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南巡

Posted 总督

篇首语: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帝南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康熙帝南巡

2、康熙乾隆两大皇帝执政相似却也大不同 康乾盛世

康熙帝南巡

康熙帝是中国走出紫禁城、巡察地方最多的皇帝。他做皇帝的六十一年,其中先后积十八年时间,是在各地巡察,多达一百三十次,次数最多是长城南北热河诸地,多达七十八次,而民间最有影响的却是六次南巡,总共有五百四十九天。这六次南巡为康熙执政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关心河工
康熙南巡有多种目的,如笼络知识分子、游览各地风光,但每次必到治黄工程现场,视察三五天,提出可行性意见,由此开始了南巡的考察民情和地方吏治。他说:“古人之君,居深宫之中,不知民间疾苦者多,朕于各地巡行,因目击之故,知之甚确。”康熙二十三年(1684),首次南巡,就在苏北视察。他乘舆自宿迁至清河(淮阴),路程二百里,就走了整整十二天,所过之处,见河工夫役运土、夯筑大为辛劳,特地多次停下车驾,步行外出,亲加慰劳,并面谕靳辅等治河大臣,严防有不肖官役侵蚀本已微薄的劳务工资,务必让人人都能拿到定额的银钱。
几天后,康熙帝乘船由清河沿运河南下,在过高邮湖时,见民间田地庐舍多浸没在水中,心甚不安,舍舟登岸步行湖堤十余里,察看形势,召集当地父老和读书人,详细了解水灾根因,并寻找解救办法。他对陪同的两江总督王新命说:“朕此行原欲访问民间疾苦,凡有地方利弊,必设法兴除,使之各得其所。现在目睹此方水灾,哪里能不设法拯救呢?”他下诏,凡是有水灾的州县,一一详加考勘,确切查证后,务必解决,需要多少经费,就用多少,在所不惜。
当日,康熙帝夜不能寐,赋古风一首:
“淮扬罹水灾,流波常浩浩。龙船偶经过,一望类州岛。田亩尽沉沦,舍庐半倾倒。茕茕赤子民,栖栖卧深潦……”
考察清官
康熙帝南巡察访吏治,也发现了一批好官。
康熙帝首次南巡前夕,获悉两江总督于成龙逝世,大为痛惜,临朝讯问:“今天下清廉官如于成龙者有几人?”回答有七人,其中有张鹏翮、郭L和彭鹏。但他没有轻易相信。
当年秋,他南巡路过兖州,见到兖州知府张鹏翮,经考察后果然不错。张从此擢升,由浙江巡抚直至吏部尚书。南巡至江苏吴江,微服至民间,百姓都称赞本县知县郭L是清官好官,由是超擢为御史,后任湖广总督。在南京,他特别注意当年由于成龙推荐的江宁知府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经密访果然与所说相同,证实此于成龙确是清廉、干练,特予以嘉奖,赐亲书手卷一轴,对他谕说:“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尔必自始至终毋有改操,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当月即超擢为安徽按察使,两年后又擢为直隶巡抚。并在首次南巡归京后,专门召见于父,赐貂裘,奖励他教子有方。
严惩贪官
康熙帝南巡也很注意地方官吏的贪赃和渎职。首次南巡驻跸宿迁,发现漕运总督邵甘问题相当严重,便当面申饬他:“朕时巡之举,原欲周览民情,察访吏治。你身为大臣,理应廉洁,为僚属做个表率。谁知到任以来,没有做过一件实事,而且还多有不谨处。”邵甘心中不甘,为己行为作了诡辩。康熙帝拿出人证物证,又说:“朕还查询本地民众,多是这么说的,可谓言之凿凿。”邵甘只得低头服罪。康熙帝把他带往南京,随即革职。
康熙帝考察、处理官员是相当慎重的。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月,在他第二次南巡返京的第二天,才处理出巡时掌握的某些高官,如杭州副都统朱山庸劣免职,靳辅政绩显著,民众口碑极好,恢复河道总督原职。他为官吏政绩定格,与察访民情契合,说:“凡居官贤否,唯舆论不爽。果其贤也,问之于民,民自极口颂之;如其不贤,问之于民,民必含糊应之。官之贤否,于此立辨矣。”
康熙帝

