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雍正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谜

Posted 康熙

篇首语: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雍正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揭秘雍正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谜

2、雍正皇帝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謎

揭秘雍正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谜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就“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等十项大罪,进行自辩,颁行天下。然而,事与愿违,欲盖弥彰,弄巧成拙,愈描愈黑,留下生动而曲折的历史故事。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雍正的上述罪名能否成立?让我们一一分析:
  雍正是否毒死皇父?一种说法是:康熙帝是喝了胤送的人参汤被毒死的。这话从伦理、法理、情理讲,既悖于情,也不合理。从当时的具体环境、周围条件分析,既违背史实,也绝无可能。
  雍正是否逼死生母?《大义觉迷录》说:“逆书加朕以逼母之名。”看来当时雍正“逼母”说流传很广。雍正生母乌雅氏,生有三个儿子:胤、允祚(5岁死)、允祯。传说:雍正继位后,将允祯调回北京关押起来,他母亲想见允祯,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死在铁柱子上。乌雅氏眼看亲生儿子允祯被囚禁,作为皇太后能不生气吗?时人将雍正母亲的死同雍正囚禁胞弟联系起来是很自然的事情。
  雍正是否弑兄杀弟?雍正继承皇位之日,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康熙崩逝的噩耗传出,京城九门关闭6天,诸王非得令旨不得进入大内。箭在弦上,形势紧张。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允A、二哥允i、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佑、八弟允T、九弟允K、十弟允(礻我)、十二弟允、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祯、十五弟允偶、十六弟允禄和十七弟允礼。
  大阿哥允A,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允A已成为一只不见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贝子礼殡葬。
  二阿哥即废太子允i,被禁锢在咸安宫。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允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允i死去。
  三阿哥允祉,本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但也受到牵连。雍正即位后,以“允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允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允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允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死。
  五弟允祺,康熙亲征噶尔丹时,曾领正黄旗大营,后被封为恒亲王。允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死。
  六弟允祚,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七弟允佑,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夸他:“心好,举止和蔼可亲。”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命允佑领镶黄旗大营。18岁,被封为贝勒;29岁,晋淳郡王。八年,卒。
  八弟允T,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废也,允谋继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继位后,视允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允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继位,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允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那里,命将允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允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允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允幽禁多年,受尽折磨,终被害死。
  九弟允K,因同允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允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允出家!他借故将允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不久又给允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幽禁之。允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
  十弟允(礻我),因党附允T,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还喀尔喀(今蒙古国),命允印册赐奠。允称有病不能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十一弟胤,康熙二十四年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三十五年夭折。
  十二弟允,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刚即位,封允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乾隆即位后被晋封为履亲王。这位允较之其他兄弟气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岁。
  十三弟允祥,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为怡亲王,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总理户部。为人“敬谨廉洁”,雍正照例赐钱粮、官物,均辞而不受;对雍正“克尽臣弟之道”,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为雍正所赏识。三年,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后总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树。又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协助最多的兄弟。
  十四弟允_,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党同允,又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祯”而雍正之党篡改为“胤”,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允祯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乾隆继位后,将其开释。
  十五弟允偶,康熙死后,雍正命其守景陵。
  境遇比较好的有三人:就是其十三弟允祥、十六弟允禄和十七弟允礼。允祥,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详。雍正继位,即封允祥为怡亲王,格外信用。允禄,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为后,袭封庄亲王。允礼,雍正继位封为果郡王,再晋为亲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继任宗人府宗令,管户部。允祥和允礼显然早加入“胤党”,只是康熙在世时,十分隐秘,没有暴露。
生死揭秘雍正

雍正皇帝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謎

雍正

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一書中,就「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等十項大罪,進行自辯,頒行天下。然而,事與願違,欲蓋彌彰,弄巧成拙,愈描愈黑,留下生動而曲折的歷史故事。

那麼事實究竟如何?雍正的上述罪名能否成立?讓我們一一分析:

雍正是否毒死皇父?一種說法是:康熙帝是喝了胤送的人參湯被毒死的。這話從倫理、法理、情理講,既悖於情,也不合理。從當時的具體環境、周圍條件分析,既違背史實,也絕無可能。

雍正是否逼死生母?《大義覺迷錄》說:「逆書加朕以逼母之名。」看來當時雍正「逼母」說流傳很廣。雍正生母烏雅氏,生有三個兒子:胤、允祚(5歲死)、允禎。傳說:雍正繼位後,將允禎調回北京關押起來,他母親想見允禎,雍正不準。太後一氣之下,撞死在鐵柱子上。烏雅氏眼看親生兒子允禎被囚禁,作為皇太後能不生氣嗎?時人將雍正母親的死同雍正囚禁胞弟聯繫起來是很自然的事情。

雍正是否弒兄殺弟?雍正繼承皇位之日,就面臨著兄弟們的不滿和挑戰。康熙崩逝的噩耗傳出,京城九門關閉6天,諸王非得令旨不得進入大內。箭在弦上,形勢緊張。當時年滿20歲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允、二哥允、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八弟允、九弟允、十弟允、十二弟允、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禎、十五弟允、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

雍正手筆

大阿哥允禔,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康熙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允已成為一只不見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貝子禮殯葬。

二阿哥即廢太子允礽,被禁錮在咸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允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允死去。

三阿哥允祉,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雍正即位後,以「允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允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允祉心裡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些牢騷。雍正知道後,乾脆將允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死。

五弟允祺,康熙親征噶爾丹時,曾領正黃旗大營,後被封為恒親王。允祺沒有結黨,也沒有爭儲。雍正即位後,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死。

六弟允祚,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七弟允佑,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誇他:「心好,舉止和藹可親。」康熙親征葛爾丹時,命允佑領鑲黃旗大營。18歲,被封為貝勒;29歲,晉淳郡王。八年,卒。

