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宗和魏忠贤的较量

Posted 奏疏

篇首语: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思宗和魏忠贤的较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明思宗和魏忠贤的较量

2、崇祯如何巧妙躲过魏忠贤安排的催情色诱?

明思宗和魏忠贤的较量

  魏忠贤对于思宗,则始终无法揣透其心意。他不知道新上任的皇帝,到底将如何对待他。
  他的策略,就是送一些美女给思宗。思宗在明代皇帝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怎么好色。在当时战战兢兢的心态下,思宗自然对美色更无兴趣了。据说,思宗怕引起魏忠贤的担心,将魏忠贤送来的4名绝色女子全部留了下来,但却仔细地将4名女子都搜了身。结果,4名女子的裙带顶端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为"迷魂香",实际上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思宗命4人将药丸毁去。魏忠贤千方百计地想导引思宗做一个荒淫的皇帝,一计不成,另生一计,就派一个小太监坐在宫中的复壁内,手中持"迷魂香",使室中自然氤氲着一种奇异的幽香,以达到催情的效果。这一招,同样被思宗识破,并大发感叹说:"皇考、皇兄皆为此误矣!"既然美色无法打动思宗,魏忠贤于是干脆采用更赤裸的试探方式。这时,一思宗手迹些无耻的臣工们仍然不停地上疏为魏忠贤大唱颂歌,思宗读这些奏疏的时候,总是"且阅且笑"。
  魏忠贤于是在九月二十五日向皇帝上了一道《久抱建祠之愧疏》,向皇帝请求停止为他建造生祠的活动。思宗的批复是不温不火:"以后各处生祠,其欲举未行者,概行停止。"这样一次顺水推舟之举,便抑止了朝野上下对于魏忠贤的进一步崇拜,而又不致引起魏忠贤的恼怒。相反,思宗还不断地嘉奖魏忠贤、王体乾、崔呈秀等人。
  自然,思宗心中明白,这一切早晚都会收回来的。他在静静地等候时机,却又暗暗地削弱魏忠贤的影响力。
  政治斗争是非常微妙的。也许,当时朝廷中的大臣们,都在寻思保全自己的良策,有投机的,有不动声色的,有戆(zhuàn溃┲泵八乐壁傻摹R虼耍最后倒魏的时机竟然首先是由魏忠贤的党羽发动的。天启七年(1627)十月十三日,御史杨维垣上疏弹劾崔呈秀,却美化"厂臣"魏忠贤--"呈秀毫无益于厂臣,而且若为厂臣累。盖厂臣公而呈秀私,厂臣不爱钱而呈秀贪,厂臣尚知为国为民,而呈秀惟知恃权纳贿"。这摆明了是丢车保帅之策。思宗自然知道时任兵部尚书的崔呈秀在阉党中的分量。崔呈秀在魏忠贤门下号称"五虎"之一,是魏忠贤的得力干将。
  而且,由于是魏忠贤的亲信,崔呈秀的儿子崔铎虽然目不识丁却还能中进士。逐去崔呈秀等于断了魏忠贤一臂。在静候了7天后,思宗决定免除崔呈秀的兵部尚书一职,令他回乡守制。此一举动,等于是掀开了倒魏的大幕。敏锐的官员们觉察到政治局势的动向,于是揭发和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开始接二连三地出现。十月二十二日,工部主事陆澄源弹劾魏忠贤;十月二十四日,兵部主事钱元(què)弹劾魏忠贤;十月二十五日,刑部员外郎史躬盛弹劾魏忠贤。
  直到二十六日,思宗一直不动声色,任由着臣工们攻击魏忠贤的高潮一波胜过一波,中间还得面对魏忠贤的哭诉,依然无动于衷。十月二十六日,海盐县贡生钱嘉征上疏攻击魏忠贤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攻;九,伤民财;十,亵名器。应当说,钱嘉征此疏并不是空洞的议论,十条罪名大都可以坐实。于是,思宗立即开始行动,召魏忠贤,命令太监当着魏忠贤的面宣读了钱嘉征的奏疏。魏忠贤"震恐伤魄",立即去找了他的赌友--原信王府太监徐应元,讨教对策。徐应元劝魏忠贤辞去爵位,也许可以保富贵。次日,魏忠贤请求引疾辞爵,得到思宗的允许。十一月初一日,思宗斥责徐应元,并再次将魏忠贤贬往中都凤阳祖陵司香。
  然而,魏忠贤是过惯了有权有势生活的人,出京的时候竟然还带着卫兵1000人、40余辆大车浩浩荡荡地向南去了。
  一个戴罪的宦官竟然还敢如此跋扈,无疑进一步刺激了思宗敏感的神经。于是,思宗接着下了一道谕旨,命锦衣卫旗校将魏忠贤缉拿回京。十一月初六日,在阜城县(今河北阜城)南关的旅舍中,亲兵散尽的魏忠贤孤零零地呆在旅馆里,听着旁边房间里一位书生的《桂枝儿》小曲。只听得"势去时衰,零落如飘草……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魏忠贤在旅馆中绕房疾走,自缢而亡。从此,树倒猢狲散,清算魏忠贤余党的行动也很快就着手进行了。
  在思宗的一再严厉督责下,崇祯二年(1629)三月十九日,所谓阉党逆案终于定谳(yàn)。
较量魏忠贤

崇祯如何巧妙躲过魏忠贤安排的催情色诱?