康熙乾隆两大皇帝执政相似却也大不同 康乾盛世

将乾隆与康熙比,会发现很多相似但又区别巨大的地方。康熙帝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乾隆也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康熙帝南巡6次,乾隆帝也是南巡6次;康熙帝搞文字狱,乾隆也搞文字狱;康熙帝与民同乐,举办千叟宴,乾隆帝也举办千叟宴……。二帝在位时间也差不多。乾隆在位时间比康熙仅少一年,康熙是61年,乾隆是60年。本来乾隆帝还可以干几年,他之所以内禅,是出于对祖父的尊敬,在位时间不敢与他相等。除了这些模仿外,两位帝王还有很多深层次上的相似:两人都有雄才伟略,勤于政事,长于谋略,励精图治,集中皇权,在拓展领土,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方面,对于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康乾盛世的形成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两帝都善于对汉族知识分子实行笼络政策,举行了制科考试,但又都实行思想文化专政,大兴文字狱,打击对清朝有不满情绪的知识分子。显然,乾隆帝出于对祖父康熙帝的崇拜和敬佩,处处向他学习。然而,两人是存在区别的。

一.武功之区别

乾隆夸耀“十全武功”:两攻准部、一攻回部、两攻金川、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出征安南、缅甸各一次,抗击廓尔喀侵略两次。这些武功,有些值得称道,如攻准部、回部,抗击廓尔喀侵略,攻打金川,也有道理,但是损失很大。

其他就不值得称道了,攻缅甸、安南之役就是不义之举。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大败俄侵略军于雅克萨,三征噶尔丹,这些功绩,件件都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价值。武功,乾隆不如康熙。

二.当政之区别

为政风格。康熙宽仁,雍正严酷,乾隆宽柔相济。康熙即位之初,民族矛盾严重,镇压抗清刚结束,百业待兴,为使人民休息,消除满汉矛盾,需要宽仁。为缓解因雍正严酷造成的统治上层矛盾激化,乾隆需要宽。但吏治腐败抬头,又需要严。二帝为政风格不同,但都从实际出发。为政风格方面我们不好说此长彼短。

三.文化发展之区别

《平定台湾战图册》文治。康熙、乾隆两帝都注重发展文化事业,在世时出了很多著名学者,编辑了很多有价值的书籍。康熙朝编有《康熙字典》、《历象考成》、《佩文韵府》、《数理精蕴》、《子史精华》、《全唐诗》,还开始了规模仅次于《永乐大典》的《古今图书集成》的编辑。乾隆帝时期则完成了《大清一统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大清会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库全书》。乾隆时期,乾嘉学派开始形成。《万国来朝图》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乾隆帝在文治上的成就比康熙大一些。然而,乾隆毁书多,则是他的一大罪过。

四.外交政策之区别

在对外关系方面,康熙帝比乾隆帝开放得多。康熙初年还执行海禁政策,但统一台湾之后,康熙帝便开了海禁,鼓励人们出海贸易,开放了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作贸易港口。只是到五十五年因海盗猖獗又恢复了海禁,终止了同南洋吕宋、噶喇巴的贸易,禁止卖船给国外,禁止运米出境,但与东洋的贸易照旧,外国商船可来中国。

乾隆帝即位后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乾隆二十二年,只许广州一处通商,设立十三行,约束外商活动,限制商民出海。他致英王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显得十分虚妄。

五.生活作风之区别

作风方面乾隆比康熙就差之远矣。康熙帝崇实尚简,自觉减少宫中费用。他说:“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彩绘,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乾隆则好大喜功,耗费国家钱财毫不可惜,人称为“散财童子”。

他几次给他母亲做寿都大肆铺张(详《国母寿庆》)。他大造皇家园林,计有清漪圆、静宜圆、乾隆花园,此外他还扩建了圆明园。二帝都曾六巡江南,康熙帝六次南巡是为解决治河问题,轻车简从,而乾隆帝则是前呼后拥,大批后妃、王公亲贵、文武官员相随。

沿途修行宫,搭彩棚,舳舻相接,旌旗蔽空。为搬运帐篷、衣物、器具,动用马六千匹,骡马车四百辆,骆驼八百只,征调夫役近万人。不仅沿途地方官要进献山珍海味,还要从全国各地运来许多食品,连饮水都是从北京、济南、镇江等地远道运去的著名泉水。

六.好面子之区别

乾隆爱表现自己,戏弄臣下,“每一诗出,令儒臣注释,不得原委者,许归家涉猎。然多有翻撷万卷莫能解者,然后上举其出处,以博一笑,诸臣莫不佩服。”他为博取“十全老人”称誉,在缅甸数攻不下的情况下,竟重赂缅甸君长,使贡象数匹。

