠一同来到忽必烈的王府。在交谈中,忽必烈发现刘秉忠知识很渊博,天文地理、工程水利、诸子百家,他没有不知道的;对天下大事也了如指掌。 因此海云禅师返回南方时,忽必烈把刘秉忠留在王府当书记。刘秉忠一直追随忽必烈,经常参加重要政治问题的决策,对忽必烈的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聪书记”。 忽必烈即位后,刘秉忠按忽必烈的命令制定各项制度。他糅合蒙古的制度和中原的传统制度,制定了元朝的新制度,在建立中书省、使用“中统”这一年号、选用官员等方面,他都起了很大作用。他还和许衡等人策划立国规模,议定了官员的任命、俸禄等制度;又参照唐代的《开元礼》,主持制定了元朝的朝廷礼仪。 成吉思汗建国以后,一直用“大蒙古国”这一国号。忽必烈即位后,政治中心转到了中原。公元1271年,在刘秉忠的建议下,取《易经》中“大哉乾元”的意思,将国号命为“大元”。早在公元1264年(至元元年),燕京被定为中都,但因旧城被破坏得较厉害,126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主持建造新都城。刘秉忠将旧城东北的空地定为新城的城址,按中原都城的传统制度和规格作了全面规划,建起了一座新都城。1272年,按他的建议,中都改为大都,成为元朝的统治中心。 此外刘秉忠还向忽必烈引荐了不少有才干的汉族知识分子。如张文谦、姚枢等,都是他推荐给忽必烈的。在这些人的辅佐下,忽必烈巩固了他在中原的统治。从1279年灭南宋后,元朝再次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唐代末年开始的分裂局面,并且奠定了包括以后明、清二朝在内的长期统一的基础。
重用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元世祖宠臣阿合马

  阿合马是元世祖忽必烈时的近臣之一,中统三年开始受到重用,后来官至宰相。对于这位天子宠臣,元朝第一权臣,许多人都不知道他实际上是奴隶出身,生年不详,出生于费纳喀忒,去世于公元1282年,回回人,是察必皇后的父亲按陈那颜的陪嫁奴隶。

  中统二年一直到至元十九年去世,阿合马在元朝混的风生水起。因为有元世祖忽必烈的宠信,靠着这座大山,官路简直一路亨通。在他当政之时,主要掌理财政,他以清理户口、推行专卖制度、发行钞票等方式来增加收入。

  阿合马在当时和后世的评价都不高,甚至还被收录进了奸臣传之中。就算是元世祖忽必烈,早年对阿合马宠信过重,甚至到了凡是阿合马的建议都没有不听从的地步。但是到了最后,元世祖忽必烈也是将阿合马贬到最低之人。

  阿合马被刺身亡之后,元世祖忽必烈通过审问阿合马的妻儿以及所留旧党,终于知道了阿合马所犯下的种种错误,最后愤怒之下,下令将开馆戮尸。将已经下葬的阿合马启棺,最后车裂其尸。

  后世之人称阿合马是元朝第一奸臣,因为他当时为了增加元朝的财政收入,多用严酷的政策。不仅清查户口,同时也增加百姓赋税,使百姓们苦不堪言。

  秦长卿言:“臣愚赣,能识阿合马,其为政擅生杀人,人畏惮之,固莫敢言,然怨毒亦已甚矣。观其禁绝异议,杜塞忠言,其情似秦赵高;私蓄逾公家赀,觊觎非望,其事似汉董卓。《春秋》人臣无将,请及其未发,诛之为便。”

  宋濂评价:“阿合马为人多智巧言,以功利成效自负,众咸称其能。”

  其实在小编看来,这些评价都过于片面了。阿合马当政之时,所出的某些政策的确对国家影响甚大,而其本人也的确曾经贪污钱银。但是并不代表阿合马就毫无能力,只是一个媚上的贪官。

  阿合马既然能受到忽必烈重用,能满足忽必烈的需求,是因为他在理财方面的确十分擅长。说到这儿,小编还要多嘴一句。在评价某一时期的政治之时,往往都将大的罪责安放在当时的臣子头上。对于君王的过错,便下意识的忽略了。阿合马为什么当政,为什么能执掌元朝的权柄。是因为元世祖忽必烈当时迫切的需要国家富起来,所以选择了阿合马。如果真的是仁慈爱民的君主,不会选择阿合马而是选择主张仁政的儒家大臣。

