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叛乱未果被活活烤死

Posted 朱高煦

篇首语: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高煦叛乱未果被活活烤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朱高煦叛乱未果被活活烤死

2、同为谋反,朱高煦被活活烤死,为何朱高燧却能安然无恙

朱高煦叛乱未果被活活烤死

  朱高煦(1385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母亲为文皇后徐氏。洪武十八年生于北平燕王府,洪武二十八年受封高阳郡王。永乐二年封为汉王。      汉王朱高煦曾因他的战功而受到成祖朱棣的宠爱。但是,在永乐二年(1404年),他的兄长朱高炽被定为皇太子时,他深为失望。朱高煦屡次违背皇帝的训示,最后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引起了成祖的愤怒,被流放到山东的一块小封地乐安。朱高煦自被成祖强令到乐安后,心中怨恨日盛,预谋夺取皇位的心理十分急迫。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八月,成祖御驾北征,死于回师途中。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高炽即皇帝位,次年改元为洪熙,在位仅十个月,于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暴死,终年47岁。死后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献陵。随后,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即位,改年号宣德,是为宣德帝。随着他侄子朱瞻基的登基,汉王朱高煦的愤怒心情沸腾了起来。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在乐安起兵谋反,派遣亲信枚青等潜到北京,联合他的旧部作为内应,英国公张辅获知后将他们逮捕,并上奏皇上。当时,朱高煦已与山东都指挥靳荣等约定一起谋反,又联络了天津、青州、沧州、山西等地的都督、指挥作为策应。公开发放刀箭、旗帜,掠夺周边郡县的马匹。设立五军,即前、后、左、右、中五路军,由指挥王斌统领前军,韦达统领左军,千户盛坚统领右军,知州朱恒统领后军,朱高煦的儿子们各监督一路军,朱高煦亲自统领中军。世子朱瞻坦居守乐安,指挥韦弘、韦兴,千户王玉、李智带领四哨兵马,部署已定,朱高煦任命王斌、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官职等,成立了另一个中央政府,一场叛乱即将爆发。五天后,他派一名助手去朝廷,列举了他的不满以说明他的行动事出有因。他指责皇帝把贵族头衔封给文官,从而违背了永乐帝和洪熙帝定下的规矩。他还指责皇帝在选用官员时判断不当。这些指控似乎基本上就是以前燕王对建文帝的指控的翻版。但这一次,他们没有得到响应。      在听到起事时,宣宗一开始犹豫不决。但在九月九日,在大学士杨荣等人的强烈要求下,宣德帝御驾亲征。在沙场老将薛禄的率领下,一支有2万士兵的先锋队于九月二十一日围攻乐安。在劝诱叛王投降未成后,他们于次日猛烈攻城。结果朱高煦出降,他和他的随从一起被解回京师,朱高煦被软禁于皇城内。宣宗念叔侄之情,前往禁锢朱高煦之所探望,朱高煦使腿将其绊倒,宣宗恼怒,命人用300斤重的铜缸盖住朱高煦。朱高煦在缸内运力欲举起铜缸砸向宣宗。宣宗大惊,急命人取来木炭,堆积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铜缸内。其后妃韦氏及诸子俱被处死。追随叛王的600多名文武官员被处死,另外2200名官员被发配边陲。朱高煦之弟赵王朱高燧和另一个王也与这一阴谋有牵连。但皇帝因关心王朝的稳定,下令不予追究。这场叛乱终因朱高煦的悲惨失败而结束!
叛乱

同为谋反,朱高煦被活活烤死,为何朱高燧却能安然无恙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的第一年,汉王朱高煦便“又一次”的起兵造反。说“又”并不冤枉这位皇叔。

作为皇子之时,他便与三弟朱高燧行使父亲朱棣对本身的喜爱、对兄长朱高炽的厌恶,有恃无恐的构陷兄长朱高炽、意欲谋反。

父亲朱棣活着时,便不光有索取天策卫这般皇家亲卫,自比唐太宗的行径;更有擅自饲养卫士,践踏批示使徐野驴,僭越自立不臣之心。但年老朱高炽十分仁德,面临朱棣的雷霆之怒,为其求情之下,也才得免。

而当朱棣病逝,固然此时朱高煦、朱高燧二人早已经就藩,但对皇位仍存觊觎之心,甚至还吩咐其子朱瞻圻窥探朝堂勾当,谋害造反。然则作为兄长的朱高炽,非但没有惩罚他们,反而还将有不臣之心的朱高煦、朱高燧召至京师,大加封赏。

那么这一次侄子朱瞻基即位,又谋害造反的兄弟二人的命运会是若何呢?1426年八月,朱高煦结合山东都批示靳荣提议兵变,为了包管成功,朱高煦还找到了靖难之役中本身的战友,英国公张辅,贪图以他为内应。

但此时早已身居要职,被委以重任的张辅,面临朱高煦派来的使者时,二话没说便命人拿下,呈禀明宣宗朱瞻基。

在杨荣的奉劝之下,朱瞻基御驾亲征。此时的朱高煦与朱瞻基比拟,实力差距显着。在明宣宗包抄了乐安(朱高煦的藩属地)之后,朱高煦出城屈膝。随后,他便被押解至国都,废为庶人,幽禁,但接下来就在明宣宗探视之时,他却伸腿将朱瞻基绊倒,最终朱瞻基命人将一口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用柴炭在四周点燃活活烤死,至于他的子嗣也都被杀死。

对于朱高燧,明宣宗又会怎么处理呢?

