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迁都北京的故事

Posted 都城

篇首语: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棣迁都北京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朱棣迁都北京的故事

2、揭秘明成祖朱棣篡位后为何执意迁都北京?

朱棣迁都北京的故事

永乐十九年旧历四月的一天深夜,北京城突然风雨大作,夹杂着阵阵惊雷。新修成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因雷击起火,化为灰烬。 朱棣心中顿时升起不祥之感。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天人合一这一哲学命题,被强调到绝对的地步。地震、灾害、雷击等等自然现象,都被看成是执政者的失误而带来的。“上天示警”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的严重性在于:第一,只有统治者出了问题,老天爷才会震怒。所谓“天怒人怨”,便是这个道理。第二,统治者并不知道自己的失误在哪里,这就需要有智慧的人站出来为其指点迷津。鉴于此,朱棣立刻下诏求言。也就是说,他希望朝野明智之士为他找出雷击三大殿的原因。 很快,礼部主事萧仪的奏本送到御前。这位六品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司局级)认为:三大殿遭受雷击是因为迁都的缘故。把国都从南京迁来北京,不但诸事不便,就连大明的皇脉也撂在江南。这是大不敬的事。 朱棣看过奏本,震怒异常,他认为萧仪把迁都与雷击三大殿联系起来,完全是蓄意诽谤。因此他几乎在第一时间内就作出了决定:命令锦衣卫将萧仪抓进北镇抚司大牢,不作任何审讯,就以“谤君之罪”处以极刑。 事情还没有完,萧仪的观点在官员中仍有不少市场。同情他的官员多半是科道言官。科指六科,道指十三道。六科是对应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成立的,是稽查六部的监察部门。六科编制是四十人,每科的负责人称为都给事中,正七品。余者都称为给事中,正八品。十三道是对应全国各省,当时全国只有十三个省。十三道御史统归都察院管辖,御史的官阶同给事中差不多。两个衙门类似于今天的监察部和审计署,级别却要低得多。比之于今天,科道言官的级别也仅仅是县处级而已。但科道言官的权力很大,在明代,位居二品的六部尚书遭言官弹劾而受到惩处的不胜枚举。 明代的官场,有两种经历的人升官比较容易。一是在翰林院呆过,二是当过科道言官。由翰林院而入内阁当辅臣,由言官而晋升为封疆大吏或方面重臣。 科道言官,一般都从年轻官员中选拔,这些人初涉仕途,尚不致沾染太多的官场恶习,担任言官敢于弹劾不法权贵,因此历代皇帝对言官颇为倚重。 但这次恰恰相反,对朱棣的迁都持异议的,多半是言官,而部院大臣都是坚定的迁都派。这是因为朱棣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皇位后,对建文帝时的朝廷大臣作了一次彻底的清洗。经过二十余年的筛选过滤,现在的部院大臣,大部分都是“靖难功臣”,他们也都成为南方士族的仇人,因此利益上与朱棣是一致的。 言官们都很年轻,与朱棣的“靖难”无关,因此他们更多的是就事论事,认为皇上“轻去金陵,有伤国体”。朱棣对这些言官非常恼火,但不能像对待萧仪那样,一概杀之。他于是心血来潮想出一个办法,让这些科道言官与部院大臣一起到午门外跪下对辩。迁都究竟好不好,让双方各抒己见。 当其时,正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时候,午门外的广场上,言官与大臣分跪两边,个个都淋得落汤鸡似的,但谁也不觉得尴尬,也不觉得侮辱。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一天没有结果。朱棣让他们第二天再来午门下跪辩论。雨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朱棣在城楼上不愠不火地看着。官员们冒雨下跪,不依不饶地争论着。这场景看起来有点滑稽,然而中国的中世纪的政治,便是在这种滑稽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朱元璋于1368年创立大明王朝,虽然定都南京,但似乎从一开始,朱元璋就觉得南京不是很合适。因为它偏安江南,对控制辽阔的北方十分不利。洪武元年,朱元璋下了一个诏书,言道:“江左开基,立四海永清之本;中原图治,广一视同仁之心。其以金陵、大梁为南、北京。”大梁即今天的开封。朱元璋出于战略考虑,提出设南、北两个都城。还有一说就是袭汉唐的旧制,将长安(今西安)列为都城。朱元璋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完成不了首都北迁的任务,便将希望寄托在懿文太子身上。谁知懿文太子早夭,定都关中的计划落空。方孝孺的《懿文皇太子挽诗》写道:“相宅图方献,还宫疾遽侵……关中诸父老,犹望翠华临。”讲的就是太子曾去西安做迁都前期筹备工作的事。 自秦开始,中国历朝的首都,大都建在北方。宋之前,长安、洛阳、开封都曾做过都城。其中以长安的时间最长。南方如金陵、杭州、扬州等处,亦曾做过都城。奇怪的是,在南方建都的王朝,大都短命。而都于北方者,大都国祚长久。这皆因在漫长的历史中,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汉文明,始终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冲击。在冷兵器时代,汉人的温文尔雅怎抵挡得住“胡人”的铁马金戈。建都北方,主要是为了抵御异族的入侵。 朱元璋灭元之后,却没有将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直接定为首都,仍然选中金陵营造他的皇城。这大概是因为朱元璋出生淮右,而且骨子里头视“胡元”为异端,因此对元朝的都城从感情上厌恶。但是,从洪武二年起,他就对定都金陵产生了动摇。 朱元璋的迁都念头,虽然从没有打消过,但也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为解决西北和东北的异族入侵,他不是采取迁都北方就近指挥防御的办法,而是改用“封王”制,即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北方各边,担负起剿抚夷狄的任务。关于这件事,郑晓的《今言》有载: 国初都金陵。以西北胡戎之故,列镇分封,似乎过制……今考广宁辽王、大宁宁王、宣府谷王、大同代王、宁夏庆王、甘州肃王,皆得专制率师御虏。而长陵时在北平为燕王,尤英武。稍内则西安秦王、太原晋王,亦时时出兵,与诸藩镇将表里防守。 北方,包括东北和西北,都有虏患。朱元璋于此分封九个儿子,统兵御虏。天下的军权,多半都在自己的儿子们手上,所以,生性谨慎的郑晓也微讽“似乎过制”。这九位亲王,都曾经与虏敌交过手。但真正对稳定北方控制强虏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时为北平燕王的朱棣。
北京

揭秘明成祖朱棣篡位后为何执意迁都北京?