七.情商之区别

性格方面二帝差距也大。康熙帝稳重,乾隆易于感情用事。乾隆十三年,皇后富蔡氏死了,乾隆帝十分悲伤。在盛怒之下,乾隆帝因芝麻小事,处分大员百多人。乾隆《平定金川战图册收复小金川》而他在此以前的13年中只处分一人——提督鄂善。康熙晚年,皇子争位,也闹得他够伤心的,但他就没有这样感情用事。

八.文字狱之区别

二帝都搞思想统治,但乾隆比康熙厉害得多。康熙朝有文字狱,但处理比较宽大。《南山集》开始株连三百多人,康熙算是宽大,只将戴名世一人处死。乾隆帝把文字狱当成家常便饭,制造130多桩,占整个清朝文字狱的80%,好多是捕风捉影。乾隆帝还屡下禁书令,销毁了大量有价值的图书

九.科技发展之区别

知识和技能方面,总的来说康熙也比乾隆强。康熙帝在数学、天文、物理、历法、地理、农学、医学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并支持科技事业。他通过测验,为受冤屈致死的汤若望昭雪,打击了诬陷他的杨光先。他支持西方数学知识百科全书《数理精蕴》编译成册,支持地图绘测而成《皇舆全览图》。乾隆帝在科技知识方面的才能没见有记载。

十.语言诗才之区别

语言知识方面。乾隆帝懂满、藏、汉文,康熙帝除懂满、汉文外,精于蒙文、梵文,还懂一些拉丁文。

两帝都能诗,而康熙帝诗作远没乾隆多。乾隆一生作诗40000余首。然而他们的诗作技巧差不多。他们的作品没有一篇收入沈德潜选编的《清诗别裁集》,在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戚世隽等主编的《明清文学史》中,没有一首被提及。

相关参考

康熙为什么要杀索额图

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南巡到德州,皇太子得病,召索额图至德州侍疾。留居月余,皇太子病愈,一起回北京。这次康熙帝突然召索额图到德州的原因,表面上是令探视皇太子,其真实含意并非如此。索额图为皇太

继位后却为何少出巡

雍正帝还是皇子时,确曾随父康熙帝多次外出,包括南巡江浙,西巡五台,塞外巡狩,以及前往盛京(今沈阳)祭拜祖陵。即位后,除了去清东陵(今河北遵化马兰峪)安葬、祭奠康熙帝外,他在位十三年间只在京城及周边活动

康熙皇帝东巡“三不做”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有过六次著名的南巡,而六次南巡又有三次在山东停留,东巡泰山、曲阜。这期间,他做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好事。同时,也有三件事他坚决不做,这同样反映出他思想进步的一面……  只祭山,

乾隆六下江南 却是为了找寻龙脉宝物

  帝在位六十年,曾六次南下巡视。他在《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帝把南巡作为他生平最重要事功之一,可见他对下江南行动的重视程度。>  但是在他晚年,他又对军

乾隆为何爱下江南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师”,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在前后30多年中,六次巡视江南。可见下江南在乾隆心目中意义

乾隆帝六下江南

乾隆帝关注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并且为了稳定政治,每隔一两年,要到全国各地出巡,检查沿途地方的治理情况。从公元1751年到公元1784年,他曾经先后六次巡游江南。后两次南巡时,他已是七十开外的人了。

乾隆为何要下江南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师”,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在前后30多年中,六次巡视江南。可见下江南在乾隆心目中意义

谁才是康熙钦点的接班人

《康熙南巡》(资料图)英国医生约翰·贝尔在京期间,多次参加皇帝康熙和皇子为使团举行的各种宴会,他的记录很可能是从当日权力斗争的中心人物获得的,或为有关康雍之际皇位继承问题迄今尚未为人注意的一手文献。在

康熙拜祭朱元璋的背后原因

清圣祖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南巡,每到南京都要祭扫明孝陵,并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表示对朱元璋的尊重。朱元璋的故事真不少。在他身上笼罩着重重迷雾,也笼罩了诸多的神秘色彩。为什么数百年来人们谈起朱元璋的话题来总

織造官原來是康熙心腹曹寅

導讀曹寅十六歲時入宮為康熙鑾儀衛,康熙二十九年任蘇州織造,三年後移任江寧織造。康熙後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皆住曹寅家。曹寅家族共有四人擔任過江寧織造一職,其實就是為宮廷供應絲織品並采辦各種御用物品的皇商,