在此次的兵变之中,经人审讯,事实上朱高燧也介入个中。尚书陈山便有言:"赵王与高煦共谋逆久矣,宜移兵彰德,擒赵王。”赵王朱高燧与朱高煦合谋,应该移兵彰德(朱高燧的封地),将其擒拿。但对此朱瞻基却说到::"先帝友好二叔甚。汉王自绝于天,朕不敢赦。赵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负先帝也。"

其时的诸多大臣如蹇义、夏原吉对于朱高燧的行径,也是持有要求惩办的定见。但朱瞻基却对峙没有处分,后来这件事情也执政堂之上愈演愈烈,上书陈奏的大臣越来越多,朱瞻基无可若何之下,吩咐驸马都尉广平侯袁容持示朱高燧。

此时的朱高燧可谓是凶险万分,稍有差池便会再度引起侄子朱瞻基的猜忌,更会让群臣留有话柄,落得一个和二哥朱高煦一样的终局。

而他在措置这件事,可谓是伶俐至极。不光上表朱瞻基自动交还了常山中庇护,以及群牧所和仪卫司官校,还用词恭谨,面临“如斯会处事、识趣”的三叔,本身也顺水推舟的收缴了三叔的 军力,还 避免了本身再次弑叔的恶名。

最后,朱高燧也落得一个平安无事的终局,之所以同为兄弟,同为谋反,终局却纷歧样,就在于朱高燧可以“懂进退 ,过刚则折”的事理。宣统六年,朱高燧作古,谥号简。他的子孙也都得以承继爵位,甚至直到南明隆武政权时,其十代孙朱由还被封为赵王。

相关参考

同为谋反,朱高煦被活活烤死,为何朱高燧却能安然无恙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的第一年,汉王朱高煦便“又一次”的起兵造反。说“又”并不冤枉这位皇叔。作为皇子之时,他便与三弟朱高燧行使父亲朱棣对本身的喜爱、对兄长朱高炽的厌恶,有恃无恐的构陷

却被侄子活活烤死 朱棣的儿子效仿其父造反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的次子,当年跟随其父发动靖难之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朱高煦与其父朱棣颇有相似之处,作战勇猛,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际,朱棣也曾许愿说:"努力吧,皇太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朱棣称帝后,...

朱棣次子叛乱 竟被宣德帝活活烤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究竟什么样的人才会被称为“王”呢?所谓“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天子的称呼。自从秦王嬴政称帝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这个爵位不一定是王公贵族出身的人才会被加封。到了汉朝,被称为

朱高煦为什么叛乱 朱高煦怎么死的

  朱高煦  朱高煦是的次子,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深得朱棣喜爱,所以他多次谋取太子之位,当然最终朱棣传位给了长子朱高炽,不过朱高炽在位不久就去世了,其子朱瞻基继位,朱高煦继而举起叛乱大旗。  朱

朱高煦怎么死的 朱高煦的子女 朱高煦还有后人嘛

  朱高煦  朱高煦是与徐皇后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的亲弟弟。明宣宗即位后,朱高煦起兵造反,兵败后被囚后来被杀,他的几个儿子也相继被杀。  朱高煦的子女  长子:朱瞻壑,懿庄世子。  次子:朱瞻圻,封汉

被明宣宗做成 ”瓦罐焖鸡”的朱高煦是怎样一个人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二儿子,他的哥哥就是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朱高炽和胞弟高煦、高燧都参加了战争,随老爹南征北战,都立下过显赫战功。特别是老二朱高煦勇武过人,且生性强悍,他能征

朱高煦真的被明宣宗做成了“瓦罐焖鸡”吗

说到朱高煦其实这个人其实在历史上也是很有故事的,传说啊,传说这个人最后竟然被明宣宗做成了“瓦罐焖鸡”,我的天啊,这也太惨了吧,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在历史上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真正的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此事,对

如果朱高煦不作死朱瞻基會殺他全家嗎

不會。可以說朱高煦一直在作死之路上狂奔,從沒回過頭。但凡他有一點收手之意,朱瞻基都不會動他。朱高熾、朱瞻基父子對朱高煦一直很好朱棣在位時,朱高煦一直在和朱高熾、朱瞻基作對,他們以防守為主,幾乎沒有什麽

朱高煦謀反到底受誰“鼓勵”

漢王朱高煦,在明宣宗年間成了笑話。第一次想半路截殺趕去繼位的朱瞻基,卻因為消息走漏撲了個空;第二次想謀反又是走漏了消息,宣宗書信勸降不屑,非要等禦駕親征兵臨城下,又偷偷跑出來投降。最終,朱高煦成了“瓦

朱棣为何不立有才的朱高煦而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棣的儿子不多,长大成年的一共只有三个,分别是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兄弟三个都是徐皇后所生,是同胞的嫡子。朱棣在选择皇太子的时候,可选的范围实在太小,却也让他很费了一番心思,主要是在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