明朝建立的时候定都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朱元璋晚年也曾想迁都北方,派太子朱标去巡视北方,不料朱标回来后不久就去世了,迁都一事业就被搁置了。朱棣当皇帝后就开始着手迁都事宜,永乐十五年从云南、四川、湖广等地调了大量名贵木材,北京西山运来名贵石头,开始大规模的修建北京的宫殿。永乐十九年,朱棣正式宣布迁都北京。

朱棣刚刚搬到北京不久,就遇到烦心事,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就遭遇雷击,全都被烧毁。这场大火足足烧了几天,苦心修建的宫殿付之一炬,朱棣心痛不已。此时朝野上大臣们议论纷纷、流言四起,礼部主事萧仪认为,迁都北京有为天意,所以天降怒火烧毁三大殿。朱棣听后大怒,立即处死了萧仪。

那么朱棣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北京呢?

第一,朱棣21岁就藩北京,在北京足足生活了16年,后来以北京为根据地,发动靖难之役,挥兵南下,成为九五之尊,因此北京也是朱棣的“龙兴之地”。同时在苦心经营十多年期间,有百姓的支持和信赖,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追随自己起事成功的功臣大多都是北方人,功成名就后有思乡之情,希望荣归故里,迁都北京也容易得到他们的支持。

第二、当时明朝最大的敌人还是北元,定都北京后,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北元。天子守国门的气势,也增加了全国上下抵抗外敌的决心。

第三、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北京周围的地形很像一个半封闭的海湾。他的西面,北面和东北面群山环抱,状若围屏,只有东南一面,平坦辽阔的华北大平原展开,一望无际。北京地区依山傍海北靠燕山西依太行“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的确是“地处雄要”;同时还有历代人为建造的万里长城,重关峻口。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地区地处我国三大地理单元———东北大平原、华北大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交接点上,其形状犹如一个半封闭的海湾故而人称“北京湾”这就是所谓的北京小平原。由于南京在地理位置上偏处东南,不符合“王者受命创制建国,立都必居中土”的要求,加之南京的宫殿是填湖而建,导致宫殿呈现出“前昂后洼”的格局,又与“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相违背,这也是朱棣迁都北京的重要原因。

总之,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作为“龙兴之地”,使得朱棣难以割舍,坚定的选择北京作为都城。

相关参考

朱棣迁都北京城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朱棣迁都北京缓解北方粮食的压力 也见证了中华民族600多年的沧桑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棣迁都北京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朝是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它一共有三个都城,分别是今天的北京(首都)、南京(留都)、凤阳(中都)。这三大都城,北京在明朝的大部分时间内,

永乐帝朱棣执意要迁都到北京的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定都应天,就是现在的南京。朱元璋晚年曾经有意迁都北方,派太子朱标到北方巡视,回来后,朱标不幸去世,此时朱元璋已到了暮年,也没有多余的精力,迁都的事情自然也就被搁置了。建文帝时期,

竟然是因为朱棣办了两件蠢事 明朝迁都北京

...件震撼六百年的铁血大事:定都北京!自从明朝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起,历代大明天子,态度也清一色:以九五之尊的身份,做守住大明的勇士,仿佛健壮的臂膀,护住华夏文明,哪怕大厦将倾的前夜,明末崇祯帝,依然拒绝...

竟然是因为朱棣办了两件蠢事 明朝迁都北京

...件震撼六百年的铁血大事:定都北京!自从明朝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起,历代大明天子,态度也清一色:以九五之尊的身份,做守住大明的勇士,仿佛健壮的臂膀,护住华夏文明,哪怕大厦将倾的前夜,明末崇祯帝,依然拒绝...

朱棣迁都的念头是怎么产生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南京经济繁荣为何要迁都北京?,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朱棣乃明朝第三任皇帝。六百年来,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暴虐成性、杀人如麻,与其父朱元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有人觉得他在

明朝迁都北京后又想迁回南京 为何没成功?

永乐帝朱棣病逝榆木川,标志着明蒙对抗的终结。在朱棣连续5次亲征蒙古之后,明朝方面也没有余力再组织如此规模巨大的远征活动了。网络配图明仁宗朱高炽性格与为政的方式与乃父乃祖均有很大不同。正如他的谥号一般,

永乐迁都

  永乐迁都(汉语拼音:YongleQiandu),中国明成祖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原名北平)的事件。因发生于永乐年间,故名。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他在此经营30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

汪藏海的详细资料

《盗墓笔记》里说道,汪藏海曾经被任命直接参与设计了整个明皇宫。设计明皇宫,就是明朝迁都之后的事情。明朝初期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而应天府改

郑和下西洋真伟大

明朝自朱元璋开创以来,驱逐元虏,渐渐恢复生机,朱元璋死后,其四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历经四年,成功打败建文帝,登上皇位,改元永乐。永乐时期,朱棣迁都北京,恢复民生、促进民族融合、编著《永乐大典》,稳定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