在魏忠贤和客氏方面,却根本不想让信王朱由检[注:明思宗-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弟。于公元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明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病故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当皇帝,甚至还另有图谋!为什么呢?大约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魏忠贤的耳目告诉他,信王的行为举止向来隐秘,说话不多而且滴水不漏。据《崇祯长编》卷一和其他史料(《三朝野记》卷四,崇祯朝纪事))说:“帝初虑不为忠贤所容,深自韬晦,常称病不朝。”据明代郑逵的《野史无文》卷三·烈皇帝遗事(上)说:信王朱由检在日常公开的活动中,“衣冠不整,不见内侍,坐不倚侧,目不旁视,不疾言,不苟笑。”由于信王朱由检一贯玩“韬晦”,在魏忠贤看来,信王心深似海,神秘难测,似乎不像熹宗那样可以轻易驾驭!

是否由信王继位,魏忠贤的态度是:既然吃不准,干脆就不要!

这是魏忠贤阻碍朱由检当皇帝的动机之一。

第二个原因是魏忠贤对朝政有觊觎之心;有野心。这野心是什么?不外乎两点:一是取彼而代之;一是继续扶持傀儡,保持大权在握的现状。

关于第一点,取彼而代之。据谈迁《国榷》卷八十八·天启七年八月乙卯载:在熹宗病危时,魏忠贤曾召见手握宫廷禁卫大权的锦衣卫都督田尔耕,秘密商量发动宫廷政变的事。这事太可怕了,吓得田尔耕只能唯唯诺诺,而不敢明确表态。这期间,魏忠贤又同他的死党、兵部尚书[注:兵部尚书,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相当于现在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崔呈秀商量此事,崔呈秀吓得不敢说话,再魏忠贤一再追问下,才说了一句话:“恐外有义兵。”大概因为崔呈秀的胆小怕事和消极态度,才使魏忠贤打消了政变夺权的念头。接下来,魏忠贤又会怎么样应对呢?

魏忠贤想,既然通过政变而夺权难以实行,那么,就采取第二种办法来继续掌控权力。这第二种办法是什么呢?

就是继续扶持傀儡,确保大权在握。魏忠贤知道,自己的问题成堆,在朝廷积怨甚多,如果不继续掌权,就是死路一条!既然发动政变不可行,那么,想办法维持现状就是惟一的出路了。怎样才能够继续掌权呢?一种方法是用“狸猫换太子“的办法“以假充真。就是对外谎称张皇后[注:张麒之女,燕太子妃,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封为皇太子妃。她操妇道十分严谨,深得成祖和徐皇后欣喜。-zhanghuanghou]已怀孕,然后把魏忠贤侄儿魏良卿的儿子抱进宫来,充当皇子,继承皇位。魏忠贤采取的办法就是:首先,说服皇后假称怀孕,然后把魏良卿的儿子过继给张皇后为子,再把这个儿子立为皇帝;另外一种办法,就是让张皇后站出来反对信王当皇帝,把福王确立为皇帝!

相关参考

崇祯皇帝朱由检简介 明思宗朱由检的儿子及死因介绍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崇祯皇帝朱由检简介明思宗朱由检的儿子及死因介绍”的详细内容!崇祯皇帝朱由检,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

魏忠贤临死前,留下一句预言,十几年后准确应验,真是天意吗

明朝自开朝以来一直重用太监,到了明朝末期,明熹宗朱由校临死传位于自己的兄弟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崇祯帝。朱由校临死跟朱由检说你继位后,有两个人不能动,一个是张皇后,一个是魏忠贤。张皇后是朱由校

明朝后期东林党争和魏忠贤专权

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不依附权臣,敢于批评内阁辅臣和部院大臣为清高的风气。其中,以东林书院为基地的东林党更是以清流自命,作为在野派的他们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场,甚至敢于批评皇帝,与统治阶层内以籍贯为纽带

明朝后期东林党争和魏忠贤专权

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不依附权臣,敢于批评内阁辅臣和部院大臣为清高的风气。其中,以东林书院为基地的东林党更是以清流自命,作为在野派的他们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场,甚至敢于批评皇帝,与统治阶层内以籍贯为纽带

东林党和魏忠贤 究竟谁在误国

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明光宗朱常洛即位才满一个月就一命呜呼,留下一个疑窦丛生的“红丸案”,一个沉迷于木匠活儿的少年储君朱由校,以及一个危机四伏的大明王朝。黎明破晓,群臣火速入宫。当以东林党为首

熊廷弼努尔哈赤 熊廷弼和魏忠贤

  熊廷弼作为明朝大臣,曾经在对抗后金中贡献颇大,但最终兵败广宁失守,加上不幸陷入党争,最终被等人所害,于1625年被斩首。  熊廷弼  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攻破辽阳,再任辽东经

励精图治的崇祯帝是怎么成为亡国之君的?

...其弟弟朱由检便受命即位,次年改国号为“崇祯”,是为明思宗,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崇祯帝。崇祯即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铲除阉党势力。即位之初,这个16岁的少年皇帝雷厉风行地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他处于孤立无援...

康熙三请他被拒 黄宗羲:为父伸冤锥刺皇后外孙

...为首的宦官集团祸乱朝政,被逮捕入狱,并死在了狱中。明思宗(即崇祯皇帝)继位后,对朝政进行改革,黄宗羲觉得为父亲申冤的机会到了,就写好了申诉状,带了一把锥子进京申冤。等他赶到北京的时候,父亲的冤案已经得到...

康熙三请他被拒 黄宗羲:为父伸冤锥刺皇后外孙

...为首的宦官集团祸乱朝政,被逮捕入狱,并死在了狱中。明思宗(即崇祯皇帝)继位后,对朝政进行改革,黄宗羲觉得为父亲申冤的机会到了,就写好了申诉状,带了一把锥子进京申冤。等他赶到北京的时候,父亲的冤案已经得到...

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七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天启二年(16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