康熙帝

八弟允禩,是雍正兄弟中最為優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廢也,允謀繼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繼位後,視允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允心裡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繼位,耍了個兩面派手法:先封允為親王—其福晉對來祝賀者說:「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這話傳到雍正那裡,命將允福晉趕回娘家。不久,借故命允在太廟前跪一晝夜。後命削允王爵,高牆圈禁,改其名為「阿其那」。「阿其那」一詞,學者解釋有所不同,過去多認為是「豬」的意思,近來有學者解釋為「不要臉」。允幽禁多年,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九弟允禟,因同允結黨,也為雍正所不容。允心裡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將出家離世。」雍正哪能容許允出家!他借故將允革去黃帶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名為「塞思黑」。「塞思黑」一詞,過去多認為是「狗」的意思,近來有學者亦解釋為「不要臉」。不久又給允定28條罪狀,送往保定,加以械鎖,命直隸總督李紱幽禁之。允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

十弟允(礻我),因黨附允禩,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京病故,送靈龕還喀爾喀(今蒙古國),命允印冊賜奠。允稱有病不能行,命居住在張家口。同年借故將其奪爵,逮回京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開釋,後死。

十一弟胤禌,康熙二十四年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三十五年夭折。

十二弟允祹,康熙末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很受重用,也很有權,但沒有結黨謀位。雍正剛即位,封允為履郡王。不久,借故將其降為「在固山貝子上行走」,就是從郡王降為比貝勒還低的貝子,且不給實爵,僅享受貝子待遇。不久,又將其降為鎮國公。乾隆即位後被晉封為履親王。這位允較之其他兄弟氣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歲。

十三弟允祥,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為怡親王,命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元年,總理戶部。為人「敬謹廉潔」,雍正照例賜錢糧、官物,均辭而不受;對雍正「克盡臣弟之道」,總理事務「謹慎忠誠」,為雍正所賞識。三年,從優議敘,復加封郡王,任王於諸子中指封。後總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樹。又辦理西北兩路軍機。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協助最多的兄弟。

十四弟允禵,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黨同允,又傳聞康熙臨終前命傳位「胤禎」而雍正之黨篡改為「胤」,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許撫遠大將軍允禎進城吊喪,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將其父子禁錮於景山壽皇殿。乾隆繼位後,將其開釋。

十五弟允偶,康熙死後,雍正命其守景陵。

境遇比較好的有三人:就是其十三弟允祥、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允祥,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詳。雍正繼位,即封允祥為怡親王,格外信用。允祿,過繼給莊親王博果鐸為後,襲封莊親王。允禮,雍正繼位封為果郡王,再晉為親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繼任宗人府宗令,管戶部。允祥和允禮顯然早加入「胤黨」,只是康熙在世時,十分隱秘,沒有暴露。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关参考

雍正皇帝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謎

雍正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一書中,就「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等十項大罪,進行自辯,頒行天下。然而,事與願違,欲蓋彌彰,弄巧成拙,

雍正皇帝十五位兄弟的生死之謎

雍正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一書中,就「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等十項大罪,進行自辯,頒行天下。然而,事與願違,欲蓋彌彰,弄巧成拙,

大清格格怎么成了汉奸? 揭秘川岛芳子的生死之谜

生也是谜死也是谜的川岛芳子2008年6月28日,溥仪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正在天津举行,关于川岛芳子生死之谜的考证成为会上的一个话题。坐在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庆祥右边的人是努尔哈赤第十一世孙,名字叫爱新觉罗·德崇。...

清朝皇帝雍正的十五个兄弟是怎么死的

雍正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身为清朝的皇帝,雍正是如何上位的?在当皇帝之前,雍正是否犯下什么罪行?却也有人对康熙之死以及雍正那些兄弟的死亡原因抱有探解的兴趣。那么雍正15个兄弟的死亡是否和雍正有关系?事实

历史上清朝皇帝雍正的十五个兄弟是怎么死的

  雍正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身为清朝的皇帝,雍正是如何上位的?在当皇帝之前,雍正是否犯下什么罪行?却也有人对康熙之死以及雍正那些兄弟的死亡原因抱有探解的兴趣。那么雍正15个兄弟的死亡是否和雍正有关系?

雍正死亡之谜大揭秘 雍正是病死的还是遇刺而死

一说,胤是被吕四娘谋刺死的。稗官野史如《清宫十三朝》、《清宫遗闻》等书,都有雍正帝遇刺身亡之文。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也有说是吕留良的孙女。当年,吕留良因文字狱被死后戮尸,吕氏一门,或被处死,或被

努尔哈赤的生死之谜,果真死于袁崇焕的大炮之手吗

努尔哈赤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也是清王朝的奠基者。当年,他以一个小小的部落起家,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逐渐有了能够与明王朝分庭抗礼的势力。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称

解密杨贵妃生死之谜,她真的是被赐死的吗?

...而,这位国色天香的美女究竟归宿如何呢?史书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狈地与众臣逃跑,其爱妾杨贵妃死于马嵬驿。可是,文人赋咏与史家记述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因此杨贵...

川岛芳子生死之谜解密,川岛芳子生死之谜解密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川岛芳子生死之谜解密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川岛芳子生死之谜解密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川岛芳子生死之谜解密作者:李刚何景方引子更新时间2011-11-2017:06

清朝五位皇后死亡之谜

导读:清代皇帝的后妃虽然有太监和宫女整天伺候着,但终日禁锢在深宫之中,大多过得并不幸福,尤其身为一国之母的正宫皇后,看似地位很高,但上面还有太后,加上皇帝妃嫔成群,处理不好各方面的关系,动辄得咎,被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