  再来阿合马清查户口,振兴盐铁之业,行纸钞等政策,都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特别是在纸钞这一项,元代的纸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完全取代金银货币流通的纸钞。

  在增加百姓赋税的时候,阿合马也一同规范纳税制度,制定了30分取1的税制,使纳税有章可循,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贪官污吏的随心所欲,保障了元代商业的正常发展。

  在元世祖忽必烈初期,各级官吏都没有俸禄。官员们因此大肆盘削百姓,而且还是正大光明的盘剥。等到阿合马之时,制定了国家官奉制度,使元朝官员不敢再大肆贪污。

  忽必烈曾言:“夫宰相者,明天道,察地理,尽人事,兼此三者,乃为称职。阿里海牙、麦术丁等,亦未可为相,回回人中,阿合马才任宰相。”所以说,阿合马的确是一位有才能之人。

  相比于清朝贪官,比如说和而言,阿合马本人的资产无从记载。只笼统的说,在查抄家产之时,金山银山堆积,并有人皮两张,妻妾五十人,侍妾四百多人。只从这简单的语句,其实也能知道阿合马过的生活是多么的腐败奢侈了。  

相关参考

康熙年间一小官,40年未得重用,雍正继位后,立马成为皇帝心腹

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最大的梦想莫过于金榜题名,然后能够踏入仕途,展现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光宗耀祖的理想。但是,天下有才之士太多,有些人一生都不能得到朝廷的赏识,满腔抱负难以施展。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

大而无当 董仲舒不受汉武帝重用真相

...这个毛病。自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以来,作官就成了读书人的一种信念、一种归宿,很多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入朝理政,参与政权建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凭借知识优势,不断获取权力,晋升职务,有的甚至爬到了最高...

大而无当 董仲舒不受汉武帝重用真相

...这个毛病。自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以来,作官就成了读书人的一种信念、一种归宿,很多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入朝理政,参与政权建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凭借知识优势,不断获取权力,晋升职务,有的甚至爬到了最高...

元代宰相阿合马以理财出名却遭众人嫌弃

阿合马,回回人,元代时期人士。曾身居元代宰相之位,非常受元世祖的信任,被元世祖所重用。在历史上,阿合马是个有名的理财能手,以出色的理财能力而出名,运用了推行专卖制度等理财手段,在理财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

重用

清朝皇帝在挑选太子的时候,并非采用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在皇帝临死之前,不能确定下一位皇帝是谁,每个皇子都有机会。为了培养众皇子的才能,皇帝会安排才华出众的大臣,让他们分别教皇子读书。多数大臣都不敢

谯周是谁?为何他饱读诗书却不受君主重用

有句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历史上有一位能识时务的俊杰却并从始至终都壮志难酬,他便是谯周。我们来探索下他为何没有收到君主的重用。首先我们要知道谯周是一个非常有学问之人。谯周自幼好读书,勤快而努力。他

重用汉臣 真实的萧太后

据《文汇读书周报》报道:景爱先生继《历史上的金兀术》之后,又撰写了《历史上的萧太后》(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金兀术和萧太后都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著名人物,一个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名将,一个是契丹族建立的...

重用汉臣 真实的萧太后

据《文汇读书周报》报道:景爱先生继《历史上的金兀术》之后,又撰写了《历史上的萧太后》(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金兀术和萧太后都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著名人物,一个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名将,一个是契丹族建立的...

史上年龄最小的进士考中时只有3岁,遇到千古明君一生不受重用

人们常说:“人比人气死人”,这话一点不假,就说中举吧,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进士,只有3岁,人家三岁的时候,皇帝就说你已经是进士了,陪太子读书去吧。有的人考到老,连举人都考不上,就像范进一样,都50多岁

刘备不小心遗漏一人才,被曹操赏识重用,最终成了名震三国的大将

刘备虽然出身不是很好,但是他从小好学,母亲看着刘备如此专注于学问,于是节衣缩食攒下点积蓄让刘备去读书。当时刘备和公孙瓒等人一同拜在了卢植的门下学习,学习之余,刘备喜欢广交好友,因此他跟同学之间的关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