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举贤
Posted 唐太宗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太宗论举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唐太宗论举贤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原文: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太宗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举贤不避亲
举贤不避亲
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
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一个。在尚书郎的职位上,狄光嗣干得确实比较出色,武则天觉得这是人尽其才,称赞狄仁杰:“你的这个举动可以和祁黄羊相媲美。”
祁黄羊的故事出自《左传》。
春秋那会儿,晋平公问大臣祁黄羊:“南阳县缺一个县官,你认为派谁去当合适?”
祁黄羊立刻回答说:“解狐最合适。”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让他去做官呢?”晋平公有点奇怪。
“你只问我派谁去合适,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晋平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派解狐去做了南阳的县官。果然,解狐在南阳办事很公正。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个大法官,谁来当合适呢?”
“祁午可以做好。”祁黄羊说。
“可是,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晋平公还是那种的表情,心里嘀咕,“让自己的儿子做大法官,也不怕别人说闲话。”
祁黄羊还是那德性:“你只是问我谁可以胜任,并没有问我他是不是我的儿子!”
晋平公很听话地派祁午去做大法官。祁午当了大法官以后,也干得很不错,证明了自己是个合适的人选。
孔子听说后,称赞:“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品德和才能作标准的。既不因为是自己的仇人就不推荐他;也不因为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就不推荐。祁黄羊这样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狄仁杰是不是大公无私先不论,就举贤不避亲这一点上,他就很好地为自己捞取了不少保身的资本。
推荐自己人是有勇气的,狄仁杰把自己儿子推上去,如果这儿子不是庸人,而是在工作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那他得到的只会是别人的尊敬,这同那种不分好歹把自己的没有能力的亲戚往上推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古代,其实是有举贤避亲的规定的。《后汉书·蔡邕传》载:“初,朝议以州郡想党,人情比周,乃制婚姻家之家机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至是复有三互法,禁忌转密,选用艰难,幽冀二州,久缺不补。”
意思就是说: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者婚姻亲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者地区为官。
当然这里面没有一棍子打死,如果不在同一个部门什么的,举贤不避亲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不要把没能力的亲人拉近来,惹人说嫌话。
唐朝德宗时期的宰相李晟,精力非常充沛,生育能力很旺盛,一共生有十二个儿子。在李晟的推荐下,十二个儿子全部成了政府公务员,尤其第十个儿子李听,在七岁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家乐队的总指挥。这样得来的官位,很多时候都是只挂个名,可李家小崽子居然每天都去上班,至于音乐舞蹈方面的专业能力,自然是啥都不懂,就会打人,经常把属下揍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样搞下来,李晟自己把名声也臭得差不多了,狄仁杰举贤不避亲,迎来的是官场的升华,而别人举贤不避亲,迎来的却是世人的口水。根本原因就在于有没有一个有能力的亲人,如果有,可以举,如果没有,还是不举的好。
这里还有个故事:
东晋时的劲敌前秦统一了北方,不断骚扰东晋边防。孝武帝不胜其烦,问谢安:“谁能够担任抵御北方前秦的重任?”
谢安想都没想就说:“我侄子谢弦行!”
谢弦是谢安的亲侄,年纪也不大,引起了朝廷大臣的议论。但与谢安有隙的郗超却感慨地说:“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子是明智的。谢弦有这个才能。”
有人不解,问郗超。郗超称:“我曾经跟谢弦一起共过事,知道他的才干。”
谢弦最终被任命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后,果然没有辜负谢安的举荐和皇帝的信任。他立即招兵买马,经过严格训练,组建了一支军队,多次打败前秦的军队任人唯亲与任人唯贤的区别,不在于推荐或任用的是自己的亲属还是别的人,关键在于推荐或任用的目的是不是出以公心,所推荐和任用的人是不是称职。推荐或任用的人称职,对工作有利,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是任人唯贤;对个人有利,即使推荐或任用的是外人,也不能算是任人唯贤。
可惜的是,狄仁杰的儿子中,出色的只有狄光嗣一个。剩下的,就只有向外部发展了。
相关参考
读《三国》,最优秀的君王还数孙权。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杭州富阳)人,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从十八岁始,孙权继父兄之业治理江东,直至寿终七十一岁,称帝三十一年。孙权在位期间,东吴疆土倍增,国力由弱到强
崔琰脾气耿直,说话不顾及情面。在担任曹丕老师的时候,曹丕去打猎,结果又被崔琰长篇大论教训一顿。曹丕有父亲的风范,面对崔琰的斥责,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谦卑的写了一封信,告诉崔琰,自己以后再也不会犯类似
文献和甲骨刻辞告诉我们,有商一代,迁都是常态,而不迁都的时间反而较少。史书上说商族迁徙前八后五,也就是说,商王朝一共13次迁都,一直到了盘庚迁殷,才渐趋稳定下来,如《古本竹书纪年》所说盘庚迁殷,至纣之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人。蒋钦在孙策率众投靠袁术时就已跟随孙策,孙策到江东后为别部司马。曾跟随孙策和孙权征战,协助孙策先后平定丹阳郡、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先后任葛阳尉和三个县的县长,
崔琰脾气耿直,说话不顾及情面。在担任曹丕老师的时候,曹丕去打猎,结果又被崔琰长篇大论教训一顿。曹丕有父亲的风范,面对崔琰的斥责,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谦卑的写了一封信,告诉崔琰,自己以后再也不会犯类似
论英伟,他比不上秦始皇和汉武帝;论名气,他比不上唐太宗和清圣祖;论功绩,他比不上隋文帝和宋太祖;论谋略,他比不上光武帝和武则天;论刚猛,他比不上明太祖和明成祖。然而,若要论生平无懈可击,要论身后无
帝国雄鹰左宗棠,论新疆反分裂战争及 ”海、塞防”之争的文化成因
这里有明清、民国的历史故事、秘闻、深度分析等文章,欢迎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民国史学家缪凤林曾盛赞左宗棠,「”自唐太宗以来,左宗棠是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功劳最大的人。”粗略一看,颇觉缪凤林此言不太合理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总有一些强大的外敌,比如匈奴、突厥、吐蕃等,而在隋唐时期就数高句丽最凶猛,因此就有四位皇帝攻打高句丽。论国力,隋炀帝时期也非常强盛;论指挥,唐太宗一生南征北战,几乎战无不胜。可是,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总有一些强大的外敌,比如匈奴、突厥、吐蕃等,而在隋唐时期就数高句丽最凶猛,因此就有四位皇帝攻打高句丽。论国力,隋炀帝时期也非常强盛;论指挥,唐太宗一生南征北战,几乎战无不胜。可是,
《贞观政要》(汉语拼音:Zhen\'guanZhengyao),记载中国唐朝唐太宗政绩及君臣论政的史书。唐代史学家吴兢著。全书十卷四十篇,约八万字。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